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37卷 第1期
2012, 37(1): 1-6.
摘要:
从物联网等新技术对信息化测绘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出发,总结了新地理信息时代的5大特征,提出了信息化测绘是新地理信息时代测绘发展的新阶段。基于当前信息化社会对测绘产品的需求,探讨和设计了信息化测绘需要增加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并实践了信息化测绘体系当前可推进的相关具体服务。
从物联网等新技术对信息化测绘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出发,总结了新地理信息时代的5大特征,提出了信息化测绘是新地理信息时代测绘发展的新阶段。基于当前信息化社会对测绘产品的需求,探讨和设计了信息化测绘需要增加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并实践了信息化测绘体系当前可推进的相关具体服务。
2012, 37(1): 7-10.
摘要:
结合分水岭变换与支持向量机的特性,提出一种新的极化SAR图像分类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先通过分水岭变换及区域合并处理,将极化SAR图像分割成一系列同质区;再以同质区为基本单元,进行特征提取及样本选择后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降低相干斑对分类的影响,与传统基于像素的SVM算法相比,其分类精度有显著的提高,且结果也更易于理解。
结合分水岭变换与支持向量机的特性,提出一种新的极化SAR图像分类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先通过分水岭变换及区域合并处理,将极化SAR图像分割成一系列同质区;再以同质区为基本单元,进行特征提取及样本选择后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降低相干斑对分类的影响,与传统基于像素的SVM算法相比,其分类精度有显著的提高,且结果也更易于理解。
2012, 37(1): 11-16.
摘要:
为了解决传统SIFT描述子在图像存在多个相似区域时易造成误匹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IFT描述子及其生成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尺度空间、检测极值点、确定关键点等步骤生成关键特征点,然后计算每个关键点周围图像区域的旋转不变纹理特征作为该关键点的描述,并将其融合到局部特性SIFT描述向量中,形成旋转不变纹理化SIFT描述子,并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匹配策略应用于图像匹配,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更加全面地描述了图像信息,有效提高了SIFT算法匹配准率,改善了匹配效果,实现了对SIFT算法的改良。
为了解决传统SIFT描述子在图像存在多个相似区域时易造成误匹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IFT描述子及其生成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尺度空间、检测极值点、确定关键点等步骤生成关键特征点,然后计算每个关键点周围图像区域的旋转不变纹理特征作为该关键点的描述,并将其融合到局部特性SIFT描述向量中,形成旋转不变纹理化SIFT描述子,并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匹配策略应用于图像匹配,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更加全面地描述了图像信息,有效提高了SIFT算法匹配准率,改善了匹配效果,实现了对SIFT算法的改良。
2012, 37(1): 17-21.
摘要:
针对TASI两步法相机标定过程无法求解相机主点位置的问题,引入灭点几何约束进行改进,推导并建立了平面格网上两组正交直线透视投影形成的双灭点与相机内参数以及TASI两步法相机标定过程参数间的严格数学关系,详细阐述了综合运用双灭点与径向准直约束计算相机内参数的迭代过程,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相机外方位参数以及径向畸变参数的求解步骤。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改进方法的有效性。
针对TASI两步法相机标定过程无法求解相机主点位置的问题,引入灭点几何约束进行改进,推导并建立了平面格网上两组正交直线透视投影形成的双灭点与相机内参数以及TASI两步法相机标定过程参数间的严格数学关系,详细阐述了综合运用双灭点与径向准直约束计算相机内参数的迭代过程,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相机外方位参数以及径向畸变参数的求解步骤。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改进方法的有效性。
2012, 37(1): 22-25.
摘要:
Wishart-H/Alpha法进行聚类可以实现复杂场景的高精度分类。然而在聚类的过程中,由于各类中心所对应的散射机理发生了混淆,使得不透水层代表之一的水泥路面与裸露土壤发生了混淆,这对实际应用不利。提出了利用最优相干系数与极化总功率系数构成的二维直方图空间进行阈值分割,将Wishart-H/Al-pha分类方法中混淆的水泥道路与裸露土壤重新分离出来,并通过国内机载X波段双天线极化干涉实验,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Wishart-H/Alpha法进行聚类可以实现复杂场景的高精度分类。然而在聚类的过程中,由于各类中心所对应的散射机理发生了混淆,使得不透水层代表之一的水泥路面与裸露土壤发生了混淆,这对实际应用不利。提出了利用最优相干系数与极化总功率系数构成的二维直方图空间进行阈值分割,将Wishart-H/Al-pha分类方法中混淆的水泥道路与裸露土壤重新分离出来,并通过国内机载X波段双天线极化干涉实验,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2012, 37(1): 26-30.
摘要:
传统的多视角SAR图像集合对于目标姿态角具有高度敏感性,因此在用于目标识别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多视角SAR图像的静态建模方法,它将来自一个目标多个视角下的图像信息集成到一个综合的数据结构中,并且该数据结构与目标散射中心有关而与角度无关。然后利用静态模型对不完全姿态角的目标数据进行静态建模,利用模板匹配法对输入多视角图像进行目标识别。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在每个目标只有少量姿态角模板数据可用的情形下比传统模型具有优势。
传统的多视角SAR图像集合对于目标姿态角具有高度敏感性,因此在用于目标识别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多视角SAR图像的静态建模方法,它将来自一个目标多个视角下的图像信息集成到一个综合的数据结构中,并且该数据结构与目标散射中心有关而与角度无关。然后利用静态模型对不完全姿态角的目标数据进行静态建模,利用模板匹配法对输入多视角图像进行目标识别。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在每个目标只有少量姿态角模板数据可用的情形下比传统模型具有优势。
2012, 37(1): 31-34.
摘要:
提出一种曲面Min/max流去噪方法,利用图像曲面曲率代替经典方法曲线曲率并修改开关机制,增强对复杂噪声环境的适应性,同时加入梯度权控制边缘曲面演化速度,在噪声压制的同时尽量保持边缘。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去除噪声的同时保持比较清晰的图像边缘。
提出一种曲面Min/max流去噪方法,利用图像曲面曲率代替经典方法曲线曲率并修改开关机制,增强对复杂噪声环境的适应性,同时加入梯度权控制边缘曲面演化速度,在噪声压制的同时尽量保持边缘。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去除噪声的同时保持比较清晰的图像边缘。
2012, 37(1): 35-38.
摘要:
针对当前遥感图像分割方法存在的缺点,将人工智能领域的粒子群优化方法应用到遥感图像分割方面,提出了一种融合PSO和Isodata的遥感图像分割新方法。对不同分辨率遥感图像的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融合PSO和Isodata的遥感图像分割新方法能够自适应确定聚类数目,避免了聚类过程的随机性,使分割结果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针对当前遥感图像分割方法存在的缺点,将人工智能领域的粒子群优化方法应用到遥感图像分割方面,提出了一种融合PSO和Isodata的遥感图像分割新方法。对不同分辨率遥感图像的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融合PSO和Isodata的遥感图像分割新方法能够自适应确定聚类数目,避免了聚类过程的随机性,使分割结果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2012, 37(1): 39-42.
摘要:
针对已有的遥感影像面状道路提取策略在自动化程度、效率及精度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有效的准自动提取方法。遥感影像上各种面状道路的提取实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在自动化程度、速度和精度上均有明显成效。
针对已有的遥感影像面状道路提取策略在自动化程度、效率及精度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有效的准自动提取方法。遥感影像上各种面状道路的提取实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在自动化程度、速度和精度上均有明显成效。
2012, 37(1): 43-45.
摘要:
提出了一种利用级联滤波和松弛法的SAR图像配准方法。首先利用基于Beltrami流的偏微分方程与增强Lee滤波的级联滤波算法去除SAR图像噪声,然后对滤波后的参考图像提取边缘,对边缘特征点采用松弛法特征匹配,同时应用金字塔分级匹配策略由粗到精增加匹配的正确性。实验证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配准精度。
提出了一种利用级联滤波和松弛法的SAR图像配准方法。首先利用基于Beltrami流的偏微分方程与增强Lee滤波的级联滤波算法去除SAR图像噪声,然后对滤波后的参考图像提取边缘,对边缘特征点采用松弛法特征匹配,同时应用金字塔分级匹配策略由粗到精增加匹配的正确性。实验证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配准精度。
2012, 37(1): 46-49.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特征选择自适应决策树的层次分类算法,用于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radar,SAR)图像的分类。采用Joint Boosting算法选择出最适用于各类的特征组合,并自适应地搜索构造出一个由两类分类器构成的层次分类器,利用特征选择结果和自适应决策树进行了SAR图像的学习和推理,实现了自动分类,在国内首批极化干涉SAR数据上的实验证明了本算法的有效性。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特征选择自适应决策树的层次分类算法,用于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radar,SAR)图像的分类。采用Joint Boosting算法选择出最适用于各类的特征组合,并自适应地搜索构造出一个由两类分类器构成的层次分类器,利用特征选择结果和自适应决策树进行了SAR图像的学习和推理,实现了自动分类,在国内首批极化干涉SAR数据上的实验证明了本算法的有效性。
2012, 37(1): 50-53.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形态学边缘检测算法的性能,设计了一种多结构元素复合滤波器,定义了一种具有方向估计的形态学梯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噪声不敏感的边缘检测算法。该算法充分发挥形态学变换方式和结构元素的噪声抑制和细节保持性能,用含有方向信息的结构元素检测图像的边缘,并通过沿梯度方向进行非极大值抑制获取单像素宽边缘。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边缘检测效果良好,抗噪性能强,且处理速度较快。
为了进一步提高形态学边缘检测算法的性能,设计了一种多结构元素复合滤波器,定义了一种具有方向估计的形态学梯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噪声不敏感的边缘检测算法。该算法充分发挥形态学变换方式和结构元素的噪声抑制和细节保持性能,用含有方向信息的结构元素检测图像的边缘,并通过沿梯度方向进行非极大值抑制获取单像素宽边缘。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边缘检测效果良好,抗噪性能强,且处理速度较快。
2012, 37(1): 54-57.
摘要:
针对不同导航传感器存在的采样率不同步(或尺度不同),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方程多尺度变换的异步多传感器组合导航系统信息融合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不仅具有较好的实时性,而且具有较好的融合精度。
针对不同导航传感器存在的采样率不同步(或尺度不同),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方程多尺度变换的异步多传感器组合导航系统信息融合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不仅具有较好的实时性,而且具有较好的融合精度。
2012, 37(1): 58-62.
摘要:
基于新的区域电离层模型SEID,结合大范围近实时气象反演的特点对该模型构建方法进行了一定发展,提出了一套基于双频参考站网的GNSS单频接收机大范围近实时气象监测网解数据处理策略,并利用山西CORS网及周边多个IGS站连续一周的实测数据,对在不同范围参考网内应用该策略实现单频接收机近实时气象反演的精度和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山西省内249km以下的参考网,利用网内单频接收机能够满足区域近实时1~2mm精度PWV的反演要求。
基于新的区域电离层模型SEID,结合大范围近实时气象反演的特点对该模型构建方法进行了一定发展,提出了一套基于双频参考站网的GNSS单频接收机大范围近实时气象监测网解数据处理策略,并利用山西CORS网及周边多个IGS站连续一周的实测数据,对在不同范围参考网内应用该策略实现单频接收机近实时气象反演的精度和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山西省内249km以下的参考网,利用网内单频接收机能够满足区域近实时1~2mm精度PWV的反演要求。
2012, 37(1): 63-67.
摘要:
结合SAR成像原理,在提出了基于DGPS/IMU数据的机载InSAR系统DEM三维坐标求解的基础上,推导出了基线长度、基线倾角、相位差、雷达天线到地面目标点的距离、雷达天线位置、中心多普勒频率及飞机飞行速度等因素误差对DEM精度的影响公式,分析讨论了机载InSAR系统影响精度的主要因素及系统可实现的性能情况,提出了机载InSAR系统部分设计建议,并使用实际的机载InSAR数据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结果与实际试验统计的精度基本一致,影响精度的分析结论正确。
结合SAR成像原理,在提出了基于DGPS/IMU数据的机载InSAR系统DEM三维坐标求解的基础上,推导出了基线长度、基线倾角、相位差、雷达天线到地面目标点的距离、雷达天线位置、中心多普勒频率及飞机飞行速度等因素误差对DEM精度的影响公式,分析讨论了机载InSAR系统影响精度的主要因素及系统可实现的性能情况,提出了机载InSAR系统部分设计建议,并使用实际的机载InSAR数据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结果与实际试验统计的精度基本一致,影响精度的分析结论正确。
2012, 37(1): 68-72.
摘要:
从地心地固系中卡尔曼滤波方程的推导入手,设计了一个12状态滤波器,对失准角进行估计,在地心地固坐标系中完成了惯导的初始精对准。模拟计算证明了此算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并讨论了对准的精度。
从地心地固系中卡尔曼滤波方程的推导入手,设计了一个12状态滤波器,对失准角进行估计,在地心地固坐标系中完成了惯导的初始精对准。模拟计算证明了此算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并讨论了对准的精度。
2012, 37(1): 73-76.
摘要:
在比较分析已有内插模型的基础上,以卫星高度角、参考站高程、距离为变量,以大气映射函数为基本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高程差异大的大气误差内插模型。利用江苏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部分参考站数据,采用不同的内插模型进行处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高程差异大、卫星高度角小的用户站,映射函数估计方法、低阶曲面模型能够准确地估计出其与主参考站之间双差对流层误差,其最大均方差不超过2cm;映射函数估计双差电离层误差方法与低阶曲面模型、线性内插模型的估计精度相当。在以上4种方法的比较中,距离线性内插模型的估计精度最差,将近5cm。
在比较分析已有内插模型的基础上,以卫星高度角、参考站高程、距离为变量,以大气映射函数为基本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高程差异大的大气误差内插模型。利用江苏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部分参考站数据,采用不同的内插模型进行处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高程差异大、卫星高度角小的用户站,映射函数估计方法、低阶曲面模型能够准确地估计出其与主参考站之间双差对流层误差,其最大均方差不超过2cm;映射函数估计双差电离层误差方法与低阶曲面模型、线性内插模型的估计精度相当。在以上4种方法的比较中,距离线性内插模型的估计精度最差,将近5cm。
2012, 37(1): 77-80.
摘要:
给出了逆Stokes公式的一种新的推导方法,以此为基础和用已知的重力场模型作为观测数据来具体分析与讨论移去恢复法的精度问题,并重点讨论了积分区域的大小和所移重力位的阶数,其结论对实际处理卫星测高数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给出了逆Stokes公式的一种新的推导方法,以此为基础和用已知的重力场模型作为观测数据来具体分析与讨论移去恢复法的精度问题,并重点讨论了积分区域的大小和所移重力位的阶数,其结论对实际处理卫星测高数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2, 37(1): 81-85.
摘要:
基于3m分辨率的TerraSAR-X数据对覆盖西安地区的活动地裂缝进行了定位与监测研究。数据为2009-12-03~2010-03-23共6景Strip模式数据。实验结果显示,高分辨率TerraSAR数据是监测地裂缝很好的数据源,但为了获取高精度的监测成果还需要特别考虑时间和基线去相干因素。二轨法监测结果显示,活动地裂缝往往出现在稳定区域与形变区域的转折部位,而采用人工角反射器技术可以监测出mm量级的地裂缝相对形变信息。
基于3m分辨率的TerraSAR-X数据对覆盖西安地区的活动地裂缝进行了定位与监测研究。数据为2009-12-03~2010-03-23共6景Strip模式数据。实验结果显示,高分辨率TerraSAR数据是监测地裂缝很好的数据源,但为了获取高精度的监测成果还需要特别考虑时间和基线去相干因素。二轨法监测结果显示,活动地裂缝往往出现在稳定区域与形变区域的转折部位,而采用人工角反射器技术可以监测出mm量级的地裂缝相对形变信息。
2012, 37(1): 86-90.
摘要:
为合理利用边坡的几何信息和物理信息,控制几何观测异常对形变参数估计的影响,建立了一种带有未知系统误差的滤波模型,并给出了一种基于移动窗口的系统误差自适应拟合法,同时给出了相应的状态预测向量的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法。GPS监测网的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通过拟合地球物理信息来减弱观测异常所带来的影响,提高形变参数解算精度。
为合理利用边坡的几何信息和物理信息,控制几何观测异常对形变参数估计的影响,建立了一种带有未知系统误差的滤波模型,并给出了一种基于移动窗口的系统误差自适应拟合法,同时给出了相应的状态预测向量的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法。GPS监测网的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通过拟合地球物理信息来减弱观测异常所带来的影响,提高形变参数解算精度。
2012, 37(1): 91-95.
摘要:
常规的格网状加密探测方式很难适用于航空手段对水下动态磁性体进行快速定位与识别,为此,尝试采用磁性体周围少量的几条测线对其进行探测,并利用改进的最小二乘法反演三度磁性体空间位置及磁性参数。根据观测值与磁矩的线性关系以及磁性体中心位置的非线性关系,对磁性体位置与磁性参数分步求解。理论模型推导过程中,顾及了地磁背景场影响和多磁性体情况,给出了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实测数据验证表明,提出的方法是收敛的,能达到很高的磁性体几何及磁性参数解算精度。
常规的格网状加密探测方式很难适用于航空手段对水下动态磁性体进行快速定位与识别,为此,尝试采用磁性体周围少量的几条测线对其进行探测,并利用改进的最小二乘法反演三度磁性体空间位置及磁性参数。根据观测值与磁矩的线性关系以及磁性体中心位置的非线性关系,对磁性体位置与磁性参数分步求解。理论模型推导过程中,顾及了地磁背景场影响和多磁性体情况,给出了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实测数据验证表明,提出的方法是收敛的,能达到很高的磁性体几何及磁性参数解算精度。
2012, 37(1): 96-100.
摘要:
为了使得空间聚类分析更加适应实际情况,发展了一种同时顾及空间障碍约束与空间位置邻近的空间聚类方法。该方法采用Delaunay三角网描述实体间的邻近关系,并且不依赖用户指定参数。实验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为了使得空间聚类分析更加适应实际情况,发展了一种同时顾及空间障碍约束与空间位置邻近的空间聚类方法。该方法采用Delaunay三角网描述实体间的邻近关系,并且不依赖用户指定参数。实验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2012, 37(1): 101-104.
摘要:
在非线性降维算法Isomap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度量多维标定法的空间变换方法。将原始网络空间中的路网距离转换为新欧氏空间中的近似路网距离,并在此距离度量基础上实现Kriging方法。通过对南昌市真实数据进行交通状态估计的实验发现,该方法比现有的基于欧氏距离度量的Kriging方法具有更高的估计精度,能够有效地解决交通领域中大规模路网交通运行状态监控的问题。
在非线性降维算法Isomap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度量多维标定法的空间变换方法。将原始网络空间中的路网距离转换为新欧氏空间中的近似路网距离,并在此距离度量基础上实现Kriging方法。通过对南昌市真实数据进行交通状态估计的实验发现,该方法比现有的基于欧氏距离度量的Kriging方法具有更高的估计精度,能够有效地解决交通领域中大规模路网交通运行状态监控的问题。
2012, 37(1): 105-109.
摘要: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县南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1万地形图,利用ANUDEM软件生成5m到200m分辨率DEM,并利用Arc/Info中计算坡度的方法提取了各种分辨率的坡度。研究表明,随着DEM分辨率的降低,单个样点坡度值表现出不确定性,但同一坡度级所有栅格点的坡度均值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低坡度段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中坡度段呈现微弱变化,陡坡度段呈现对数降低趋势;沟沿线上坡度值呈比较剧烈的下降趋势、分水线和流水线上坡度缓慢下降。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县南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1万地形图,利用ANUDEM软件生成5m到200m分辨率DEM,并利用Arc/Info中计算坡度的方法提取了各种分辨率的坡度。研究表明,随着DEM分辨率的降低,单个样点坡度值表现出不确定性,但同一坡度级所有栅格点的坡度均值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低坡度段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中坡度段呈现微弱变化,陡坡度段呈现对数降低趋势;沟沿线上坡度值呈比较剧烈的下降趋势、分水线和流水线上坡度缓慢下降。
2012, 37(1): 110-113.
摘要:
针对城市复杂立交桥的空间特性,提出了集成激光雷达数据和遥感影像实施立交桥的快速自动检测的技术流程和关键技术,突破了利用传统遥感影像难以实现立交桥自动检测难题。实际数据验证了整个流程和关键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针对城市复杂立交桥的空间特性,提出了集成激光雷达数据和遥感影像实施立交桥的快速自动检测的技术流程和关键技术,突破了利用传统遥感影像难以实现立交桥自动检测难题。实际数据验证了整个流程和关键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2, 37(1): 114-117.
摘要:
从面状要素形状描述模型中导出线状要素的相似性评价模型:将线状要素以首尾点的连线为对称轴作镜像处理构建其对偶面,以其对偶面的傅立叶形状描述子为其形状向量,以向量的欧氏距离来度量曲线的相似程度。为保证一定的评价精度,通过计算傅立叶第K项X、Y的增量值,来决定K值大小。最后对给定曲线运用不同的化简算法进行多层级的化简,通过本模型对形状的保真度进行分析。该模型具有数学严密性和实用性,能为选择曲线化简算法提供一种参考依据。
从面状要素形状描述模型中导出线状要素的相似性评价模型:将线状要素以首尾点的连线为对称轴作镜像处理构建其对偶面,以其对偶面的傅立叶形状描述子为其形状向量,以向量的欧氏距离来度量曲线的相似程度。为保证一定的评价精度,通过计算傅立叶第K项X、Y的增量值,来决定K值大小。最后对给定曲线运用不同的化简算法进行多层级的化简,通过本模型对形状的保真度进行分析。该模型具有数学严密性和实用性,能为选择曲线化简算法提供一种参考依据。
2012, 37(1): 118-121.
摘要:
提出了生态服务价值结构的概念,并引入地学信息图谱,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利用HJ卫星数据,获得了江西省各县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以修正的生态服务价值估算方法,计算得到了各县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利用Weaver组合指数,对江西省县域生态服务价值进行类型划分;将生态服务价值类型与地学信息图谱相结合,使江西省生态服务价值谱系化,依此分析了江西省生态服务价值图谱结构类型特征与组合类型特征,为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低碳江西提供了参考建议,为生态经济研究提供了参考。
提出了生态服务价值结构的概念,并引入地学信息图谱,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利用HJ卫星数据,获得了江西省各县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以修正的生态服务价值估算方法,计算得到了各县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利用Weaver组合指数,对江西省县域生态服务价值进行类型划分;将生态服务价值类型与地学信息图谱相结合,使江西省生态服务价值谱系化,依此分析了江西省生态服务价值图谱结构类型特征与组合类型特征,为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低碳江西提供了参考建议,为生态经济研究提供了参考。
2012, 37(1): 122-125.
摘要:
分析了常见的电子地图投影变形特征,提出了一种间断性变更标准纬线的非固定倍率瓦片索引方法。该方法在瓦片索引过程中,通过自动变更标准纬线来减小地图投影的变形程度。该方法在长度变形、角度变形和面积变形方面均具有整体变形较小的特点。在区域性电子地图表达中具有良好的变形可控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分析了常见的电子地图投影变形特征,提出了一种间断性变更标准纬线的非固定倍率瓦片索引方法。该方法在瓦片索引过程中,通过自动变更标准纬线来减小地图投影的变形程度。该方法在长度变形、角度变形和面积变形方面均具有整体变形较小的特点。在区域性电子地图表达中具有良好的变形可控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