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图使用规范(特别注意!!!)
稿件中的中国全图、世界地图应使用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系统(http://bzdt.ch.mnr.gov.cn/index.html)提供的标准地图(保留审图号),且不得对地图内容进行编辑(包括放大、缩小和裁切)。标准地图服务系统还提供G20国家、长江经济带区域、京津冀都市圈、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地图专题图。相关地图请使用标准地图服务系统提供的地图。各省市地图应使用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内的天地图系统(https://www.tianditu.gov.cn/)提供的对应省市地图,不得自行绘制地图。
违反上述地图使用原则的稿件,本刊将不予采用!
本刊依据地图审核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地图,对地图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地图内容表示的规定进行审查,并按照公开出版地图审核相关规定,送交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方能发表。
2. 其他相关的注意事项
(1)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学位与职称、研究领域及方向、E-mail以及中英文对照。示例:第一作者简介:xx,博士,教授,现从事xxxx方向研究。E-mail:xxx@xxx.com.cn(退修稿拟接收后在正文中增加,出版编校时由责编确认最终格式)。
(2)资助项目应提供名称和项目号。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71286)。
(3)投稿系统中的附件应为WORD文档,初审和复审阶段均需隐去作者信息。
3. 标题的撰写
标题应当简明精炼,准确表达文章信息。一般情况下,长度最好不要超过20个字;尽量不要使用副标题;去掉"研究、分析、探讨"等词,尽可能用最少的词表达最核心的内容;尽量不使用“基于”,建议为“使用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形式。
示例:
(1)BP神经网络用于水下地形适配区划分方法的研究
(2)参数控制下使用独立点集对模型并行简化的研究
(3)A的可扩展性能及影响因素探讨
(4)塔里木盆地成因分析与评价
4. 摘要的撰写
摘要和标题在数据库中成为一篇独立的文章,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要求准确、简洁、量化,可读性、逻辑性强。摘要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不写本学科领域中常识性的内容,尽量不要出现公式、英文缩写、注解、数值、参考文献等。中文摘要以3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应在1000字以内。
英文摘要是EI数据库收录中文论文的重要内容,应写作流畅,表达准确、地道,要求能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对论文准确而简短的概括,并且中英文摘要不必逐字词对应翻译。
示例:
(1)目的(Objectives),即为什么要做这项工作以及做这项工作有什么意义?先提出问题,给文章一个清楚的定位。
(2)方法(Methods),即描述怎样做这项工作,以及所采用的具体的实验手段。
(3)结果(Results),即通过以上研究方法所得到的一些数据或认识,最好量化。
(4)结论或讨论(Conclusions),即由结果所揭示出的原理、规律或现象。
5. 关键词
关键词的选取应能反映论文的主题内容,并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需要。每篇论文应专门列出3~8个关键词。
6. 引言
本刊正文第一部分为“0.引言”,引言应详细阐述目前世界研究的现状、深度、存在问题,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及文中将解决的问题等。前言(引言)的主要任务是向读者勾勒出全文的基本内容和轮廓。主要包括介绍某研究领域的背景、意义、发展状况、目前的水平;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回顾和综述,包括前人的研究成果,已经解决的问题,并适当加以评价或比较;指出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留下的技术空白,也可以提出新问题、解决这些新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从而引出自己研究课题的动机与意义;说明自己研究课题的目的;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或勾勒其大体轮廓。
引言开头(即第一层)最主要目的是告诉读者论文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及其意义是什么,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目前状况或水平如何。文献综述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者对他人在某研究领域所做的工作和研究成果的总结与评述,包括他人有代表性的观点或理论、发明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在援引他人的研究成果时,必须标注出处,即这一研究成果由何人在何时何地公开发表。在介绍了他人在某领域的工作和成果之后,下一步便介绍作者自己的研究动机、目的与内容。介绍研究动机可以从两个角度人手,一是指出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或知识的空白,二是说明解决这一问题,或填补知识空白的重要意义。指出或暗示了知识领域里的空白,或提出了问题或假设之后,下一步理所当然应该告诉读者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要解决哪些问题,以填补上述空白,或者证明所提出的假设。
7. 量和单位的使用
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GB 3100-93),采用国际单位制(SI单位)。文中的外文字符应大小写与上下角标清楚,黑体字符(张量、矢量符号)明晰。
示例:
年(时间单位) a 1 a=365 d, 1 d=24 h=1440 min=86 400 s
度(角度单位) (°) 1°=(π/180)rad,度、分、秒(°′″)
吨(质量单位) t 1 t=103kg
米(距离单位) m 1 km=103m,厘米cm,毫米mm,纳米nm
8. 正、斜体
正文、图表、公式中的变量一律用斜体,矢量、矩阵、向量用黑斜体;
英文缩写、计量单位、运算符号、括号等都要用正体;
π、e等常数以及min、max等英文一律用正体;
矩阵的转置符号上角标T用正体;
上、下角标,数字用正体,英文变量用斜体,英文缩写用正体。
9. 公式
Word文档中的公式请使用公式编辑器编辑,不要使用图片。公式中的参数第一次出现时,请给出该参数的定义或解释;同一个字母在一篇论文内只能有一个含义,不能反复指代不同含义;公式编号全文顺序编号,不要分章节编号。
10. 图、表要求
(1)图、表需标注中、英文名称,英文图表名中的实词及5个字母以上虚词需首字母大写,如Classification Results of Each Image Without Correction。图片包含多个分图必须标记(a)、(b)、(c)……和相应中文分图名;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表中标注(包括图例)一律为中文,分别从图1、表1开始排序,不按章节排序。图、表制作应规范,具体修改样例见下载中心。
(2)本刊全彩色印刷,所有的图件要求用所有图件均用绘图软件绘制,不得用word文档自带工具简易制图(插入文本框或无色表格、简单组合或者叠加等)。如图片过大过多,请在附件中提供JPG或TIF文件,精度要求为不低于600dpi。
11. 参考文献的著录
按照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有关规定,本刊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引用的参考文献请在正文中用方括号和阿拉伯数字按顺序标在引用处。作者一律姓前名后,作者间用“,”间隔。作者少于3人应全部写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 al”。英文文献中期刊名用斜体表示,姓用全称,名用缩写。为方便前后文献对照检查,在投稿时作者应在文内的右上角标注序号,文后的参考文献也对应地标上序号,以免重复或漏掉文献。
示例:
(1)期刊论文
作者(只列前三名).论文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例如:李德仁,苗前军,邵振峰.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定位与框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32(3):189-192 (2) 专著。
(2)专著
作者. 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连接符用“-”)。例如:黄俊华,陈文森。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建设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5-18
(3)学位论文
作者. 文献题名.保存地点:授予单位,写作日期。例如:刘书雷.基于工作流的空间信息服务聚合技术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
(4)电子文献
作者. 文献题名. 出处或网址,发表或更新/引用日期.例如:Chang C C,Lin C J.LIBSVM:a Library for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EB/OL]. [EB/OL]http://www.csie.ntu.edu. tw/cjlin/libsvm,2012
(5)会议论文
作者.文献题名.会议名称,会议召开地点,时间。例如:Chen Zitan,Guevara J A.Systematic Selection of Very Important Points(VIP) from Digital Terrain Model for Constructing Triangular Irregular Networks[C].Auto-Carto 8,Baltimore,USA,1987
(6)标准
标准提出者(一般为标准化组织).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如: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委员会.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7)专著(包括图书、会议录、论文集等)中析出的文献(从整本文献中析出的具有独立篇名的文献)
著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专著责任者.专著题名.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起止页码。例如:黄蕴慧.国际矿物学研究的动向[M]//程裕淇.世界地质科技发展动向.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38-39
附:文献类型标志:
普通图书-M;会议录、论文集-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