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 第25卷 第1期
2000, 25(1): 7-11.
摘要:
论述了数字摄影测量给学科、产业带来的机遇、变革与挑战,指出数字摄影测量的发展已超出了摄影测量的范畴,它是摄影测量与计算机(计算机视觉)界共同的责任。讨论了数字摄影测量与数字地球的关系。
论述了数字摄影测量给学科、产业带来的机遇、变革与挑战,指出数字摄影测量的发展已超出了摄影测量的范畴,它是摄影测量与计算机(计算机视觉)界共同的责任。讨论了数字摄影测量与数字地球的关系。
2000, 25(1): 12-17.
摘要:
从重力探测技术和地球重力场的理论发展水平两方面综合评述了大地测量的主要研究成果和进展,介绍了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旨在对今后我国现代大地测量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从重力探测技术和地球重力场的理论发展水平两方面综合评述了大地测量的主要研究成果和进展,介绍了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旨在对今后我国现代大地测量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2000, 25(1): 18-24.
摘要:
通过对现有多媒体电子地图多种信息主体及其关系的分析,阐述了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中超媒体结构的语言学机制,并就该理论的实际应用给出了一个实例。
通过对现有多媒体电子地图多种信息主体及其关系的分析,阐述了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中超媒体结构的语言学机制,并就该理论的实际应用给出了一个实例。
2000, 25(1): 25-30.
摘要:
讨论了数字环境下顾及建筑物矩形几何特征的多边形自动综合算法,针对多边形之间的拓扑邻近与视觉邻近两种空间关系,提出了基于矢量和基于栅格的两种建筑物多边形合并方法。关于建筑物形状的化简,本文提出了矩形差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物多边形化简的层次化途径。
讨论了数字环境下顾及建筑物矩形几何特征的多边形自动综合算法,针对多边形之间的拓扑邻近与视觉邻近两种空间关系,提出了基于矢量和基于栅格的两种建筑物多边形合并方法。关于建筑物形状的化简,本文提出了矩形差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物多边形化简的层次化途径。
2000, 25(1): 31-34.
摘要:
详细讨论了等高线表达地形的规则和以此为基础自动建立等高线关系的方法,对地形特征点、线的提取改进了已有较成熟的方法,建立了一套实用的等高线图形简化的渐进式方法,并对其特殊情况的处理提 出了具体的算法。这种方法把不同比例尺跨度的等高线图形综合融为一体,易于实现,等高线图形简化时的等高线相交可在综合过程中控制。
详细讨论了等高线表达地形的规则和以此为基础自动建立等高线关系的方法,对地形特征点、线的提取改进了已有较成熟的方法,建立了一套实用的等高线图形简化的渐进式方法,并对其特殊情况的处理提 出了具体的算法。这种方法把不同比例尺跨度的等高线图形综合融为一体,易于实现,等高线图形简化时的等高线相交可在综合过程中控制。
2000, 25(1): 35-41.
摘要:
针对多边形面状目标的综合问题,建立了二维空间中约束Delaunay三角网剖分结构,融入多边形的环、岛屿、边界、顶点的描述,通过形式化条件检索,在该结构上提取二维空间中各种感兴趣的由剖分三角形组成的区域,用于支持地图综合中邻近多边形的搜索、多边形弯曲部位的识别、冲突关系探测、多边形合并等操作。并对基于骨架线的图结构建立、分枝宽度计算等几何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指出了其在诸如双线河中轴化、街道中轴线网络模型建立、多边形合并中的邻近关系分析、面状目标注记自动定位领域的支持作用。
针对多边形面状目标的综合问题,建立了二维空间中约束Delaunay三角网剖分结构,融入多边形的环、岛屿、边界、顶点的描述,通过形式化条件检索,在该结构上提取二维空间中各种感兴趣的由剖分三角形组成的区域,用于支持地图综合中邻近多边形的搜索、多边形弯曲部位的识别、冲突关系探测、多边形合并等操作。并对基于骨架线的图结构建立、分枝宽度计算等几何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指出了其在诸如双线河中轴化、街道中轴线网络模型建立、多边形合并中的邻近关系分析、面状目标注记自动定位领域的支持作用。
2000, 25(1): 42-48.
摘要:
采用数据发掘技术从 GIS数据库和遥感图像中发现知识,用于改善遥感图像分类。提出了两种实施空间数据归纳学习的途径:在空间对象粒度上学习和直接在像元粒度上学习。分析了两种粒度学习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同时提出了一种归纳学习与传统图像分类法的结合方式。用北京地区 SPOT多光谱图像和 GIS数据库进行土地利用分类的试验证明,归纳学习能较好地解决同谱异物、同物异谱等问题,显著提高分类精度,并且能够根据发现的知识进一步细分类,扩展了遥感图像分类的能力。
采用数据发掘技术从 GIS数据库和遥感图像中发现知识,用于改善遥感图像分类。提出了两种实施空间数据归纳学习的途径:在空间对象粒度上学习和直接在像元粒度上学习。分析了两种粒度学习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同时提出了一种归纳学习与传统图像分类法的结合方式。用北京地区 SPOT多光谱图像和 GIS数据库进行土地利用分类的试验证明,归纳学习能较好地解决同谱异物、同物异谱等问题,显著提高分类精度,并且能够根据发现的知识进一步细分类,扩展了遥感图像分类的能力。
2000, 25(1): 49-54.
摘要:
探讨利用空间统计学进行位置数据的误差模型建立,以期求得对位置误差的空间相关性实行有效的量化和模拟。用随机模拟方法进行矢量数据误差的条件模拟,并用摄影测量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
探讨利用空间统计学进行位置数据的误差模型建立,以期求得对位置误差的空间相关性实行有效的量化和模拟。用随机模拟方法进行矢量数据误差的条件模拟,并用摄影测量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
2000, 25(1): 55-59.
摘要:
提出了一种可充分利用影像灰度信息和特征信息的基于视差变权空间连续性约束的整体影像匹配方法,并将其映射到 Hopfield网络,利用神经网络所固有的大规模并行处理能力,可以高速、可靠、高精度地完成影像匹配,并大大提高了复杂地形条件下影像匹配的可靠性。实验证明该算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提出了一种可充分利用影像灰度信息和特征信息的基于视差变权空间连续性约束的整体影像匹配方法,并将其映射到 Hopfield网络,利用神经网络所固有的大规模并行处理能力,可以高速、可靠、高精度地完成影像匹配,并大大提高了复杂地形条件下影像匹配的可靠性。实验证明该算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2000, 25(1): 60-65.
摘要:
提出了3种面向t-GIS的环境动力学模型建模法:机制建模法、经验模拟法和理论.经验模拟混合法。对建立地形演变分析信息系统、农田水肥状态分析信息系统、生态环境分析系统和我国人口分布及变动状况分析系统,提出了若干考虑。
提出了3种面向t-GIS的环境动力学模型建模法:机制建模法、经验模拟法和理论.经验模拟混合法。对建立地形演变分析信息系统、农田水肥状态分析信息系统、生态环境分析系统和我国人口分布及变动状况分析系统,提出了若干考虑。
2000, 25(1): 66-69.
摘要:
针对国家空间数据交换中心的安全性问题,通过一个实例从数据存储、数据库维护、动态网页技术(ASP)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进一步说明了ASP技术在动态站点安全性维护中的诸多优势。
针对国家空间数据交换中心的安全性问题,通过一个实例从数据存储、数据库维护、动态网页技术(ASP)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进一步说明了ASP技术在动态站点安全性维护中的诸多优势。
2000, 25(1): 70-73.
摘要:
把工业目标作为对象的特高精度工业测量控制网,其平面坐标精度可达到数十μm。高程精度也应相应地达到数十μm,以满足工业部件检测和放样的要求。此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工业测量与放样中。
把工业目标作为对象的特高精度工业测量控制网,其平面坐标精度可达到数十μm。高程精度也应相应地达到数十μm,以满足工业部件检测和放样的要求。此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工业测量与放样中。
2000, 25(1): 74-78.
摘要:
利用 GAMIT和GPSADJ软件对华北地区 GPS监测网和首都图 GPS监测网在 1992、1995、1996年观测的3期GPS数据进行统一处理,估算了华北地区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以此反演块体旋转运动参数,讨论了华北地块旋转运动情况,并与地质、古地磁结果作了比较,最后初步分析华北地块运动的动力学机制。
利用 GAMIT和GPSADJ软件对华北地区 GPS监测网和首都图 GPS监测网在 1992、1995、1996年观测的3期GPS数据进行统一处理,估算了华北地区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以此反演块体旋转运动参数,讨论了华北地块旋转运动情况,并与地质、古地磁结果作了比较,最后初步分析华北地块运动的动力学机制。
2000, 25(1): 79-84.
摘要:
对GIS中手工地图数字化中的数据误差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各种分布检验,认为数字化数据误差可能服从p≈1.6的p-范分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数字化数据误差处理的p-范平差,并与最小二乘平差进行了比较。
对GIS中手工地图数字化中的数据误差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各种分布检验,认为数字化数据误差可能服从p≈1.6的p-范分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数字化数据误差处理的p-范平差,并与最小二乘平差进行了比较。
2000, 25(1): 85-89.
摘要:
描述了一个基于离散事件系统(DEVS)形式理论和面向对象方法学的 DEVS系统建模仿真框架SimuClass,它不但在 VisualC++环境下实现了 DEVS形式理论及其相关的层次仿真算法,而且结合了两种强大的系统开发框架:DEVS形式理论和面向对象范形,SimuClass支持在C++面向对象环境中运用层次模块化方法进行离散事件模型的开发。
描述了一个基于离散事件系统(DEVS)形式理论和面向对象方法学的 DEVS系统建模仿真框架SimuClass,它不但在 VisualC++环境下实现了 DEVS形式理论及其相关的层次仿真算法,而且结合了两种强大的系统开发框架:DEVS形式理论和面向对象范形,SimuClass支持在C++面向对象环境中运用层次模块化方法进行离散事件模型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