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37卷 第8期
2012, 37(8): 883-887.
摘要:
从工程和生命科学的可靠性概念出发,结合地理信息科学的自身特点,强调空间数据及分析的全过程质量和分析结果的决策可用性。首次给出了可靠性空间分析的概念,分析了可靠性空间分析的特点、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方法,探讨了可靠性空间分析的主要理论、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促进了空间分析从不确定性研究向可靠性空间分析方向的发展。
从工程和生命科学的可靠性概念出发,结合地理信息科学的自身特点,强调空间数据及分析的全过程质量和分析结果的决策可用性。首次给出了可靠性空间分析的概念,分析了可靠性空间分析的特点、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方法,探讨了可靠性空间分析的主要理论、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促进了空间分析从不确定性研究向可靠性空间分析方向的发展。
2012, 37(8): 888-891.
摘要:
以鄱阳湖湿地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集知识、模型和决策为一体的鄱阳湖湿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湿地生态经济建设中环境污染及水文监测、洪涝灾害预测、湿地土地规划时空演变模拟以及水利枢纽建设等不同行业相关业务之间既紧密联系又相互隔离的矛盾。
以鄱阳湖湿地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集知识、模型和决策为一体的鄱阳湖湿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湿地生态经济建设中环境污染及水文监测、洪涝灾害预测、湿地土地规划时空演变模拟以及水利枢纽建设等不同行业相关业务之间既紧密联系又相互隔离的矛盾。
2012, 37(8): 892-896.
摘要:
针对区域分片的数据分布特征,在已有的跨边界连接转化及优化规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先静态任务分配、后动态任务调整的混合并行调度策略。实验表明,该混合策略有效解决了分布式空间并行查询的负载平衡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分布式空间查询的效率。
针对区域分片的数据分布特征,在已有的跨边界连接转化及优化规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先静态任务分配、后动态任务调整的混合并行调度策略。实验表明,该混合策略有效解决了分布式空间并行查询的负载平衡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分布式空间查询的效率。
2012, 37(8): 897-901.
摘要:
利用形式概念分析方法,通过概念内涵与概念外延的分析与融合,得到一套描述海岛语义的新概念。在确定各新概念间超类-子类关系的基础上,获得新概念的语义层次,并建立了海岛语义层次分类概念格。
利用形式概念分析方法,通过概念内涵与概念外延的分析与融合,得到一套描述海岛语义的新概念。在确定各新概念间超类-子类关系的基础上,获得新概念的语义层次,并建立了海岛语义层次分类概念格。
2012, 37(8): 902-905.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体技术的改进的三维复杂建筑物模型多分辨率表达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原始表面模型转化为体元表达,并存储在一棵八叉树中;然后基于二次误差度量对八叉树体元进行聚类简化,生成不同分辨率的体元简化模型;最后从多分辨率体元模型中提取等值面,并利用法向量重建原始模型的特征,得到所需的LOD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量小,生成的LOD模型能有效保持原始建筑物的主要结构特征。
提出了一种基于体技术的改进的三维复杂建筑物模型多分辨率表达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原始表面模型转化为体元表达,并存储在一棵八叉树中;然后基于二次误差度量对八叉树体元进行聚类简化,生成不同分辨率的体元简化模型;最后从多分辨率体元模型中提取等值面,并利用法向量重建原始模型的特征,得到所需的LOD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量小,生成的LOD模型能有效保持原始建筑物的主要结构特征。
2012, 37(8): 906-910.
摘要:
根据内视场拼接相机的构像原理,提出了一种单镜头多面阵CCD相机影像拼接处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该方法涵盖了成像过程的影响,包括子影像相对位置自动确定、等效焦面影像拼合、数字像差检测和无畸变中心投影影像生成等技术环节。特别是建立了内视场拼接型数字航测相机几何特性描述模型,在包含了传统航测相机像差所顾及的焦距、主点坐标和物镜光学畸变等要素的基础上,扩展考虑了多面阵CCD不平行性误差和安装误差两项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影像量测精度从1.5像元提高到0.3像元,系统误差降低了78%,验证了相关技术方法的有效性。
根据内视场拼接相机的构像原理,提出了一种单镜头多面阵CCD相机影像拼接处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该方法涵盖了成像过程的影响,包括子影像相对位置自动确定、等效焦面影像拼合、数字像差检测和无畸变中心投影影像生成等技术环节。特别是建立了内视场拼接型数字航测相机几何特性描述模型,在包含了传统航测相机像差所顾及的焦距、主点坐标和物镜光学畸变等要素的基础上,扩展考虑了多面阵CCD不平行性误差和安装误差两项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影像量测精度从1.5像元提高到0.3像元,系统误差降低了78%,验证了相关技术方法的有效性。
2012, 37(8): 911-914.
摘要:
极化SAR三分量分解中,和SAR视线不垂直的人工建筑物常被分为体散射类型,进而引起建筑物和森林的误分类。针对此不足,利用此类建筑物的反射非对称性,提出了一种引入规范化圆极化相关系数(NC-CC)的保持极化散射特性的分类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将与SAR视线不垂直的人工建筑物从体散射类型中分离出来。
极化SAR三分量分解中,和SAR视线不垂直的人工建筑物常被分为体散射类型,进而引起建筑物和森林的误分类。针对此不足,利用此类建筑物的反射非对称性,提出了一种引入规范化圆极化相关系数(NC-CC)的保持极化散射特性的分类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将与SAR视线不垂直的人工建筑物从体散射类型中分离出来。
2012, 37(8): 915-920.
摘要:
高光谱影像具有丰富的光谱和空间结构信息,传统的基于光谱特征的分割方法易使分割区域过于细碎,从而降低了居民地信息提取的精度。尝试将纹理信息引入到特征空间,以提高信息识别、提取的精度。纹理信息采用多尺度3D-Gabor滤波器对经过特征选择后的高光谱影像进行滤波,进一步计算纹理能量和纹理特征,然后利用多特征聚类实现图像的初步分割,最终通过形态学方法获取影像中的居民地信息。实验表明,基于3D-Gabor滤波的方法能有效地识别、提取高光谱影像中的居民地信息。
高光谱影像具有丰富的光谱和空间结构信息,传统的基于光谱特征的分割方法易使分割区域过于细碎,从而降低了居民地信息提取的精度。尝试将纹理信息引入到特征空间,以提高信息识别、提取的精度。纹理信息采用多尺度3D-Gabor滤波器对经过特征选择后的高光谱影像进行滤波,进一步计算纹理能量和纹理特征,然后利用多特征聚类实现图像的初步分割,最终通过形态学方法获取影像中的居民地信息。实验表明,基于3D-Gabor滤波的方法能有效地识别、提取高光谱影像中的居民地信息。
2012, 37(8): 921-924.
摘要:
针对分离阈值法(SEaTH)仅从类间距离评价特征,没有考虑类内距离和特征之间相关性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EaTH算法——ISEaTH。该算法分别依据特征相关性、类间距离和类内距离对特征进行评价,然后综合利用多种评价结果获取最优的特征子集。采用新疆喀什地区的QuickBird数据进行了特征选择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能降低特征维数,有效优化特征空间,还能提高分类精度。
针对分离阈值法(SEaTH)仅从类间距离评价特征,没有考虑类内距离和特征之间相关性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EaTH算法——ISEaTH。该算法分别依据特征相关性、类间距离和类内距离对特征进行评价,然后综合利用多种评价结果获取最优的特征子集。采用新疆喀什地区的QuickBird数据进行了特征选择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能降低特征维数,有效优化特征空间,还能提高分类精度。
2012, 37(8): 925-928.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背景抑制的红外目标检测算法。首先分析了红外成像的时空相关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技术分解时域关联信息抑制背景杂波;接着采用空间关联模糊自适应共振神经网络建立时空背景模型检测目标。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能有效地抑制背景突显目标和检测出复杂场景下的红外目标,其F1指标值高达94.2%。
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背景抑制的红外目标检测算法。首先分析了红外成像的时空相关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技术分解时域关联信息抑制背景杂波;接着采用空间关联模糊自适应共振神经网络建立时空背景模型检测目标。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能有效地抑制背景突显目标和检测出复杂场景下的红外目标,其F1指标值高达94.2%。
2012, 37(8): 929-931.
摘要:
提出了一种将邓氏关联度与经典的Prewitt边缘检测算子相结合的边缘检测方法。采用Prewitt算子作为参考序列,图像各像素点及其8邻域构成比较序列,计算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之间的邓氏关联度,依据邓氏关联度的大小来判断图像的边缘。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检测出有用的图像边缘信息,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提取的边缘比较完整,非边缘点少,连续性好。
提出了一种将邓氏关联度与经典的Prewitt边缘检测算子相结合的边缘检测方法。采用Prewitt算子作为参考序列,图像各像素点及其8邻域构成比较序列,计算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之间的邓氏关联度,依据邓氏关联度的大小来判断图像的边缘。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检测出有用的图像边缘信息,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提取的边缘比较完整,非边缘点少,连续性好。
2012, 37(8): 932-935.
摘要:
采用朗伯体经验模型计算邻坡反射辐射,并建立其对目标像元反射率计算影响的评估模型。研究表明,忽略邻坡反射辐射将造成目标像元反射率的计算值偏高,尤其在低照度区域易导致光学遥感影像地形辐射校正出现过饱和现象。研究证实,雪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邻坡反射辐射、植被的近红外波段的邻坡反射辐射对目标像元反射率计算的影响显著,对地形遮蔽度大的目标像元可产生10%以上的反射率相对误差。
采用朗伯体经验模型计算邻坡反射辐射,并建立其对目标像元反射率计算影响的评估模型。研究表明,忽略邻坡反射辐射将造成目标像元反射率的计算值偏高,尤其在低照度区域易导致光学遥感影像地形辐射校正出现过饱和现象。研究证实,雪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邻坡反射辐射、植被的近红外波段的邻坡反射辐射对目标像元反射率计算的影响显著,对地形遮蔽度大的目标像元可产生10%以上的反射率相对误差。
2012, 37(8): 936-939.
摘要:
基于JFD框架,利用基于选择性内容加密的加解密策略提高加密安全性,以及基于结构失真度选择指纹嵌入区域,以降低指纹嵌入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指纹生成控制方法,使指纹图像具有良好的抗合谋攻击性。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案的有效性。
基于JFD框架,利用基于选择性内容加密的加解密策略提高加密安全性,以及基于结构失真度选择指纹嵌入区域,以降低指纹嵌入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指纹生成控制方法,使指纹图像具有良好的抗合谋攻击性。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案的有效性。
2012, 37(8): 940-944.
摘要:
提出了一套适用于GNSS精密单点定位(PPP)的实时质量控制方法,重点研究了钟跳探测与修复、周跳探测与标记、抗差估计方法,并在现有质量控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对比分析了不同质量控制方案对PPP的影响,结果表明,钟跳不利于周跳探测,严重影响非差PPP的精度和效率,必须对其进行探测与修复;联合MW、GF组合可以探测出绝大多数周跳,且较使用单一方法更为准确、可靠;采用改进的抗差估计有效抑制了残余粗差对精密定位的影响,显著提高了PPP的精度和可靠性。
提出了一套适用于GNSS精密单点定位(PPP)的实时质量控制方法,重点研究了钟跳探测与修复、周跳探测与标记、抗差估计方法,并在现有质量控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对比分析了不同质量控制方案对PPP的影响,结果表明,钟跳不利于周跳探测,严重影响非差PPP的精度和效率,必须对其进行探测与修复;联合MW、GF组合可以探测出绝大多数周跳,且较使用单一方法更为准确、可靠;采用改进的抗差估计有效抑制了残余粗差对精密定位的影响,显著提高了PPP的精度和可靠性。
2012, 37(8): 945-948.
摘要:
根据GNSS双频载波相位观测值间的特定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频整周关系约束的模糊度解算方法(FirCAR)。该方法在局部整数范围内可将载波相位的等效波长增长,以利于整周模糊度的快速解算。不同长度的基线数据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分析了卫星截止高度角对解算结果的影响。
根据GNSS双频载波相位观测值间的特定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频整周关系约束的模糊度解算方法(FirCAR)。该方法在局部整数范围内可将载波相位的等效波长增长,以利于整周模糊度的快速解算。不同长度的基线数据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分析了卫星截止高度角对解算结果的影响。
2012, 37(8): 949-952.
摘要:
为了实现对西龙池上水库变形的连续、自动化监测,研制了GPS变形监测软件DDMS,建立了西龙池上水库连续运行监测系统。1a的运行表明,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DDMS在观测数据无缺失的情况下,提供有效解的概率高于98%。该软件2h时段解在N、E、U方向的重复性分别为1.2mm、0.9mm、2.2mm,4h时段解算N、E、U方向的重复性为0.8mm、0.7mm、1.5mm。利用本文实现的GPS监测系统可进行高效率的实时、自动化、高精度大坝变形监测。
为了实现对西龙池上水库变形的连续、自动化监测,研制了GPS变形监测软件DDMS,建立了西龙池上水库连续运行监测系统。1a的运行表明,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DDMS在观测数据无缺失的情况下,提供有效解的概率高于98%。该软件2h时段解在N、E、U方向的重复性分别为1.2mm、0.9mm、2.2mm,4h时段解算N、E、U方向的重复性为0.8mm、0.7mm、1.5mm。利用本文实现的GPS监测系统可进行高效率的实时、自动化、高精度大坝变形监测。
2012, 37(8): 953-955.
摘要:
利用陆态网络东北地区的6个GPS基准站地震期间的观测数据反演了日本本州东海岸9.0级强震区域地表的瞬时形变过程,应用160多个陆态网络基准站以及IGS跟踪站的GPS观测数据解算获得中国大陆地区的远场同震位移。将测站按照中国大陆主要构造带(区)进行分配统计可知,东北地区同震位移最大,平均接近20mm;首都圈与郯-庐带及周围地区平均同震位移也在10mm左右;距离震中比较远的鄂尔多斯及周围、阿尔金-祁连山-阿拉善、新疆等地区也受到了该地震的影响,在东方向发生了5mm左右的位移,并且以上地区的优势方向都为东方向;而本次地震对中国的华南(包括南海)以及青藏等地区基本没有影响。这些解算结果对进一步研究地震动力学特征及判定未来地震趋势提供了详实的实测依据。
利用陆态网络东北地区的6个GPS基准站地震期间的观测数据反演了日本本州东海岸9.0级强震区域地表的瞬时形变过程,应用160多个陆态网络基准站以及IGS跟踪站的GPS观测数据解算获得中国大陆地区的远场同震位移。将测站按照中国大陆主要构造带(区)进行分配统计可知,东北地区同震位移最大,平均接近20mm;首都圈与郯-庐带及周围地区平均同震位移也在10mm左右;距离震中比较远的鄂尔多斯及周围、阿尔金-祁连山-阿拉善、新疆等地区也受到了该地震的影响,在东方向发生了5mm左右的位移,并且以上地区的优势方向都为东方向;而本次地震对中国的华南(包括南海)以及青藏等地区基本没有影响。这些解算结果对进一步研究地震动力学特征及判定未来地震趋势提供了详实的实测依据。
2012, 37(8): 956-959.
摘要:
针对DORIS测站和卫星USO频率偏差引起的测量数据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频偏估计方法,消除了测量数据中的最大误差项。在摄动加速度模型仅考虑40×40阶重力场、固体潮和日月三体引力的条件下,利用该方法处理了SPOT-5卫星10d的测量数据。结果表明,实时轨道的径向精度优于30cm,与SPOT-5卫星的实时轨道精度相当;3D精度优于80cm,达到了SPOT-5卫星的设计精度。
针对DORIS测站和卫星USO频率偏差引起的测量数据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频偏估计方法,消除了测量数据中的最大误差项。在摄动加速度模型仅考虑40×40阶重力场、固体潮和日月三体引力的条件下,利用该方法处理了SPOT-5卫星10d的测量数据。结果表明,实时轨道的径向精度优于30cm,与SPOT-5卫星的实时轨道精度相当;3D精度优于80cm,达到了SPOT-5卫星的设计精度。
2012, 37(8): 960-962.
摘要:
推导了基于相对论时空理论的“嫦娥一号”地月转移轨道段差分VLBI(ΔVLBI)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嫦娥一号”实测的VLBI时延观测量和模拟的河外射电源时延观测量组成了ΔVLBI时延观测量,在参数最优先验精度下解算了不同弧段长度的“嫦娥一号”轨道及地球定向参数(EOP)等未知参数,并根据各参数的解算精度及外符合程度确定了最优观测弧段长度,并分析了该条件下的参数解算精度。
推导了基于相对论时空理论的“嫦娥一号”地月转移轨道段差分VLBI(ΔVLBI)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嫦娥一号”实测的VLBI时延观测量和模拟的河外射电源时延观测量组成了ΔVLBI时延观测量,在参数最优先验精度下解算了不同弧段长度的“嫦娥一号”轨道及地球定向参数(EOP)等未知参数,并根据各参数的解算精度及外符合程度确定了最优观测弧段长度,并分析了该条件下的参数解算精度。
2012, 37(8): 963-977.
摘要:
提出了一种考虑高程信息的MERIS水汽插值方法。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可以明显地削弱大气对干涉图的影响,并成功地探测出了美国洛杉矶地区的地表形变信号。研究结果表明,考虑高程信息的MERIS水汽插值法的改正精度优于常规的MERIS水汽插值改正法,改善程度平均达4.25%,有利于改正地形起伏大的地区的大气影响。
提出了一种考虑高程信息的MERIS水汽插值方法。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可以明显地削弱大气对干涉图的影响,并成功地探测出了美国洛杉矶地区的地表形变信号。研究结果表明,考虑高程信息的MERIS水汽插值法的改正精度优于常规的MERIS水汽插值改正法,改善程度平均达4.25%,有利于改正地形起伏大的地区的大气影响。
2012, 37(8): 967-971.
摘要:
利用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COSMIC掩星湿空气数据,基于相对湿度廓线出入云层时发生突变反演云边界高度的思想,统计分析了东亚地区云厚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掩星最低探测高度集中在3km以下,主要影响部分中云和低云云厚的反演。云发生概率沿纬度和经度方向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各类云概率随高度也有不同的变化规律。东亚地区所有云的平均厚度为1.78km,其中单层云和顶层云分布相似,双层云与其他云层的地理差异不大,单层云在春秋季分布相对均匀,而在夏冬季差异较大。夏季和冬季顶层云云顶高与云厚的二维频率分布各异,主要在于夏季有更多云体较厚且位于对流层上部的高云存在。
利用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COSMIC掩星湿空气数据,基于相对湿度廓线出入云层时发生突变反演云边界高度的思想,统计分析了东亚地区云厚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掩星最低探测高度集中在3km以下,主要影响部分中云和低云云厚的反演。云发生概率沿纬度和经度方向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各类云概率随高度也有不同的变化规律。东亚地区所有云的平均厚度为1.78km,其中单层云和顶层云分布相似,双层云与其他云层的地理差异不大,单层云在春秋季分布相对均匀,而在夏冬季差异较大。夏季和冬季顶层云云顶高与云厚的二维频率分布各异,主要在于夏季有更多云体较厚且位于对流层上部的高云存在。
2012, 37(8): 972-975.
摘要:
将香港地区某天由电离层层析反演得到的电子密度值分成6组,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对该6组数据分别进行了拟合建模及预报。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电离层层析技术并经神经网络模型预报得出的电子密度值精度明显高于由IRI2007模型提供的电子密度值,其预报的30min及60min的电子密度值精度可分别达到0.45TECU和1.34TECU。
将香港地区某天由电离层层析反演得到的电子密度值分成6组,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对该6组数据分别进行了拟合建模及预报。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电离层层析技术并经神经网络模型预报得出的电子密度值精度明显高于由IRI2007模型提供的电子密度值,其预报的30min及60min的电子密度值精度可分别达到0.45TECU和1.34TECU。
2012, 37(8): 976-979.
摘要:
以重合点坐标独立但不等精度的三维坐标变换问题为基础,采用不加权和加权的TLS方法进行解算。模拟算例表明,未加权的简单TLS方法与基于残差的LS方法的估计结果一致。在加权方法中,按行分块独立的WTLS方法能达到最大似然估计精度,而EWTLS方法由于未考虑元素间的相关性,估计精度略低。
以重合点坐标独立但不等精度的三维坐标变换问题为基础,采用不加权和加权的TLS方法进行解算。模拟算例表明,未加权的简单TLS方法与基于残差的LS方法的估计结果一致。在加权方法中,按行分块独立的WTLS方法能达到最大似然估计精度,而EWTLS方法由于未考虑元素间的相关性,估计精度略低。
2012, 37(8): 980-983.
摘要:
隔振问题是绝对重力仪研制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在自主研制“小型mGal级绝对重力仪”过程中发现,除了需要克服地面振动的影响之外,系统自振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最大能达到mGal量级。通过对研制样机实验观测结果的分析,研究了系统自振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系统偏差与观测内符合精度的影响模式,并给出了改进方案,以消除“系统自振”的影响,提高研制仪器的观测精度。
隔振问题是绝对重力仪研制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在自主研制“小型mGal级绝对重力仪”过程中发现,除了需要克服地面振动的影响之外,系统自振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最大能达到mGal量级。通过对研制样机实验观测结果的分析,研究了系统自振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系统偏差与观测内符合精度的影响模式,并给出了改进方案,以消除“系统自振”的影响,提高研制仪器的观测精度。
2012, 37(8): 984-987.
摘要:
提出了一种不同版本SVG/XML格式的地图差异匹配算法DiffS。该算法以SVG解析树为依据,通过定义宏元素对解析树遍历,并以动态数组为数据结构进行匹配,得到差异脚本,脚本记录了前一个版本到后一个版本的更新操作。应用实验验证算法是有效的。
提出了一种不同版本SVG/XML格式的地图差异匹配算法DiffS。该算法以SVG解析树为依据,通过定义宏元素对解析树遍历,并以动态数组为数据结构进行匹配,得到差异脚本,脚本记录了前一个版本到后一个版本的更新操作。应用实验验证算法是有效的。
2012, 37(8): 988-991.
摘要:
研究了中值选址模型和梯阶选址问题,提出了利用梯阶中值选址模型的区域机场群选址布局模型,并对广东省机场群布局的适应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模型实验中,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对模型进行了计算,结果说明了该模型及模型计算方法对区域机场群选址规划的应用价值。
研究了中值选址模型和梯阶选址问题,提出了利用梯阶中值选址模型的区域机场群选址布局模型,并对广东省机场群布局的适应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模型实验中,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对模型进行了计算,结果说明了该模型及模型计算方法对区域机场群选址规划的应用价值。
2012, 37(8): 992-995.
摘要:
以空间线群目标的空间统计特征为基础,对线群目标的空间关系和几何特征进行了描述。利用拓扑关系概念邻域图定义线群之间的拓扑关系相似度,利用方向均值定义线群之间的方向关系相似度以及利用“环形方差”定义线群目标之间的距离相似度。结合线群的长度和平均长度、线群密度及线群曲折度,建立了线群目标相似度计算模型,对线群目标相似度进行了整体度量。实验结果表明,相似度计算结果与地物特征比较一致,符合人们的直观认知。
以空间线群目标的空间统计特征为基础,对线群目标的空间关系和几何特征进行了描述。利用拓扑关系概念邻域图定义线群之间的拓扑关系相似度,利用方向均值定义线群之间的方向关系相似度以及利用“环形方差”定义线群目标之间的距离相似度。结合线群的长度和平均长度、线群密度及线群曲折度,建立了线群目标相似度计算模型,对线群目标相似度进行了整体度量。实验结果表明,相似度计算结果与地物特征比较一致,符合人们的直观认知。
2012, 37(8): 996-999.
摘要:
以图像处理技术为手段,从格网数字高程图中自动提取地形特征线方法的效率较高,但对噪声极为敏感,且结果中存在较多的冗余信息和特征线断裂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以灰度形态学算子提取山脊、山谷线的新方法。该方法着眼于山脊、山谷特征,构造了两种灰度形态学算子,对DEM数据进行迭代处理,再辅以筛选、细化,最终融合抽取其中的特征线。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既能克服小尺度噪声的影响,又能有效地保持特征线,所提取的信息与实际地形十分接近。
以图像处理技术为手段,从格网数字高程图中自动提取地形特征线方法的效率较高,但对噪声极为敏感,且结果中存在较多的冗余信息和特征线断裂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以灰度形态学算子提取山脊、山谷线的新方法。该方法着眼于山脊、山谷特征,构造了两种灰度形态学算子,对DEM数据进行迭代处理,再辅以筛选、细化,最终融合抽取其中的特征线。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既能克服小尺度噪声的影响,又能有效地保持特征线,所提取的信息与实际地形十分接近。
2012, 37(8): 1000-1003.
摘要:
基于距离变换和区域邻接图,提出了一种D-TIN(包括约束的D-TIN)的生成方法。利用D-TIN是Voronoi图的几何对偶这一特性,使用距离变换获取点的Voronoi图,使用区域邻接图获取点在该Voronoi图上的空间邻接关系,以生成D-TIN或者约束的D-TIN。实验表明,与经典的基于数学形态学生成的D-TIN和约束D-TIN的方法相比,本文算法可以分别提高约57.70%和56.64%的效率。
基于距离变换和区域邻接图,提出了一种D-TIN(包括约束的D-TIN)的生成方法。利用D-TIN是Voronoi图的几何对偶这一特性,使用距离变换获取点的Voronoi图,使用区域邻接图获取点在该Voronoi图上的空间邻接关系,以生成D-TIN或者约束的D-TIN。实验表明,与经典的基于数学形态学生成的D-TIN和约束D-TIN的方法相比,本文算法可以分别提高约57.70%和56.64%的效率。
2012, 37(8): 1004-1007.
摘要:
在传统差值扩张水印算法的基础上,对水印嵌入和数据恢复公式进行了改进,无需计算顶点对之间的均值,即可在提取水印的同时,实现数据的完整恢复。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算法相比,改进的差值扩张和平移算法具有更大的嵌入容量和有效信息载荷,数据误差更可控,保密性更好。
在传统差值扩张水印算法的基础上,对水印嵌入和数据恢复公式进行了改进,无需计算顶点对之间的均值,即可在提取水印的同时,实现数据的完整恢复。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算法相比,改进的差值扩张和平移算法具有更大的嵌入容量和有效信息载荷,数据误差更可控,保密性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