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卢宾宾, 葛咏, 秦昆, 郑江华.
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技术综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9): 1356-1366.
doi: 10.13203/j.whugis20190346
|
[2] |
李兵权, 李永生, 姜文亮, 蔡建伟, 甘俊.
基于地基真实孔径雷达的边坡动态监测研究与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7): 1093-1098.
doi: 10.13203/j.whugis20190049
|
[3] |
徐斌, 张艳.
地下水化学类型分区的GIS空间分析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6): 866-874.
doi: 10.13203/j.whugis20170295
|
[4] |
舒红, 史文中.
浅谈测量平差到空间数据分析的可靠性理论延伸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2): 1979-1985, 1993.
doi: 10.13203/j.whugis20180339
|
[5] |
李达, 邓喀中, 高晓雄, 牛海鹏.
基于SBAS-InSAR的矿区地表沉降监测与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0): 1531-1537.
doi: 10.13203/j.whugis20160566
|
[6] |
单杰, 秦昆, 黄长青, 胡翔云, 余洋, 胡庆武, 林志勇, 陈江平, 贾涛.
众源地理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探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4): 390-396.
doi: 10.13203/j.whugis20130633
|
[7] |
张晓祥.
大数据时代的空间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6): 655-659.
doi: 10.13203/j.whugis20140143
|
[8] |
李永生, 张景发, 李振洪, 罗毅.
利用短基线集干涉测量时序分析方法监测北京市地面沉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1): 1374-1377.
|
[9] |
史文中, 陈江平, 詹庆明, 舒红.
可靠性空间分析初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8): 883-887.
|
[10] |
付仲良, 刘思远.
MR-tree空间索引的Voronoi图改进及其并行空间查询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2): 1490-1494.
|
[11] |
闫超德, 白建军, 赵仁亮.
基于Voronoi图的点状目标邻近空间分布测度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 48-51.
|
[12] |
李光强, 邓敏, 朱建军.
基于Voronoi图的空间关联规则挖掘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2): 1242-1245.
|
[13] |
刘耀林.
从空间分析到空间决策的思考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1): 1050-1055.
|
[14] |
祝国瑞, 唐旭, 王平.
基于影响特征的点状定级因素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8): 736-739,751.
|
[15] |
闫浩文, 郭仁忠.
基于Voronoi图的空间方向关系形式化描述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4): 468-471,479.
|
[16] |
陈军, 赵仁亮, 乔朝飞.
基于Voronoi图的GIS空间分析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S1): 32-37.
|
[17] |
闫浩文, 郭仁忠.
用Voronoi图描述空间方向关系的理论依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3): 306-310.
|
[18] |
李成名, 陈军, 朱英浩.
基于Voronoi图的空间邻近定义与查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2): 128-131.
|
[19] |
马飞, 李德仁.
数学形态学在GIS空间分析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1): 41-45,49.
|
[20] |
陈德豪, 丁窘辋.
时序分析在危岩体监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4, 19(3): 210-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