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33卷 第7期
2008, 33(7): 661-664.
摘要:
回顾了传统估价理论与方法及其存在的不足,评述了基于多元回归技术、神经网络技术、空间统计学等方法的自动估价模式,探讨了地理信息技术对不动产估价的重要作用。
回顾了传统估价理论与方法及其存在的不足,评述了基于多元回归技术、神经网络技术、空间统计学等方法的自动估价模式,探讨了地理信息技术对不动产估价的重要作用。
2008, 33(7): 665-668.
摘要:
在介绍了Cognitive Agent(CogAg)来源和特点的基础上,阐述CogAg图像分割的原理和方法。这种方法中供CogAg搜索的环境是数字图像,这个环境(又称Artifact)中每个像元为CogAg提供用于分割的4个特征信息局部平均灰度、局部标准差、局部能量和局部分形维,这些信息提供CogAg思考、推理、决策选择同质像元。经实际航空影像分割的实验和对比,CogAg图像分割方法是很有应用前景的方法。
在介绍了Cognitive Agent(CogAg)来源和特点的基础上,阐述CogAg图像分割的原理和方法。这种方法中供CogAg搜索的环境是数字图像,这个环境(又称Artifact)中每个像元为CogAg提供用于分割的4个特征信息局部平均灰度、局部标准差、局部能量和局部分形维,这些信息提供CogAg思考、推理、决策选择同质像元。经实际航空影像分割的实验和对比,CogAg图像分割方法是很有应用前景的方法。
2008, 33(7): 669-672.
摘要:
基于概率统计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t检验的遥感影像自动变化检测方法,并实现了其与相关系数法的有效结合,运用于复杂城区环境下地物类型的自动变化检测。对于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有效引入纹理特征,减少了房屋阴影的影响,对最终变化检测结果起到了明显的增强效果。实验采用不同类型的数据,详细叙述了变化目标的提取以及本文方法的特点,结果真实反映了实际地物的变化,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基于概率统计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t检验的遥感影像自动变化检测方法,并实现了其与相关系数法的有效结合,运用于复杂城区环境下地物类型的自动变化检测。对于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有效引入纹理特征,减少了房屋阴影的影响,对最终变化检测结果起到了明显的增强效果。实验采用不同类型的数据,详细叙述了变化目标的提取以及本文方法的特点,结果真实反映了实际地物的变化,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2008, 33(7): 673-675.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扫描地图符号双向模板匹配识别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模板匹配法相比,该方法不仅能良好地去除扫描地图上噪声的影响,而且能有效、可靠地识别扫描地图符号,平均正确识别率达90%以上。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扫描地图符号双向模板匹配识别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模板匹配法相比,该方法不仅能良好地去除扫描地图上噪声的影响,而且能有效、可靠地识别扫描地图符号,平均正确识别率达90%以上。
2008, 33(7): 676-679.
摘要:
以影像分类为例,从类别可分性的角度提出了基于信息熵的最优空间尺度选择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信息熵的最优尺度选择方法的结果有很好的合理性,符合实际的分类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实际遥感分类中的空间尺度选择。
以影像分类为例,从类别可分性的角度提出了基于信息熵的最优空间尺度选择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信息熵的最优尺度选择方法的结果有很好的合理性,符合实际的分类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实际遥感分类中的空间尺度选择。
2008, 33(7): 680-683.
摘要:
提出了基于分段线性系数变换函数的编码预处理算法,是在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方案中量化步骤之后,数据进入编码器进行编码之前,增加了一个使用分段线性函数对高频子带的变换系数进行编码前预处理的步骤。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高倍率图像压缩在编码过程中小变换系数的丢失较多的问题。实验证明,该算法在主客观质量方面都较解码端高斯纹理信息重建算法出色。
提出了基于分段线性系数变换函数的编码预处理算法,是在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方案中量化步骤之后,数据进入编码器进行编码之前,增加了一个使用分段线性函数对高频子带的变换系数进行编码前预处理的步骤。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高倍率图像压缩在编码过程中小变换系数的丢失较多的问题。实验证明,该算法在主客观质量方面都较解码端高斯纹理信息重建算法出色。
2008, 33(7): 684-687.
摘要:
为了提高景观模型的可靠性,将球体标靶作为点云配准的约束条件,同时引入带有绝对坐标的标靶作为点云转入大地坐标系的起算数据,并将经过纠正的数字影像纹理映射到点云上,从而生成完整的三维景观。云冈石窟的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为了提高景观模型的可靠性,将球体标靶作为点云配准的约束条件,同时引入带有绝对坐标的标靶作为点云转入大地坐标系的起算数据,并将经过纠正的数字影像纹理映射到点云上,从而生成完整的三维景观。云冈石窟的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08, 33(7): 688-691.
摘要:
设计了一种采用多种策略的建筑脚点提取方法,针对建筑脚点提取中的两个关键步骤———数据分类和建筑脚点分割,分别提出和引入了邻近关系和r半径点密度,从仅反映单次反射的DSM数据中,直接提取出建筑表面点。
设计了一种采用多种策略的建筑脚点提取方法,针对建筑脚点提取中的两个关键步骤———数据分类和建筑脚点分割,分别提出和引入了邻近关系和r半径点密度,从仅反映单次反射的DSM数据中,直接提取出建筑表面点。
2008, 33(7): 692-696.
摘要:
利用首都圈地区1992~2004年间280多个GPS点位复测资料,获得了该地区高精度的地壳形变速度场,相对欧亚板块的水平速度场由北向南由4 mm/a逐渐增加到9 mm/a;采用边界元(BEM)理论及位移不连续的多边形元素构建断层的三维模型,并利用均匀介质且各向同性的半无限线弹性空间模型反演计算了断层滑移量,模拟了GPS点位的位移场,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主要活动断层和首都圈地区的地表、地表下15km和25 km剖面的静态位移场、应力及应变场。结果表明,GPS点位的模拟位移场与观测值在南北向和东西向的误差分别为0.68 mm及0.77 mm,各个主要活动断层在1992~2004年间的构造活动较弱,随着深度的增加,剖面的应变逐渐增加。
利用首都圈地区1992~2004年间280多个GPS点位复测资料,获得了该地区高精度的地壳形变速度场,相对欧亚板块的水平速度场由北向南由4 mm/a逐渐增加到9 mm/a;采用边界元(BEM)理论及位移不连续的多边形元素构建断层的三维模型,并利用均匀介质且各向同性的半无限线弹性空间模型反演计算了断层滑移量,模拟了GPS点位的位移场,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主要活动断层和首都圈地区的地表、地表下15km和25 km剖面的静态位移场、应力及应变场。结果表明,GPS点位的模拟位移场与观测值在南北向和东西向的误差分别为0.68 mm及0.77 mm,各个主要活动断层在1992~2004年间的构造活动较弱,随着深度的增加,剖面的应变逐渐增加。
2008, 33(7): 697-700.
摘要:
利用滞后1 d的全球跟踪站数据和当天实时的区域基准站数据,基于法方程叠加的原理,对GPS卫星轨道进行分析计算,与IGS最终精密星历比较,近实时轨道的三维平均RMS达到14 cm;2 h的近实时预报轨道的三维平均RMS优于30 cm。
利用滞后1 d的全球跟踪站数据和当天实时的区域基准站数据,基于法方程叠加的原理,对GPS卫星轨道进行分析计算,与IGS最终精密星历比较,近实时轨道的三维平均RMS达到14 cm;2 h的近实时预报轨道的三维平均RMS优于30 cm。
2008, 33(7): 701-705.
摘要:
利用测站点上的重力测量信息,根据Bruns公式研究了大地水准面高的变化特性,得出垂线偏差是大地水准面相对水准椭球面倾斜的线性改正,重力异常是大地水准面相对水准椭球面弯曲的线性改正,以及地形起伏效应构成大地水准面高的二阶变化等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顾及测站点上重力场信息的大地水准面高的拟合方法,并分析了该方法相对于二次曲面函数拟合的优越性。
利用测站点上的重力测量信息,根据Bruns公式研究了大地水准面高的变化特性,得出垂线偏差是大地水准面相对水准椭球面倾斜的线性改正,重力异常是大地水准面相对水准椭球面弯曲的线性改正,以及地形起伏效应构成大地水准面高的二阶变化等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顾及测站点上重力场信息的大地水准面高的拟合方法,并分析了该方法相对于二次曲面函数拟合的优越性。
2008, 33(7): 706-710.
摘要:
利用IGS跟踪站的GPS观测数据,通过数据预处理,先求得对流层延迟参数,再解算高频(30 s)GPS卫星时钟改正,并与CODE(center for orbit determination in Europe)给出的30 s一笔的高频时钟数据进行比较,两者平均差异为0.003 234 ns,平均标准差为0.607 6 ns。通过比较,发现在20世纪90年代发射的BlockIIA卫星携带的Cs钟不如Rb钟稳定和可靠,Block IIR卫星携带的时钟优于Block IIA卫星钟。
利用IGS跟踪站的GPS观测数据,通过数据预处理,先求得对流层延迟参数,再解算高频(30 s)GPS卫星时钟改正,并与CODE(center for orbit determination in Europe)给出的30 s一笔的高频时钟数据进行比较,两者平均差异为0.003 234 ns,平均标准差为0.607 6 ns。通过比较,发现在20世纪90年代发射的BlockIIA卫星携带的Cs钟不如Rb钟稳定和可靠,Block IIR卫星携带的时钟优于Block IIA卫星钟。
2008, 33(7): 711-714.
摘要:
结合最新数据,探讨了GNSS系统对最新的空间VLBI计划(VSOP2)———ASTRON-G卫星定轨情况、地面跟踪网对卫星的跟踪效率,以及地面观测站与卫星实现联合观测射电源的情况等,并给出了分析结果。
结合最新数据,探讨了GNSS系统对最新的空间VLBI计划(VSOP2)———ASTRON-G卫星定轨情况、地面跟踪网对卫星的跟踪效率,以及地面观测站与卫星实现联合观测射电源的情况等,并给出了分析结果。
2008, 33(7): 715-717.
摘要:
论述了GPS/INS组合导航系统中的数据同步问题,提出了一种完全利用软件编程的数据实时同步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不需借助硬件电路,能较好地消除由GPS接收机和INS(惯性导航系统)之间数据不同步所引起的误差对组合系统导航精度的影响。
论述了GPS/INS组合导航系统中的数据同步问题,提出了一种完全利用软件编程的数据实时同步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不需借助硬件电路,能较好地消除由GPS接收机和INS(惯性导航系统)之间数据不同步所引起的误差对组合系统导航精度的影响。
2008, 33(7): 718-722.
摘要:
卫星高度角、载噪比及信号强度是反映GPS观测值质量的重要指标,基于这些指标的随机模型可进一步削弱GPS残余大气延迟、衍射以及多路径效应等误差的影响,但这些随机模型对不同误差的处理效果具有一定差异。为合理利用这些随机模型,利用实际观测数据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信号强度和载噪比随机模型的效果基本一致,当观测数据中载噪比输出时,可用信号强度代替载噪比建立随机模型;信号强度和载噪比随机模型对削弱衍射误差十分有效,而高度角随机模型能更有效地削弱残余对流层延迟误差。
卫星高度角、载噪比及信号强度是反映GPS观测值质量的重要指标,基于这些指标的随机模型可进一步削弱GPS残余大气延迟、衍射以及多路径效应等误差的影响,但这些随机模型对不同误差的处理效果具有一定差异。为合理利用这些随机模型,利用实际观测数据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信号强度和载噪比随机模型的效果基本一致,当观测数据中载噪比输出时,可用信号强度代替载噪比建立随机模型;信号强度和载噪比随机模型对削弱衍射误差十分有效,而高度角随机模型能更有效地削弱残余对流层延迟误差。
2008, 33(7): 723-726.
摘要:
对基于GPS数据的大气水汽扰动模型(GPS topography-dependent turbulence model,GTTM)和GPS/MODIS集成的大气水汽改正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证明,GTTM模型和GPS/MODIS集成模型的改正方法都可以大大降低大气水汽对InSAR测量地面形变量精度的影响。另外,当两种模型都用于改正InSAR观测值时,它们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对基于GPS数据的大气水汽扰动模型(GPS topography-dependent turbulence model,GTTM)和GPS/MODIS集成的大气水汽改正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证明,GTTM模型和GPS/MODIS集成模型的改正方法都可以大大降低大气水汽对InSAR测量地面形变量精度的影响。另外,当两种模型都用于改正InSAR观测值时,它们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2008, 33(7): 727-729.
摘要:
介绍了InSAR及其差分技术的基本原理,并以发生在2004年7月12日西藏日喀则地区仲巴县与阿里地区之间(北纬30.5°,东经83.4°)的里氏6.7级(中国台网测定)仲巴地震为例,采用已知DEM的二路差分法获取了仲巴地震的同震形变场。采用Okada弹性半空间位错模型反演了该地震的震源参数,得到了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仲巴地震为以倾滑为主的右旋正断层型地震,断层面走向近乎南北方向。
介绍了InSAR及其差分技术的基本原理,并以发生在2004年7月12日西藏日喀则地区仲巴县与阿里地区之间(北纬30.5°,东经83.4°)的里氏6.7级(中国台网测定)仲巴地震为例,采用已知DEM的二路差分法获取了仲巴地震的同震形变场。采用Okada弹性半空间位错模型反演了该地震的震源参数,得到了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仲巴地震为以倾滑为主的右旋正断层型地震,断层面走向近乎南北方向。
2008, 33(7): 730-734.
摘要:
介绍了从速度输出通道测定超宽频带与甚宽频带地震计二阶传递函数的时域响应的测试方法,详细分析了低频响应分离法的原理。分析与应用表明,二阶传递函数的测试方法大大降低了标定过程中的计算难度,提高了标定的效率和精度。
介绍了从速度输出通道测定超宽频带与甚宽频带地震计二阶传递函数的时域响应的测试方法,详细分析了低频响应分离法的原理。分析与应用表明,二阶传递函数的测试方法大大降低了标定过程中的计算难度,提高了标定的效率和精度。
2008, 33(7): 735-739.
摘要:
针对GPS动态定位,通过使用递推最小二乘技术,提出基于递推最小二乘的仅含有模糊度参数的卡尔曼滤波方法,实现了利用多历元载波相位观测信息解算模糊度。同时针对多历元定位的特点,讨论了动态定位中的单频周跳探测与修复,并提出将卫星重新出现的情况按照周跳的处理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解算效果。
针对GPS动态定位,通过使用递推最小二乘技术,提出基于递推最小二乘的仅含有模糊度参数的卡尔曼滤波方法,实现了利用多历元载波相位观测信息解算模糊度。同时针对多历元定位的特点,讨论了动态定位中的单频周跳探测与修复,并提出将卫星重新出现的情况按照周跳的处理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解算效果。
2008, 33(7): 740-743.
摘要:
研究了球冠谐分析的理论基础,推导出用球冠谐分析拟合高程异常的模型,从而实现了GPS大地高和正常高之间的转换。介绍了球冠谐模型的改进模型(adjusted spherical harmonic analysis,ASHA),解决了球冠谐分析中求解非整阶Legendre函数阶数的困难。拟合结果显示,模型的内外符合精度能控制在cm级。
研究了球冠谐分析的理论基础,推导出用球冠谐分析拟合高程异常的模型,从而实现了GPS大地高和正常高之间的转换。介绍了球冠谐模型的改进模型(adjusted spherical harmonic analysis,ASHA),解决了球冠谐分析中求解非整阶Legendre函数阶数的困难。拟合结果显示,模型的内外符合精度能控制在cm级。
2008, 33(7): 744-747.
摘要:
针对常规人工记录锤击数的低效情况,在此将打桩现场采集的声音信号运用快速傅立叶变换到频率域,对频谱进行多个统计量的分析,并同时考虑了锤击声音可能受到附近噪音的干扰,从中选取平均绝对值偏差这个统计量作为识别锤击次数的特征,由此探测得到一组可以较为精确识别锤击数目的特征参数,实现了锤击数准确识别的自动化。
针对常规人工记录锤击数的低效情况,在此将打桩现场采集的声音信号运用快速傅立叶变换到频率域,对频谱进行多个统计量的分析,并同时考虑了锤击声音可能受到附近噪音的干扰,从中选取平均绝对值偏差这个统计量作为识别锤击次数的特征,由此探测得到一组可以较为精确识别锤击数目的特征参数,实现了锤击数准确识别的自动化。
2008, 33(7): 748-751.
摘要:
指出了具有复杂分布的随机量的总体熵的估计问题,首次给出了估计熵的最小截断误差限。推导了样本熵的近似估计公式,引入最优窗宽、全局最优窗宽的算法,首次解决了样本熵的估计值不惟一的问题。
指出了具有复杂分布的随机量的总体熵的估计问题,首次给出了估计熵的最小截断误差限。推导了样本熵的近似估计公式,引入最优窗宽、全局最优窗宽的算法,首次解决了样本熵的估计值不惟一的问题。
2008, 33(7): 752-754.
摘要:
简述了以不确定度理论和模糊数理论为基础的最小不确定度估计理论,探讨了最小不确定度估计在解决病态问题中的应用。实例证明了该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简述了以不确定度理论和模糊数理论为基础的最小不确定度估计理论,探讨了最小不确定度估计在解决病态问题中的应用。实例证明了该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08, 33(7): 755-758.
摘要:
重力辅助惯性导航系统(GAINS)是未来水下无源导航的重要形式之一。为了调试和验证这种新的水下导航系统,开发了水下运载体导航系统仿真平台。提出了仿真平台总体结构;描述了仿真平台中运动载体模块、惯导模块以及重力测量模块的数学模型和仿真算法;对重力匹配算法也作了相应介绍;最后对仿真平台进行了仿真联调。结果表明,该仿真平台的结构合理可靠,各子系统采用的数学模型和仿真算法正确可信。
重力辅助惯性导航系统(GAINS)是未来水下无源导航的重要形式之一。为了调试和验证这种新的水下导航系统,开发了水下运载体导航系统仿真平台。提出了仿真平台总体结构;描述了仿真平台中运动载体模块、惯导模块以及重力测量模块的数学模型和仿真算法;对重力匹配算法也作了相应介绍;最后对仿真平台进行了仿真联调。结果表明,该仿真平台的结构合理可靠,各子系统采用的数学模型和仿真算法正确可信。
2008, 33(7): 759-761.
摘要:
在现有反走样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地图可视化的边界反走样算法,并通过试验对该方法的反走样效果和效率进行了测试,在地图可视化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在现有反走样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地图可视化的边界反走样算法,并通过试验对该方法的反走样效果和效率进行了测试,在地图可视化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2008, 33(7): 762-765.
摘要:
讨论了数字制图条件下面要素注记的模式分类及算法,并在VC++环境下将上述算法予以实现。试验证明,应用此算法注记效果符合制图规则,具有较好效率。
讨论了数字制图条件下面要素注记的模式分类及算法,并在VC++环境下将上述算法予以实现。试验证明,应用此算法注记效果符合制图规则,具有较好效率。
2008, 33(7): 766-769.
摘要:
介绍了专题地图基调色的概念,根据地图设计理论,分析了不同色调的视觉感受效果,由此提出专题地图基调色设计的原则和步骤;并针对类别色、级别色和普染色3种面色的基调色设计进行详细论述。
介绍了专题地图基调色的概念,根据地图设计理论,分析了不同色调的视觉感受效果,由此提出专题地图基调色设计的原则和步骤;并针对类别色、级别色和普染色3种面色的基调色设计进行详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