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第29卷 第6期
2004, 29(6): 471-474.
摘要:
介绍了Kriging空间分析法在地价评估中的应用,并以武汉市住宅地价评估为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介绍了Kriging空间分析法在地价评估中的应用,并以武汉市住宅地价评估为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2004, 29(6): 475-478,487.
摘要:
从耕地占补平衡的内在实质要求出发,在对耕地补偿过程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五元组的耕地补偿模型,开发了相应的程序,并在GIS环境下进行了实例分析,为在土地利用规划框架下实现耕地供需动态平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方法。
从耕地占补平衡的内在实质要求出发,在对耕地补偿过程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五元组的耕地补偿模型,开发了相应的程序,并在GIS环境下进行了实例分析,为在土地利用规划框架下实现耕地供需动态平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方法。
2004, 29(6): 479-483.
摘要:
基于Douglas Peucker(简称D P算法)曲线综合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并初步实现了相应的克服算法:双侧偏移量法和顾及等值偏移值的多叉树结构化曲线综合方法。
基于Douglas Peucker(简称D P算法)曲线综合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并初步实现了相应的克服算法:双侧偏移量法和顾及等值偏移值的多叉树结构化曲线综合方法。
2004, 29(6): 484-487.
摘要:
就时间动态地图模型进行了研究,认为动态地图由于表达空间维数的增加,使得地图作为客观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更加完善,并且作为物质模型,动态地图的可视化应与空间认知的计算机表达紧密融合。在制作时间动态地图时,不同的视觉变量具有不同的动态表现能力,根据时态现象的特征进行选取。
就时间动态地图模型进行了研究,认为动态地图由于表达空间维数的增加,使得地图作为客观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更加完善,并且作为物质模型,动态地图的可视化应与空间认知的计算机表达紧密融合。在制作时间动态地图时,不同的视觉变量具有不同的动态表现能力,根据时态现象的特征进行选取。
2004, 29(6): 488-491.
摘要:
利用小波分析提出了线状特征空间数据的多尺度一致性无级表达模型,研究了基于该模型获取整数尺度上的地理信息,以及通过增量、连续地增补细节来获取分数尺度上的过渡地理信息,从而获取任意尺度上不同详细程度的地理信息的方法,动态地实现了线状特征空间数据的无级表达,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利用小波分析提出了线状特征空间数据的多尺度一致性无级表达模型,研究了基于该模型获取整数尺度上的地理信息,以及通过增量、连续地增补细节来获取分数尺度上的过渡地理信息,从而获取任意尺度上不同详细程度的地理信息的方法,动态地实现了线状特征空间数据的无级表达,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2004, 29(6): 492-495.
摘要:
结合我国地形特点,设计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彩色晕渲地图设色方案,为数字环境中晕渲地图设计知识工程的建立奠定基础。
结合我国地形特点,设计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彩色晕渲地图设色方案,为数字环境中晕渲地图设计知识工程的建立奠定基础。
2004, 29(6): 496-499.
摘要:
阐述了计算机地貌晕渲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个实现地貌晕渲图自动绘制的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快速、自动地生成大幅面的、满足印刷出版要求和用作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底图的彩色地貌晕渲图,适合大规模彩色地貌晕渲图生产。
阐述了计算机地貌晕渲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个实现地貌晕渲图自动绘制的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快速、自动地生成大幅面的、满足印刷出版要求和用作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底图的彩色地貌晕渲图,适合大规模彩色地貌晕渲图生产。
2004, 29(6): 500-506.
摘要:
在讨论公交网络特性的基础上,基于结点弧段有向线描述了公交网络的数据组织,研究综合换乘次数及距离因素的出行路径选择模型,并提供算法的实现。
在讨论公交网络特性的基础上,基于结点弧段有向线描述了公交网络的数据组织,研究综合换乘次数及距离因素的出行路径选择模型,并提供算法的实现。
2004, 29(6): 504-507,512.
摘要:
将综合了几何和非几何属性的地理特征概念引入元胞自动机,构建了地理特征元胞自动机概念模型。通过对深圳特区土地利用演化的实证研究表明,地理特征CA可以更真实地描述元胞地理信息、局部空间关系和演化规则,理论上是可行的;基于地理特征的城市土地利用演化CA在城市规划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将综合了几何和非几何属性的地理特征概念引入元胞自动机,构建了地理特征元胞自动机概念模型。通过对深圳特区土地利用演化的实证研究表明,地理特征CA可以更真实地描述元胞地理信息、局部空间关系和演化规则,理论上是可行的;基于地理特征的城市土地利用演化CA在城市规划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2004, 29(6): 508-512.
摘要:
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利用耕地面积变化时间序列模型、耕地动态度模型、耕地重心变化模型等,对湖北省咸宁市耕地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23个因素对其驱动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变化主要受经济因子、人口、房地产政策及耕地开发强度的影响。
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利用耕地面积变化时间序列模型、耕地动态度模型、耕地重心变化模型等,对湖北省咸宁市耕地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23个因素对其驱动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变化主要受经济因子、人口、房地产政策及耕地开发强度的影响。
2004, 29(6): 513-516.
摘要:
基于神经网络来构造模糊系统,建立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根据神经网络误差反向修正的原理,设计和推导了该模型的学习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应用于土地适宜性评价具有高效、客观、准确等优点。
基于神经网络来构造模糊系统,建立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根据神经网络误差反向修正的原理,设计和推导了该模型的学习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应用于土地适宜性评价具有高效、客观、准确等优点。
2004, 29(6): 517-520,524.
摘要:
提出以土地交易样本作为监测样本进行城市地价变化监测与分析的新方法,通过时序监测样本的Voronoi图,分析城市土地市场的热点区域和发展趋势,采用主要交通干道作为特征剖面曲线对两个时点的地价变化值的等值线进行空间分析,确定地价突变区域作为城市基准地价更新资料调查的主要范围,并以武汉市2000~2003年的城市地价变化为例,分析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提出以土地交易样本作为监测样本进行城市地价变化监测与分析的新方法,通过时序监测样本的Voronoi图,分析城市土地市场的热点区域和发展趋势,采用主要交通干道作为特征剖面曲线对两个时点的地价变化值的等值线进行空间分析,确定地价突变区域作为城市基准地价更新资料调查的主要范围,并以武汉市2000~2003年的城市地价变化为例,分析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2004, 29(6): 521-524.
摘要:
给出了道路网络多边形剖分的具体模型及算法,实现了城市道路影响域划分的自动化、智能化,为城市的交通状况评价及交通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给出了道路网络多边形剖分的具体模型及算法,实现了城市道路影响域划分的自动化、智能化,为城市的交通状况评价及交通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4, 29(6): 525-528.
摘要:
通过分析用户地图操作行为和外界环境因素对电子地图可视化的影响,提出了电子地图可视化中的自适应概念,并给出了比较全面的自适应条件的分类和详细的论述,建立了自适应的策略框架。
通过分析用户地图操作行为和外界环境因素对电子地图可视化的影响,提出了电子地图可视化中的自适应概念,并给出了比较全面的自适应条件的分类和详细的论述,建立了自适应的策略框架。
2004, 29(6): 529-532.
摘要:
通过评价有限的、具有内在相互作用和代表性的样点,采用移动趋势面分析法测算城市基准地价,建立区域三维地价曲面模型,并以该技术路线对武汉市江汉区的基准地价进行评估,对其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建立了地价结果趋势面图。
通过评价有限的、具有内在相互作用和代表性的样点,采用移动趋势面分析法测算城市基准地价,建立区域三维地价曲面模型,并以该技术路线对武汉市江汉区的基准地价进行评估,对其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建立了地价结果趋势面图。
2004, 29(6): 533-536.
摘要:
提出并实现了利用长度、走向和分布对骨架线网络边进行多因素评价的算法模型,算法构建了多层次结构化的骨架线,并进一步得到了顾及多因素的最优骨架线。
提出并实现了利用长度、走向和分布对骨架线网络边进行多因素评价的算法模型,算法构建了多层次结构化的骨架线,并进一步得到了顾及多因素的最优骨架线。
2004, 29(6): 537-539,543.
摘要:
结合树状河系自身的结构特点和图论的思想,提出了基于图论的河系结构化绘制模型的建立,利用图论的思想描述了河系的结构并建立其自动符号化模型,阐述了主流、流向自动确定和结构化绘制实现的详细算法,并对通用图形数据格式DXF文件记录的河系数据进行了测试。
结合树状河系自身的结构特点和图论的思想,提出了基于图论的河系结构化绘制模型的建立,利用图论的思想描述了河系的结构并建立其自动符号化模型,阐述了主流、流向自动确定和结构化绘制实现的详细算法,并对通用图形数据格式DXF文件记录的河系数据进行了测试。
2004, 29(6): 540-543.
摘要:
解决了构建符合林分结构规律的虚拟森林场景的两个关键问题:①森林空间数据的分析与仿真,主要研究林分中树木各特征因子如树高、胸径在林分空间位置上的分布状况;②在森林空间数据给定的情况下,采用交互式参数建模方法构建三维几何树模型,最后阐述了虚拟森林场景构建的具体流程。
解决了构建符合林分结构规律的虚拟森林场景的两个关键问题:①森林空间数据的分析与仿真,主要研究林分中树木各特征因子如树高、胸径在林分空间位置上的分布状况;②在森林空间数据给定的情况下,采用交互式参数建模方法构建三维几何树模型,最后阐述了虚拟森林场景构建的具体流程。
2004, 29(6): 544-547.
摘要:
结合地图符号的结构特征和SVG的表达方法,提出了基于SVG结构化的地图符号描述模型。利用该模型设计了通用地图符号,并在CartoSymbol地图符号设计系统和网页中进行了实现,能解决地图符号的共享问题。
结合地图符号的结构特征和SVG的表达方法,提出了基于SVG结构化的地图符号描述模型。利用该模型设计了通用地图符号,并在CartoSymbol地图符号设计系统和网页中进行了实现,能解决地图符号的共享问题。
2004, 29(6): 548-550.
摘要:
以多边形轮廓为目标,依据曲线特征点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弯曲特征,并对此弯曲特征集实施组合优化,将入围弯曲首尾相连,即可得到最终的化简结果。
以多边形轮廓为目标,依据曲线特征点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弯曲特征,并对此弯曲特征集实施组合优化,将入围弯曲首尾相连,即可得到最终的化简结果。
2004, 29(6): 551-554.
摘要:
从分析现行基准地价回归建模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建模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基准地价经济内涵、模型参数和影响因素层次的有关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准地价建模的新思路,并改进了基准地价修正系数法。
从分析现行基准地价回归建模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建模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基准地价经济内涵、模型参数和影响因素层次的有关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准地价建模的新思路,并改进了基准地价修正系数法。
2004, 29(6): 555-557.
摘要:
在分析河流选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BP神经网络的改进,给出了河流自动选取BP神经网络的结构模型,并通过实例提供了网络参数、实现过程和试验结果。
在分析河流选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BP神经网络的改进,给出了河流自动选取BP神经网络的结构模型,并通过实例提供了网络参数、实现过程和试验结果。
2004, 29(6): 558-561.
摘要:
基于格网化的思想,提出针对该数据快速构建拓扑关系的算法。该算法有效利用了闭合坐标链多边形数据本身具备的多边形几何信息。试验证实,该算法提高了运算速度。
基于格网化的思想,提出针对该数据快速构建拓扑关系的算法。该算法有效利用了闭合坐标链多边形数据本身具备的多边形几何信息。试验证实,该算法提高了运算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