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廖明辉, 罗甫林, 杜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3, 0(0): 0-0.
doi: 10.13203/j.whugis20220108
|
[2] |
李延, 王大魁, 耿晶, 王树良.
数据质量聚类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1): 153-158.
doi: 10.13203/j.whugis20150760
|
[3] |
章登义, 王骞, 朱波, 武小平, 曹瑀, 蔡波.
利用人体部位特征重要性进行行人再识别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 84-90.
doi: 10.13203/j.whugis20150551
|
[4] |
鲍蕊, 薛朝辉, 张像源, 苏红军, 杜培军.
综合聚类和上下文特征的高光谱影像分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7): 890-896.
doi: 10.13203/j.whugis20150043
|
[5] |
廖力, 周雪芹, 李清清, 陈璐, 周建中.
基于双重迭代聚类的模糊投影寻踪聚类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7): 932-938.
doi: 10.13203/j.whugis20140152
|
[6] |
戴 晶, 吴明光, 郑培蓓, 王 蕾, 崔登吉, 陈泰生.
基于 hilbert曲线的str索引改进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7): 777-781.
|
[7] |
田晶, 熊富全, 方华强, 杨雯雨, 陈丽军.
一种新的近似平行沟渠群的典型化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2): 1452-1456.
|
[8] |
陈西江, 花向红, 杨荣华, 张青华.
分带K-均值聚类的平面标靶定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2): 167-170.
|
[9] |
冯欣, 张鹏, 徐亚明, 邹进贵.
一种利用K均值聚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0): 1257-1260.
|
[10] |
应 申, 毛政元, 李 霖, 许 光.
利用3D Voronoi图的兔子点云聚类分割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3): 358-361.
|
[11] |
田晶, 张泊宇, 杨雯雨.
对自组织映射聚类实现道路网网格模式识别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1): 1330-1334.
|
[12] |
刘启亮, 邓敏, 彭东亮, 王佳璆.
基于力学思想的空间聚类有效性评价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8): 982-986.
|
[13] |
李清泉, 曹晶, 乐阳, 李志恒.
短时交通流量模式提取及时变特征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2): 1392-1396.
|
[14] |
邹志强, 江南, 吴家皋, 王汝传.
一种基于语义分簇聚类的P2P空间数据索引机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 76-81.
|
[15] |
王海军, 邓羽, 王丽, 关兴良.
基于数据场的C均值聚类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5): 626-629.
|
[16] |
钟燕飞, 张良培, 李平湘.
遥感影像分类中的模糊聚类有效性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4): 391-394.
|
[17] |
杨春成, 何列松, 谢鹏, 周校东.
顾及距离与形状相似性的面状地理实体聚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3): 335-338.
|
[18] |
胡春春, 孟令奎, 谢文君, 周新忠.
空间数据模糊聚类的有效性评价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8): 740-743.
|
[19] |
王海军, 张德礼.
基于空间聚类的城镇土地定级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7): 628-631.
|
[20] |
卢林, 吴纪桃, 柳重堪.
图斑数据自动概括中面向地理特征的层结构选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2): 156-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