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丹钰, 张唯, 卢灿炯, 李文凯, 钱龙春.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0(0): 0-0.
doi: 10.13203/j.whugis20220237
|
[2] |
郭仁忠, 林浩嘉, 贺彪, 赵志刚.
面向智慧城市的GIS框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12): 1829-1835.
doi: 10.13203/j.whugis20200536
|
[3] |
刘海燕, 庞小平.
利用GIS和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南极考察站选址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2): 249-252+257.
|
[4] |
李清泉, 李德仁.
大数据GIS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6): 641-644.
doi: 10.13203/j.whugis20140150
|
[5] |
牛继强, 徐丰.
利用克隆选择算法构建的土地用途分区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2): 172-176.
doi: 10.13203/j.whugis20120682
|
[6] |
孔云峰.
利用GIS与线性规划学校最优学区划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5): 513-515.
|
[7] |
农宇, 王坤, 杜清运.
利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以湖北省嘉鱼县为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6): 743-746.
|
[8] |
眭海刚, 农耘, 聂乾震, 陈佳丽.
利用GIS与虚拟仿真的三维航标配布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8): 969-973.
|
[9] |
孙海, 王乘.
利用DEM的“环形”洪水淹没算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8): 948-951.
|
[10] |
孙敏, 赵学胜, 赵仁亮.
Global GIS及其关键技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 41-45.
|
[11] |
孙建国, 艾廷华, 王沛, 赵传燕.
基于NDVI-气候变量特征空间的植被退化评价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6): 573-576.
|
[12] |
石旭, 边馥苓.
面向AHCI的GIS人机接口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0): 924-927.
|
[13] |
杨国清, 刘耀林, 吴志峰.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5): 414-418.
|
[14] |
宋杨, 万幼川, 申绍洪, 陈鹏.
基于傅立叶变换的混合分类模型用于NDVI时序影像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5): 406-409.
|
[15] |
万江波, 祝国瑞, 彭秋苟.
土地利用信息图谱的研究及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4): 355-358.
|
[16] |
王涛, 蔡晓斌, 陈晓玲, 吴玮.
基于RS/GIS技术与数值计算的库岸边坡稳定性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0): 917-920.
|
[17] |
刘良明, 梁益同, 马慧云, 黄靖.
MODIS和AVHRR植被指数关系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4): 307-310.
|
[18] |
张建群, 梁娟珠.
利用MMS实现移动空间信息服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1): 115-119.
|
[19] |
眭海刚, 朱庆, 龚健雅.
基于DEM及GIS的最佳位置的自动确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2): 138-141.
|
[20] |
孔金玲.
基于GIS技术的公路选线多方案综合评价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3): 213-215,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