2014年 第39卷 第10期
2014, 39(10): 1135-1146.
摘要:
综述了近10多年来国内外利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研究构造应力应变场的理论成果及最新进展重点讨论了重力场与应力应变场的关系总结了利用大地测量数据反演构造应力应变场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对利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应变场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大地测量技术的发展将会继续推动利用大地测量数据反演构造应力应变场理论的完善和应用的深入建议构建弹性粘弹性和弹塑性的利用地面重力数据确定地壳构造应力应变场的解析模型联合多类数据反演时变地壳构造应力应变场进一步加强研究时变地壳应力应变场和地震应力触发机制之间的关系
综述了近10多年来国内外利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研究构造应力应变场的理论成果及最新进展重点讨论了重力场与应力应变场的关系总结了利用大地测量数据反演构造应力应变场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对利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应变场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大地测量技术的发展将会继续推动利用大地测量数据反演构造应力应变场理论的完善和应用的深入建议构建弹性粘弹性和弹塑性的利用地面重力数据确定地壳构造应力应变场的解析模型联合多类数据反演时变地壳构造应力应变场进一步加强研究时变地壳应力应变场和地震应力触发机制之间的关系
2014, 39(10): 1147-1152.
摘要:
针对航空重力测量向下延拓过程固有的不确定性根据海域重力场的变化特点和现有技术条件分别提出了利用卫星测高重力向上延拓和超高阶位模型EGM2008直接计算延拓改正数从而实现航空重力测量向下延拓归算的两种实用方法联合使用卫星测高海面船测和航空重力测量数据进行了实际数值计算和精度评估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针对航空重力测量向下延拓过程固有的不确定性根据海域重力场的变化特点和现有技术条件分别提出了利用卫星测高重力向上延拓和超高阶位模型EGM2008直接计算延拓改正数从而实现航空重力测量向下延拓归算的两种实用方法联合使用卫星测高海面船测和航空重力测量数据进行了实际数值计算和精度评估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2014, 39(10): 1153-1157.
摘要:
基于力学平衡原理提出了一种联合验潮与GPS测量极区海冰厚度的新方法 由海冰上的GPS观测可得到海冰上表面高验潮可提供海水面高联合两种观测数据可计算得到海冰干弦高度再结合海冰表面积雪厚度与冰雪密度数据由力学平衡原理可构建海冰厚度的计算模型 根据这一原理通过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在中山站附近海冰上的实验监测到了2012年9月22日至11月9日的海冰厚度变化 与钻孔实测冰厚相比其总体精度达到了cm级最大差异为8.9cm差异的均方根为5.4cm.
基于力学平衡原理提出了一种联合验潮与GPS测量极区海冰厚度的新方法 由海冰上的GPS观测可得到海冰上表面高验潮可提供海水面高联合两种观测数据可计算得到海冰干弦高度再结合海冰表面积雪厚度与冰雪密度数据由力学平衡原理可构建海冰厚度的计算模型 根据这一原理通过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在中山站附近海冰上的实验监测到了2012年9月22日至11月9日的海冰厚度变化 与钻孔实测冰厚相比其总体精度达到了cm级最大差异为8.9cm差异的均方根为5.4cm.
2014, 39(10): 1158-1162.
摘要:
针对GPSINS紧耦合导航中GPS伪距观测值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普勒平滑伪距在GPS/INS紧耦合导航的应用算法 首先给出了GPSINS紧耦合导航详细的动力学模型和观测模型在载波相位平滑伪距的基础上推导了多普勒平滑伪距的具体算法和方差-协方差计算公式并引入遗传算法对平滑因子进行最优估计然后利用实测数据验证了新算法的有效性 结果表明平滑算法能够有效提高伪距观测值的精度从而提高组合导航的定位精度相对于载波相位平滑伪距多普勒平滑伪距的精度略有提高而且多普勒平滑伪距不受周跳的影响算法的效率更高 与此同时伪距观测值精度的提高使其与伪距率观测值精度相当增强了滤波系统的稳定性.
针对GPSINS紧耦合导航中GPS伪距观测值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普勒平滑伪距在GPS/INS紧耦合导航的应用算法 首先给出了GPSINS紧耦合导航详细的动力学模型和观测模型在载波相位平滑伪距的基础上推导了多普勒平滑伪距的具体算法和方差-协方差计算公式并引入遗传算法对平滑因子进行最优估计然后利用实测数据验证了新算法的有效性 结果表明平滑算法能够有效提高伪距观测值的精度从而提高组合导航的定位精度相对于载波相位平滑伪距多普勒平滑伪距的精度略有提高而且多普勒平滑伪距不受周跳的影响算法的效率更高 与此同时伪距观测值精度的提高使其与伪距率观测值精度相当增强了滤波系统的稳定性.
2014, 39(10): 1163-1167.
摘要:
设计提出了一种时间同步新体制即在GEO卫星上放置高精度氢钟并在GEO卫星间建立高精度星间链路以进行高精度时间维持利用两种方案进行了仿真比较研究 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案切实可行可以显著提升时间同步精度尤其是自主时间同步精度并得出了时间同步精度与星间链路精度和星载钟的精度关系 仿真结果表明星载钟精度对新体制时间同步精度的影响相对于星间链路精度的影响较小.
设计提出了一种时间同步新体制即在GEO卫星上放置高精度氢钟并在GEO卫星间建立高精度星间链路以进行高精度时间维持利用两种方案进行了仿真比较研究 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案切实可行可以显著提升时间同步精度尤其是自主时间同步精度并得出了时间同步精度与星间链路精度和星载钟的精度关系 仿真结果表明星载钟精度对新体制时间同步精度的影响相对于星间链路精度的影响较小.
2014, 39(10): 1168-1173.
摘要:
基于全球分布均匀且时间跨度大于10a的138个IGS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分析了大空间尺度GPS网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之间的相关性发现部分测站之间的距离超过5 000km时仍存在较显著的相关性针对目前共模误差提取方法存在的不足引入相关系数作为权重因子改进了区域叠加滤波算法 并利用IGS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验证了此方法 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相关系数加权叠加滤波算法能够有效地提取大空间尺度GPS网坐标时间序列中的共模误差.
基于全球分布均匀且时间跨度大于10a的138个IGS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分析了大空间尺度GPS网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之间的相关性发现部分测站之间的距离超过5 000km时仍存在较显著的相关性针对目前共模误差提取方法存在的不足引入相关系数作为权重因子改进了区域叠加滤波算法 并利用IGS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验证了此方法 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相关系数加权叠加滤波算法能够有效地提取大空间尺度GPS网坐标时间序列中的共模误差.
2014, 39(10): 1174-1178.
摘要:
IGS的事后精密钟差产品采取以天为单位的数据处理策略这导致在天与天之间的交界处卫星的钟差基准不连续 对需要进行跨天数据处理的精密单点定位用户会发生基准跳跃的卫星模糊度在交界历元处不连贯这无异于产生了一个无法修复的非整周的周跳使得滤波需要重新收敛 详细分析了30d每颗卫星跳跃的量级以及对精密单点定位用户的影响在详细阐述IGS钟差解算策略的基础上分析了产生这种不连续性的原因并提出了两种应对策略 在IGS精密钟差产品中加入钟差基准跳跃信息供用户使用 将钟差基准在多天连续估计 最后给出了这两种策略的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两种方法的有效性.
IGS的事后精密钟差产品采取以天为单位的数据处理策略这导致在天与天之间的交界处卫星的钟差基准不连续 对需要进行跨天数据处理的精密单点定位用户会发生基准跳跃的卫星模糊度在交界历元处不连贯这无异于产生了一个无法修复的非整周的周跳使得滤波需要重新收敛 详细分析了30d每颗卫星跳跃的量级以及对精密单点定位用户的影响在详细阐述IGS钟差解算策略的基础上分析了产生这种不连续性的原因并提出了两种应对策略 在IGS精密钟差产品中加入钟差基准跳跃信息供用户使用 将钟差基准在多天连续估计 最后给出了这两种策略的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两种方法的有效性.
2014, 39(10): 1179-1183.
摘要:
随机信号协方差函数的拟合和确定是拟合推估的关键 在常规协方差函数拟合时通常假定随机信号为具有各向同性的随机过程而事实上各向异性更具有普遍性 结合方差在不同方向的误差分量表达式给出了各向异性协方差函数的拟合方法利用由方差分量估计构建的自适应因子调节观测随机误差与信号对模型参数估计的贡献以减弱观测误差和随机信号先验模型不确定而带来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InSAR监测缺失数据填补中 计算结果表明拟合推估具有较好的缺失数据填补能力应用基于各向异性协方差函数的自适应拟合推估其填补精度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随机信号协方差函数的拟合和确定是拟合推估的关键 在常规协方差函数拟合时通常假定随机信号为具有各向同性的随机过程而事实上各向异性更具有普遍性 结合方差在不同方向的误差分量表达式给出了各向异性协方差函数的拟合方法利用由方差分量估计构建的自适应因子调节观测随机误差与信号对模型参数估计的贡献以减弱观测误差和随机信号先验模型不确定而带来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InSAR监测缺失数据填补中 计算结果表明拟合推估具有较好的缺失数据填补能力应用基于各向异性协方差函数的自适应拟合推估其填补精度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2014, 39(10): 1184-1188.
摘要:
基于CA码和双频载波相位信息建立双差伪距和宽巷相位观测模型以浮点变换方法生成模糊度备选空间将改进的目标函数L1相位残差平方和与L2相位残差平方和之和替换传统的目标函数浮点解与真解残差二次型作为模糊度搜索的准则18h实测静态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模糊度求解的正确率可靠性和可用性方面改进的目标函数优于传统的目标函数.
基于CA码和双频载波相位信息建立双差伪距和宽巷相位观测模型以浮点变换方法生成模糊度备选空间将改进的目标函数L1相位残差平方和与L2相位残差平方和之和替换传统的目标函数浮点解与真解残差二次型作为模糊度搜索的准则18h实测静态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模糊度求解的正确率可靠性和可用性方面改进的目标函数优于传统的目标函数.
2014, 39(10): 1189-1193.
摘要:
针对普通多站标靶点云配准方法需进行基于传统测量设备的控制测量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多站标靶点云配准方法 该方法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和卷尺同时完成点云数据的采集和控制测量外业工作并将经典测边网平差理论引入到多站标靶点云配准领域给出了相应误差方程的构建方法 实验结果不仅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而且证明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控制测量的可行性.
针对普通多站标靶点云配准方法需进行基于传统测量设备的控制测量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多站标靶点云配准方法 该方法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和卷尺同时完成点云数据的采集和控制测量外业工作并将经典测边网平差理论引入到多站标靶点云配准领域给出了相应误差方程的构建方法 实验结果不仅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而且证明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控制测量的可行性.
2014, 39(10): 1194-1198.
摘要:
以归一化雪被指数法为基础根据南极的环境特点提出了MODIS影像的0.86m与1.24m的新波段组合方法分别实现了晴空与薄云下的海冰提取大幅度地提高了南极海冰监测的效率与分辨率 结合AMSR-E微波数据进行了海冰变化研究得到2002 2010年的全南极海冰范围与净冰面积都在2月份达到最小值均值分别为3.17×106 km2与2.42×106 km2 都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均值分别为18.40×106 km2与16.60×106 km2 而全南极海冰的年际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从2002 2004年海冰基本持平2005 2007年海冰减少2008 2010年海冰重新增长这与南极海冰20a长周期的推断相符合但9年间的全南极海冰无明显的趋势性变化
以归一化雪被指数法为基础根据南极的环境特点提出了MODIS影像的0.86m与1.24m的新波段组合方法分别实现了晴空与薄云下的海冰提取大幅度地提高了南极海冰监测的效率与分辨率 结合AMSR-E微波数据进行了海冰变化研究得到2002 2010年的全南极海冰范围与净冰面积都在2月份达到最小值均值分别为3.17×106 km2与2.42×106 km2 都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均值分别为18.40×106 km2与16.60×106 km2 而全南极海冰的年际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从2002 2004年海冰基本持平2005 2007年海冰减少2008 2010年海冰重新增长这与南极海冰20a长周期的推断相符合但9年间的全南极海冰无明显的趋势性变化
2014, 39(10): 1199-1203.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形闭合环残差的离散相干点解缠相位误差检测与校正算法该算法能有效提高离散相干点解缠相位的精度 以沧州市沿海地区为实验区域利用2008 2010年18景ENVISAT ASAR数据进行InSAR时序分析对解缠相位跳变误差进行检测和校正并对比校正前后时序分析结果的精度 实验结果显示解缠相位一致性检查和误差校正可以有效改正解缠干涉图中的主要相位跳变误差与改正前相比1.离散点时序累积形变特征的时间连贯性更强减少了很多突跳 2.增加了有效相干点实验区内有效相干点个数由68 000个增加到186 400个3. 两个验证点累积形变量的RMS值分别降低了8.1mm和13.2mm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形闭合环残差的离散相干点解缠相位误差检测与校正算法该算法能有效提高离散相干点解缠相位的精度 以沧州市沿海地区为实验区域利用2008 2010年18景ENVISAT ASAR数据进行InSAR时序分析对解缠相位跳变误差进行检测和校正并对比校正前后时序分析结果的精度 实验结果显示解缠相位一致性检查和误差校正可以有效改正解缠干涉图中的主要相位跳变误差与改正前相比1.离散点时序累积形变特征的时间连贯性更强减少了很多突跳 2.增加了有效相干点实验区内有效相干点个数由68 000个增加到186 400个3. 两个验证点累积形变量的RMS值分别降低了8.1mm和13.2mm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4, 39(10): 1204-1207.
摘要:
针对重复纹理区低空影像匹配中存在的多义性易造成同名点过少或匹配失败等问题利用相位相关法计算了像对中两影像傅立叶变换复共轭的互功率谱预测同名点在平移旋转和尺度上的遍历范围并以尺度遍历范围自适应估计Harris-Laplace尺度空间和检测角点然后通过相关系数法和核线约束匹配同名点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对于重复纹理区低空影像匹配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可获得数量足够且分布均匀的同名点
针对重复纹理区低空影像匹配中存在的多义性易造成同名点过少或匹配失败等问题利用相位相关法计算了像对中两影像傅立叶变换复共轭的互功率谱预测同名点在平移旋转和尺度上的遍历范围并以尺度遍历范围自适应估计Harris-Laplace尺度空间和检测角点然后通过相关系数法和核线约束匹配同名点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对于重复纹理区低空影像匹配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可获得数量足够且分布均匀的同名点
2014, 39(10): 1208-1213.
摘要:
针对低匹配内点率情况利用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RANSAC估计车载全景序列影像的极几何模型不稳定造成大量匹配点的粗差无法检测或误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约束条件的粗差检测方法 以冗余粗差为约束条件采用SIFT和最近邻匹配方法获取独立随机匹配点并构建特征光流矢量 利用光流幅度和方向直方图统计结果融合极线尺度和天空点约束条件实现全景影像匹配点的粗差检测 通过不同数据的实验分析在短基线条件下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大部分由纹理重复性尺度变化和运动物体产生的匹配粗差点 与传统方法比较本文方法可获得更高的匹配正确点数和正确率尤其在场景复杂造成的低内点率情况下算法表现较为稳定
针对低匹配内点率情况利用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RANSAC估计车载全景序列影像的极几何模型不稳定造成大量匹配点的粗差无法检测或误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约束条件的粗差检测方法 以冗余粗差为约束条件采用SIFT和最近邻匹配方法获取独立随机匹配点并构建特征光流矢量 利用光流幅度和方向直方图统计结果融合极线尺度和天空点约束条件实现全景影像匹配点的粗差检测 通过不同数据的实验分析在短基线条件下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大部分由纹理重复性尺度变化和运动物体产生的匹配粗差点 与传统方法比较本文方法可获得更高的匹配正确点数和正确率尤其在场景复杂造成的低内点率情况下算法表现较为稳定
2014, 39(10): 1214-1220.
摘要:
作为点云数据处理的关键步骤点云数据配准的结果直接影响后续数据处理的精度 基于人工标靶和ICP思想的传统配准方法存在受环境影响初始条件限制以及特征点提取困难等问题 针对传统地面激光扫描点云数据的高精度配准方法主要依赖人工标靶和特征点选取等局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以法向量叉积代数和最小作为适应度函数对相邻点云重叠区域内的所有数据进行高效的全局搜索在选取最佳配准点的基础上实现了散乱点云的精确配准 通过对多站扫描的高陡边坡岩体点云数据进行整体配准并与ICP等经典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可以有效解决配准过程中标靶或同名特征点不易寻找的问题
作为点云数据处理的关键步骤点云数据配准的结果直接影响后续数据处理的精度 基于人工标靶和ICP思想的传统配准方法存在受环境影响初始条件限制以及特征点提取困难等问题 针对传统地面激光扫描点云数据的高精度配准方法主要依赖人工标靶和特征点选取等局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以法向量叉积代数和最小作为适应度函数对相邻点云重叠区域内的所有数据进行高效的全局搜索在选取最佳配准点的基础上实现了散乱点云的精确配准 通过对多站扫描的高陡边坡岩体点云数据进行整体配准并与ICP等经典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可以有效解决配准过程中标靶或同名特征点不易寻找的问题
2014, 39(10): 1221-1224.
摘要:
针对三维建筑物屋顶和立面目标的自动提取难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倾斜影像生成的像素高度图来识别和提取三维建筑物目标的方法根据高度图的梯度特征提取垂直立面目标根据高度图的最大熵阈值特征提取屋顶目标 采用多角度面阵数字航空相机获取的倾斜影像数据进行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针对三维建筑物屋顶和立面目标的自动提取难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倾斜影像生成的像素高度图来识别和提取三维建筑物目标的方法根据高度图的梯度特征提取垂直立面目标根据高度图的最大熵阈值特征提取屋顶目标 采用多角度面阵数字航空相机获取的倾斜影像数据进行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2014, 39(10): 1225-1230.
摘要:
区域增长法和随机抽样一致性RANSAC算法是从LiDAR数据提取屋顶面时常用的两类方法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某些缺陷使它们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 针对LiDAR数据中建筑物脚点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融合以上两种方法优点于一体的合成算法1. 根据脚点的法向量和粗糙度特征进行屋顶面粗提取 2.在屋顶面粗提取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基于先验知识的局部采样策略和区域增长方式对传统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进行扩展实现屋顶面自动提取 3.采用投票法解决屋顶面竞争问题提高屋顶面的提取精度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合成算法能够有效地提取建筑物屋顶面
区域增长法和随机抽样一致性RANSAC算法是从LiDAR数据提取屋顶面时常用的两类方法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某些缺陷使它们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 针对LiDAR数据中建筑物脚点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融合以上两种方法优点于一体的合成算法1. 根据脚点的法向量和粗糙度特征进行屋顶面粗提取 2.在屋顶面粗提取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基于先验知识的局部采样策略和区域增长方式对传统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进行扩展实现屋顶面自动提取 3.采用投票法解决屋顶面竞争问题提高屋顶面的提取精度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合成算法能够有效地提取建筑物屋顶面
2014, 39(10): 1231-1235.
摘要:
针对无人机影像空三处理对特征点定位精度要求高的问题基于Harris点特征提取算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子像素定位方法 该方法以二阶泰勒展开式拟合初始特征点邻域的Harris响应函数采用邻域灰度值中心差商来近似计算泰勒展开式中偏导数的初值引入最小二乘和高斯距离加权的思想计算偏导数的改正量对求得的泰勒展开最小二乘拟合式求极值获取子像素级的特征点 通过计算机模拟图像对算法进行精度和抗噪能力测试 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的子像素定位精度高且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 通过对实际无人机数据进行空三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定位精度能改善无人机影像的空三处理结果
针对无人机影像空三处理对特征点定位精度要求高的问题基于Harris点特征提取算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子像素定位方法 该方法以二阶泰勒展开式拟合初始特征点邻域的Harris响应函数采用邻域灰度值中心差商来近似计算泰勒展开式中偏导数的初值引入最小二乘和高斯距离加权的思想计算偏导数的改正量对求得的泰勒展开最小二乘拟合式求极值获取子像素级的特征点 通过计算机模拟图像对算法进行精度和抗噪能力测试 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的子像素定位精度高且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 通过对实际无人机数据进行空三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定位精度能改善无人机影像的空三处理结果
2014, 39(10): 1236-1240.
摘要:
人群密集场所的人群智能监控是公共安全领域中一个重要而困难的问题 以鱼眼图像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透视加权模型的密集人群智能监控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实时准确地对室内密集人群进行密度估计和人数统计
人群密集场所的人群智能监控是公共安全领域中一个重要而困难的问题 以鱼眼图像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透视加权模型的密集人群智能监控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实时准确地对室内密集人群进行密度估计和人数统计
2014, 39(10): 1241-1247.
摘要:
针对城市建筑物阴影检测提取容积率的过程复杂检测不稳定等缺陷引入PCA方法与HSI模型予以解决 通过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阴影区域信息的区分与提取得到建筑物阴影区域从而拟合计算街区建筑容积率 选取福州市主城区作为研究区域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建筑物阴影与容积率提取并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由PCA和HSI模型得到的改进阴影指数SI在容积率提取上的精度更高应用更可靠
针对城市建筑物阴影检测提取容积率的过程复杂检测不稳定等缺陷引入PCA方法与HSI模型予以解决 通过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阴影区域信息的区分与提取得到建筑物阴影区域从而拟合计算街区建筑容积率 选取福州市主城区作为研究区域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建筑物阴影与容积率提取并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由PCA和HSI模型得到的改进阴影指数SI在容积率提取上的精度更高应用更可靠
2014, 39(10): 1248-1251.
摘要:
空间索引会极大地影响空间连接操作的效率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映射变换的分布式空间索引通过结合平面角变换和空间填充曲线的优点对二维空间进行两次维度变换使空间数据分片建立在一维的顺序存储队列基础上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空间拓扑连接算法并进行了算法的四叉树优化和处理效率实验对比了本文存储方法和传统R-tree存储在时效性和冗余度方面的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支持高效的空间连接
空间索引会极大地影响空间连接操作的效率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映射变换的分布式空间索引通过结合平面角变换和空间填充曲线的优点对二维空间进行两次维度变换使空间数据分片建立在一维的顺序存储队列基础上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空间拓扑连接算法并进行了算法的四叉树优化和处理效率实验对比了本文存储方法和传统R-tree存储在时效性和冗余度方面的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支持高效的空间连接
2014, 39(10): 1252-1256.
摘要:
云环境下的网络应用中存在着海量的时空数据小文件针对HDFS处理小文件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用户访问规律与数据自身属性的数据处理方案 该方案将用户访问转化为数据请求序列根据数据的时空属性提取并构建特征序列通过模板匹配找到用户在不同访问模式下的特征模板发现模板内文件之间的访问相关性合并相关文件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有效地提高了系统对小文件的存储读取效率减小了网络应用的响应时间
云环境下的网络应用中存在着海量的时空数据小文件针对HDFS处理小文件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用户访问规律与数据自身属性的数据处理方案 该方案将用户访问转化为数据请求序列根据数据的时空属性提取并构建特征序列通过模板匹配找到用户在不同访问模式下的特征模板发现模板内文件之间的访问相关性合并相关文件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有效地提高了系统对小文件的存储读取效率减小了网络应用的响应时间
2014, 39(10): 1257-1260.
摘要:
针对空间数据在网络多分辨率传输中的相似差异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曲线集的相似性度量模型 模型根据拓扑关系和几何特征差异计算曲线相似度然后以曲线最小凸包面积为权计算曲线集的加权相似度和相似精度以加权相似度评估曲线集的整体相似程度以相似精度评估曲线集各曲线间的相似差异 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针对空间数据在网络多分辨率传输中的相似差异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曲线集的相似性度量模型 模型根据拓扑关系和几何特征差异计算曲线相似度然后以曲线最小凸包面积为权计算曲线集的加权相似度和相似精度以加权相似度评估曲线集的整体相似程度以相似精度评估曲线集各曲线间的相似差异 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