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曾微波, 陈夏微, 童矿, 郁帅.
红绿灯配时优化与仿真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4): 597-603.
doi: 10.13203/j.whugis20200029
|
[2] |
龚健雅, 季顺平.
从摄影测量到计算机视觉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1): 1518-1522, 1615.
doi: 10.13203/j.whugis20170283
|
[3] |
眭海刚, 陈光, 胡传文, 宋志娜.
光学遥感影像与GIS数据一体化的水体分割、配准与提取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9): 1145-1150.
doi: 10.13203/j.whugis20140460
|
[4] |
罗庆洲, 王培法, 石玉立, 李先华.
遥感影像邻坡反射辐射计算与分析探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5): 541-545.
doi: 10.13203/j.whugis20120181
|
[5] |
马洪超, 姚春静, 邬建伟.
利用线特征进行高分辨率影像与LiDAR点云的配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2): 136-140.
|
[6] |
郑文武, 曾永年.
利用多分类器集成进行遥感影像分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1): 1290-1293.
|
[7] |
钟良, 马洪超, 管海燕, 刘鹏飞.
利用安置角检校进行机载LiDAR点云数据与同步影像快速配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9): 1035-1038.
|
[8] |
柯涛, 张祖勋, 张剑清.
旋转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 44-47.
|
[9] |
宋妍, 田玉刚, 贾小霞.
基于Zernike矩的多时相遥感影像匹配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0): 1226-1230.
|
[10] |
万幼川, 申邵洪, 张景雄.
基于概率统计模型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7): 669-672.
|
[11] |
袁修孝, 宋妍.
基于边缘特征匹配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预处理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5): 381-384.
|
[12] |
阳凡林, 吴自银, 独知行, 金翔龙.
多波束声纳和侧扫声纳数字信息的配准及融合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8): 740-743.
|
[13] |
钟燕飞1 张良培1 龚健雅1 李平湘1.
基于资源限制性人工免疫系统的多光谱遥感影像分类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 47-50.
|
[14] |
张祖勋.
数字摄影测量与计算机视觉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2): 1035-1039,1105.
|
[15] |
余农, 吴常泳.
基于形态学理论的自动目标识别技术——自适应BP学习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2): 219-223.
|
[16] |
杨挺, 刘友光, 黄幼才.
模式识别在手腕骨自动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1): 43-46.
|
[17] |
李德仁, 周月琴, 胡孝沁.
1992~1996年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发展(国家报告)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7, 22(1): 1-6.
|
[18] |
刘少创, 林宗坚.
基于神经网络的地图数字注记识别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4, 19(3): 194-198.
|
[19] |
林宗坚, 卢健, 邸凯昌.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专题图读取系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2): 8-17,49.
|
[20] |
薄立, 张云虎, 王耀东, 高宝山.
布面疵点光学/计算机混合识别法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8, 13(3): 65-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