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戴海亮, 孙付平, 姜卫平, 肖凯, 朱新慧, 刘婧.
小波多尺度分解和奇异谱分析在GNSS站坐标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3): 371-380.
doi: 10.13203/j.whugis20190107
|
[2] |
李鹏, 李振洪, 李陶, 施闯, 刘经南.
宽幅InSAR大地测量学与大尺度形变监测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9): 1195-1202.
doi: 10.13203/j.whugis20150587
|
[3] |
向东, 贡建兵.
变形序列小波消噪最佳分解尺度量化指标的确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4): 467-470.
doi: 10.13203/j.whugis20120216
|
[4] |
陈江平, 韩青, 胡晶, 张鹏林.
顾及小波变换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因子的多尺度相关性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9): 1118-1121.
|
[5] |
陈国雄, 孙劲松, 刘天佑.
GRACE卫星时变重力场的小波多尺度分解——以2008年汶川Ms8.0大地震为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6): 679-682.
|
[6] |
郑晨, 王雷光, 胡亦钧, 秦前清.
利用小波域多尺度模糊MRF模型进行纹理分割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9): 1074-1078.
|
[7] |
孙中苗, 翟振和.
航空重力测量数据的小波阈值滤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0): 1222-1225.
|
[8] |
费浦生, 王文波.
基于小波增强的改进多尺度形态梯度边缘检测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2): 120-123.
|
[9] |
宁津生, 汪海洪, 罗志才.
小波分析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8): 659-663.
|
[10] |
刘大杰, 冯延明.
动态大地测量的平差基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S1): 69-72,109.
|
[11] |
王智均, 李德仁, 李清泉.
多进制小波理论在SPOT和TM影像融合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1): 24-28.
|
[12] |
许才军.
大地测量联合反演理论和方法研究进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6): 555-561.
|
[13] |
王东明, 朱灼文.
重力场中的大地奇异性问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2): 99-102,111.
|
[14] |
李建成, 宁津生, 晁定波.
卫星测高在物理大地测量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1): 9-14.
|
[15] |
宁津, 生罗志才, 晁定波.
卫星重力梯度测量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物理大地测量中的应用前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4): 309-314.
|
[16] |
边少锋, 孙凤华.
非奇变换与地形校正中央区积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1): 62-65.
|
[17] |
金标仁, 申文斌.
相对论大地测量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4, 19(3): 227-231.
|
[18] |
晁定波, 宁津生, 邱卫根.
整体大地测量的虚拟点质量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2): 1-7.
|
[19] |
徐绍铨.
弦线法解算大地测量主题精密公式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0, 15(1): 19-27.
|
[20] |
黄永强.
FFT实现物理大地测量边值问题类型转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9, 14(4): 86-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