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34卷 第6期
2009, 34(6): 631-635.
摘要:
在分析本体技术和交通信息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交通概念描述的特殊要求,提出了时空模糊本体的概念,以描述交通领域概念,并利用时空模糊本体进行交通领域知识建模。
在分析本体技术和交通信息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交通概念描述的特殊要求,提出了时空模糊本体的概念,以描述交通领域概念,并利用时空模糊本体进行交通领域知识建模。
2009, 34(6): 636-640.
摘要:
通过构建面向珠三角城市群空气污染模拟的虚拟地理环境,从总体上展示了系统的框架、基于网格的模型集成以及污染可视化表达,旨在探讨构建面向珠三角空气污染的虚拟地理环境关键技术的可行性。测试表明,系统设计比较合理,基本满足虚拟地理环境的需求,同时又能初步为珠三角空气污染的专业研究提供支撑。
通过构建面向珠三角城市群空气污染模拟的虚拟地理环境,从总体上展示了系统的框架、基于网格的模型集成以及污染可视化表达,旨在探讨构建面向珠三角空气污染的虚拟地理环境关键技术的可行性。测试表明,系统设计比较合理,基本满足虚拟地理环境的需求,同时又能初步为珠三角空气污染的专业研究提供支撑。
2009, 34(6): 641-645.
摘要:
引入地理信息服务本体的概念,提出了本体驱动的地理信息服务发现模型,研究了地理信息服务的多级匹配算法,通过量化地理信息服务的功能相似度和信誉相似度,根据待选服务和服务请求之间的相似度阈值,对服务进行匹配和筛选。设计了本体驱动的地理信息服务注册中心,从查全率、查准率、响应时间、副本负载等指标对本体驱动的地理信息服务发现进行了测试。结果证明,该模型具有查全率和查准率高、动态负载平衡等特点。
引入地理信息服务本体的概念,提出了本体驱动的地理信息服务发现模型,研究了地理信息服务的多级匹配算法,通过量化地理信息服务的功能相似度和信誉相似度,根据待选服务和服务请求之间的相似度阈值,对服务进行匹配和筛选。设计了本体驱动的地理信息服务注册中心,从查全率、查准率、响应时间、副本负载等指标对本体驱动的地理信息服务发现进行了测试。结果证明,该模型具有查全率和查准率高、动态负载平衡等特点。
2009, 34(6): 646-649.
摘要:
给出了对ISO19115-2进一步扩展的方案,完善了影像与栅格元数据模型。利用UML概念与OWL概念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了基于OWL表达的影像与栅格元数据规范本体,并利用该本体描述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交互的语义扩展方式,并将其应用到目录服务元数据查询中,缩小了用户查询与元数据描述的语义鸿沟,提高了目录服务查询的针对性,并为影像与栅格元数据的发现提供了一种更加人性化的交互方法。
给出了对ISO19115-2进一步扩展的方案,完善了影像与栅格元数据模型。利用UML概念与OWL概念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了基于OWL表达的影像与栅格元数据规范本体,并利用该本体描述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交互的语义扩展方式,并将其应用到目录服务元数据查询中,缩小了用户查询与元数据描述的语义鸿沟,提高了目录服务查询的针对性,并为影像与栅格元数据的发现提供了一种更加人性化的交互方法。
2009, 34(6): 650-653.
摘要:
大规模的地形漫游所采用的P2P机制,仅仅简单地利用节点的带宽资源,没有充分考虑数据的存储特点和时效性,导致节点优选效率不高,服务的时效性不强,难以满足高效的地形漫游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分组的P2P海量地形数据共享机制,对P2P节点进行按瓦片分域、按带宽分组、组内按时效分级的模型。通过实验原型系统的比较测试表明,本文方法的平均传输速率更高,时效性更强。
大规模的地形漫游所采用的P2P机制,仅仅简单地利用节点的带宽资源,没有充分考虑数据的存储特点和时效性,导致节点优选效率不高,服务的时效性不强,难以满足高效的地形漫游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分组的P2P海量地形数据共享机制,对P2P节点进行按瓦片分域、按带宽分组、组内按时效分级的模型。通过实验原型系统的比较测试表明,本文方法的平均传输速率更高,时效性更强。
2009, 34(6): 654-658.
摘要:
研究了一般分布式环境下空间连接查询的优化策略,针对OGC的WFS服务规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递归区域划分的WFS服务空间连接查询优化策略。实验结果表明,当查询区域范围内包含的数据量越大时,该策略越能有效地降低查询需要的网络数据传输费用,缩短查询执行时间。
研究了一般分布式环境下空间连接查询的优化策略,针对OGC的WFS服务规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递归区域划分的WFS服务空间连接查询优化策略。实验结果表明,当查询区域范围内包含的数据量越大时,该策略越能有效地降低查询需要的网络数据传输费用,缩短查询执行时间。
2009, 34(6): 659-662.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XML的分布式空间数据建模及可视化表达的描述语言——分布式空间数据标记语言(DSDML);讨论了DSDML的应用框架、功能、语法规则,基于SAX模型实现了DSDML的解析器,并在Google Earth和GeoGlobe上进行了实验,实现了DSDML与Google Earth或GeoGlobe的无缝集成。
提出了一种基于XML的分布式空间数据建模及可视化表达的描述语言——分布式空间数据标记语言(DSDML);讨论了DSDML的应用框架、功能、语法规则,基于SAX模型实现了DSDML的解析器,并在Google Earth和GeoGlobe上进行了实验,实现了DSDML与Google Earth或GeoGlobe的无缝集成。
2009, 34(6): 663-666.
摘要:
针对多值图像或栅格型空间数据的四叉树存储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势属性存储的改进四叉树结构———优势四叉树,给出了实现自底向上的优势四叉树递归构建算法,并对不同规模和复杂度的多幅图像进行了构树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优势四叉树结构大幅度缩减了结点总数,存储开销平均为线性四叉树编码的69%,并具有较高的构建效率,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四叉树结构。
针对多值图像或栅格型空间数据的四叉树存储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势属性存储的改进四叉树结构———优势四叉树,给出了实现自底向上的优势四叉树递归构建算法,并对不同规模和复杂度的多幅图像进行了构树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优势四叉树结构大幅度缩减了结点总数,存储开销平均为线性四叉树编码的69%,并具有较高的构建效率,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四叉树结构。
2009, 34(6): 667-670.
摘要:
针对空间信息服务中所能支持的并发用户数有限、瓦片响应时间过长等问题,在客户端建立缓存机制。分析了空间数据瓦片的缓存索引,提出了适合于空间数据的缓存置换策略TCLEPR。实验结果表明,TCLEPR可以提高瓦片缓存的请求命中率和字节命中率,缩短瓦片的响应时间,并支持更多的并发用户数。
针对空间信息服务中所能支持的并发用户数有限、瓦片响应时间过长等问题,在客户端建立缓存机制。分析了空间数据瓦片的缓存索引,提出了适合于空间数据的缓存置换策略TCLEPR。实验结果表明,TCLEPR可以提高瓦片缓存的请求命中率和字节命中率,缩短瓦片的响应时间,并支持更多的并发用户数。
2009, 34(6): 671-674.
摘要:
针对线阵推扫式卫星遥感影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利用有理函数模型预测同名像点位置的快速影像匹配方法。经对某地区一对IKONOS立体影像进行匹配试验,验证了算法的稳健性,并与常用的金字塔影像匹配和核线影像匹配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相对于金字塔影像匹配和核线影像匹配,利用有理函数模型预测同名像点的影像匹配方法的效率和成功率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针对线阵推扫式卫星遥感影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利用有理函数模型预测同名像点位置的快速影像匹配方法。经对某地区一对IKONOS立体影像进行匹配试验,验证了算法的稳健性,并与常用的金字塔影像匹配和核线影像匹配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相对于金字塔影像匹配和核线影像匹配,利用有理函数模型预测同名像点的影像匹配方法的效率和成功率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009, 34(6): 675-678.
摘要:
自动选择正射影像的镶嵌线,使它避开房屋、树木等高出地面的地物,以及避开在待拼接正射影像上存在较大颜色反差的区域,在正射影像的无缝镶嵌与自动化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进行正射影像镶嵌线自动选择的方法。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能快速、有效地选择正射影像的镶嵌线,实现了测绘生产中DOM的自动化无缝镶嵌。
自动选择正射影像的镶嵌线,使它避开房屋、树木等高出地面的地物,以及避开在待拼接正射影像上存在较大颜色反差的区域,在正射影像的无缝镶嵌与自动化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进行正射影像镶嵌线自动选择的方法。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能快速、有效地选择正射影像的镶嵌线,实现了测绘生产中DOM的自动化无缝镶嵌。
2009, 34(6): 679-683.
摘要:
将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组合对模糊聚类进行优化,巧妙地对图像的像素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提取,利用这些特征作为聚类依据,将图像的多个特征结合到智能计算中,充分利用了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既提高了图像分割的准确性,又加快了分割过程的速度。实验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和蚁群组合算法优化的模糊聚类是一种性能良好的遥感图像分割方法。
将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组合对模糊聚类进行优化,巧妙地对图像的像素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提取,利用这些特征作为聚类依据,将图像的多个特征结合到智能计算中,充分利用了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既提高了图像分割的准确性,又加快了分割过程的速度。实验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和蚁群组合算法优化的模糊聚类是一种性能良好的遥感图像分割方法。
2009, 34(6): 684-687.
摘要:
通过建立一个三级影像内容描述模型,挖掘出隐含在不同影像不同区域中的语义特征;假定每一幅影像必包含感兴趣区域和非感兴趣区域,在此基础上重新组织用来描述影像内容的语义特征,利用此特征进行影像检索。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提取出影像内隐含的语义特征;同时使用感兴趣影像和非感兴趣影像进行检索,能够很好地提高检索精度,并且降低了检索的复杂度。
通过建立一个三级影像内容描述模型,挖掘出隐含在不同影像不同区域中的语义特征;假定每一幅影像必包含感兴趣区域和非感兴趣区域,在此基础上重新组织用来描述影像内容的语义特征,利用此特征进行影像检索。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提取出影像内隐含的语义特征;同时使用感兴趣影像和非感兴趣影像进行检索,能够很好地提高检索精度,并且降低了检索的复杂度。
2009, 34(6): 688-691.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形边长比约束的离散点边界追踪算法,实现了对带洞凹多边形边界的有效追踪。通过边长比作为限制条件,有效地降低了边界追踪算法中阈值对点密度的依赖,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算法的实用性。
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形边长比约束的离散点边界追踪算法,实现了对带洞凹多边形边界的有效追踪。通过边长比作为限制条件,有效地降低了边界追踪算法中阈值对点密度的依赖,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算法的实用性。
2009, 34(6): 692-695.
摘要:
在黄土高原选取代表不同黄土地貌类型的神木、绥德、延川、富县、宜君共5个研究样区,以样区1∶1万地形图所建立的DEM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水平分辨率DEM所提取的坡度和坡向的信息量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互信息的精度指标。在每一样区随机选取20个试验样区,得到上述指标与水平分辨率的函数关系,可以根据其反函数由已知指标求得所需要的水平分辨率数值,并且该函数关系在每一样区的16个随机检验样区通过了检验。实例证明,该函数关系可以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节约成本,并可以减小数据量。
在黄土高原选取代表不同黄土地貌类型的神木、绥德、延川、富县、宜君共5个研究样区,以样区1∶1万地形图所建立的DEM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水平分辨率DEM所提取的坡度和坡向的信息量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互信息的精度指标。在每一样区随机选取20个试验样区,得到上述指标与水平分辨率的函数关系,可以根据其反函数由已知指标求得所需要的水平分辨率数值,并且该函数关系在每一样区的16个随机检验样区通过了检验。实例证明,该函数关系可以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节约成本,并可以减小数据量。
2009, 34(6): 696-700.
摘要:
为了评价大光斑激光雷达在坡地反演森林冠层高度的能力,以长白山汪清林区为例,利用冰、云和陆地高程卫星(ICESat)上搭载的地学激光测高系统(GLAS)提供的完整波形数据,在不同地形坡度范围内,以激光波形长度和地形指数为变量建立森林冠层高度反演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在0~5°坡度范围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解释90%的冠层高度,随着坡度范围的扩大,相对应的模型反演精度显著下降。总体来讲,在地形坡度不大于15°的地区,GLAS波形能够比较合理地反演森林冠层高度,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为了评价大光斑激光雷达在坡地反演森林冠层高度的能力,以长白山汪清林区为例,利用冰、云和陆地高程卫星(ICESat)上搭载的地学激光测高系统(GLAS)提供的完整波形数据,在不同地形坡度范围内,以激光波形长度和地形指数为变量建立森林冠层高度反演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在0~5°坡度范围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解释90%的冠层高度,随着坡度范围的扩大,相对应的模型反演精度显著下降。总体来讲,在地形坡度不大于15°的地区,GLAS波形能够比较合理地反演森林冠层高度,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2009, 34(6): 701-705.
摘要:
在分析本体技术和交通信息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交通概念描述的特殊要求,提出了时空模糊本体的概念,以描述交通领域概念,并利用时空模糊本体进行交通领域知识建模。
在分析本体技术和交通信息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交通概念描述的特殊要求,提出了时空模糊本体的概念,以描述交通领域概念,并利用时空模糊本体进行交通领域知识建模。
2009, 34(6): 706-710.
摘要:
通过构建面向珠三角城市群空气污染模拟的虚拟地理环境,从总体上展示了系统的框架、基于网格的模型集成以及污染可视化表达,旨在探讨构建面向珠三角空气污染的虚拟地理环境关键技术的可行性。测试表明,系统设计比较合理,基本满足虚拟地理环境的需求,同时又能初步为珠三角空气污染的专业研究提供支撑。
通过构建面向珠三角城市群空气污染模拟的虚拟地理环境,从总体上展示了系统的框架、基于网格的模型集成以及污染可视化表达,旨在探讨构建面向珠三角空气污染的虚拟地理环境关键技术的可行性。测试表明,系统设计比较合理,基本满足虚拟地理环境的需求,同时又能初步为珠三角空气污染的专业研究提供支撑。
2009, 34(6): 711-714.
摘要:
引入地理信息服务本体的概念,提出了本体驱动的地理信息服务发现模型,研究了地理信息服务的多级匹配算法,通过量化地理信息服务的功能相似度和信誉相似度,根据待选服务和服务请求之间的相似度阈值,对服务进行匹配和筛选。设计了本体驱动的地理信息服务注册中心,从查全率、查准率、响应时间、副本负载等指标对本体驱动的地理信息服务发现进行了测试。结果证明,该模型具有查全率和查准率高、动态负载平衡等特点。
引入地理信息服务本体的概念,提出了本体驱动的地理信息服务发现模型,研究了地理信息服务的多级匹配算法,通过量化地理信息服务的功能相似度和信誉相似度,根据待选服务和服务请求之间的相似度阈值,对服务进行匹配和筛选。设计了本体驱动的地理信息服务注册中心,从查全率、查准率、响应时间、副本负载等指标对本体驱动的地理信息服务发现进行了测试。结果证明,该模型具有查全率和查准率高、动态负载平衡等特点。
2009, 34(6): 715-718.
摘要:
给出了对ISO19115-3进一步扩展的方案,完善了影像与栅格元数据模型。利用UML概念与OWL概念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了基于OWL表达的影像与栅格元数据规范本体,并利用该本体描述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交互的语义扩展方式,并将其应用到目录服务元数据查询中,缩小了用户查询与元数据描述的语义鸿沟,提高了目录服务查询的针对性,并为影像与栅格元数据的发现提供了一种更加人性化的交互方法。
给出了对ISO19115-3进一步扩展的方案,完善了影像与栅格元数据模型。利用UML概念与OWL概念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了基于OWL表达的影像与栅格元数据规范本体,并利用该本体描述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交互的语义扩展方式,并将其应用到目录服务元数据查询中,缩小了用户查询与元数据描述的语义鸿沟,提高了目录服务查询的针对性,并为影像与栅格元数据的发现提供了一种更加人性化的交互方法。
2009, 34(6): 719-723.
摘要:
大规模的地形漫游所采用的P2P机制,仅仅简单地利用节点的带宽资源,没有充分考虑数据的存储特点和时效性,导致节点优选效率不高,服务的时效性不强,难以满足高效的地形漫游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分组的P2P海量地形数据共享机制,对P3P节点进行按瓦片分域、按带宽分组、组内按时效分级的模型。通过实验原型系统的比较测试表明,本文方法的平均传输速率更高,时效性更强。
大规模的地形漫游所采用的P2P机制,仅仅简单地利用节点的带宽资源,没有充分考虑数据的存储特点和时效性,导致节点优选效率不高,服务的时效性不强,难以满足高效的地形漫游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分组的P2P海量地形数据共享机制,对P3P节点进行按瓦片分域、按带宽分组、组内按时效分级的模型。通过实验原型系统的比较测试表明,本文方法的平均传输速率更高,时效性更强。
2009, 34(6): 724-727.
摘要:
采用超短基线伪距单差模型分析了多种GPS接收机的硬件延迟,并对硬件延迟进行线性回归,建立了硬件延迟的线性模型。结果表明,接收机的硬件延迟总体稳定,某些接收机硬件延迟与时间不存在系统性相关,即使存在系统性相关,也足以用线性模型来精确表达。同时提出了基于双频观测值定位的单钟差模型,并用实际算例比较了单钟差模型和双钟差模型的解算精度。结果表明,当两个频率跟踪相同的卫星,且观测精度相等时,两种模型的基线解等价,且采用单钟差模型可有效地提高参数解的精度和稳定性。
采用超短基线伪距单差模型分析了多种GPS接收机的硬件延迟,并对硬件延迟进行线性回归,建立了硬件延迟的线性模型。结果表明,接收机的硬件延迟总体稳定,某些接收机硬件延迟与时间不存在系统性相关,即使存在系统性相关,也足以用线性模型来精确表达。同时提出了基于双频观测值定位的单钟差模型,并用实际算例比较了单钟差模型和双钟差模型的解算精度。结果表明,当两个频率跟踪相同的卫星,且观测精度相等时,两种模型的基线解等价,且采用单钟差模型可有效地提高参数解的精度和稳定性。
2009, 34(6): 728-731.
摘要:
以CHAMP低轨卫星的真实轨道为基础,通过数值积分实例计算研究了卫星轨道数值积分技术对卫星初始状态向量的精度要求,同时分析了卫星受力模型及其模型参数误差对轨道积分的影响,即分析了定轨解算的稳定性问题。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的卫星初始状态参数和力模型参数对轨道形状的变动均有较大影响,轨道积分尤其对卫星初始状态参数的敏感性最大。
以CHAMP低轨卫星的真实轨道为基础,通过数值积分实例计算研究了卫星轨道数值积分技术对卫星初始状态向量的精度要求,同时分析了卫星受力模型及其模型参数误差对轨道积分的影响,即分析了定轨解算的稳定性问题。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的卫星初始状态参数和力模型参数对轨道形状的变动均有较大影响,轨道积分尤其对卫星初始状态参数的敏感性最大。
2009, 34(6): 732-735.
摘要:
1997年11月8日,西藏玛尼地区发生了Ms 7.9级地震。利用欧空局的ERS2卫星获取的干涉同震形变场,结合提取到的断层地表位置,基于弹性半空间位错模型,采用基于敏感度迭代拟合法反演获取了玛尼地震的精细滑动分布。结果表明,断层面最大滑动量为6.78 m,主要的滑动量分布在沿断层走向的12~112km之间,主要分布深度为0~16 km,反演得到的地震矩为2.01×1020Nm(Mw 7.50)。
1997年11月8日,西藏玛尼地区发生了Ms 7.9级地震。利用欧空局的ERS2卫星获取的干涉同震形变场,结合提取到的断层地表位置,基于弹性半空间位错模型,采用基于敏感度迭代拟合法反演获取了玛尼地震的精细滑动分布。结果表明,断层面最大滑动量为6.78 m,主要的滑动量分布在沿断层走向的12~112km之间,主要分布深度为0~16 km,反演得到的地震矩为2.01×1020Nm(Mw 7.50)。
2009, 34(6): 736-740.
摘要:
应用Bayes定理,给出了测量噪声污染模型下一类动态模型状态的抗差Bayes估计,并同时给出了一种污染率未知时的滤波算法。模拟算例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应用Bayes定理,给出了测量噪声污染模型下一类动态模型状态的抗差Bayes估计,并同时给出了一种污染率未知时的滤波算法。模拟算例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009, 34(6): 741-744.
摘要:
在中国地区部分无线电探空仪2003~2006年探空资料的基础上,对Bevis回归公式在中国地区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Bevis回归公式得到的水汽加权平均温度Tm的精度与测站的海拔高度间存在着很强的线性关系。根据这种相关性,对其进行与高度相关的改进,改进后的回归公式可以应用于中国任何地区的水汽加权平均温度的计算。
在中国地区部分无线电探空仪2003~2006年探空资料的基础上,对Bevis回归公式在中国地区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Bevis回归公式得到的水汽加权平均温度Tm的精度与测站的海拔高度间存在着很强的线性关系。根据这种相关性,对其进行与高度相关的改进,改进后的回归公式可以应用于中国任何地区的水汽加权平均温度的计算。
2009, 34(6): 745-747.
摘要:
分形维数是分形几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并用于定量表示分形体的不规则性和复杂性或空间填充度量的程度。分析了较为常用的两种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即计盒法和步长法,指出了它们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uffer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够克服现有常用方法的不足,并且在现有的GIS软件(如Arcview)中容易实现,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分形维数是分形几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并用于定量表示分形体的不规则性和复杂性或空间填充度量的程度。分析了较为常用的两种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即计盒法和步长法,指出了它们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uffer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够克服现有常用方法的不足,并且在现有的GIS软件(如Arcview)中容易实现,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2009, 34(6): 748-751.
摘要:
提出了一个基于粒计算的制图综合选取知识获取模型,旨在探讨从范例数据中获取制图对象之间内在关联知识的途径,为制图综合选取推理提供决策规则。并以河流选取为例,对基于粒计算的制图综合选取的知识获取模型和方法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一个基于粒计算的制图综合选取知识获取模型,旨在探讨从范例数据中获取制图对象之间内在关联知识的途径,为制图综合选取推理提供决策规则。并以河流选取为例,对基于粒计算的制图综合选取的知识获取模型和方法进行了讨论。
2009, 34(6): 752-755.
摘要:
结合我国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情况,提出了基于版本数据库的变化信息提取和更新发布的技术路线。以道路要素为例,分析了其具体实体变化情况,论述了变化信息提取中的匹配方法,给出了变化信息的内容定义,并提出变化信息更新的思路。
结合我国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情况,提出了基于版本数据库的变化信息提取和更新发布的技术路线。以道路要素为例,分析了其具体实体变化情况,论述了变化信息提取中的匹配方法,给出了变化信息的内容定义,并提出变化信息更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