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乐洋, 邹传义.
PEIV模型参数估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9): 1273-1283, 1297.
doi: 10.13203/j.whugis20200312
|
[2] |
徐腊梅, 易春菊.
灰色系统理论在图像边缘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8): 929-931.
|
[3] |
邹进贵, 李琴, 王铜, 罗刊.
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理论的优化及其在形变监测网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9): 1076-1079.
|
[4] |
路晓峰, 杨志强, 贾小林, 崔先强.
灰色系统理论的优化方法及其在卫星钟差预报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5): 492-495.
|
[5] |
纪晓东, 边馥苓.
工作流理论中系统需求模型及其形式化描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3): 230-233.
|
[6] |
黄声享, 刘经南, 吴晓铭.
GPS实时监控系统及其在堆石坝施工中的初步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9): 813-816.
|
[7] |
方剑, 马宗晋.
地球及其形状非对称性的重力学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8): 748-751.
|
[8] |
王树良, 李德仁, 史文中, 王新洲.
地学粗空间的理论与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3): 274-282.
|
[9] |
谢榕.
数据仓库及其在城市规划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2): 172-177.
|
[10] |
胡鹏, 杨传勇, 李国建.
GIS发展瓶颈、理论及万象GIS实践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3): 212-215.
|
[11] |
钟业勋, 魏文展.
地图符号系统为布尔代数系的证明及其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4): 355-357.
|
[12] |
邸凯昌, 李德仁, 李德毅.
Rough集理论及其在GIS属性分析和知识发现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1): 6-10.
|
[13] |
於宗俦, 李明峰.
对LEGE法性质的进一步讨论及其改进搜索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3): 238-243.
|
[14] |
朱庆.
分形理论及其在数字地形分析和地面仿真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1): 93-94.
|
[15] |
韩绍伟.
GPS快速定位理论及数值结果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4, 19(2): 136-142.
|
[16] |
何平安, 林银森.
激光束光学系统的变焦理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4, 19(1): 81-86.
|
[17] |
樊启斌.
方差分量估计的MINQE理论及其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0, 15(2): 100-108.
|
[18] |
李莉华.
航摄系统调制传递函数(MTF)的测定及其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8, 13(1): 22-33.
|
[19] |
张万鹏.
方差分量估计理论及其在边角网平差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8, 13(1): 9-21.
|
[20] |
王之卓.
偶然误差累积的系统现象及其在摄影测量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57, 1(0): 2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