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魏二虎, 刘文杰, WEI Jianan, 金双根, 刘经南.
VLBI和GPS观测联合解算地球自转参数和日长变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 66-71,92.
doi: 10.13203/j.whugis20130435
|
[2] |
雷锦韬, 李斐, 张胜凯, 马超.
不同海潮模型对东南极沿海地区GPS基线解算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1): 1479-1486.
doi: 10.13203/j.whugis20150276
|
[3] |
王冰, 隋立芬, 张清华, 甘雨.
利用GPS解算载体测姿的算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2): 1392-1395.
|
[4] |
刘超, 高井祥, 张敬霞.
利用序列平均的高精度GPS基线解算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4): 445-449.
|
[5] |
杨少敏, 聂兆生, 贾志革, 彭懋磊.
GPS解算的日本Mw9.0级地震的远场同震地表位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1): 1336-1339.
|
[6] |
吴继忠.
基于GPS观测的Baja California地震地壳变形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4): 437-440.
|
[7] |
王利, 张勤, 管建安, 孔令杰.
基于GPS技术的滑坡动态变形监测试验结果与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4): 422-426.
|
[8] |
李一鹤, 沈云中.
GPS观测值的时间相关性对基线解算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4): 427-430.
|
[9] |
李博峰, 沈云中, 楼立志.
GPS中长基线观测值随机特性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2): 176-180.
|
[10] |
刘超, 王坚, 许长辉, 高井祥.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GPS/伪卫星组合基线解算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8): 996-1000.
|
[11] |
黄声享, 杨保岑, 游新鹏.
GPS动态几何监测系统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9): 1072-1075.
|
[12] |
章红平, 施闯, 唐卫明.
地基GPS区域电离层多项式模型与硬件延迟统一解算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8): 805-809.
|
[13] |
罗孝文, 欧吉坤.
中长基线GPS网络RTK模糊度快速解算的一种新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2): 156-159.
|
[14] |
林雪原, 陈玉林.
GPS/DR组合系统的一种数据处理技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6): 520-522.
|
[15] |
王新洲, 花向红, 邱蕾.
GPS变形监测中整周模糊度解算的新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 24-26.
|
[16] |
王振杰, 卢秀山.
利用半参数模型分离GPS基线中的系统误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4): 316-318.
|
[17] |
戴吾蛟, 朱建军, 丁晓利, 陈永奇.
GPS建筑物振动变形监测中的单历元算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3): 234-237.
|
[18] |
曾旭平.
GPS滑坡高程监测的数据处理问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3): 201-204.
|
[19] |
姜卫平, 刘经南, 叶世榕.
GPS形变监测网基线处理中系统误差的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3): 196-199,238.
|
[20] |
陈永奇, James Lutes.
单历元GPS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4): 324-328,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