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金波文, 王慧, 张建立, 李欢, 刘秋林.
北极新奥尔松地区海平面变化和陆地垂直运动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4): 503-509.
doi: 10.13203/j.whugis20190205
|
[2] |
刘聚, 暴景阳, 许军, 周唯.
中国香港验潮站1962?2017年水位相对变化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7): 1065-1072.
doi: 10.13203/j.whugis20180325
|
[3] |
刘冰石, 邹贤才.
ENSO影响下的西太平洋地区海陆水储量变化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9): 1296-1303.
doi: 10.13203/j.whugis20170392
|
[4] |
汪海洪, 罗北.
计算测高卫星地面轨迹交叉点的快速数值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3): 293-298.
doi: 10.13203/j.whugis20140866
|
[5] |
团文征, 李建成, 裴氏坚贞.
越南海防市近岸海洋水位变化特征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4): 552-557.
doi: 10.13203/j.whugis20140376
|
[6] |
张保军, 王泽民.
联合卫星重力、卫星测高和海洋资料研究全球海平面变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1): 1453-1459.
doi: 10.13203/j.whugis20150230
|
[7] |
江敏, 钟敏, 张子占, 冯伟.
冰川均衡调整对全球海水质量变化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0): 1188-1191.
|
[8] |
金涛勇, 胡敏章, 蒋涛, 张守建.
卫星测高资料的电离层延迟改正交叉检验与误差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6): 658-661.
|
[9] |
李大炜, 李建成, 金涛勇, 胡敏章.
利用多代卫星测高资料监测1993~2011年全球海平面变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2): 1421-1424.
|
[10] |
金涛勇, 李建成.
利用验潮站观测数据校正测高平均海平面变化线性漂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0): 1194-1197.
|
[11] |
杨元德, 汪海洪, 鄂栋臣, 黄金维.
复杂海域ERS-1卫星测高波形的波形分类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 48-50.
|
[12] |
金涛勇, 李建成, 王正涛, 蒋涛.
卫星测高逆气压改正及其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9): 1017-1020.
|
[13] |
沈强, 鄂栋臣, 乔学军.
20世纪全球海平面年代际间变率及区域特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4): 454-458.
|
[14] |
邓凯亮, 暴景阳, 许军, 章传银.
用强制改正法建立中国近海平均海平面高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2): 1283-1287.
|
[15] |
黄谟涛, 王瑞, 翟国君, 欧阳永忠.
多代卫星测高数据联合平差及重力场反演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1): 988-993.
|
[16] |
李建成, 褚永海, 姜卫平, 徐新禹.
利用卫星测高资料监测长江中下游湖泊水位变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2): 144-147.
|
[17] |
许军, 暴景阳, 刘雁春.
潮汐模型对利用卫星测高数据研究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6): 503-507.
|
[18] |
章传银, 李建成, 晁定波.
联合卫星测高和海洋物理数据计算近海稳态海面地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6): 500-504.
|
[19] |
翟国君, 欧阳永忠, 黄谟涛, 王瑞.
测高数据在计算海平面时的取权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2): 103-106.
|
[20] |
周东旭, 冯义楷, 张化疑, 付延光, 唐秋华.
联合卫星测高和GNSS观测的天津沿海近25年相对海平面变化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0, 0(0): 0-0.
doi: 10.13203/j.whugis202105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