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腾, 张宝钢, 程晓, 张媛媛, 惠凤鸣, 赵天成, 秦为稼, 梁建宏, 杨元德, 刘旭颖, 李新情.
无人机在南极科学研究的应用:进展与展望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5): 651-664.
doi: 10.13203/j.whugis20200098
|
[2] |
程鹏飞, 文汉江, 刘焕玲, 董杰.
卫星大地测量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1): 48-54.
doi: 10.13203/j.whugis20180356
|
[3] |
李田, 鲁寨军, 刘应龙, 刘东润.
利用摄影测量在线检测轨道车辆车体运行姿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7): 1015-1021.
doi: 10.13203/j.whugis20160213
|
[4] |
龚健雅.
人工智能时代测绘遥感技术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2): 1788-1796.
doi: 10.13203/j.whugis20180082
|
[5] |
龚健雅, 季顺平.
从摄影测量到计算机视觉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1): 1518-1522, 1615.
doi: 10.13203/j.whugis20170283
|
[6] |
张晓贺, 翟亮, 张继贤, 杨享兵.
AdaTree算法在遥感影像分类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2): 1460-1464.
|
[7] |
张剑清, 孙明伟, 郑顺义, 季铮.
基于轮廓约束的摄影测量法元青花瓶数字三维重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 7-10.
|
[8] |
万幼川, 申邵洪, 张景雄.
基于概率统计模型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7): 669-672.
|
[9] |
翟京生.
多波束测量技术与海洋测绘工序的调整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1): 994-997.
|
[10] |
高劲松, 关泽群.
基于遥感和GIS的选址策略研究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9): 778-781.
|
[11] |
张祖勋, 苏国中, 郑顺义, 张剑清.
OpenGL成像机理及其与摄影测量方位元素的相关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7): 570-574.
|
[12] |
李德仁.
论21世纪遥感与GIS的发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2): 127-131.
|
[13] |
张祖勋, 张剑清, 张力.
数字摄影测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1): 7-11.
|
[14] |
王兴文, 李德仁.
射影空间中摄影测量基本几何关系式的建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3): 224-229.
|
[15] |
单杰.
立体视觉的摄影测量理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4): 377-382.
|
[16] |
李德仁, 周月琴, 胡孝沁.
1992~1996年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发展(国家报告)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7, 22(1): 1-6.
|
[17] |
程涛, 李德仁, 舒宁.
草场资源遥感调查专家系统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4): 41-47.
|
[18] |
单杰.
联合平差中大地测量观测值的数学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8, 13(4): 105-111.
|
[19] |
王有年.
用于近景摄影测量的联合平差程序系统CAS-C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7, 12(2): 64-72.
|
[20] |
董秀军, 邓博, 袁飞云, 付霞, 张文居, 巨袁臻, 任晓虎.
航空遥感在地质灾害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0, 0(0): 0-0.
doi: 10.13203/j.whugis20220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