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 第24卷 第1期
1999, 24(1): 1-5.
摘要:
探讨了RS与GIS在空间数据处理过程中各种可能的结合方式,明确了目前RS与GIS集成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GIS数据直接纳入图像处理;同时提出,解决这个问题应先从空间数据处理的粒度入手,即寻找RS与GIS共同的处理单元。给出了将GIS数据直接纳入图像处理的实例,说明在行程线这个粒度上已能将RS与GIS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了。
探讨了RS与GIS在空间数据处理过程中各种可能的结合方式,明确了目前RS与GIS集成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GIS数据直接纳入图像处理;同时提出,解决这个问题应先从空间数据处理的粒度入手,即寻找RS与GIS共同的处理单元。给出了将GIS数据直接纳入图像处理的实例,说明在行程线这个粒度上已能将RS与GIS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了。
1999, 24(1): 6-10.
摘要:
介绍了Rough集理论的概念与方法,并将其全面引入GIS领域,归纳整理出Rough集理论用于GIS中属性分析和知识发现的一整套方法,为GIS的属性分析和知识发现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介绍了Rough集理论的概念与方法,并将其全面引入GIS领域,归纳整理出Rough集理论用于GIS中属性分析和知识发现的一整套方法,为GIS的属性分析和知识发现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1999, 24(1): 11-14.
摘要:
介绍了多种数据源获取、管理和地理信息处理的Internet GIS方法和用这种方法设计的Internet GIS的原理及功能特征。
介绍了多种数据源获取、管理和地理信息处理的Internet GIS方法和用这种方法设计的Internet GIS的原理及功能特征。
1999, 24(1): 15-19.
摘要:
分析和探讨了分布式遥感图像处理中的主要研究问题和若干关键技术,包括分布式处理模型、支撑环境、网络环境下的遥感数据存储管理、分布式并行处理中数据划分、功能分解以及负载平衡与任务分配等。
分析和探讨了分布式遥感图像处理中的主要研究问题和若干关键技术,包括分布式处理模型、支撑环境、网络环境下的遥感数据存储管理、分布式并行处理中数据划分、功能分解以及负载平衡与任务分配等。
1999, 24(1): 20-23.
摘要:
论述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操作和特点,并以图像阈值选取中的最大类间方差法为例,给出用遗传算法优化图像阈值选取的步骤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
论述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操作和特点,并以图像阈值选取中的最大类间方差法为例,给出用遗传算法优化图像阈值选取的步骤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
1999, 24(1): 24-27,35.
摘要:
介绍了Wallis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将其应用于影像点特征提取和影像匹配,并列出了部分结果。
介绍了Wallis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将其应用于影像点特征提取和影像匹配,并列出了部分结果。
1999, 24(1): 28-31.
摘要:
利用传统测量方法和现代测绘技术相结合,对大型木造建筑物进行计算机三维模型构造并以此对整个重建工程进行测量监控,也对一些新的设备和技术在占建筑领域的应用作了有益的尝试。结果表明,在古文物古建筑维护和重建过程中,用计算机三维仿真来保存完整数据资料和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监控是一种合适的方法。
利用传统测量方法和现代测绘技术相结合,对大型木造建筑物进行计算机三维模型构造并以此对整个重建工程进行测量监控,也对一些新的设备和技术在占建筑领域的应用作了有益的尝试。结果表明,在古文物古建筑维护和重建过程中,用计算机三维仿真来保存完整数据资料和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监控是一种合适的方法。
1999, 24(1): 32-35.
摘要:
建立了一种GPS卫星实时轨道确定的新算法。该算法用法方程叠加方法更新卫星轨道参数,然后根据卫星轨道与卫星轨道参数之间的数值微分关系计算新的卫星轨道,并详细分析了用中国GPS跟踪网数据实时定轨的结果。
建立了一种GPS卫星实时轨道确定的新算法。该算法用法方程叠加方法更新卫星轨道参数,然后根据卫星轨道与卫星轨道参数之间的数值微分关系计算新的卫星轨道,并详细分析了用中国GPS跟踪网数据实时定轨的结果。
1999, 24(1): 36-39.
摘要:
利用小波理论讨论了奇异积分的计算问题,用实例说明了一维情况下计算的快速性和准确性。与Fourier变换法相比,列举了小波理论的优点,肯定了在局部重力场研究中小波理论用于实际的重要性。
利用小波理论讨论了奇异积分的计算问题,用实例说明了一维情况下计算的快速性和准确性。与Fourier变换法相比,列举了小波理论的优点,肯定了在局部重力场研究中小波理论用于实际的重要性。
1999, 24(1): 40-44.
摘要:
根据从微分几何引入的重力场的5参量以及重力场的度量和联络系数,研究了力线、等位面、经线、纬线、子午线、平行圈的特性,并以5个定理的形式给出。
根据从微分几何引入的重力场的5参量以及重力场的度量和联络系数,研究了力线、等位面、经线、纬线、子午线、平行圈的特性,并以5个定理的形式给出。
1999, 24(1): 45-49.
摘要:
提出了Poisson重力边值问题,即关于扰动位的Poisson方程的Stokes问题和Neumann问题。作为导引,先研究Poisson方程的Dirichlet问题。再分别引入一种辅助函数,将Stokes问题和Neumann问题改化为Dirichlet问题,从而立即得到它们的积分解。最终解式表现为两部分叠加:一部分仅与边界观测相关,另一部分为对地形测量的响应,为研究地形测量对外部重力场和大地水准面的精化提供新的途径。
提出了Poisson重力边值问题,即关于扰动位的Poisson方程的Stokes问题和Neumann问题。作为导引,先研究Poisson方程的Dirichlet问题。再分别引入一种辅助函数,将Stokes问题和Neumann问题改化为Dirichlet问题,从而立即得到它们的积分解。最终解式表现为两部分叠加:一部分仅与边界观测相关,另一部分为对地形测量的响应,为研究地形测量对外部重力场和大地水准面的精化提供新的途径。
1999, 24(1): 50-52.
摘要:
在地图代数实现的距离变换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山脊图的线状符号目标化方法,为解决线状符号自动跟踪数字化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选途径。
在地图代数实现的距离变换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山脊图的线状符号目标化方法,为解决线状符号自动跟踪数字化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选途径。
1999, 24(1): 53-55,63.
摘要:
根据布尔代数的定义和充要条件,论证了地图图像系统为布尔代数系,从而为地图编绘自动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学工具。
根据布尔代数的定义和充要条件,论证了地图图像系统为布尔代数系,从而为地图编绘自动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学工具。
1999, 24(1): 56-59.
摘要:
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观与协同观、土地利用系统与规划的主要特征及协同学应用于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一种面向规划/决策支持的应用框架,分析了GIS与系统分析技术应用于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过程的方法与途径,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观与协同观、土地利用系统与规划的主要特征及协同学应用于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一种面向规划/决策支持的应用框架,分析了GIS与系统分析技术应用于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过程的方法与途径,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1999, 24(1): 60-63.
摘要:
通过对基于实例的设计方法、实例的相似性及相似实例提取的研究,给出针对建筑工程类的实例的特征、特征属性和实例相似度的概念,提出了一个可以实施的基于工程设计实例相似度检索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基于知识导向的实例检索方法和基于相似度的层次化加权检索方法;介绍了作者开发的基于优秀实例设计的住宅设计专家系统CRBD。
通过对基于实例的设计方法、实例的相似性及相似实例提取的研究,给出针对建筑工程类的实例的特征、特征属性和实例相似度的概念,提出了一个可以实施的基于工程设计实例相似度检索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基于知识导向的实例检索方法和基于相似度的层次化加权检索方法;介绍了作者开发的基于优秀实例设计的住宅设计专家系统CRBD。
1999, 24(1): 64-67.
摘要:
提出了非线性模型参数估计的直接解法。该方法不仅不需迭代,而且由于顾及了二次项和三次项的影响,参数估值的精度优于传统的线性近似时参数估值的精度,且易应用传统的精度评定理论进行精度评定。
提出了非线性模型参数估计的直接解法。该方法不仅不需迭代,而且由于顾及了二次项和三次项的影响,参数估值的精度优于传统的线性近似时参数估值的精度,且易应用传统的精度评定理论进行精度评定。
1999, 24(1): 71-74,89.
摘要:
观测数据中含有粗差或异常值扰动的误差分布可视为污染分布。根据M估计理论,导出了Lp估计的影响函数,分析了Lp估计的抗差能力,并用效率来测度估计的优劣、综合抗差能力和效率,指出观测数据中含有粗差的扰动,应用p为[1.2,1.5]的Lp估计来进行处理。
观测数据中含有粗差或异常值扰动的误差分布可视为污染分布。根据M估计理论,导出了Lp估计的影响函数,分析了Lp估计的抗差能力,并用效率来测度估计的优劣、综合抗差能力和效率,指出观测数据中含有粗差的扰动,应用p为[1.2,1.5]的Lp估计来进行处理。
1999, 24(1): 79-82.
摘要:
系统地阐述了地面测量工程一体化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情况,提出了全站式测量系统的概念和分类,论述了一体化自动化是地面测量发展的主要方向。
系统地阐述了地面测量工程一体化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情况,提出了全站式测量系统的概念和分类,论述了一体化自动化是地面测量发展的主要方向。
1999, 24(1): 83-85.
摘要:
将CCD引入放大率法焦距测量系统中,把CCD当作一把精度很高的"尺子"取代读数显微镜进行"读数",形成透镜焦距的CCD图像测量系统,使焦距测量的光电自动化成为可能。
将CCD引入放大率法焦距测量系统中,把CCD当作一把精度很高的"尺子"取代读数显微镜进行"读数",形成透镜焦距的CCD图像测量系统,使焦距测量的光电自动化成为可能。
1999, 24(1): 86-89.
摘要:
通过分析互感器比、角差测量方法,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精密90°锁相移相电路的新型智能化互感器校验仪自动化测量方案。
通过分析互感器比、角差测量方法,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精密90°锁相移相电路的新型智能化互感器校验仪自动化测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