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郭仁忠, 林浩嘉, 贺彪, 赵志刚.
面向智慧城市的GIS框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12): 1829-1835.
doi: 10.13203/j.whugis20200536
|
[2] |
李清泉, 李德仁.
大数据GIS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6): 641-644.
doi: 10.13203/j.whugis20140150
|
[3] |
徐敬海, 徐徐, 聂高众, 胡诚诚.
基于GIS的地震应急态势标绘技术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 66-70.
|
[4] |
熊丽音, 陆锋, 陈传彬.
城市多模式交通网络特征连通关系表达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4): 393-396.
|
[5] |
张欣, 钟耳顺.
基于GIS的应急预案过程动态推演模拟技术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3): 281-284.
|
[6] |
孙敏, 赵学胜, 赵仁亮.
Global GIS及其关键技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 41-45.
|
[7] |
石旭, 边馥苓.
面向AHCI的GIS人机接口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0): 924-927.
|
[8] |
朱海军, 吴华意, 李德仁.
基于DCT变换的GIS矢量数据压缩技术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2): 1123-1126.
|
[9] |
徐爱萍, 边馥苓.
GIS中文查询系统的词典设计与分词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4): 348-351.
|
[10] |
王涛, 蔡晓斌, 陈晓玲, 吴玮.
基于RS/GIS技术与数值计算的库岸边坡稳定性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0): 917-920.
|
[11] |
汤仲安, 王新洲, 纪现华.
矢量GIS平面随机线元误差模型建模机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1): 968-972.
|
[12] |
刘学锋, 孟令奎, 赵春宇, 黄长青.
基于GIS的盆地古构造重建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2): 197-201,207.
|
[13] |
张山山, 杨宗亮.
一种面向GIS的时空索引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1): 51-54.
|
[14] |
安如, 王慧麟, 冯学智.
江苏省1:5万基础地理信息更新集成技术特点探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2): 188-193.
|
[15] |
边馥苓, 王喜春.
GIS组件分类与检索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3): 232-238.
|
[16] |
李德仁, 朱庆, 李霞飞.
数码城市:概念、技术支撑和典型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4): 283-288,311.
|
[17] |
眭海刚, 朱庆, 龚健雅.
基于DEM及GIS的最佳位置的自动确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2): 138-141.
|
[18] |
王喜春, 边馥苓, 何勇.
应用中间件技术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4): 331-335.
|
[19] |
孔金玲.
基于GIS技术的公路选线多方案综合评价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3): 213-215,220.
|
[20] |
陈兆玉, 周婕, 贺文(龙夭).
衡水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技术问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1): 76-80,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