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38卷 第12期
2013, 38(12): 1142-1147.
摘要:
针对目前基于加速分割的高效角点检测方法存在角点定位不准、对图像亮度变化以及图像边缘敏感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鲁棒的高效角点特征提取变换REFET。该算法首先基于人类视觉的颜色恒常性进行图像增强以提高算法对图像亮度变化的鲁棒性,然后根据对角相似性约束对图像进行边缘点粗检测,最后通过一种自适应的检测模板进行角点提取,获取定位准确的角点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REFET方法在保证时间效率的同时,提高了特征的定位准确度和对图像亮度变化的鲁棒性,较好地抑制图像边缘点。
针对目前基于加速分割的高效角点检测方法存在角点定位不准、对图像亮度变化以及图像边缘敏感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鲁棒的高效角点特征提取变换REFET。该算法首先基于人类视觉的颜色恒常性进行图像增强以提高算法对图像亮度变化的鲁棒性,然后根据对角相似性约束对图像进行边缘点粗检测,最后通过一种自适应的检测模板进行角点提取,获取定位准确的角点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REFET方法在保证时间效率的同时,提高了特征的定位准确度和对图像亮度变化的鲁棒性,较好地抑制图像边缘点。
2013, 38(12): 1387-1391.
摘要:
根据VLBI天线旋转状态进行参数化建模以实现天线监测的理念日益受到重视,有望进行全天候、全自动监测而不影响望远镜的正常观测运行时间。为考察原理可行性,设计监测方案和开发资料处理软件,本文在观测方程构建、解算参数设置和约束条件选取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对利用GPS数据监测VLBI天线进行了仿真分析。
根据VLBI天线旋转状态进行参数化建模以实现天线监测的理念日益受到重视,有望进行全天候、全自动监测而不影响望远镜的正常观测运行时间。为考察原理可行性,设计监测方案和开发资料处理软件,本文在观测方程构建、解算参数设置和约束条件选取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对利用GPS数据监测VLBI天线进行了仿真分析。
2013, 38(12): 1392-1395.
摘要:
利用GPS确定载体三维姿态的算法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基于基线和模糊度参数的单基线观测模型,首先解算单基线在参考坐标系中的坐标,然后联合相应载体坐标系坐标解算载体姿态;另一类是基于姿态和模糊度参数的多基线观测模型,同时解算载体姿态和模糊度参数。选取CLAMBDA算法和MC-LAMBDA算法作为两类算法的代表,介绍了两种算法的原理,并结合算例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利用GPS确定载体三维姿态的算法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基于基线和模糊度参数的单基线观测模型,首先解算单基线在参考坐标系中的坐标,然后联合相应载体坐标系坐标解算载体姿态;另一类是基于姿态和模糊度参数的多基线观测模型,同时解算载体姿态和模糊度参数。选取CLAMBDA算法和MC-LAMBDA算法作为两类算法的代表,介绍了两种算法的原理,并结合算例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2013, 38(12): 1396-1399.
摘要:
首先介绍了非差非组合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算法,分析了它与传统PPP的差异;处理了300个IGS跟踪站连续7d的数据,分析了接收机伪距硬件延迟偏差(difference code bias,DCB)和先验电离层精度对非差非组合PPP收敛速度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对于非差非组合PPP,利用IGS提供的全球电离层延迟模型GIM,静态定位精度N/E方向均收敛到10cm以内,估计接收机DCB的PPP平均收敛速度为13.12min,比不估计接收机DCB的PPP快5.36min,与传统的LC PPP相当。在获得高精度电离层先验数据的条件下,估计接收机DCB的非差非组合PPP平面精度收敛10cm的速度约为8.67min,比传统PPP收敛速度平均快约3.26min。
首先介绍了非差非组合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算法,分析了它与传统PPP的差异;处理了300个IGS跟踪站连续7d的数据,分析了接收机伪距硬件延迟偏差(difference code bias,DCB)和先验电离层精度对非差非组合PPP收敛速度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对于非差非组合PPP,利用IGS提供的全球电离层延迟模型GIM,静态定位精度N/E方向均收敛到10cm以内,估计接收机DCB的PPP平均收敛速度为13.12min,比不估计接收机DCB的PPP快5.36min,与传统的LC PPP相当。在获得高精度电离层先验数据的条件下,估计接收机DCB的非差非组合PPP平面精度收敛10cm的速度约为8.67min,比传统PPP收敛速度平均快约3.26min。
2013, 38(12): 1400-1404.
摘要:
根据海潮负荷理论,利用4种全球海潮模型分别计算了中国及周边地区IGS站的海潮负荷位移系数,分析并比较了海潮负荷位移对GPS单天解和短周期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测站的单天解,不同海潮负荷位移改正对测站整体上没有影响,只在局部沿海地区测站的垂向方向存在差异;并且,4种全球海潮模型在黄海和东海的近海区域不够精确,需要利用我国近海区域的海潮资料进行修正;对于测站的短周期解,海潮负荷位移的影响随着测站远离海洋而减弱,特别是在沿海地区能显著提高测站的垂向坐标精度。因此,在短时的GPS精密定位中需要考虑海潮负荷位移改正。
根据海潮负荷理论,利用4种全球海潮模型分别计算了中国及周边地区IGS站的海潮负荷位移系数,分析并比较了海潮负荷位移对GPS单天解和短周期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测站的单天解,不同海潮负荷位移改正对测站整体上没有影响,只在局部沿海地区测站的垂向方向存在差异;并且,4种全球海潮模型在黄海和东海的近海区域不够精确,需要利用我国近海区域的海潮资料进行修正;对于测站的短周期解,海潮负荷位移的影响随着测站远离海洋而减弱,特别是在沿海地区能显著提高测站的垂向坐标精度。因此,在短时的GPS精密定位中需要考虑海潮负荷位移改正。
2013, 38(12): 1405-1408.
摘要:
分析了GNSS电离层层析算法,提出在电离层层析过程中引入一些条件关系来提高层析精度和可靠性,并利用IGS站提供的观测数据对2010-08-03欧洲区域进行了电离层图像重构,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分析了GNSS电离层层析算法,提出在电离层层析过程中引入一些条件关系来提高层析精度和可靠性,并利用IGS站提供的观测数据对2010-08-03欧洲区域进行了电离层图像重构,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2013, 38(12): 1409-1412.
摘要:
根据GEO卫星的特点,给出了电离层扰动序列的提取方法以及扰动振幅、周期的获取方法,并根据实测的2012-04-16~2012-04-18的观测数据,对探测到的电离层扰动进行了初步分析。实验结果显示,1号GEO卫星在2014-04-17T12:30左右探测到扰动,5号GEO卫星和4号GEO卫星分别在2012-04-17T18:50~2012-04-17T20:45和2012-14-18T06:00~2012-04-18T07:23探测到扰动,探测的电离层扰动发生时间及扰动的振幅、周期等传播特性与前人研究基本一致,而且提取的扰动序列不包含多谱勒效应的影响。
根据GEO卫星的特点,给出了电离层扰动序列的提取方法以及扰动振幅、周期的获取方法,并根据实测的2012-04-16~2012-04-18的观测数据,对探测到的电离层扰动进行了初步分析。实验结果显示,1号GEO卫星在2014-04-17T12:30左右探测到扰动,5号GEO卫星和4号GEO卫星分别在2012-04-17T18:50~2012-04-17T20:45和2012-14-18T06:00~2012-04-18T07:23探测到扰动,探测的电离层扰动发生时间及扰动的振幅、周期等传播特性与前人研究基本一致,而且提取的扰动序列不包含多谱勒效应的影响。
2013, 38(12): 1413-1419.
摘要:
为了充分利用新一代复合卫星导航信号数据分量和导频分量的功率,提出了差分联合数据/导频信道组合捕获技术,包括差分比较信道组合技术和差分相干信道组合技术。通过数学分析,证明了新建差分联合数据/导频信道组合捕获技术的虚警概率和检测概率的解析表达式。为了支持理论分析,运用Monte Carlo仿真对提出的捕获技术进行性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新建捕获技术比传统捕获方法能够提供更加优良的性能,提高了卫星导航接收机在弱信号环境下的捕获灵敏度。
为了充分利用新一代复合卫星导航信号数据分量和导频分量的功率,提出了差分联合数据/导频信道组合捕获技术,包括差分比较信道组合技术和差分相干信道组合技术。通过数学分析,证明了新建差分联合数据/导频信道组合捕获技术的虚警概率和检测概率的解析表达式。为了支持理论分析,运用Monte Carlo仿真对提出的捕获技术进行性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新建捕获技术比传统捕获方法能够提供更加优良的性能,提高了卫星导航接收机在弱信号环境下的捕获灵敏度。
2013, 38(12): 1420-1424.
摘要:
对IERS提供的极移数据进行了余弦趋势模型及ARMA模型拟合和预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余弦趋势模型适合对极移成分进行分析;同时,ARMA模型适合对极移时间序列进行拟合及预测,其拟合精度相对于余弦趋势模型有较大提高,预测精度接近国际最好水平。
对IERS提供的极移数据进行了余弦趋势模型及ARMA模型拟合和预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余弦趋势模型适合对极移成分进行分析;同时,ARMA模型适合对极移时间序列进行拟合及预测,其拟合精度相对于余弦趋势模型有较大提高,预测精度接近国际最好水平。
2013, 38(12): 1425-1429.
摘要:
利用级数展开思想,将地面测站重力位沿径向展开至大地水准面重力位并取至二阶项,从而间接获得W0,按照此思想采用波罗的海水准测量工程(1997-04)中GPS测站的数据开展了确定W0的实验。计算结果表明,EGM2008模型和WGD2000椭球谐模型(360阶次)在重力位一阶项的数值非常接近,其差在10-3量级,EGM2008模型获得的二阶项为10-5量级,其影响可以忽略。在测站地心坐标不变时,高程数据的变化对W0的确定影响较大,因此,准确测量测站的高程是确定W0的关键。利用5组GPS测站数据以及前360阶的EGM2008模型最终得到波罗的海区域大地水准面重力位W0值为62 636 857.23±0.48m2·s-2。
利用级数展开思想,将地面测站重力位沿径向展开至大地水准面重力位并取至二阶项,从而间接获得W0,按照此思想采用波罗的海水准测量工程(1997-04)中GPS测站的数据开展了确定W0的实验。计算结果表明,EGM2008模型和WGD2000椭球谐模型(360阶次)在重力位一阶项的数值非常接近,其差在10-3量级,EGM2008模型获得的二阶项为10-5量级,其影响可以忽略。在测站地心坐标不变时,高程数据的变化对W0的确定影响较大,因此,准确测量测站的高程是确定W0的关键。利用5组GPS测站数据以及前360阶的EGM2008模型最终得到波罗的海区域大地水准面重力位W0值为62 636 857.23±0.48m2·s-2。
2013, 38(12): 1430-1434.
摘要:
采用月球探勘者号(lunar prospector,LP)扩展任务段的视线加速度数据,利用最小二乘平差反演月球虹湾区域重力场。对解算结果进行残差统计和功率谱估计,并将解算得到的视线加速度模型与现有的高精度重力场模型SGM150j、GLGM3、LP150Q进行比较,验证了视线加速度方法精化局部重力场的可行性。结合虹湾地区地形,分析了该区域地形与重力异常之间的相关性。
采用月球探勘者号(lunar prospector,LP)扩展任务段的视线加速度数据,利用最小二乘平差反演月球虹湾区域重力场。对解算结果进行残差统计和功率谱估计,并将解算得到的视线加速度模型与现有的高精度重力场模型SGM150j、GLGM3、LP150Q进行比较,验证了视线加速度方法精化局部重力场的可行性。结合虹湾地区地形,分析了该区域地形与重力异常之间的相关性。
2013, 38(12): 1435-1439.
摘要:
提出了k阶广义反距离加权空间推估法。首先,估计空间函数在已知点处的各阶偏导数;然后,利用泰勒级数逼近原理计算待估点处的函数值,根据空间函数偏导数估值的方差协方差评价推估精度;最后,对待估点处的这些推估值进行最小二乘平差。引入了确定k阶广义反距离加权空间推估法阶次k的BIC准则,并以GPS水准推估为例进行了实验。
提出了k阶广义反距离加权空间推估法。首先,估计空间函数在已知点处的各阶偏导数;然后,利用泰勒级数逼近原理计算待估点处的函数值,根据空间函数偏导数估值的方差协方差评价推估精度;最后,对待估点处的这些推估值进行最小二乘平差。引入了确定k阶广义反距离加权空间推估法阶次k的BIC准则,并以GPS水准推估为例进行了实验。
2013, 38(12): 1440-1444.
摘要:
平差参数间合理的等式约束能显著提高最小二乘解的精度,消除自由网的秩亏问题,还能改善病态模型的解,本文由此提出了附等式约束的测量平差病态模型。建立了等式约束病态模型平差的正则化准则,由拉格朗日乘数法得到了模型的解,并给出了解的统计性质,证明它有偏,且均方误差小于约束最小二乘解。给出了确定正则化因子的均方误差极小化准则及数值解法,并以模拟的病态数值算例和测边控制网为例进行计算,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解的优良性质。
平差参数间合理的等式约束能显著提高最小二乘解的精度,消除自由网的秩亏问题,还能改善病态模型的解,本文由此提出了附等式约束的测量平差病态模型。建立了等式约束病态模型平差的正则化准则,由拉格朗日乘数法得到了模型的解,并给出了解的统计性质,证明它有偏,且均方误差小于约束最小二乘解。给出了确定正则化因子的均方误差极小化准则及数值解法,并以模拟的病态数值算例和测边控制网为例进行计算,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解的优良性质。
2013, 38(12): 1445-1450.
摘要:
针对二维经验模态分解(bidimensional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BEMD)算法在抑制SAR图像噪声的过程中造成的边界污染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BEMD图像去噪方法。该方法在对含噪SAR图像进行BEMD分解的过程中,首先,对极值点进行三角剖分,同时在插值时进行边界周期延拓;其次,对插值后的曲面再进行IMF分解;然后,对分解后的含噪IMF分量进行小波滤波处理;最后,重构图像,从而达到抑制边界污染和去除斑点噪声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同传统BEMD方法相比,边界污染抑制效果明显,在有效抑制SAR图像噪声的同时,较好地保持了图像的边缘和细节信息。
针对二维经验模态分解(bidimensional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BEMD)算法在抑制SAR图像噪声的过程中造成的边界污染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BEMD图像去噪方法。该方法在对含噪SAR图像进行BEMD分解的过程中,首先,对极值点进行三角剖分,同时在插值时进行边界周期延拓;其次,对插值后的曲面再进行IMF分解;然后,对分解后的含噪IMF分量进行小波滤波处理;最后,重构图像,从而达到抑制边界污染和去除斑点噪声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同传统BEMD方法相比,边界污染抑制效果明显,在有效抑制SAR图像噪声的同时,较好地保持了图像的边缘和细节信息。
2013, 38(12): 1451-1455.
摘要:
根据资源三号立体测绘卫星三线阵传感器的成像原理,利用卫星影像的视线角等状态构建资源三号卫星影像的严格几何处理模型。经验证发现,因资源三号卫星视线角及相机安置等卫星状态获取存在误差,在无控状态下直接利用卫星姿态数据和严格几何处理模型进行定位精度较差。为有效消除卫星轨道位置、姿态角元素等存在的固定系统误差,引入视线向量修正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精度提升明显,平坦区域仅采用3个地面控制点在X和Y方向的定位精度即可优于3m。
根据资源三号立体测绘卫星三线阵传感器的成像原理,利用卫星影像的视线角等状态构建资源三号卫星影像的严格几何处理模型。经验证发现,因资源三号卫星视线角及相机安置等卫星状态获取存在误差,在无控状态下直接利用卫星姿态数据和严格几何处理模型进行定位精度较差。为有效消除卫星轨道位置、姿态角元素等存在的固定系统误差,引入视线向量修正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精度提升明显,平坦区域仅采用3个地面控制点在X和Y方向的定位精度即可优于3m。
2013, 38(12): 1456-1459.
摘要:
首先,确定遥感数据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的方法;然后,通过改变辐射/几何校正顺序,设计遥感数据预处理研究流程;最后,在整体上从图像的统计特征和纹理特征两个方面,定量分析辐射/几何校正的先后顺序对处理结果的影响。从统计/纹理特征两个方面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校正顺序对结果的影响较小,说明辐射/几何校正顺序的差异对预处理结果的影响较小。
首先,确定遥感数据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的方法;然后,通过改变辐射/几何校正顺序,设计遥感数据预处理研究流程;最后,在整体上从图像的统计特征和纹理特征两个方面,定量分析辐射/几何校正的先后顺序对处理结果的影响。从统计/纹理特征两个方面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校正顺序对结果的影响较小,说明辐射/几何校正顺序的差异对预处理结果的影响较小。
2013, 38(12): 1460-1464.
摘要:
目前的遥感影像分类研究中,决策树的生成完全依赖于现有的数据挖掘软件,缺少对决策树算法的深入研究和改进。本文以遥感影像分类为背景,采用BoostTree算法作为模型,通过算法改进构建了一种新的复合决策树算法———AdaTree,并以该算法为基础,设计实现了决策树遥感影像分类系统。以AdaTree算法作为分类器,分别对Landsat7ETM+影像和WordView2影像进行了基于像元和面向对象的分类实验,并与BoostTree和SVM算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AdaTree算法在分类精度上要优于BoostTree和SVM算法,平均Kappa系数分别达到0.905 2和0.939 8。
目前的遥感影像分类研究中,决策树的生成完全依赖于现有的数据挖掘软件,缺少对决策树算法的深入研究和改进。本文以遥感影像分类为背景,采用BoostTree算法作为模型,通过算法改进构建了一种新的复合决策树算法———AdaTree,并以该算法为基础,设计实现了决策树遥感影像分类系统。以AdaTree算法作为分类器,分别对Landsat7ETM+影像和WordView2影像进行了基于像元和面向对象的分类实验,并与BoostTree和SVM算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AdaTree算法在分类精度上要优于BoostTree和SVM算法,平均Kappa系数分别达到0.905 2和0.939 8。
2013, 38(12): 1465-1469.
摘要:
从Parseval能量守恒定理和地物特征的图谱识别理论出发,对遥感影像地物特征识别的频谱能量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不同频谱半径范围内所占的能量比重,初步考察了地物特征频谱能量的分布特点。进而通过对频谱能量环状和楔状采样,定量描述了表征地物粗糙度、周期性及方向性特征的频谱能量分布状况。最后以居民楼地物为例,根据建立的高、低频识别标志,结合在频谱能量上具有方向和频带选择性的匹配Gabor滤波器,实现了居民楼地物对象的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获取在空间域中无法得到的地物信息表征,为进一步开展地物特征的识别和提取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从Parseval能量守恒定理和地物特征的图谱识别理论出发,对遥感影像地物特征识别的频谱能量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不同频谱半径范围内所占的能量比重,初步考察了地物特征频谱能量的分布特点。进而通过对频谱能量环状和楔状采样,定量描述了表征地物粗糙度、周期性及方向性特征的频谱能量分布状况。最后以居民楼地物为例,根据建立的高、低频识别标志,结合在频谱能量上具有方向和频带选择性的匹配Gabor滤波器,实现了居民楼地物对象的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获取在空间域中无法得到的地物信息表征,为进一步开展地物特征的识别和提取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2013, 38(12): 1470-1474.
摘要:
针对当前像斑随机场模型无法充分描述方位特征的不足,在RAG-MRF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相邻势能分析的随机场模型,采用了新型的基于统计的邻域势函数,并设计了相应的像斑空间相邻特征描述指标,以提升像斑分类及识别的效果。
针对当前像斑随机场模型无法充分描述方位特征的不足,在RAG-MRF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相邻势能分析的随机场模型,采用了新型的基于统计的邻域势函数,并设计了相应的像斑空间相邻特征描述指标,以提升像斑分类及识别的效果。
2013, 38(12): 1475-1479.
摘要:
联合解密与指纹嵌入(joint fingerprinting and decryption,JFD)框架能为遥感影像的安全分发提供完整的安全保护,且效率较高。但这种方案不仅导致指纹嵌入后的图像质量下降较为明显,且不能满足遥感影像的近无损性的要求。针对JFD框架的这种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容的遥感影像安全分发方法,对遥感影像根据内容进行分类,选取对遥感影像内容影响较小的区域嵌入指纹;提出邻域相似度的定义,选取加密后邻域相关性保持较好的区域进行部分解密,嵌入指纹。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案获得的嵌入指纹后的图像质量较好,且不影响遥感影像的后续应用。
联合解密与指纹嵌入(joint fingerprinting and decryption,JFD)框架能为遥感影像的安全分发提供完整的安全保护,且效率较高。但这种方案不仅导致指纹嵌入后的图像质量下降较为明显,且不能满足遥感影像的近无损性的要求。针对JFD框架的这种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容的遥感影像安全分发方法,对遥感影像根据内容进行分类,选取对遥感影像内容影响较小的区域嵌入指纹;提出邻域相似度的定义,选取加密后邻域相关性保持较好的区域进行部分解密,嵌入指纹。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案获得的嵌入指纹后的图像质量较好,且不影响遥感影像的后续应用。
2013, 38(12): 1480-1483.
摘要:
根据对地观测任务的需求,确定了基于成像卫星传感器技术指标的任务需求模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提出了一种面向任务需求的成像卫星传感器观测能力量化度量方法,实现了对成像卫星传感器应用观测能力的合理评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此度量方法进行成像卫星观测能力评估是可行的。
根据对地观测任务的需求,确定了基于成像卫星传感器技术指标的任务需求模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提出了一种面向任务需求的成像卫星传感器观测能力量化度量方法,实现了对成像卫星传感器应用观测能力的合理评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此度量方法进行成像卫星观测能力评估是可行的。
2013, 38(12): 1484-1489.
摘要:
采用多尺度空间聚类方法研究了太平洋海温的多尺度区域划分。首先,基于尺度空间思想,针对气候时间序列,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尺度空间聚类方法。然后,采用所提出的聚类方法对太平洋海温进行多尺度划分,结果发现,多尺度区域划分结果可以准确重建现有海洋气候指数,且不需用户输入参数。
采用多尺度空间聚类方法研究了太平洋海温的多尺度区域划分。首先,基于尺度空间思想,针对气候时间序列,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尺度空间聚类方法。然后,采用所提出的聚类方法对太平洋海温进行多尺度划分,结果发现,多尺度区域划分结果可以准确重建现有海洋气候指数,且不需用户输入参数。
2013, 38(12): 1490-1494.
摘要:
为了解决来自非专业用户协同编辑的众源地理空间数据质量问题,提出了一种众源地理空间数据质量评价技术框架。针对众源开放街道地图(open street map,OSM)数据特点,选取数据完整性、属性信息准确性和定位精度三方面质量要素,提出了面向众源开放街道地图(OSM)空间数据的质量模型和计算方法。
为了解决来自非专业用户协同编辑的众源地理空间数据质量问题,提出了一种众源地理空间数据质量评价技术框架。针对众源开放街道地图(open street map,OSM)数据特点,选取数据完整性、属性信息准确性和定位精度三方面质量要素,提出了面向众源开放街道地图(OSM)空间数据的质量模型和计算方法。
2013, 38(12): 1495-1498.
摘要:
针对海量3DGIS数据绘制计算量大、耗时长的特点,在多核计算和程序设计的基础上,利用OpenMP并行开发技术设计了多核3DGIS并行绘制模型。此模型利用3DGIS数据的可并行性特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多核计算资源,通过派生出多个同步线程对3DGIS非相关数据进行并行绘制,并采用OSG渲染引擎进行可视化。结合三维城市场景实例验证了多核并行绘制所带来的计算加速比。
针对海量3DGIS数据绘制计算量大、耗时长的特点,在多核计算和程序设计的基础上,利用OpenMP并行开发技术设计了多核3DGIS并行绘制模型。此模型利用3DGIS数据的可并行性特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多核计算资源,通过派生出多个同步线程对3DGIS非相关数据进行并行绘制,并采用OSG渲染引擎进行可视化。结合三维城市场景实例验证了多核并行绘制所带来的计算加速比。
2013, 38(12): 1499-1503.
摘要:
针对传统滑坡预测手段数据源有限、数据更新周期长、难以发现隐藏在复杂滑坡系统中的规律等问题,本文以三峡库区为研究对象,从多源空间数据中提取滑坡孕灾环境和影响因素等信息,采用数字地形水文分析方法划分斜坡单元,对评价因子进行重采样,进而构建两类支持向量机模型。分析了多源影响因素与滑坡易发性的定量关系,并生成滑坡易发性分区图。采用成功率曲线和误差率评价预测结果,模型预测精度达到98.21%,与野外调查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针对传统滑坡预测手段数据源有限、数据更新周期长、难以发现隐藏在复杂滑坡系统中的规律等问题,本文以三峡库区为研究对象,从多源空间数据中提取滑坡孕灾环境和影响因素等信息,采用数字地形水文分析方法划分斜坡单元,对评价因子进行重采样,进而构建两类支持向量机模型。分析了多源影响因素与滑坡易发性的定量关系,并生成滑坡易发性分区图。采用成功率曲线和误差率评价预测结果,模型预测精度达到98.21%,与野外调查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2013, 38(12): 1504-1508.
摘要:
针对云存储中通用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小文件问题,改进概率潜语义分析(PLSA)模型,提出了一种面向用户访问任务的小文件合并与预取策略。该策略分析用户的访问任务、系统应用和访问文件之间的关系,根据任务合并小文件,并基于任务的转移概率预取文件。对建立的效率模型的分析和基于HDFS的数字城市原型系统实验结果都表明,此策略有较高的预取命中率,可以有效减少元数据服务器的负载和用户请求响应时延。
针对云存储中通用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小文件问题,改进概率潜语义分析(PLSA)模型,提出了一种面向用户访问任务的小文件合并与预取策略。该策略分析用户的访问任务、系统应用和访问文件之间的关系,根据任务合并小文件,并基于任务的转移概率预取文件。对建立的效率模型的分析和基于HDFS的数字城市原型系统实验结果都表明,此策略有较高的预取命中率,可以有效减少元数据服务器的负载和用户请求响应时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