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 第8卷 第2期
1983, 8(2): 1-15.
摘要:
本文借助于大量的一等水准测量复测资料,用统计的方法来研究水准测量的实有精度,发现一等水准测量的精度不仅取决于路线长度L,而且与路线高差H有关,因此在定权时应顾及L和H两个因子。鉴于通过比较平差结果来评定权设置的合理性还有困难,作者建议应根据已掌握的水准测量误差知识来确定观测量权阵。
本文借助于大量的一等水准测量复测资料,用统计的方法来研究水准测量的实有精度,发现一等水准测量的精度不仅取决于路线长度L,而且与路线高差H有关,因此在定权时应顾及L和H两个因子。鉴于通过比较平差结果来评定权设置的合理性还有困难,作者建议应根据已掌握的水准测量误差知识来确定观测量权阵。
1983, 8(2): 16-38.
摘要: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三角锁是地面网的基本形式。因此,综合利用各种新的大地测量观测成果,以改善平差后三角网的精度,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从误差传播理论出发,借助现代计算设备对三角锁优化的多种可能性进行了数字的研究,从而得出了若干有益的结论。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三角锁是地面网的基本形式。因此,综合利用各种新的大地测量观测成果,以改善平差后三角网的精度,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从误差传播理论出发,借助现代计算设备对三角锁优化的多种可能性进行了数字的研究,从而得出了若干有益的结论。
1983, 8(2): 39-49.
摘要:
本文介绍新编半短弧法多普勒定位预处理及平差程序DPPPP和AODPP的一些新功能,从而指出利用这组应用软件处理多普勒观测数据,可以显着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解的精度。
本文介绍新编半短弧法多普勒定位预处理及平差程序DPPPP和AODPP的一些新功能,从而指出利用这组应用软件处理多普勒观测数据,可以显着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解的精度。
1983, 8(2): 50-56.
摘要:
本文结合我国一等锁分析了测站、目标归心误差对大规模三角锁中三角形闭合差的影响。认为这种误差的影响很小,实际上可忽略不计。
本文结合我国一等锁分析了测站、目标归心误差对大规模三角锁中三角形闭合差的影响。认为这种误差的影响很小,实际上可忽略不计。
1983, 8(2): 57-70.
摘要:
本文叙述了数字纠正制作正射影象地形图之原理及其在小型计算机中的试验。试验的特点是:1、计算机自动搜索框标进行内定向;2、将地面坐标系转动κ角,以减少对内存的要求;3、采取措施大大地简化了共线方程和双线性内插公式的运算。试验结果表明,数字纠正方法能够产生山区优质的大比例尺正射影象地形图。
本文叙述了数字纠正制作正射影象地形图之原理及其在小型计算机中的试验。试验的特点是:1、计算机自动搜索框标进行内定向;2、将地面坐标系转动κ角,以减少对内存的要求;3、采取措施大大地简化了共线方程和双线性内插公式的运算。试验结果表明,数字纠正方法能够产生山区优质的大比例尺正射影象地形图。
1983, 8(2): 71-81.
摘要:
本文是通过三条合成孔径侧视雷达航带影象的几何处理,检验它的平面加密精度,分析其今后测制中小比例尺地图的前景。几何处理分两步进行:(1)由雷达影象改化成地面坐标。这个过程包括影象的测距方向,航向,地面高差和地球弯曲等项改正。(2)由地面坐标变换到大地坐标。根据158个检查点计算坐标均方根误差(以影象比例尺表示)为mx=0.09mm,my=0.08mm,ms=0.12mm。以上的精度完全满足测制1:5万地图加密点精度要求,同时也适合于测制边远地区1:2.5万地图精度。根据实际计算结果表明,由地面变换到大地坐标,最佳精度并不一定是Derenyi,Leberl推导的高次多项式,而是不含有y2项的二次多项式,因此可以认为二次多项式为该雷达系统成象变形规律。理论的分析与计算结果说明,侧视雷达影象的改化,特需考虑投影差的改正,它能显着地提高平面精度,而侧视雷达航带影象的分段处理也有利于提高平面精度。
本文是通过三条合成孔径侧视雷达航带影象的几何处理,检验它的平面加密精度,分析其今后测制中小比例尺地图的前景。几何处理分两步进行:(1)由雷达影象改化成地面坐标。这个过程包括影象的测距方向,航向,地面高差和地球弯曲等项改正。(2)由地面坐标变换到大地坐标。根据158个检查点计算坐标均方根误差(以影象比例尺表示)为mx=0.09mm,my=0.08mm,ms=0.12mm。以上的精度完全满足测制1:5万地图加密点精度要求,同时也适合于测制边远地区1:2.5万地图精度。根据实际计算结果表明,由地面变换到大地坐标,最佳精度并不一定是Derenyi,Leberl推导的高次多项式,而是不含有y2项的二次多项式,因此可以认为二次多项式为该雷达系统成象变形规律。理论的分析与计算结果说明,侧视雷达影象的改化,特需考虑投影差的改正,它能显着地提高平面精度,而侧视雷达航带影象的分段处理也有利于提高平面精度。
1983, 8(2): 82-95.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全对称系统的变倍比、理想光学公式和缩放比的计算方法等理论问题。全对称半部为"-、+、-"排列方式的三片式结构,变倍组采用物象交换原则。本理论可实际应用于β=-1全对称型复消色差制版物镜的变距焦设计。文章着重讨论其光焦度分配方案,并给出了一个可同时满足平象场和复消色、长短焦距端值为600和450毫米的二级变焦距复消色差制版物镜光焦度分配的数字例子。
本文主要研究全对称系统的变倍比、理想光学公式和缩放比的计算方法等理论问题。全对称半部为"-、+、-"排列方式的三片式结构,变倍组采用物象交换原则。本理论可实际应用于β=-1全对称型复消色差制版物镜的变距焦设计。文章着重讨论其光焦度分配方案,并给出了一个可同时满足平象场和复消色、长短焦距端值为600和450毫米的二级变焦距复消色差制版物镜光焦度分配的数字例子。
1983, 8(2): 96-101.
摘要:
本文提出了自动安平补偿作用的数学模型,它建立于对补偿作用的理解:补偿器转动引起的象的补偿位移等于物相对于摆动轴转动的作用与象相对于摆动轴转动的作用之和。从而完整地解决了传统的自动安平水准仪理论中"屈折"与"平移"两种补偿作用模式的理论上的统一。它的最有实际意义的结果是为各种类型补偿器的补偿作用计算提供了一个普遍适用的又极为简单的方法。
本文提出了自动安平补偿作用的数学模型,它建立于对补偿作用的理解:补偿器转动引起的象的补偿位移等于物相对于摆动轴转动的作用与象相对于摆动轴转动的作用之和。从而完整地解决了传统的自动安平水准仪理论中"屈折"与"平移"两种补偿作用模式的理论上的统一。它的最有实际意义的结果是为各种类型补偿器的补偿作用计算提供了一个普遍适用的又极为简单的方法。
1983, 8(2): 102-111.
摘要:
本文是在文献[2]的基础上对等高线图形进行成组综合的进一步探讨。在利用谷底线进行地貌综合的实例中,提出了按谷间距选取地性线的算法,还提出了关于插值点高程修正,地性线跟踪中补点的运用和地性线调整等关键性的改进措施。
本文是在文献[2]的基础上对等高线图形进行成组综合的进一步探讨。在利用谷底线进行地貌综合的实例中,提出了按谷间距选取地性线的算法,还提出了关于插值点高程修正,地性线跟踪中补点的运用和地性线调整等关键性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