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戴海亮, 孙付平, 姜卫平, 肖凯, 朱新慧, 刘婧.
小波多尺度分解和奇异谱分析在GNSS站坐标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3): 371-380.
doi: 10.13203/j.whugis20190107
|
[2] |
韩松辉, 宫轶松, 李建文, 马朝忠, 李新娜, 郭淑妹.
基于ARMA模型的BDS卫星钟差异常值探测及其短期预报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2): 244-251.
doi: 10.13203/j.whugis20190232
|
[3] |
刘立龙, 陈雨田, 黎峻宇, 田祥雨, 贺朝双.
活跃期区域电离层总电子短期预报及适用性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12): 1757-1764.
doi: 10.13203/j.whugis20180145
|
[4] |
赵丹宁, 高蕊, 雷雨.
利用小波分解改进极移预报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12): 1797-1801.
doi: 10.13203/j.whugis20180139
|
[5] |
王建民, 张锦.
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变形智能预测模型及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2): 248-254.
doi: 10.13203/j.whugis20160075
|
[6] |
刘立龙, 陈军, 黄良珂, 吴丕团, 秦旭元, 蔡成辉.
基于Holt指数平滑模型的Klobuchar模型精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4): 599-604.
doi: 10.13203/j.whugis20150751
|
[7] |
张清华, 隋立芬, 甘雨, 肖国锐, 戚国宾.
WGS84与ITRS基准转换参数估计及长期演化特性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3): 395-400.
|
[8] |
裴媛媛, 廖明生, 王寒梅.
时间序列SAR影像监测堤坝形变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3): 266-269.
|
[9] |
罗三明, 杨国华, 李陶, 袁油新.
PSInSAR方法探测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形变过程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5): 602-605.
|
[10] |
张昊, 王琪洁, 朱建军, 张晓红.
对钱德勒参数进行时变修正的CLS+AR模型在极移预测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3): 286-289.
|
[11] |
何敏, 何秀凤.
利用时间序列干涉图叠加法监测江苏盐城地区地面沉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2): 1461-1465.
|
[12] |
张鹏, 蒋志浩, 秘金钟, 党亚民.
我国GPS跟踪站数据处理与时间序列特征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3): 251-254.
|
[13] |
张斌, 欧吉坤, 袁运斌, 郝明.
一种小波与谱分析结合的GPS精密卫星钟差拟合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8): 715-718.
|
[14] |
刘飞, 王新洲, 张鹏林, 余旭.
基于Lebesgue积分理论的时间序列信号中的背景重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5): 462-465.
|
[15] |
李英冰, 徐绍铨, 张永军, 张小红.
谱分析在GPS自动化监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4): 343-348.
|
[16] |
郭俊义.
同时顾及章动和极移的地球自转方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5): 393-395.
|
[17] |
程建权, 黄经南.
一种基于时序数据的动态聚类分析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3): 194-198.
|
[18] |
张兴飞.
跨断层形变测量动态数据模型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2): 79-85.
|
[19] |
徐培亮.
应用时间序列方法作大坝变形预报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8, 13(3): 23-31.
|
[20] |
徐海龙, 乔书波, 林家乐.
利用混沌特性和Volterra自适应算法的极移短期预报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0, 0(0): 0-0.
doi: 10.13203/j.whugis20200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