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第29卷 第8期
2004, 29(8): 659-663.
摘要:
回顾了近10年来大地测量中小波分析应用研究的主要进展,并对今后重力场中的小波应用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回顾了近10年来大地测量中小波分析应用研究的主要进展,并对今后重力场中的小波应用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2004, 29(8): 664-668.
摘要:
论述了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erman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y, PSI)产生的背景和基本原理,并介绍了其应用实例,讨论了PSI的技术特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论述了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erman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y, PSI)产生的背景和基本原理,并介绍了其应用实例,讨论了PSI的技术特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004, 29(8): 669-673.
摘要:
介绍了蚁群行为仿真的概念,提出蚁群行为仿真产生Tuned模板的数学模型和航空影像纹理分类的新方法。为了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与遗传算法作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介绍了蚁群行为仿真的概念,提出蚁群行为仿真产生Tuned模板的数学模型和航空影像纹理分类的新方法。为了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与遗传算法作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2004, 29(8): 674-678.
摘要:
提出了三维地理要素体系、三维空间描述粒度、建筑物立体剖分、城市景观三维模型库等概念与实现方法,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提出了三维地理要素体系、三维空间描述粒度、建筑物立体剖分、城市景观三维模型库等概念与实现方法,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2004, 29(8): 679-681.
摘要:
对MODIS数据的特性及其在黄河凌汛监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和总结。试验结果表明,MODIS数据在冰雪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对MODIS数据的特性及其在黄河凌汛监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和总结。试验结果表明,MODIS数据在冰雪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2004, 29(8): 682-685.
摘要:
研究了星载SAR图像中船舶目标及其航迹的检测提取方法。通过扩展分形特征检测船舶目标,在目标周围运用局部Radon变换检测航迹。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于静止和运动船舶目标的检测都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研究了星载SAR图像中船舶目标及其航迹的检测提取方法。通过扩展分形特征检测船舶目标,在目标周围运用局部Radon变换检测航迹。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于静止和运动船舶目标的检测都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2004, 29(8): 686-690.
摘要:
针对空间数据质量控制探讨较少的状况,提出了空间数据质量模型,阐述了各质量指标的检验与评价方法,重点探讨了自动检查与评价方法。开发的空间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价系统软件的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所述方法正确,检验与评价结果可靠。
针对空间数据质量控制探讨较少的状况,提出了空间数据质量模型,阐述了各质量指标的检验与评价方法,重点探讨了自动检查与评价方法。开发的空间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价系统软件的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所述方法正确,检验与评价结果可靠。
2004, 29(8): 691-693.
摘要:
阐述了印章识别系统的预处理过程,包括图像的去噪、去背景、二值化、边缘提取等几个部分,其中的去背景部分采用了利用颜色信息提取印章的方法,并对其因污染而残缺的部分进行了修复。试验表明,该预处理过程处理实际图像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阐述了印章识别系统的预处理过程,包括图像的去噪、去背景、二值化、边缘提取等几个部分,其中的去背景部分采用了利用颜色信息提取印章的方法,并对其因污染而残缺的部分进行了修复。试验表明,该预处理过程处理实际图像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2004, 29(8): 694-698,714.
摘要:
基于GIS和RS介绍了利用地面气象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进行植被光利用率计算的方法,并以1999年为例,根据不同植被类型所对应的最大光利用率,研究了中国植被的光利用率及其时空分布。结果表明,中国植被1999年平均光利用率的取值范围在0.06~1.07gC·MJ-1之间,且标准差较大。
基于GIS和RS介绍了利用地面气象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进行植被光利用率计算的方法,并以1999年为例,根据不同植被类型所对应的最大光利用率,研究了中国植被的光利用率及其时空分布。结果表明,中国植被1999年平均光利用率的取值范围在0.06~1.07gC·MJ-1之间,且标准差较大。
2004, 29(8): 699-703.
摘要:
利用美国宇航局和法国空间局联合公布的T/P数据(1994年、1996年和1997年)、欧洲空间局的ERS1数据(1992~1993年)和ERS2数据(1996年、1997年)以及美国海军的Geosat精密重复任务数据(1987年、1988年),由共线法计算了热带太平洋及东、西赤道太平洋洋域海平面高月变化,进而研究了1987年、1991~1992年、1994年、1997年四次厄尔尼诺现象与该地区海面高月变化的相关性。测高数据采用最新编辑标准编辑,同时进行了逆气压等各项物理改正,得出了与1987年、1992~1993年、1994年、1997年厄尔尼诺现象有联系的热带太平洋及东、西赤道太平洋逐月的海面高变化异常图,利用正常年1988年、1996年海平面高月变化作为基准,计算出相对于正常年的海平面高变化的异常值。
利用美国宇航局和法国空间局联合公布的T/P数据(1994年、1996年和1997年)、欧洲空间局的ERS1数据(1992~1993年)和ERS2数据(1996年、1997年)以及美国海军的Geosat精密重复任务数据(1987年、1988年),由共线法计算了热带太平洋及东、西赤道太平洋洋域海平面高月变化,进而研究了1987年、1991~1992年、1994年、1997年四次厄尔尼诺现象与该地区海面高月变化的相关性。测高数据采用最新编辑标准编辑,同时进行了逆气压等各项物理改正,得出了与1987年、1992~1993年、1994年、1997年厄尔尼诺现象有联系的热带太平洋及东、西赤道太平洋逐月的海面高变化异常图,利用正常年1988年、1996年海平面高月变化作为基准,计算出相对于正常年的海平面高变化的异常值。
2004, 29(8): 704-707,719.
摘要:
讨论了在OTF方式下短程GPS精密动态定位的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给出了一个适宜于在计算机上编程实现的通用法方程式,并通过设置权比因子是否为零来达到这四类观测值选择使用的目的。阐明了当只选用两类精码观测值进行动态定位时,OTF方式与单历元方式是等价的,并通过实例试算验证了本文给出的数学模型是完全正确和有效的。
讨论了在OTF方式下短程GPS精密动态定位的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给出了一个适宜于在计算机上编程实现的通用法方程式,并通过设置权比因子是否为零来达到这四类观测值选择使用的目的。阐明了当只选用两类精码观测值进行动态定位时,OTF方式与单历元方式是等价的,并通过实例试算验证了本文给出的数学模型是完全正确和有效的。
2004, 29(8): 708-710.
摘要:
基于非线性同伦思想,提出了非线性同伦最小二乘平差统一模型,该方法既可适用于满秩网非线性最小二乘平差,也可适用于秩亏网非线性最小二乘平差。算例表明,对于精度较差的初始值,算法仍能精确地收敛到原方程的参数估值。
基于非线性同伦思想,提出了非线性同伦最小二乘平差统一模型,该方法既可适用于满秩网非线性最小二乘平差,也可适用于秩亏网非线性最小二乘平差。算例表明,对于精度较差的初始值,算法仍能精确地收敛到原方程的参数估值。
2004, 29(8): 711-714.
摘要:
基于全边角网和全边方位角网模拟法设计的计算思想和"科傻系统"中的控制网通用平差软件包,提出了一种GPS平面控制网的模拟设计计算方法,给出了该方法的计算步骤,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
基于全边角网和全边方位角网模拟法设计的计算思想和"科傻系统"中的控制网通用平差软件包,提出了一种GPS平面控制网的模拟设计计算方法,给出了该方法的计算步骤,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
2004, 29(8): 715-719.
摘要:
基于异常位、高程异常差以及海面地形模型3种方法,分别求出了1985国家高程基准相对于全球大地水准面的垂直偏差,并取得了一致的结果。
基于异常位、高程异常差以及海面地形模型3种方法,分别求出了1985国家高程基准相对于全球大地水准面的垂直偏差,并取得了一致的结果。
2004, 29(8): 720-724.
摘要:
提出了一种将地球表面的引力位虚拟地压缩到地球内部的一个球体表面,进而求解在整个地球外部空间(包括地球边界上)的重力位场以及重力场的方法。
提出了一种将地球表面的引力位虚拟地压缩到地球内部的一个球体表面,进而求解在整个地球外部空间(包括地球边界上)的重力位场以及重力场的方法。
2004, 29(8): 725-727.
摘要:
引入了应变张量分析法表示数字化地图的质量,给出了应变张量的几何解释和计算方法,并以一幅实际数字化图为例,证明了地图数字化质量应变张量评估法的有效性。
引入了应变张量分析法表示数字化地图的质量,给出了应变张量的几何解释和计算方法,并以一幅实际数字化图为例,证明了地图数字化质量应变张量评估法的有效性。
2004, 29(8): 728-731.
摘要:
通过对Java手机硬件性能的分析,提出了面向Java手机GPS数据采集与无线网络传输系统方案,并以Motorola388手机对GPS数据采集串行通讯和GPRS无线数据传输为试验,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通过对Java手机硬件性能的分析,提出了面向Java手机GPS数据采集与无线网络传输系统方案,并以Motorola388手机对GPS数据采集串行通讯和GPRS无线数据传输为试验,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2004, 29(8): 732-735.
摘要:
对编队协同中的导航信息融合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利用一个定位圆和状态预测相结合的基础上,引入多模型算法进行伪测量确定和状态更新,提出了基于多模型的协同定位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不需要进行定位圆推同的优点,并且性能有较大的提高。
对编队协同中的导航信息融合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利用一个定位圆和状态预测相结合的基础上,引入多模型算法进行伪测量确定和状态更新,提出了基于多模型的协同定位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不需要进行定位圆推同的优点,并且性能有较大的提高。
2004, 29(8): 736-739,751.
摘要:
分析了点状定级因素沿道路网络进行最短路径衰减和沿道路垂直方向对街区内土地的辐射影响特征。在建立道路网络、计算网络结点间的最短路径距离、划分网络街区块以建立街区土地与网络弧段拓扑关系的基础上,按照因素作用域包含道路网络弧段、道路网络弧段控制网络街区块的层次关系,将所有网络街区块按其所属的因素进行合并得到作用域,通过逼近方法计算道路的作用半径,从而实现基于路径距离测度的因素辐射影响分析。通过实例对圆、直线Voronoi图、路径距离Voronoi图等三种模式确定的作用域、作用半径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作用分和地价评估结果进行了偏差比较分析,验证了本文所述方法的合理性。
分析了点状定级因素沿道路网络进行最短路径衰减和沿道路垂直方向对街区内土地的辐射影响特征。在建立道路网络、计算网络结点间的最短路径距离、划分网络街区块以建立街区土地与网络弧段拓扑关系的基础上,按照因素作用域包含道路网络弧段、道路网络弧段控制网络街区块的层次关系,将所有网络街区块按其所属的因素进行合并得到作用域,通过逼近方法计算道路的作用半径,从而实现基于路径距离测度的因素辐射影响分析。通过实例对圆、直线Voronoi图、路径距离Voronoi图等三种模式确定的作用域、作用半径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作用分和地价评估结果进行了偏差比较分析,验证了本文所述方法的合理性。
2004, 29(8): 740-743.
摘要:
将时态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事件、状态、事件与状态之间的因果关系分别用Petri网的库所、变迁、有向弧进行了表达,提出了基于Petri网的时空数据模型。描述了该模型的基本思想,并在实验基础上分析了该模型的特点。
将时态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事件、状态、事件与状态之间的因果关系分别用Petri网的库所、变迁、有向弧进行了表达,提出了基于Petri网的时空数据模型。描述了该模型的基本思想,并在实验基础上分析了该模型的特点。
2004, 29(8): 744-746.
摘要:
介绍了一种基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和GPS的CCD相机同步控制器,阐述了控制器的硬件、软件设计思想,讨论了高精度时钟的实现,并给出了测试结果。
介绍了一种基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和GPS的CCD相机同步控制器,阐述了控制器的硬件、软件设计思想,讨论了高精度时钟的实现,并给出了测试结果。
2004, 29(8): 747-751.
摘要:
提出了在GIS空间数据中隐藏标识数据生产单位版权以及用户使用权属的数字水印,并对其进行压缩、加密,以此来跟踪、抵制GIS空间数据产品的非法流通、非法复制,有效地保护数据生产单位的合法权益。运用本文方法已开发出了相应的应用软件,并已投入生产测试。
提出了在GIS空间数据中隐藏标识数据生产单位版权以及用户使用权属的数字水印,并对其进行压缩、加密,以此来跟踪、抵制GIS空间数据产品的非法流通、非法复制,有效地保护数据生产单位的合法权益。运用本文方法已开发出了相应的应用软件,并已投入生产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