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33卷 第4期
2008, 33(4): 331-336.
摘要:
地球空间信息技术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发展最快的三大重要高新技术之一,随着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其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已经日趋成熟,并正在从规划、国土、测绘、军事等专业应用向社会生活的众多行业和领域渗透和拓展,3S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的热点。着重介绍了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在道路交通领域的应用背景,阐述了3S技术与道路交通结合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方法,进而介绍了其在交通管理、物流管理、智能导航、交通信息服务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典型应用,并展望了3S技术在现代交通领域的发展前景。
地球空间信息技术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发展最快的三大重要高新技术之一,随着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其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已经日趋成熟,并正在从规划、国土、测绘、军事等专业应用向社会生活的众多行业和领域渗透和拓展,3S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的热点。着重介绍了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在道路交通领域的应用背景,阐述了3S技术与道路交通结合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方法,进而介绍了其在交通管理、物流管理、智能导航、交通信息服务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典型应用,并展望了3S技术在现代交通领域的发展前景。
2008, 33(4): 337-340.
摘要:
结合车辆的运动轨迹只能被限制于道路网络上的事实约束,提出了一种基于道路特征的车辆监控数据存储管理方法,存储车辆在道路网特征点处的信息,通过将原始数据中存储的二维地理坐标转换为存储一维的沿道路网的线性参照坐标实现了监控数据和道路网的结合,可极大地节省GPS车辆跟踪数据的存储空间,有利于对车辆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利用和交通信息的提取。
结合车辆的运动轨迹只能被限制于道路网络上的事实约束,提出了一种基于道路特征的车辆监控数据存储管理方法,存储车辆在道路网特征点处的信息,通过将原始数据中存储的二维地理坐标转换为存储一维的沿道路网的线性参照坐标实现了监控数据和道路网的结合,可极大地节省GPS车辆跟踪数据的存储空间,有利于对车辆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利用和交通信息的提取。
2008, 33(4): 341-346.
摘要:
针对出行者的多模式复合出行需求,设计了一种支持多模式的复合交通网络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了构建多模式复合网络拓扑关系的几何捏合模型,并给出了详细的拓扑生成算法。该模型将不同模式的子网络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图结构中,为多模式复合路径分析服务提供高效的数据组织。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及算法是可行的。
针对出行者的多模式复合出行需求,设计了一种支持多模式的复合交通网络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了构建多模式复合网络拓扑关系的几何捏合模型,并给出了详细的拓扑生成算法。该模型将不同模式的子网络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图结构中,为多模式复合路径分析服务提供高效的数据组织。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及算法是可行的。
2008, 33(4): 347-352.
摘要:
“数字航道”建设的主要目标在于应用信息技术平台保障航道安全、提高航务管理水平。作为航道管理中的重要导航设施航标灯(船),对其工作状态、空间位置进行远距离全天候监测与遥控是"数字航道"建设的主要内容。航标遥测监控系统集成无线通讯、传感器、空间信息处理等技术,实现航标信息的实时采集与传输,异常状况的报警及统计等功能。电子航道图运用事件驱动型地图表达、时空变化特征地图表达、多尺度地图表达及国际电子海图S57/S52标准表达等关键技术,为监控航标提供地理定位背景,并支持遥控监测中的空间信息查询、分析等功能。
“数字航道”建设的主要目标在于应用信息技术平台保障航道安全、提高航务管理水平。作为航道管理中的重要导航设施航标灯(船),对其工作状态、空间位置进行远距离全天候监测与遥控是"数字航道"建设的主要内容。航标遥测监控系统集成无线通讯、传感器、空间信息处理等技术,实现航标信息的实时采集与传输,异常状况的报警及统计等功能。电子航道图运用事件驱动型地图表达、时空变化特征地图表达、多尺度地图表达及国际电子海图S57/S52标准表达等关键技术,为监控航标提供地理定位背景,并支持遥控监测中的空间信息查询、分析等功能。
2008, 33(4): 353-357.
摘要:
基于时空分配组合方法,综合考虑服务时间在主干道路和街区内分配的各种情形,探讨了符合实际需求的消防站点服务范围计算方法。提出了基于多个独立指标的评价消防设施布局方案的方法,对消防规划方案进行评价。最后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对所提出方法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基于时空分配组合方法,综合考虑服务时间在主干道路和街区内分配的各种情形,探讨了符合实际需求的消防站点服务范围计算方法。提出了基于多个独立指标的评价消防设施布局方案的方法,对消防规划方案进行评价。最后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对所提出方法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2008, 33(4): 358-362.
摘要:
基于GIS多层次的公共交通实体数据模型,引入了基于距离的换乘延误,对公交网络要素属性逐步更新,提出了以换乘可比距离为依据、循环优化的分析方法。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中的分配模型及出行优化过程中都需要考虑公交换乘问题,传统的处理方式一般不考虑换乘延误或采用平均换乘延误进行估算,难以精确地获得最优公交出行路径的换乘信息。基于空间数据建模技术,可以对公交实体要素进行多层次表达,其中有向层次数据模型为精确计算换乘延误提供了可能。
基于GIS多层次的公共交通实体数据模型,引入了基于距离的换乘延误,对公交网络要素属性逐步更新,提出了以换乘可比距离为依据、循环优化的分析方法。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中的分配模型及出行优化过程中都需要考虑公交换乘问题,传统的处理方式一般不考虑换乘延误或采用平均换乘延误进行估算,难以精确地获得最优公交出行路径的换乘信息。基于空间数据建模技术,可以对公交实体要素进行多层次表达,其中有向层次数据模型为精确计算换乘延误提供了可能。
2008, 33(4): 363-366.
摘要:
提出了导航电子地图的自适应多尺度表达的概念、模型,并设计了相应的实现方法。该方法根据道路网的密度、显示的范围自动调节显示屏幕上不同区域内的地图比例尺,实现同一屏幕上地图数据的多尺度显示。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实现视相关的导航电子地图多尺度显示,即显示的比例尺随地物到观察位置的距离增大而变小,而且在一些约束规则的前提下,可以实现兴趣点(POI)的合理取舍。
提出了导航电子地图的自适应多尺度表达的概念、模型,并设计了相应的实现方法。该方法根据道路网的密度、显示的范围自动调节显示屏幕上不同区域内的地图比例尺,实现同一屏幕上地图数据的多尺度显示。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实现视相关的导航电子地图多尺度显示,即显示的比例尺随地物到观察位置的距离增大而变小,而且在一些约束规则的前提下,可以实现兴趣点(POI)的合理取舍。
2008, 33(4): 367-370.
摘要:
将相似性认知的距离观与特征集合观相结合,在获得相似性图形的差异距离的基础上,提出了线状地物的几何图形相似性度量模型;通过研究空间数据变化与相似度的关系,提出了基于线状地物相似度的空间数据变化检测算法,实现了基于线状图形相似性认知的道路数据变化发现与提取。
将相似性认知的距离观与特征集合观相结合,在获得相似性图形的差异距离的基础上,提出了线状地物的几何图形相似性度量模型;通过研究空间数据变化与相似度的关系,提出了基于线状地物相似度的空间数据变化检测算法,实现了基于线状图形相似性认知的道路数据变化发现与提取。
2008, 33(4): 371-374.
摘要:
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与车辆运输导航、物流配送的结合并形成空间决策的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城市道路距离的两次空间聚类的实现框架和算法思想,并以烟草企业的物流配送为例进行了验证。
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与车辆运输导航、物流配送的结合并形成空间决策的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城市道路距离的两次空间聚类的实现框架和算法思想,并以烟草企业的物流配送为例进行了验证。
2008, 33(4): 375-378.
摘要:
对公交出行提出了完整路线计算的解决方案分别建立双层公交网络模型和步行道路网络模型,并将两者有机连接,形成一个统一的混合交通网络,在此基础上实现完整的路线计算。在进行完整路线计算时,首先在上层公交网络(Level2)实现公交路线规划;然后,利用下层公交网络(Level1)实现换乘方案计算;最后,利用步行道路网络模型实现换乘区内的步行路线计算,从而实现公交出行的完整路线计算。
对公交出行提出了完整路线计算的解决方案分别建立双层公交网络模型和步行道路网络模型,并将两者有机连接,形成一个统一的混合交通网络,在此基础上实现完整的路线计算。在进行完整路线计算时,首先在上层公交网络(Level2)实现公交路线规划;然后,利用下层公交网络(Level1)实现换乘方案计算;最后,利用步行道路网络模型实现换乘区内的步行路线计算,从而实现公交出行的完整路线计算。
2008, 33(4): 379-383.
摘要:
基于数据场提出了基于拓扑势的节点重要性评价算法,该算法能更为精细、真实地反映节点的重要性。利用自然语言,建立了一个可以简练描述节点重要性“公理集”,基于拓扑势的节点重要性评价比其他重要性评价方式更接近于该“公理集”的描述。最后运用基于数据场的层次聚类算法,对节点的重要性程度进行了定性划分。
基于数据场提出了基于拓扑势的节点重要性评价算法,该算法能更为精细、真实地反映节点的重要性。利用自然语言,建立了一个可以简练描述节点重要性“公理集”,基于拓扑势的节点重要性评价比其他重要性评价方式更接近于该“公理集”的描述。最后运用基于数据场的层次聚类算法,对节点的重要性程度进行了定性划分。
2008, 33(4): 384-387.
摘要:
详细研究了分布式多级道路网的最优路径服务应用系统的设计思想、数据集成方式、服务端和客户端的制定,以及工作流程的表达等,提出一套较为完善的设计方案。从应用实例分析可知,多级道路网的最优路径服务系统是可行的,且路径分析效率较高,能够切实解决大区域道路网路径分析服务的集成与应用问题。
详细研究了分布式多级道路网的最优路径服务应用系统的设计思想、数据集成方式、服务端和客户端的制定,以及工作流程的表达等,提出一套较为完善的设计方案。从应用实例分析可知,多级道路网的最优路径服务系统是可行的,且路径分析效率较高,能够切实解决大区域道路网路径分析服务的集成与应用问题。
2008, 33(4): 388-392.
摘要:
针对以交通规划网络方案作为上层规划,而在给定路网结构下的交通平衡分配作为下层规划的离散交通网络设计双层规划模型,设计了基于模拟退火算法和路径搜索算法的SA-GP求解算法。相对传统基于路段搜索的平衡配流算法,采用路径的搜索算法抓住了Wardrop平衡的本质特征,采用逐步增加路径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运算效率。最后使用算例对算法和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的结果表明,模型和算法都是有效的,上下层算法均具有良好的收敛速度和求解效率,能够很好地解决大规模的路网规划设计问题。
针对以交通规划网络方案作为上层规划,而在给定路网结构下的交通平衡分配作为下层规划的离散交通网络设计双层规划模型,设计了基于模拟退火算法和路径搜索算法的SA-GP求解算法。相对传统基于路段搜索的平衡配流算法,采用路径的搜索算法抓住了Wardrop平衡的本质特征,采用逐步增加路径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运算效率。最后使用算例对算法和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的结果表明,模型和算法都是有效的,上下层算法均具有良好的收敛速度和求解效率,能够很好地解决大规模的路网规划设计问题。
2008, 33(4): 393-396.
摘要:
在非平面道路网络空间概念模型和GDF逻辑数据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城市多模式交通网络及其连通关系的表达方法,以辅助各交通模式间连通关系的自动化实现,并为更具实用价值的公众多模式出行信息服务提供方法支持。
在非平面道路网络空间概念模型和GDF逻辑数据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城市多模式交通网络及其连通关系的表达方法,以辅助各交通模式间连通关系的自动化实现,并为更具实用价值的公众多模式出行信息服务提供方法支持。
2008, 33(4): 397-401.
摘要:
提出了一种嵌入式环境基于实时交通信息的多层次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很好地适应嵌入式硬件环境的内存小、计算能力弱等特征,可以自动在一定限度内规避拥堵路段,实现交通信息的嵌入式实时规划应用。实验表明,算法能满足嵌入式环境动态导航服务需求。
提出了一种嵌入式环境基于实时交通信息的多层次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很好地适应嵌入式硬件环境的内存小、计算能力弱等特征,可以自动在一定限度内规避拥堵路段,实现交通信息的嵌入式实时规划应用。实验表明,算法能满足嵌入式环境动态导航服务需求。
2008, 33(4): 402-404.
摘要:
提出了多级异构空间数据库支持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机制,通过纵向多级、横向多库的异构空间数据库协同支持标准的网络地图服务,为我国地理空间数据的整合、共享和协同服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提出了多级异构空间数据库支持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机制,通过纵向多级、横向多库的异构空间数据库协同支持标准的网络地图服务,为我国地理空间数据的整合、共享和协同服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2008, 33(4): 405-408.
摘要:
介绍了基于GIS的路面养护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方案的总体框架和关键技术。该系统利用自动化的路况快速检测设备采集各种原始路况数据,经过加工、筛选、过滤和综合,形成路面养护管理综合数据仓库,与公路路网的空间与属性数据融合,实现基于GIS的多源数据一体化管理与应用。
介绍了基于GIS的路面养护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方案的总体框架和关键技术。该系统利用自动化的路况快速检测设备采集各种原始路况数据,经过加工、筛选、过滤和综合,形成路面养护管理综合数据仓库,与公路路网的空间与属性数据融合,实现基于GIS的多源数据一体化管理与应用。
2008, 33(4): 409-412.
摘要:
针对导航数据更新频率低、数据重复获取、工作量大等具体问题,在研究相关数据模型、空间变换原理和误差评价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多源矢量导航电子地图数据的融合方法,为导航电子地图数据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针对导航数据更新频率低、数据重复获取、工作量大等具体问题,在研究相关数据模型、空间变换原理和误差评价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多源矢量导航电子地图数据的融合方法,为导航电子地图数据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2008, 33(4): 413-417.
摘要:
将RGPS元建模框架应用到城市交通领域的需求建模中,通过为出行者提供出行规划的需求用例来说明,RGPS能够为服务资源提供有效的聚合机制,促进服务资源间的协同,并充分考虑到情境因素对需求建模的影响,最终通过规模化定制来完成城市交通信息系统的构造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需求。
将RGPS元建模框架应用到城市交通领域的需求建模中,通过为出行者提供出行规划的需求用例来说明,RGPS能够为服务资源提供有效的聚合机制,促进服务资源间的协同,并充分考虑到情境因素对需求建模的影响,最终通过规模化定制来完成城市交通信息系统的构造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需求。
2008, 33(4): 418-421.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搜索策略的K则最优路径算法,以改进的Dijkstra最优路径算法为基础,从起点和终点同时搜索,分别构造正序和逆序最优路径树,计算网络中两点之间的多条参考K则最优路径。详细描述了算法设计思想和运行过程,分析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并通过实际路网验证了算法的效率和精度。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搜索策略的K则最优路径算法,以改进的Dijkstra最优路径算法为基础,从起点和终点同时搜索,分别构造正序和逆序最优路径树,计算网络中两点之间的多条参考K则最优路径。详细描述了算法设计思想和运行过程,分析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并通过实际路网验证了算法的效率和精度。
2008, 33(4): 422-425.
摘要:
针对当前动态分段方法缺乏时间维的问题,在典型的标准动态分段基础上增加时间维线性特征,形成时空动态分段方法,并使用该方法在ArcGIS中对交通事件进行了可视化表达。
针对当前动态分段方法缺乏时间维的问题,在典型的标准动态分段基础上增加时间维线性特征,形成时空动态分段方法,并使用该方法在ArcGIS中对交通事件进行了可视化表达。
2008, 33(4): 426-429.
摘要:
首先对道路在交叉口处的结构、关系和交叉口空间形态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异态道路进行选择性可视化时使用路口封闭线来模拟道路红线的具体方法,并对实现过程中使用的逻辑计算模型和数据存储结构提出了有效解决方案。
首先对道路在交叉口处的结构、关系和交叉口空间形态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异态道路进行选择性可视化时使用路口封闭线来模拟道路红线的具体方法,并对实现过程中使用的逻辑计算模型和数据存储结构提出了有效解决方案。
2008, 33(4): 430-432.
摘要:
提出了基于金字塔结构的用于快速路面影像破损统计的模型,通过对经分割处理后的影像进行金字塔加权破损统计以筛选出破损路面影像,最终达到提高检测效率的目的。利用该模型对具有不同路面纹理结构的路段进行多次实验表明,该模型能高效准确地从海量影像中筛选出破损路面影像。
提出了基于金字塔结构的用于快速路面影像破损统计的模型,通过对经分割处理后的影像进行金字塔加权破损统计以筛选出破损路面影像,最终达到提高检测效率的目的。利用该模型对具有不同路面纹理结构的路段进行多次实验表明,该模型能高效准确地从海量影像中筛选出破损路面影像。
2008, 33(4): 433-436.
摘要:
首先利用禁令标志明显的红色边界和白色区域分别并行地提取可能的交通标志颜色,然后对其两者融合,其目的是减少漏检率;融合后的影像通过Canny算子提取其边界,再根据边界的圆形度参数判断是否为圆形区域。实验结果显示,本算法能够很好地检测和定位禁令标志。
首先利用禁令标志明显的红色边界和白色区域分别并行地提取可能的交通标志颜色,然后对其两者融合,其目的是减少漏检率;融合后的影像通过Canny算子提取其边界,再根据边界的圆形度参数判断是否为圆形区域。实验结果显示,本算法能够很好地检测和定位禁令标志。
2008, 33(4): 437-439.
摘要:
研究了空间网络数据库中的K近邻查询,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道路网络距离的KNN查询算法。这种方法以已有的道路网络模型框架为基础,通过预计算NN表,减少了昂贵的最短路径计算,利用两个链表记录已访问弧段的信息,避免了不必要的磁盘I/Os,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算法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目标点分布比较密集的情况下,本算法明显优于其他算法。
研究了空间网络数据库中的K近邻查询,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道路网络距离的KNN查询算法。这种方法以已有的道路网络模型框架为基础,通过预计算NN表,减少了昂贵的最短路径计算,利用两个链表记录已访问弧段的信息,避免了不必要的磁盘I/Os,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算法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目标点分布比较密集的情况下,本算法明显优于其他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