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第30卷 第2期
2005, 30(2): 95-100.
摘要:
根据探月历史概述了月球测绘与月球探测的关系、月球探测的焦点和我国探月计划;分析研究了月球 测绘的关键技术;论述了月球测绘在月球探测中的应用。
根据探月历史概述了月球测绘与月球探测的关系、月球探测的焦点和我国探月计划;分析研究了月球 测绘的关键技术;论述了月球测绘在月球探测中的应用。
2005, 30(2): 105-109.
摘要:
提出了一种在对遥感影像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地图更新的方法,讨论了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不 同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影像进行融合,利用合适的高通滤波对影像进行边缘检测,构建一个三层的 MLP分类器对影像进行分类,提取城市建筑物与道路信息,并在此分类基础上通过对现有地图的叠加来实现 地图的更新。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影像融合,利用较少数量的训练样本也能生成具有较高精度的分类图,利用 分类结果图进行地图更新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提出了一种在对遥感影像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地图更新的方法,讨论了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不 同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影像进行融合,利用合适的高通滤波对影像进行边缘检测,构建一个三层的 MLP分类器对影像进行分类,提取城市建筑物与道路信息,并在此分类基础上通过对现有地图的叠加来实现 地图的更新。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影像融合,利用较少数量的训练样本也能生成具有较高精度的分类图,利用 分类结果图进行地图更新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2005, 30(2): 110-114.
摘要:
简要介绍了在多级空间信息网格间进行坐标变换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平面仿射变换与严格坐标变换 坐标精度的比较发现,在适当尺度的网格内,用平面仿射变换代替严格变换的坐标变换精度高于地图表达精 度。试验结果为多级空间信息网格的划分及适应空间坐标变换的空间数据组织方式提供了尺度准则
简要介绍了在多级空间信息网格间进行坐标变换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平面仿射变换与严格坐标变换 坐标精度的比较发现,在适当尺度的网格内,用平面仿射变换代替严格变换的坐标变换精度高于地图表达精 度。试验结果为多级空间信息网格的划分及适应空间坐标变换的空间数据组织方式提供了尺度准则
2005, 30(2): 115-117.
摘要:
针对物体三维重建中影像文件多、纹理数据量大这一问题,提出了影像纹理数据重组织的数学模型和 一个纹理重组织解决方案,根据这一方案对两组飞机模型的纹理进行了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 效地减少纹理数据量。
针对物体三维重建中影像文件多、纹理数据量大这一问题,提出了影像纹理数据重组织的数学模型和 一个纹理重组织解决方案,根据这一方案对两组飞机模型的纹理进行了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 效地减少纹理数据量。
2005, 30(2): 118-121.
摘要:
采用奇异值分解和2D离散余弦变换两种方法得到的特征,分别在嵌入式隐马尔可夫模型的人脸识别 中进行比较,得出奇异值分解比2D离散余弦变换在识别率上和时间复杂度上都较差的结果。通过对结果进行 分析得出,虽然奇异值分解有很多优良的特性,但是在模式识别中仅使用奇异值分解来提取特征并不是很好的 方法。
采用奇异值分解和2D离散余弦变换两种方法得到的特征,分别在嵌入式隐马尔可夫模型的人脸识别 中进行比较,得出奇异值分解比2D离散余弦变换在识别率上和时间复杂度上都较差的结果。通过对结果进行 分析得出,虽然奇异值分解有很多优良的特性,但是在模式识别中仅使用奇异值分解来提取特征并不是很好的 方法。
2005, 30(2): 122-125.
摘要:
提出了一种检测面阵CCD数码相机畸变差的方法。首先利用标准三维检校场测定面阵CCD数码相 机的内方位元素和系统畸变系数,然后依据投影几何中空间直线经中心投影变换后仍是直线的原理,提出了 对面阵CCD数码相机随机畸变的检测和改正方法。利用该方法对UAVRS Ⅱ系统中的面阵数码相机的畸变 进行了检校,获取了满意的结果。
提出了一种检测面阵CCD数码相机畸变差的方法。首先利用标准三维检校场测定面阵CCD数码相 机的内方位元素和系统畸变系数,然后依据投影几何中空间直线经中心投影变换后仍是直线的原理,提出了 对面阵CCD数码相机随机畸变的检测和改正方法。利用该方法对UAVRS Ⅱ系统中的面阵数码相机的畸变 进行了检校,获取了满意的结果。
2005, 30(2): 126-130.
摘要:
针对数码相机所拍摄的序列图像具有重叠度高、同名特征的冗余观测值多等特点,分析了大重叠度序 列影像在相对定向和前方交会时的精度优势。影像重叠度越大,相对定向的精度越好;而且重叠数目越大,交 会角越大,平面和高程(或深度)方向的交会精度和可靠性也越高,实用中可采用80%重叠度的序列影像进行 三维重建等。
针对数码相机所拍摄的序列图像具有重叠度高、同名特征的冗余观测值多等特点,分析了大重叠度序 列影像在相对定向和前方交会时的精度优势。影像重叠度越大,相对定向的精度越好;而且重叠数目越大,交 会角越大,平面和高程(或深度)方向的交会精度和可靠性也越高,实用中可采用80%重叠度的序列影像进行 三维重建等。
2005, 30(2): 131-134.
摘要:
介绍了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基本概念,简述了遥感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等遥感监测方法,重点 探讨了多时相组合分类方法的相关技术。对广西2002年和2003年两个时相的MODIS数据,采用多时相直 接分类法对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了遥感动态监测。对不同方式波段组合的试验表明,经过差值、比值处理 的波段组合具有较差的试验效果(总体精度只有30%~40%),而经过PCA变换的波段组合则具有相对较 好的试验效果(总体精度超过70%)
介绍了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基本概念,简述了遥感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等遥感监测方法,重点 探讨了多时相组合分类方法的相关技术。对广西2002年和2003年两个时相的MODIS数据,采用多时相直 接分类法对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了遥感动态监测。对不同方式波段组合的试验表明,经过差值、比值处理 的波段组合具有较差的试验效果(总体精度只有30%~40%),而经过PCA变换的波段组合则具有相对较 好的试验效果(总体精度超过70%)
2005, 30(2): 135-138.
摘要:
提出了一种结合边缘特征和灰度信息的变化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对于检测线状目标变化具有较好 的效果,同时也能减小由于配准而产生的误差。试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提出了一种结合边缘特征和灰度信息的变化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对于检测线状目标变化具有较好 的效果,同时也能减小由于配准而产生的误差。试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2005, 30(2): 139-142.
摘要:
以湖北省2003年6、7月份的数据作为试验数据,MODIS干旱监测模型采用最大连续有云天数、最大 连续无云天数、无云百分比和昼夜温差,并分析各参数的显著性和独立性以及对干旱监测的贡献程度,从而确定 各参数在模型中的影响权。结果验证了各参数的显著性和独立性,在没有地面数据验证的情况下,可认为其在 模型中近似等权;利用最大连续有云天数、最大连续无云天数、无云百分比和昼夜温差就能很好地监测旱情。
以湖北省2003年6、7月份的数据作为试验数据,MODIS干旱监测模型采用最大连续有云天数、最大 连续无云天数、无云百分比和昼夜温差,并分析各参数的显著性和独立性以及对干旱监测的贡献程度,从而确定 各参数在模型中的影响权。结果验证了各参数的显著性和独立性,在没有地面数据验证的情况下,可认为其在 模型中近似等权;利用最大连续有云天数、最大连续无云天数、无云百分比和昼夜温差就能很好地监测旱情。
2005, 30(2): 143-145.
摘要:
利用MODIS卫星数据,对雾与目标物(水、云、雪、地物)分别进行采样,得到光谱曲线并进行光谱分 析,提出了有利于白天和夜间平流雾检测的波段,利用该波段选择结果,采用阈值法对平流雾进行检测并得到 地面数据验证。结果表明,MODIS数据在雾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利用MODIS卫星数据,对雾与目标物(水、云、雪、地物)分别进行采样,得到光谱曲线并进行光谱分 析,提出了有利于白天和夜间平流雾检测的波段,利用该波段选择结果,采用阈值法对平流雾进行检测并得到 地面数据验证。结果表明,MODIS数据在雾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2005, 30(2): 146-149.
摘要:
首先利用直接线性变换(DLT)、单影像空间后方交会确定影像方位元素的初值,然后利用影像上全部建 筑物的直线(特别是建筑物的铅垂线)来确定影像方位元素的精确值,以达到对多栋建筑物同时建模的目的。
首先利用直接线性变换(DLT)、单影像空间后方交会确定影像方位元素的初值,然后利用影像上全部建 筑物的直线(特别是建筑物的铅垂线)来确定影像方位元素的精确值,以达到对多栋建筑物同时建模的目的。
2005, 30(2): 150-153.
摘要:
提出了基于修正后的直方图不变矩对符号图像进行变化检测的算法。该算法的主要思想是首先计算 图像直方图不变矩,然后用两幅符号图像之间的相关系数来修正,利用修正后的不变矩来检测符号图像变化。 该方法解决了Hu不变矩在检测符号图像变化时难以克服的灰度变化问题。结果表明,该算法对符号图像的 对比度和灰度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能够提高符号图像变化的检测率和控制误测率。
提出了基于修正后的直方图不变矩对符号图像进行变化检测的算法。该算法的主要思想是首先计算 图像直方图不变矩,然后用两幅符号图像之间的相关系数来修正,利用修正后的不变矩来检测符号图像变化。 该方法解决了Hu不变矩在检测符号图像变化时难以克服的灰度变化问题。结果表明,该算法对符号图像的 对比度和灰度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能够提高符号图像变化的检测率和控制误测率。
2005, 30(2): 154-157.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透视约束利用离散三维空间点重建三维表面模型的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摄影测量 以及激光扫描等三维测量技术中隐含的透视关系,将离散点划分到不同的投影面,在局部利用二维三角网构 网技术构建三角网,然后在考虑局部三角网边缘一致性的基础上组合成整体三维表面模型。该方法可以利用 近景摄影测量处理产生的三维景物点或激光扫描仪采集的三维空间点自动构造三维表面模型,重建物体三 维表面。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提出了一种基于透视约束利用离散三维空间点重建三维表面模型的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摄影测量 以及激光扫描等三维测量技术中隐含的透视关系,将离散点划分到不同的投影面,在局部利用二维三角网构 网技术构建三角网,然后在考虑局部三角网边缘一致性的基础上组合成整体三维表面模型。该方法可以利用 近景摄影测量处理产生的三维景物点或激光扫描仪采集的三维空间点自动构造三维表面模型,重建物体三 维表面。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2005, 30(2): 158-160.
摘要:
基于激光雷达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融合的中值滤波算法。运用此算法和传统的中值滤波算法以 及均值算法对激光雷达数据进行了处理,并且使用多种指标对处理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本算法既保持了 传统中值滤波的优点,又改进了对弱边缘目标的保护
基于激光雷达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融合的中值滤波算法。运用此算法和传统的中值滤波算法以 及均值算法对激光雷达数据进行了处理,并且使用多种指标对处理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本算法既保持了 传统中值滤波的优点,又改进了对弱边缘目标的保护
2005, 30(2): 161-165.
摘要:
针对数字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计算图像表面积的简单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分形布朗运动理 论,提出基于图像表面积的分数维计算方法。用遥感图像上几种典型地物的图像窗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并 与其他几种常用的分数维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与理论预期相符合的程度高于其 他分数维计算方法。
针对数字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计算图像表面积的简单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分形布朗运动理 论,提出基于图像表面积的分数维计算方法。用遥感图像上几种典型地物的图像窗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并 与其他几种常用的分数维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与理论预期相符合的程度高于其 他分数维计算方法。
2005, 30(2): 166-169.
摘要:
以OracleGeoRaster和ArcSDE为例,论述了基于扩展的面向对象关系数据库进行遥感影像建库和 基于中间件技术进行遥感影像建库的数据模型、数据存储方式、空间索引、数据管理与维护等问题。对遥感影 像建库实施的数据分块、影像金字塔的构建、数据压缩处理等具体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
以OracleGeoRaster和ArcSDE为例,论述了基于扩展的面向对象关系数据库进行遥感影像建库和 基于中间件技术进行遥感影像建库的数据模型、数据存储方式、空间索引、数据管理与维护等问题。对遥感影 像建库实施的数据分块、影像金字塔的构建、数据压缩处理等具体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
2005, 30(2): 170-173.
摘要:
介绍了命题逻辑演算方法。以武汉地区1993年和2002年的LandsatTM数据为例,应用该方法对 近10年武汉城镇建筑的覆盖变化进行了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用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可行性。
介绍了命题逻辑演算方法。以武汉地区1993年和2002年的LandsatTM数据为例,应用该方法对 近10年武汉城镇建筑的覆盖变化进行了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用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可行性。
2005, 30(2): 174-177.
摘要:
介绍了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概念、特性与分类,对地理信息工程中的评价对象和评价步骤进行了归 纳,并阐述了实施评价时应着重考虑的关键问题。
介绍了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概念、特性与分类,对地理信息工程中的评价对象和评价步骤进行了归 纳,并阐述了实施评价时应着重考虑的关键问题。
2005, 30(2): 178-181.
摘要:
提出了基于标准空间信息本体和混合结构语义本体协同的地理信息系统互操作,通过本体的协同实 现基于标准空间本体的异构空间信息互通和基于异构语义本体分级匹配的空间信息重分类及语义互操作。
提出了基于标准空间信息本体和混合结构语义本体协同的地理信息系统互操作,通过本体的协同实 现基于标准空间本体的异构空间信息互通和基于异构语义本体分级匹配的空间信息重分类及语义互操作。
2005, 30(2): 182-186.
摘要:
提出了空间信息原子服务的概念,阐述了其互操作模型与互操作层次结构,进而提出了空间信息原子 服务的集成框架,包括服务分类框架、服务链接模式以及由空间信息原子服务、分子服务、流程服务和方案服 务组成的服务集成模型。空间信息原子服务概念的提出,对于空间信息服务(GIService)的服务组织与管理、 服务集成以及更好地实现软件复用和空间信息互操作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出了空间信息原子服务的概念,阐述了其互操作模型与互操作层次结构,进而提出了空间信息原子 服务的集成框架,包括服务分类框架、服务链接模式以及由空间信息原子服务、分子服务、流程服务和方案服 务组成的服务集成模型。空间信息原子服务概念的提出,对于空间信息服务(GIService)的服务组织与管理、 服务集成以及更好地实现软件复用和空间信息互操作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