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京振, 孙群, 温伯威, 周炤, 陆川伟, 吕峥, 孙士杰.
结合轨迹数据的混合多特征道路网选取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7): 1009-1016.
doi: 10.13203/j.whugis20190480
|
[2] |
李水泉, 乐阳, 李清泉, 庄严.
一种Haar小波概要的流数据压缩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8): 1216-1223.
doi: 10.13203/j.whugis20190309
|
[3] |
赵志远, 尹凌, 方志祥, 萧世伦, 杨喜平.
轨迹数据的时间采样间隔对停留识别和出行网络构建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8): 1152-1158.
doi: 10.13203/j.whugis20160303
|
[4] |
薛帅, 王光霞, 郭建忠, 余文涛, 徐新伟.
顾及最大绝对误差的频率域矢量数据压缩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9): 1438-1444.
doi: 10.13203/j.whugis20160452
|
[5] |
田英国, 郝金明, 陈明剑, 于合理, 衡培深.
GPS卫星钟差及观测数据采样间隔对LEO卫星定轨精度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2): 1792-1796.
doi: 10.13203/j.whugis20150591
|
[6] |
黄伟明, 杨建宇, 陈彦清, 张毅, 张睿.
基于扇形筛选法的矢量数据压缩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4): 487-491.
doi: 10.13203/j.whugis20140225
|
[7] |
张菊清, 张静, 郭新愿.
抗差滤波和重要点提取相结合的压缩算法及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 80-84.
|
[8] |
肖国锐, 隋立芬, 宋倩, 段宇.
流动站与参考站不同采样率GPS数据处理新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0): 1212-1215.
|
[9] |
王雷, 杨勤科, 王春梅, 龙永清.
采样数据密度及栅格尺寸对高程中误差的影响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3): 366-369.
|
[10] |
李英冰, 闫景仙, 熊程波, 陈中新.
GNSS观测值的压缩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7): 818-822.
|
[11] |
杨博雄, 柳林, 秦前清.
基于形态小波的地震数据压缩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7): 785-788.
|
[12] |
王海涛, 欧吉坤, 袁运斌, 柴艳菊.
流动站与参考站不同采样率GPS数据的处理策略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2): 164-167.
|
[13] |
管旭军, 芮国胜, 周旭, 张玉玲.
基于数据压缩的多传感器不敏滤波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4): 472-476.
|
[14] |
朱海军, 吴华意, 李德仁.
基于DCT变换的GIS矢量数据压缩技术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2): 1123-1126.
|
[15] |
刘春, 吴杭彬.
基于真三维TIN的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压缩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0): 908-911.
|
[16] |
陈仁喜, 赵忠明, 王殷行.
基于整型小波变换的DEM数据压缩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4): 344-347.
|
[17] |
沈燕飞, 沈未名, 朱立, 徐正全.
似图形图像序列压缩编码方案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1): 44-47.
|
[18] |
方涛, 龚健雅, 李德仁.
影像数据库建立中的若干关键技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7, 22(3): 266-269.
|
[19] |
沈未名, 仇彤, 曾勇, 张华.
基于神经网络的矢量量化与遥感影像有失真压缩编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2): 124-127.
|
[20] |
卢新海.
平面插值法构建DEM时特殊地形的处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1, 16(3): 79-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