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39卷 第5期
2014, 39(5): 505-513.
doi: 10.13203/j.whugis20140045
摘要:
目的 阐述了无人机遥感兴起的背景。从无人飞行平台、飞行姿态控制与导航、数据传输与存储、数据处理、传感器技术、空域使用政策等方面探讨了发展无人机遥感系统的基础、问题、研究进展和趋势。通过描述无人机遥感系统在大量相关行业领域的应用与实践,点出了发展无人机遥感系统的必要性与意义所在。最后,从科技、政策等方面给出了发展无人机遥感技术和产业的建议。
目的 阐述了无人机遥感兴起的背景。从无人飞行平台、飞行姿态控制与导航、数据传输与存储、数据处理、传感器技术、空域使用政策等方面探讨了发展无人机遥感系统的基础、问题、研究进展和趋势。通过描述无人机遥感系统在大量相关行业领域的应用与实践,点出了发展无人机遥感系统的必要性与意义所在。最后,从科技、政策等方面给出了发展无人机遥感技术和产业的建议。
2014, 39(5): 514-519.
doi: 10.13203/j.whugis20130020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车载激光点云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数学形态法的地面滤波方法。该算法运用三维虚拟格网组织数据,在形态法迭代过程中采用环形结构元优化滤波窗口,利用局部区域自适应坡度阈值对形态法开运算进行控制。在获得初始低点后,基于邻域坡度滤波提取地面点。利用两个不同区域的点云数据进行了实验,以验证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目的 通过分析车载激光点云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数学形态法的地面滤波方法。该算法运用三维虚拟格网组织数据,在形态法迭代过程中采用环形结构元优化滤波窗口,利用局部区域自适应坡度阈值对形态法开运算进行控制。在获得初始低点后,基于邻域坡度滤波提取地面点。利用两个不同区域的点云数据进行了实验,以验证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2014, 39(5): 520-525.
doi: 10.13203/j.whugis20130044
摘要:
目的 提出了利用标记点过程从机载激光扫描数据中直接提取建筑物的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建筑物在点云中的几何特征建立Gibbs能量模型,通过目标的一致性建立模型的数据项,通过目标的拓扑性质等空间特性建立模型的先验项;然后,利用可逆跳转马尔科夫蒙特卡洛算法(RJMCMC)和模拟退火算法优化求解;最后,利用精细处理移除错误提取的地面点、噪声点和树木点,合并相邻的目标,实现建筑物目标的精确提取。利用3组ISPRS机载激光扫描点云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提取建筑物,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目的 提出了利用标记点过程从机载激光扫描数据中直接提取建筑物的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建筑物在点云中的几何特征建立Gibbs能量模型,通过目标的一致性建立模型的数据项,通过目标的拓扑性质等空间特性建立模型的先验项;然后,利用可逆跳转马尔科夫蒙特卡洛算法(RJMCMC)和模拟退火算法优化求解;最后,利用精细处理移除错误提取的地面点、噪声点和树木点,合并相邻的目标,实现建筑物目标的精确提取。利用3组ISPRS机载激光扫描点云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提取建筑物,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2014, 39(5): 526-530.
doi: 10.13203/j.whugis20130006
摘要:
目的 Terra卫星MODIS传感器影像中多个波段数据存在条带噪声,其中第28波段的数据受影响较为严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噪声强度更大、噪声类型更加复杂。针对该波段同时受探元-探元噪声与镜面条带噪声影响的特点,本文在矩匹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曲线拟合与去除信号趋势项的条带噪声去除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方法,本文提出的两种条带去除方法具有更强的稳健性。
目的 Terra卫星MODIS传感器影像中多个波段数据存在条带噪声,其中第28波段的数据受影响较为严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噪声强度更大、噪声类型更加复杂。针对该波段同时受探元-探元噪声与镜面条带噪声影响的特点,本文在矩匹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曲线拟合与去除信号趋势项的条带噪声去除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方法,本文提出的两种条带去除方法具有更强的稳健性。
2014, 39(5): 531-535.
doi: 10.13203/j.whugis20120144
摘要:
目的 使用三个局部空间统计量(局部Moran’s I、局部Geary’s C和Getis)来建模影像的空间依赖性,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获取影像显著结构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空间依赖强度特征图像进行3D阈值化来获取影像的同质区或边缘结构,实验结果表明了这三个局部空间统计量在建模影像空间依赖性和获取显著结构方面的性能差异。
目的 使用三个局部空间统计量(局部Moran’s I、局部Geary’s C和Getis)来建模影像的空间依赖性,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获取影像显著结构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空间依赖强度特征图像进行3D阈值化来获取影像的同质区或边缘结构,实验结果表明了这三个局部空间统计量在建模影像空间依赖性和获取显著结构方面的性能差异。
2014, 39(5): 536-540.
doi: 10.13203/j.whugis20120460
摘要:
目的 阐述了SAR层析成像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基于Butterworth滤波的奇异值分解层析算法。利用柏林市高分辨率TerraSAR-X数据进行实验,提取了SAR像元内散射体的数量、位置及反射量,实现了星载高分辨率SAR真实数据层析成像,高程向估计精度达到米级。
目的 阐述了SAR层析成像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基于Butterworth滤波的奇异值分解层析算法。利用柏林市高分辨率TerraSAR-X数据进行实验,提取了SAR像元内散射体的数量、位置及反射量,实现了星载高分辨率SAR真实数据层析成像,高程向估计精度达到米级。
2014, 39(5): 541-545.
doi: 10.13203/j.whugis20120181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邻坡反射辐射机理的剖析,考虑邻坡反射路径中气柱程辐射、透过率等影响因素,建立了邻坡反射辐射物理模型,实现了对像元接收到的邻坡反射辐射照度及其比例的定量化计算。影像实验结果表明,像元接收到的邻坡反射辐射照度取决于周边下垫面反射率、地形、太阳入射光谱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高反射率的周边下垫面推升邻坡反射辐射照度;像元的邻坡反射辐射比例取决于它接收到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与邻坡反射辐射的综合计算,低照度像元的邻坡反射辐射比例较高,阴影像元在弱散射波段的邻坡反射辐射比例一般高于强散射波段。
目的 通过对邻坡反射辐射机理的剖析,考虑邻坡反射路径中气柱程辐射、透过率等影响因素,建立了邻坡反射辐射物理模型,实现了对像元接收到的邻坡反射辐射照度及其比例的定量化计算。影像实验结果表明,像元接收到的邻坡反射辐射照度取决于周边下垫面反射率、地形、太阳入射光谱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高反射率的周边下垫面推升邻坡反射辐射照度;像元的邻坡反射辐射比例取决于它接收到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与邻坡反射辐射的综合计算,低照度像元的邻坡反射辐射比例较高,阴影像元在弱散射波段的邻坡反射辐射比例一般高于强散射波段。
2014, 39(5): 546-550.
doi: 10.13203/j.whugis20130023
摘要:
目的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点地统计学理论的遥感影像分类后处理方法。此方法从训练图像中提取先验的空间结构信息,推断类别的空间分布模式和相关关系,训练图像中能够建立包含空间关系的模型,比传统变异函数模型所表达的点对之间的关系更为丰富。将此方法应用于从Landsat TM影像中提取湿地类别,与空间平滑法和基于马尔科夫随机场的分类方法相比,其总体分类精度有所提高,且对曲线分布的地物类别的处理具有明显优势。
目的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点地统计学理论的遥感影像分类后处理方法。此方法从训练图像中提取先验的空间结构信息,推断类别的空间分布模式和相关关系,训练图像中能够建立包含空间关系的模型,比传统变异函数模型所表达的点对之间的关系更为丰富。将此方法应用于从Landsat TM影像中提取湿地类别,与空间平滑法和基于马尔科夫随机场的分类方法相比,其总体分类精度有所提高,且对曲线分布的地物类别的处理具有明显优势。
2014, 39(5): 551-555.
doi: 10.13203/j.whugis20130351
摘要:
目的 以“4·20”芦山7.0级强烈地震中应急测绘保障为例,系统分析了目前应急测绘保障工作的机制,以及数据获取、传输、处理、发布以及应急测绘数据共享多个环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应急测绘保障体系架构和任务驱动的聚焦服务机制。
目的 以“4·20”芦山7.0级强烈地震中应急测绘保障为例,系统分析了目前应急测绘保障工作的机制,以及数据获取、传输、处理、发布以及应急测绘数据共享多个环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应急测绘保障体系架构和任务驱动的聚焦服务机制。
2014, 39(5): 556-560.
doi: 10.13203/j.whugis20120127
摘要:
目的 首先,将道路网stroke生成问题形式化表达为聚类问题;然后,在该表达下提出了基于层次聚类思想的stroke生成算法,并进行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和算法特性分析。最后,用深圳市1∶5万道路网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
目的 首先,将道路网stroke生成问题形式化表达为聚类问题;然后,在该表达下提出了基于层次聚类思想的stroke生成算法,并进行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和算法特性分析。最后,用深圳市1∶5万道路网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
2014, 39(5): 561-565.
doi: 10.13203/j.whugis20120208
摘要:
目的 从地图综合经典决策模式出发,提出了“算子、算法、参量”的三层决策模式与WPS交互流程之间的隐性对应关系,并由此扩展到通用的服务链创建;然后,利用这种对应关系梳理了服务语义增强必需的4类语义描述信息;最后,使用该信息扩展了WPS规范。该方法归纳的语义信息简洁精确,可分层次嵌入WPS服务的交互流程,在顾及标准的同时提升了地图综合服务的语义互操作能力。
目的 从地图综合经典决策模式出发,提出了“算子、算法、参量”的三层决策模式与WPS交互流程之间的隐性对应关系,并由此扩展到通用的服务链创建;然后,利用这种对应关系梳理了服务语义增强必需的4类语义描述信息;最后,使用该信息扩展了WPS规范。该方法归纳的语义信息简洁精确,可分层次嵌入WPS服务的交互流程,在顾及标准的同时提升了地图综合服务的语义互操作能力。
2014, 39(5): 566-570.
doi: 10.13203/j.whugis20130383
摘要:
目的 针对区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ystems,CORS)组网中不同CORS坐标基准不一致的问题,分析了产生原因,给出了基准统一方法,并利用湖北、湖南两省CORS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两省CORS坐标基准之间存在17.9±4.5mm的系统偏差,利用本文方法统一了两省CORS坐标基准,消除了系统偏差,实现了基准衔接。最后,针对区域CORS组网基准统一给出了若干建议。
目的 针对区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ystems,CORS)组网中不同CORS坐标基准不一致的问题,分析了产生原因,给出了基准统一方法,并利用湖北、湖南两省CORS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两省CORS坐标基准之间存在17.9±4.5mm的系统偏差,利用本文方法统一了两省CORS坐标基准,消除了系统偏差,实现了基准衔接。最后,针对区域CORS组网基准统一给出了若干建议。
2014, 39(5): 571-574.
doi: 10.13203/j.whugis20120104
摘要:
目的 提出了一种基于整体最小二乘的空间直线拟合方法。首先,对空间直线的标准式方程进行变换,并附加参数转换的过程,将6个参数简化为4个;然后,将方程改写为矩阵形式,由此巧妙地将空间直线拟合的问题转化为整体最小二乘的参数求解问题,利用TLS迭代法求得转换后的空间直线拟合的4个参数,再通过参数回代的方法恢复空间直线的6个基本参数。通过算例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目的 提出了一种基于整体最小二乘的空间直线拟合方法。首先,对空间直线的标准式方程进行变换,并附加参数转换的过程,将6个参数简化为4个;然后,将方程改写为矩阵形式,由此巧妙地将空间直线拟合的问题转化为整体最小二乘的参数求解问题,利用TLS迭代法求得转换后的空间直线拟合的4个参数,再通过参数回代的方法恢复空间直线的6个基本参数。通过算例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4, 39(5): 581-585.
doi: 10.13203/j.whugis20120213
摘要:
目的 选取不同数量的IGS站,分别利用GPS和GPS+GLONASS观测数据计算ERP参数,并将结果和IGS公布值进行比较,分析测站数量增加和加入GLONASS观测数据对解算ERP参数的影响。此外,还利用GLO-NASS卫星的全部卫星激光测距(SLR)数据进行ERP参数解算,并将SLR结果和GNSS解算结果联合计算ERP,结果表明,联合SLR可改善GNSS数据解算ERP参数及高频ERP参数的系统性误差影响和稳定性。
目的 选取不同数量的IGS站,分别利用GPS和GPS+GLONASS观测数据计算ERP参数,并将结果和IGS公布值进行比较,分析测站数量增加和加入GLONASS观测数据对解算ERP参数的影响。此外,还利用GLO-NASS卫星的全部卫星激光测距(SLR)数据进行ERP参数解算,并将SLR结果和GNSS解算结果联合计算ERP,结果表明,联合SLR可改善GNSS数据解算ERP参数及高频ERP参数的系统性误差影响和稳定性。
2014, 39(5): 586-590.
doi: 10.13203/j.whugis20120172
摘要:
目的 研究了观测噪声统计特性未知的情况下,简化的自协方差最小二乘噪声估计方法在捷联惯性导航系统静基座初始对准中的应用。该算法采用迭代计算的策略,同时进行噪声估计和初始姿态修正,估计精度较高。通过数值方法对此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目的 研究了观测噪声统计特性未知的情况下,简化的自协方差最小二乘噪声估计方法在捷联惯性导航系统静基座初始对准中的应用。该算法采用迭代计算的策略,同时进行噪声估计和初始姿态修正,估计精度较高。通过数值方法对此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2014, 39(5): 591-595.
doi: 10.13203/j.whugis20120190
摘要:
目的 针对GPS/INS组合导航中INS动力学建模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牛顿插值的GPS/INS组合导航惯性动力学多阶建模算法。首先,介绍了牛顿插值的计算方法;然后,利用其对惯性系统Gauss-Mark-ov模型进行改进,实现了多阶建模;最后,给出了组合导航详细的动力学模型和观测模型。利用实测数据对算法进行验证,并通过对比不同阶数建模方法寻求牛顿插值的最优建模阶数。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Gauss-Markov过程,基于牛顿插值的GPS/INS组合导航惯性动力学模型能够有效提高组合导航位置精度和姿态精度。与此同时,实验分析表明,4阶牛顿插值建模在实现模型准确性的前提下,降低了模型的复杂性,为牛顿插值建模阶数选取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目的 针对GPS/INS组合导航中INS动力学建模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牛顿插值的GPS/INS组合导航惯性动力学多阶建模算法。首先,介绍了牛顿插值的计算方法;然后,利用其对惯性系统Gauss-Mark-ov模型进行改进,实现了多阶建模;最后,给出了组合导航详细的动力学模型和观测模型。利用实测数据对算法进行验证,并通过对比不同阶数建模方法寻求牛顿插值的最优建模阶数。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Gauss-Markov过程,基于牛顿插值的GPS/INS组合导航惯性动力学模型能够有效提高组合导航位置精度和姿态精度。与此同时,实验分析表明,4阶牛顿插值建模在实现模型准确性的前提下,降低了模型的复杂性,为牛顿插值建模阶数选取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2014, 39(5): 596-599.
doi: 10.13203/j.whugis20120174
摘要:
目的 针对GNSS超大网解算中的划分子网问题,分析了GAMIT软件子网划分模块(NETSEL)算法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顾及站点分布的区域性与不均匀性的移动格网密度法。以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站点数据为例,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削弱了子网划分不合理情况造成的影响,增强了子网结构的可靠性与站点的精度。
目的 针对GNSS超大网解算中的划分子网问题,分析了GAMIT软件子网划分模块(NETSEL)算法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顾及站点分布的区域性与不均匀性的移动格网密度法。以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站点数据为例,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削弱了子网划分不合理情况造成的影响,增强了子网结构的可靠性与站点的精度。
2014, 39(5): 600-604.
doi: 10.13203/j.whugis20120146
摘要:
目的 针对利用双频观测值估计双差电离层延迟量时间长、精度低等问题,基于三频载波观测值,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长距离双差电离层延迟量实时估计的方法。首先,根据不同观测值线性组合的误差特性,选择求解电离层延迟量的最优组合观测值;然后,在准确获取最优组合观测值对应模糊度的基础上求解电离层延迟量初值;最后,引入平滑思想,通过Hatch滤波进一步优化电离层延迟量初值。算例分析表明,只要利用几十甚至十几个历元,双差电离层延迟量估值精度即可有效控制在2cm之内,实现了长距离双差电离层延迟量实时、高精度估计。
目的 针对利用双频观测值估计双差电离层延迟量时间长、精度低等问题,基于三频载波观测值,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长距离双差电离层延迟量实时估计的方法。首先,根据不同观测值线性组合的误差特性,选择求解电离层延迟量的最优组合观测值;然后,在准确获取最优组合观测值对应模糊度的基础上求解电离层延迟量初值;最后,引入平滑思想,通过Hatch滤波进一步优化电离层延迟量初值。算例分析表明,只要利用几十甚至十几个历元,双差电离层延迟量估值精度即可有效控制在2cm之内,实现了长距离双差电离层延迟量实时、高精度估计。
2014, 39(5): 605-610.
doi: 10.13203/j.whugis20130728
摘要:
目的 利用2011年全年的南极地区的COSMIC掩星资料,反演了大气温度剖面,进而提取对流层顶参数(温度和高度),定量分析了南极地区对流层顶的时空变化特征。在南极地区,温度递减率对流层顶比最冷点对流层顶更准确,且掩星反演法与臭氧、无线电探空仪等结果基本一致。南极对流层顶整体表现为位相相反的一波结构,温度变化范围为200~230K,高度变化范围为9~11km。南极地区对流层顶在冬季和春季“消失”,在夏季和秋季出现逆温层。南极地区对流层顶温度在冬季和春季表现出明显的梯度特征,纬度方向上,极点附近低,四周较高;经度方向上,西南极地区较低。
目的 利用2011年全年的南极地区的COSMIC掩星资料,反演了大气温度剖面,进而提取对流层顶参数(温度和高度),定量分析了南极地区对流层顶的时空变化特征。在南极地区,温度递减率对流层顶比最冷点对流层顶更准确,且掩星反演法与臭氧、无线电探空仪等结果基本一致。南极对流层顶整体表现为位相相反的一波结构,温度变化范围为200~230K,高度变化范围为9~11km。南极地区对流层顶在冬季和春季“消失”,在夏季和秋季出现逆温层。南极地区对流层顶温度在冬季和春季表现出明显的梯度特征,纬度方向上,极点附近低,四周较高;经度方向上,西南极地区较低。
2014, 39(5): 611-615.
doi: 10.13203/j.whugis20120137
摘要:
目的 针对沿岸低潮面模型构建时数据多源、精度不等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沿岸低潮面模型构建方法。利用验潮站低潮面数据和基于网格潮汐模型计算的低潮面数据等多源潮汐数据,改进潮汐数据插值方法,根据不同源数据精度信息进行权重配赋,构建顾及不同源数据精度差异的沿岸低潮面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顾及了沿岸海域潮汐运动特点和不同源数据精度差异对建模精度的影响,可以有效利用多源潮汐数据构建较高精度的沿岸低潮面模型,满足低潮线推算等特殊应用对高精度沿岸低潮面模型的需求。
目的 针对沿岸低潮面模型构建时数据多源、精度不等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沿岸低潮面模型构建方法。利用验潮站低潮面数据和基于网格潮汐模型计算的低潮面数据等多源潮汐数据,改进潮汐数据插值方法,根据不同源数据精度信息进行权重配赋,构建顾及不同源数据精度差异的沿岸低潮面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顾及了沿岸海域潮汐运动特点和不同源数据精度差异对建模精度的影响,可以有效利用多源潮汐数据构建较高精度的沿岸低潮面模型,满足低潮线推算等特殊应用对高精度沿岸低潮面模型的需求。
2014, 39(5): 616-620.
doi: 10.13203/j.whugis20120201
摘要:
目的 为实现局域水域垂直基准间的无缝转换,从深度基准面计算原理出发,根据潮波传播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潮汐调和常数内插的无缝深度基准面建立方法,该方法较传统常用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通过长江口区域的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及可行性,并在该区域建立了无缝深度基准面模型。
目的 为实现局域水域垂直基准间的无缝转换,从深度基准面计算原理出发,根据潮波传播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潮汐调和常数内插的无缝深度基准面建立方法,该方法较传统常用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通过长江口区域的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及可行性,并在该区域建立了无缝深度基准面模型。
2014, 39(5): 621-625.
doi: 10.13203/j.whugis20120139
摘要:
目的 针对附加模糊度参数的Kalman滤波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提出了一种确定实时动态(real-time kine-matic,RTK)定位中Kalman滤波参数的方法。利用该算法,采用自编的GPS/BDS RTK定位程序处理了实测的GPS/BDS短基线数据,对比和分析了GPS、BDS、GPS/BDS三种RTK定位组合模式下的定位精度水平。在短基线的情况下,GPS/BDS的RTK定位精度相对于GPS或者BDS没有明显提高,但是得到固定解所需的时间明显减少。
目的 针对附加模糊度参数的Kalman滤波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提出了一种确定实时动态(real-time kine-matic,RTK)定位中Kalman滤波参数的方法。利用该算法,采用自编的GPS/BDS RTK定位程序处理了实测的GPS/BDS短基线数据,对比和分析了GPS、BDS、GPS/BDS三种RTK定位组合模式下的定位精度水平。在短基线的情况下,GPS/BDS的RTK定位精度相对于GPS或者BDS没有明显提高,但是得到固定解所需的时间明显减少。
2014, 39(5): 626-630.
doi: 10.13203/j.whugis20130261
摘要:
目的 针对地磁变化场时间序列的混沌特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集成经验模态分解(modified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MEEMD)-样本熵-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的地磁变化场预测模型。首先,利用MEEMD-样本熵将非平稳的地磁变化场时间序列分解为一系列复杂度差异明显的地磁变化场子序列;然后,针对每一个子序列分别建立LSSVM模型,选择各自适合的最优模型参数;最后,以地磁台站实测的地磁变化场数据为例进行实验,并与基于单一LSSVM以及RBF径向基神经网络的两种预测模型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MEEMD-样本熵-LSSVM模型的预测值能紧跟地磁变化场的变化趋势,相比另外两种模型,体现出更好的预测效果,在地磁Kp指数小于3时,预测3h平均绝对误差为1.63nT。
目的 针对地磁变化场时间序列的混沌特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集成经验模态分解(modified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MEEMD)-样本熵-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的地磁变化场预测模型。首先,利用MEEMD-样本熵将非平稳的地磁变化场时间序列分解为一系列复杂度差异明显的地磁变化场子序列;然后,针对每一个子序列分别建立LSSVM模型,选择各自适合的最优模型参数;最后,以地磁台站实测的地磁变化场数据为例进行实验,并与基于单一LSSVM以及RBF径向基神经网络的两种预测模型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MEEMD-样本熵-LSSVM模型的预测值能紧跟地磁变化场的变化趋势,相比另外两种模型,体现出更好的预测效果,在地磁Kp指数小于3时,预测3h平均绝对误差为1.63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