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永军, 洪玮辰, 万一.
基于距离变换模型的卫星影像与激光点云精配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0(0): 0-0.
doi: 10.13203/j.whugis20220028
|
[2] |
林祥国.
集成形态学重建和测地距离变换的DEM内插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7): 896-902.
doi: 10.13203/j.whugis20140097
|
[3] |
李佳田, 杨琪莉, 罗富丽, 罗辉兰, 林艳.
线/面Voronoi图的分解合并生成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1): 1545-1550.
doi: 10.13203/j.whugis20140018
|
[4] |
熊汉江, 李秀娟.
一种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新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4): 498-502.
doi: 10.13203/j.whugis20140004
|
[5] |
李德仁, 胡晓光, 朱欣焰.
基于视觉反差的显著图生成与目标检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4): 379-383.
|
[6] |
王新生, 何津, 叶晓雷, 姜友华.
图的谱方法的空间目标形状表达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1): 1281-1284.
|
[7] |
沈晶, 刘纪平, 林祥国, 赵荣.
集成距离变换和区域邻接图生成Delaunay三角网的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8): 1000-1003.
|
[8] |
邓敏, 钮沭联, 李志林.
GIS空间目标的广义Hausdorff距离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7): 641-645.
|
[9] |
王海军.
基于注水模型的网络分析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5): 419-422.
|
[10] |
陈飞, 胡鹏, 王秀芳, 王坤.
基于距离变换的提取和识别点状符号的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2): 1172-1175.
|
[11] |
胡鹏, 范青松, 胡海.
椭球上的测地变换和Voronoi图的生成——地理空间度量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9): 825-828.
|
[12] |
种衍文, 江柳, 沈未名.
基于变化检测的视频对象提取及后继帧的对象跟踪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8): 748-751.
|
[13] |
张煜, 孙家, 张晓东.
一种基于距离变换与标记图的边缘匹配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8): 675-678.
|
[14] |
靳海亮, 康建荣, 高井祥.
利用等高线数据提取山脊(谷)线算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9): 809-812.
|
[15] |
黄培之, 刘泽慧.
基于地形梯度方向的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提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5): 396-399.
|
[16] |
吴艳兰, 胡鹏.
几何特性与流线追踪相结合的地形结构线提取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2): 1115-1119.
|
[17] |
颜辉武, 祝国瑞, 徐智勇.
基于动态Voronoi图的距离倒数加权法的改进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1): 1017-1020.
|
[18] |
黄培之.
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的一种新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3): 247-252.
|
[19] |
李成名, 陈军.
Voronoi图生成的栅格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3): 208-210.
|
[20] |
费立凡.
地形图等高线成组综合的试验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3, 18(S1): 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