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34卷 第5期
2009, 34(5): 509-513.
摘要:
针对分水岭变换产生的过分割问题以及标记点选取可能导致的欠分割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换序列滤波和梯度淹没的分水岭变换算法。利用基于重构的变换序列滤波来平滑影像,消除区域内部差异;利用面积淹没和深度淹没处理过渡区域在梯度影像上造成的极小区域,然后对其进行分水岭变换。该算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分水岭变换的过程,解决分水岭变换的过分割和欠分割问题。
针对分水岭变换产生的过分割问题以及标记点选取可能导致的欠分割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换序列滤波和梯度淹没的分水岭变换算法。利用基于重构的变换序列滤波来平滑影像,消除区域内部差异;利用面积淹没和深度淹没处理过渡区域在梯度影像上造成的极小区域,然后对其进行分水岭变换。该算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分水岭变换的过程,解决分水岭变换的过分割和欠分割问题。
2009, 34(5): 514-517.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生长方法的分割参数选择方案,从各个类别的训练样区中提取分割参数信息。通过一系列的影像区域分割,计算得出一个最大的目标函数值,为每个类别推演出最佳分割参数;在单个类别参数影像分割和分类的基础上,融合所有处理结果,最后完成影像分类。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生长方法的分割参数选择方案,从各个类别的训练样区中提取分割参数信息。通过一系列的影像区域分割,计算得出一个最大的目标函数值,为每个类别推演出最佳分割参数;在单个类别参数影像分割和分类的基础上,融合所有处理结果,最后完成影像分类。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2009, 34(5): 518-521.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的顾及重叠的面Voronoi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接缝线网络的自动生成方法。生成的接缝线网络是基于整体考虑的,对各正射影像覆盖范围进行了有效的划分,形成了每幅正射影像的有效镶嵌多边形,即对镶嵌有贡献的像素范围的多边形。这种划分是惟一的、没有冗余的和无缝的。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大范围的镶嵌可保证处理的灵活性与效率,避免误差的累积和中间结果的产生,且使处理结果与影像的顺序无关。实验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提出了一种新的顾及重叠的面Voronoi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接缝线网络的自动生成方法。生成的接缝线网络是基于整体考虑的,对各正射影像覆盖范围进行了有效的划分,形成了每幅正射影像的有效镶嵌多边形,即对镶嵌有贡献的像素范围的多边形。这种划分是惟一的、没有冗余的和无缝的。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大范围的镶嵌可保证处理的灵活性与效率,避免误差的累积和中间结果的产生,且使处理结果与影像的顺序无关。实验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2009, 34(5): 522-526.
摘要:
尝试将IKONOS、SPOT卫星影像与机载SAR影像联立构成多种组合的“立体像对”,以有理函数模型、行中心投影的共线方程以及F.Leberl公式为基础,利用若干地面控制点对影像分别进行外定向,然后由3种不同的传感器模型分别建立了3种复合式立体定位公式。在已知一组同名像点的情况下,可解算出相应地面点的大地坐标。实验结果表明,将具有一定重叠范围的多源遥感影像构成立体像对进行复合式定位是切实可行的,且在一定控制和交会条件下其定位精度与传统立体像对相当。
尝试将IKONOS、SPOT卫星影像与机载SAR影像联立构成多种组合的“立体像对”,以有理函数模型、行中心投影的共线方程以及F.Leberl公式为基础,利用若干地面控制点对影像分别进行外定向,然后由3种不同的传感器模型分别建立了3种复合式立体定位公式。在已知一组同名像点的情况下,可解算出相应地面点的大地坐标。实验结果表明,将具有一定重叠范围的多源遥感影像构成立体像对进行复合式定位是切实可行的,且在一定控制和交会条件下其定位精度与传统立体像对相当。
2009, 34(5): 527-530.
摘要:
在传统模糊C-均值聚类的基础上,引入了描述空间邻近关系的空间隶属度;采用Tabu搜索策略,抑制了模糊聚类的局部收敛性和对聚类中心初值的敏感性;提出了并行算法,有效地降低了影像分割的通信复杂度,提高了算法的搜索速度,实现了线性加速比。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有效地提高了聚类抗噪性能,减少了聚类迭代次数。
在传统模糊C-均值聚类的基础上,引入了描述空间邻近关系的空间隶属度;采用Tabu搜索策略,抑制了模糊聚类的局部收敛性和对聚类中心初值的敏感性;提出了并行算法,有效地降低了影像分割的通信复杂度,提高了算法的搜索速度,实现了线性加速比。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有效地提高了聚类抗噪性能,减少了聚类迭代次数。
2009, 34(5): 531-534.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的小波域分层Markov模型。该模型使用高斯马尔可夫随机场(Gauss Markov randomfield,GMRF)模型描述每一尺度小波系数向量的分布,考虑了同一尺度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尺度间的因果马尔可夫随机场(Markov random field,MRF)模型和尺度内的非因果MRF模型来描述标记场的局部作用关系,以此确定标记场的先验信息。根据贝叶斯准则,利用多目标问题优化技术,给出了此模型相应的纹理分割算法。最后,与经典模型的分割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
提出了一种新的小波域分层Markov模型。该模型使用高斯马尔可夫随机场(Gauss Markov randomfield,GMRF)模型描述每一尺度小波系数向量的分布,考虑了同一尺度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尺度间的因果马尔可夫随机场(Markov random field,MRF)模型和尺度内的非因果MRF模型来描述标记场的局部作用关系,以此确定标记场的先验信息。根据贝叶斯准则,利用多目标问题优化技术,给出了此模型相应的纹理分割算法。最后,与经典模型的分割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
2009, 34(5): 535-538.
摘要:
比较分析了最近邻插值、双线性插值和双立方插值3种图像放大方法得到的误差扩散半色调图像的质量,并通过基于人眼视觉模型的方法来评价半色调图像质量。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图像最近邻插值放大方法得到的误差扩散半色调图像质量最佳。
比较分析了最近邻插值、双线性插值和双立方插值3种图像放大方法得到的误差扩散半色调图像的质量,并通过基于人眼视觉模型的方法来评价半色调图像质量。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图像最近邻插值放大方法得到的误差扩散半色调图像质量最佳。
2009, 34(5): 539-543.
摘要:
提出了一种针对中国虚拟人彩色序列切片图像的连续自动分割方法,其主体思想基于区域生长算法,采用颜色与纹理相结合的方式评估相似度,应用窗口中值法避免出现噪声种子点,提出一种侵蚀算法自动生成目标种子点,利用自适应算法设定阈值。整个分割流程采用并行计算的多线程架构,能够实现虚拟人主要器官组织的快速序列化分割,自动化程度较高,分割得到的器官轮廓清晰准确,三维建模后的效果良好。
提出了一种针对中国虚拟人彩色序列切片图像的连续自动分割方法,其主体思想基于区域生长算法,采用颜色与纹理相结合的方式评估相似度,应用窗口中值法避免出现噪声种子点,提出一种侵蚀算法自动生成目标种子点,利用自适应算法设定阈值。整个分割流程采用并行计算的多线程架构,能够实现虚拟人主要器官组织的快速序列化分割,自动化程度较高,分割得到的器官轮廓清晰准确,三维建模后的效果良好。
2009, 34(5): 544-547.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象的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CA)差值法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变化检测,并将结果与基于像素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差值法和CA差值法进行了比较。实验证明,基于对象的CA差值法提高了变化检测的精度。
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象的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CA)差值法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变化检测,并将结果与基于像素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差值法和CA差值法进行了比较。实验证明,基于对象的CA差值法提高了变化检测的精度。
2009, 34(5): 548-551.
摘要:
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基带环路同步设计问题,进行了载波跟踪和码跟踪的环路系统建模,并分析了环路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由于整个环路的运行必须考虑符号同步,因此采用Farrow结构对环路数据进行插值重采样。仿真结果表明了环路参数对跟踪环路的上升时间、稳态误差的影响,证明整个环路系统可以很好地解调解扩出数据。
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基带环路同步设计问题,进行了载波跟踪和码跟踪的环路系统建模,并分析了环路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由于整个环路的运行必须考虑符号同步,因此采用Farrow结构对环路数据进行插值重采样。仿真结果表明了环路参数对跟踪环路的上升时间、稳态误差的影响,证明整个环路系统可以很好地解调解扩出数据。
2009, 34(5): 552-555.
摘要:
为限制重力似大地水准面拟合到GPS/水准似大地水准面上的模型代表性误差,提出了Bayesian正则化BP神经网络拟合两类似大地水准面的新方法。利用某区域的重力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和GPS/水准数据,将新方法与传统的曲面拟合法进行比较。在较大区域和两类似大地水准面差别不规则的情况下,Bayes-ian正则化BP神经网络有效地减少了拟合模型的代表性误差,而且通过Bayesian正则化算法对网络权值进行限制,抑制了过拟合现象。新方法提高了两面拟合结果的内、外符合精度。
为限制重力似大地水准面拟合到GPS/水准似大地水准面上的模型代表性误差,提出了Bayesian正则化BP神经网络拟合两类似大地水准面的新方法。利用某区域的重力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和GPS/水准数据,将新方法与传统的曲面拟合法进行比较。在较大区域和两类似大地水准面差别不规则的情况下,Bayes-ian正则化BP神经网络有效地减少了拟合模型的代表性误差,而且通过Bayesian正则化算法对网络权值进行限制,抑制了过拟合现象。新方法提高了两面拟合结果的内、外符合精度。
2009, 34(5): 556-560.
摘要:
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及Kriging插值理论,提出了顾及高程异常空间变异性的GPS高程Kriging拟合模型。根据逐步比较法的思想,将影响Kriging插值的因子进行组合,得到5种典型建模方案。通过分析比较方案的误差,确定ESDA支持下的高程转换最佳模型ESDA-K。以某测区的高程异常数据为例,进行ESDA-K和神经网络等不同拟合方法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ESDA-K模型的精度优于其他方法,而且精度稳定,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局部振荡、过学习、易陷于局部极值等不足。
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及Kriging插值理论,提出了顾及高程异常空间变异性的GPS高程Kriging拟合模型。根据逐步比较法的思想,将影响Kriging插值的因子进行组合,得到5种典型建模方案。通过分析比较方案的误差,确定ESDA支持下的高程转换最佳模型ESDA-K。以某测区的高程异常数据为例,进行ESDA-K和神经网络等不同拟合方法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ESDA-K模型的精度优于其他方法,而且精度稳定,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局部振荡、过学习、易陷于局部极值等不足。
2009, 34(5): 561-563.
摘要:
利用牛顿迭代法求解一元四次方程,实现空间直角坐标向大地坐标的转换,并分别给出两种不同的迭代初值,一种适合空间所有区域,一种适合绝大部分区域。同已有方法的比较说明,所提出的算法快速可靠。
利用牛顿迭代法求解一元四次方程,实现空间直角坐标向大地坐标的转换,并分别给出两种不同的迭代初值,一种适合空间所有区域,一种适合绝大部分区域。同已有方法的比较说明,所提出的算法快速可靠。
2009, 34(5): 564-567.
摘要:
引入相似椭球的概念,结果推导了双星导航定位系统中与用户高程有关的第三个观测量的精确模型,进而建立了用户的定位算法。仿真结果证明,该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定位准确的特点。
引入相似椭球的概念,结果推导了双星导航定位系统中与用户高程有关的第三个观测量的精确模型,进而建立了用户的定位算法。仿真结果证明,该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定位准确的特点。
2009, 34(5): 568-572.
摘要:
联合GPS与重力数据,反演给出了川滇地区(96°~106°E,20°~36°N)的活动块体运动速度和主要活动断裂的错动速率。受青藏块体的北东向推挤和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重力势能作用,川滇地区围绕着喜马拉雅东构造作顺时针旋转运动,造成川滇地区东侧断裂作左旋走滑运动,而西侧断裂以右旋走滑为主。鲜水河-夏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是区内最活跃的断裂带,其左旋走滑速率分别为12.1±0.6 mm/a,9.0±1.2mm/a,6.4±1.0 mm/a,6.0±1.2 mm/a和8.3±0.5 mm/a。龙行山断裂具有2.6±1.1 mm/a的右旋走滑和1.3±1.2 mm/a的挤压速率。反演结果表明,区内的地壳运动模式更趋向于“连续变形”假说。
联合GPS与重力数据,反演给出了川滇地区(96°~106°E,20°~36°N)的活动块体运动速度和主要活动断裂的错动速率。受青藏块体的北东向推挤和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重力势能作用,川滇地区围绕着喜马拉雅东构造作顺时针旋转运动,造成川滇地区东侧断裂作左旋走滑运动,而西侧断裂以右旋走滑为主。鲜水河-夏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是区内最活跃的断裂带,其左旋走滑速率分别为12.1±0.6 mm/a,9.0±1.2mm/a,6.4±1.0 mm/a,6.0±1.2 mm/a和8.3±0.5 mm/a。龙行山断裂具有2.6±1.1 mm/a的右旋走滑和1.3±1.2 mm/a的挤压速率。反演结果表明,区内的地壳运动模式更趋向于“连续变形”假说。
2009, 34(5): 573-576.
摘要:
采用一阶马尔科夫过程对机动期间的轨道姿控力进行建模,并推导了基于该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利用C波段转发测距体制对GEO卫星机动期间实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达到较好的轨道拟合效果。
采用一阶马尔科夫过程对机动期间的轨道姿控力进行建模,并推导了基于该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利用C波段转发测距体制对GEO卫星机动期间实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达到较好的轨道拟合效果。
2009, 34(5): 577-580.
摘要:
从GNSS软件接收机的基本原理出发,阐述了GNSS软件接收机的基本组成及优点,重点介绍了信号处理模块中的捕获策略、跟踪方案以及误差模型的实现方法。为了测试核心模块设计的正确性与有效性,进行了真实采集信号捕获与跟踪结果的验证以及定位精度测试。结果表明,接收机的信号捕获策略、跟踪方案以及导航解算算法正确,可实现单点静态定位,且在GDOP值小于4的情况下定位精度优于10 m,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从GNSS软件接收机的基本原理出发,阐述了GNSS软件接收机的基本组成及优点,重点介绍了信号处理模块中的捕获策略、跟踪方案以及误差模型的实现方法。为了测试核心模块设计的正确性与有效性,进行了真实采集信号捕获与跟踪结果的验证以及定位精度测试。结果表明,接收机的信号捕获策略、跟踪方案以及导航解算算法正确,可实现单点静态定位,且在GDOP值小于4的情况下定位精度优于10 m,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2009, 34(5): 581-584.
摘要:
概述了脉冲星时间模型精化的基本步骤,给出了Einstein、Shapiro、Roemer、色散延迟改正的计算方法,以及常用的双星模型。利用澳大利亚国家实验室提供的J0437-4715毫秒脉冲双星数据,试算了各延迟修正量的大小;分析了采用不同双星模型、行星星历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概述了脉冲星时间模型精化的基本步骤,给出了Einstein、Shapiro、Roemer、色散延迟改正的计算方法,以及常用的双星模型。利用澳大利亚国家实验室提供的J0437-4715毫秒脉冲双星数据,试算了各延迟修正量的大小;分析了采用不同双星模型、行星星历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2009, 34(5): 585-588.
摘要:
通过对星载原子钟钟差数据进行双差处理构建平稳时间序列,利用基于平稳时间序列的2χ检验法监测星钟异常扰动。通过分析得出,历元间双差检测法对于快变的相位异常比较敏感,而对慢变的频率异常效果不佳;而基于平稳时间序列的2χ检验法对快变的相位异常和慢变的频率异常均比较有效。
通过对星载原子钟钟差数据进行双差处理构建平稳时间序列,利用基于平稳时间序列的2χ检验法监测星钟异常扰动。通过分析得出,历元间双差检测法对于快变的相位异常比较敏感,而对慢变的频率异常效果不佳;而基于平稳时间序列的2χ检验法对快变的相位异常和慢变的频率异常均比较有效。
2009, 34(5): 589-592.
摘要:
指出了在对GPS广播星历精度进行比较分析之前必须处理好的一些关键问题;统计了短期内(连续两周)所有GPS卫星的广播星历轨道误差及钟误差,并着重从卫星自身角度对其精度加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广播星历的轨道精度已经达到2 m,钟差精度达到10 ns左右;不同类型卫星的精度状况有所差异,主要体现在其稳定性方面,Block IIR卫星优于Block IIA卫星,铷钟卫星短期稳定性优于铯钟卫星。
指出了在对GPS广播星历精度进行比较分析之前必须处理好的一些关键问题;统计了短期内(连续两周)所有GPS卫星的广播星历轨道误差及钟误差,并着重从卫星自身角度对其精度加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广播星历的轨道精度已经达到2 m,钟差精度达到10 ns左右;不同类型卫星的精度状况有所差异,主要体现在其稳定性方面,Block IIR卫星优于Block IIA卫星,铷钟卫星短期稳定性优于铯钟卫星。
2009, 34(5): 593-596.
摘要:
提出了顾及方向性的海底倾斜角解算模型。通过不同测线方向的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表明沿水深梯度方向布设测线可获得最接近于真实的海底倾斜角。
提出了顾及方向性的海底倾斜角解算模型。通过不同测线方向的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表明沿水深梯度方向布设测线可获得最接近于真实的海底倾斜角。
2009, 34(5): 597-601.
摘要: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出现的Reactive Tree、GAP-tree、Multi-Scale Hilbert R-tree、Multiple R-tree等6种矢量数据多尺度空间索引方法,对它们的优缺点作了较为详细的评述,为索引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最后,给出了对后续研究有指导性的结论,提出了高维索引、优化索引等多尺度空间索引方法未来的研究方向。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出现的Reactive Tree、GAP-tree、Multi-Scale Hilbert R-tree、Multiple R-tree等6种矢量数据多尺度空间索引方法,对它们的优缺点作了较为详细的评述,为索引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最后,给出了对后续研究有指导性的结论,提出了高维索引、优化索引等多尺度空间索引方法未来的研究方向。
2009, 34(5): 602-605.
摘要:
分析了现有邻近度模型的局限性,形成了形心线内距、形心线外距、边界顺向延伸长度决定面域邻近度的认知框架,提出了纵向、横向及综合邻近度3个指标。应用面域边界线对形心线的划分及约束性Delaun-ey三角网对这些指标进行了建模,给出了面域数据层邻近度的数据结构及建立方法。
分析了现有邻近度模型的局限性,形成了形心线内距、形心线外距、边界顺向延伸长度决定面域邻近度的认知框架,提出了纵向、横向及综合邻近度3个指标。应用面域边界线对形心线的划分及约束性Delaun-ey三角网对这些指标进行了建模,给出了面域数据层邻近度的数据结构及建立方法。
2009, 34(5): 606-610.
摘要:
针对天基信息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提出了一种建模方法,在构建天基信息系统网络要素节点与链接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静态建模与动态建模两种方式来描述天基信息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的运行规律。给出了一个12节点的仿真实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构建的拓扑结构模型的合理性。
针对天基信息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提出了一种建模方法,在构建天基信息系统网络要素节点与链接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静态建模与动态建模两种方式来描述天基信息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的运行规律。给出了一个12节点的仿真实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构建的拓扑结构模型的合理性。
2009, 34(5): 611-614.
摘要:
提出了一种利用虚拟机技术实现不同GIS平台之间符号共享的方法。整个符号系统由符号虚拟机、符号虚拟机挂接插件和符号设计工具3部分组成。符号虚拟机是专门执行符号化工作的机器,独立于具体的GIS平台,负责处理GIS平台无关的符号化功能;符号虚拟机挂接插件用于实现GIS平台与符号虚拟机之间的挂接,使GIS平台能够调用符号虚拟机的功能进行符号化;符号设计工具则用于生产符号,生产符号时只面向符号虚拟机,不面向具体的GIS平台,这样符号就可以在所有挂接了符号虚拟机的GIS平台上通用并能达到一致的表现效果。
提出了一种利用虚拟机技术实现不同GIS平台之间符号共享的方法。整个符号系统由符号虚拟机、符号虚拟机挂接插件和符号设计工具3部分组成。符号虚拟机是专门执行符号化工作的机器,独立于具体的GIS平台,负责处理GIS平台无关的符号化功能;符号虚拟机挂接插件用于实现GIS平台与符号虚拟机之间的挂接,使GIS平台能够调用符号虚拟机的功能进行符号化;符号设计工具则用于生产符号,生产符号时只面向符号虚拟机,不面向具体的GIS平台,这样符号就可以在所有挂接了符号虚拟机的GIS平台上通用并能达到一致的表现效果。
2009, 34(5): 615-618.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立方体小栅格的K邻域搜索算法。首先,采用二次划分的方法将点云划分到相应的立方体小栅格中;然后,为采样点所在的立方体小栅格确定最终子空间、内子空间和外子空间,结合采样点的球空间,就能很快确定该采样点的K邻域的搜索范围。与已有方法相比,该算法具有更高的搜索效率。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立方体小栅格的K邻域搜索算法。首先,采用二次划分的方法将点云划分到相应的立方体小栅格中;然后,为采样点所在的立方体小栅格确定最终子空间、内子空间和外子空间,结合采样点的球空间,就能很快确定该采样点的K邻域的搜索范围。与已有方法相比,该算法具有更高的搜索效率。
2009, 34(5): 619-621.
摘要:
根据栅格数字地图亮度高、低频分量变化大、像素值为整数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整数小波变换的栅格数字地图水印算法。首先将栅格数字地图进行离散整数小波变换,然后分别将水印嵌入到低频分量和高频细节分量。低频分量部分依据其亮度自适应嵌入周期性扩展水印,细节分量部分根据人类视觉系统特性在感知重要系数中嵌入水印信息。实验表明,该算法对于诸如JPEG压缩、剪裁、锐化、扭曲变形等各种常见的恶意攻击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根据栅格数字地图亮度高、低频分量变化大、像素值为整数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整数小波变换的栅格数字地图水印算法。首先将栅格数字地图进行离散整数小波变换,然后分别将水印嵌入到低频分量和高频细节分量。低频分量部分依据其亮度自适应嵌入周期性扩展水印,细节分量部分根据人类视觉系统特性在感知重要系数中嵌入水印信息。实验表明,该算法对于诸如JPEG压缩、剪裁、锐化、扭曲变形等各种常见的恶意攻击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2009, 34(5): 622-625.
摘要:
针对栅格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数据内容的动态负载均衡方法。该方法根据空间数据地理位置的相关性和访问热度,将空间数据服务器进行动态分组,提高单个空间数据服务器的Cache利用率。
针对栅格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数据内容的动态负载均衡方法。该方法根据空间数据地理位置的相关性和访问热度,将空间数据服务器进行动态分组,提高单个空间数据服务器的Cache利用率。
2009, 34(5): 626-629.
摘要:
提出了基于数据场的C均值聚类方法。引入数据场准确寻找初始中心的聚类点,根据势场分布函数,先找到k个势心,然后选择距离势心最近的样本数据,得到用数据场生成的初始中心,从而实现C均值聚类算法。该方法可以广泛地应用到空间数据的分类分级研究中。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提出了基于数据场的C均值聚类方法。引入数据场准确寻找初始中心的聚类点,根据势场分布函数,先找到k个势心,然后选择距离势心最近的样本数据,得到用数据场生成的初始中心,从而实现C均值聚类算法。该方法可以广泛地应用到空间数据的分类分级研究中。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