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秀丽, 赵勇, 刘万增, 李然, 赵婷婷, 彭云璐.
测绘地理信息应急快速制图系统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8): 1303-1311.
doi: 10.13203/j.whugis20200139
|
[2] |
王密, 胡芬, 廖安平, 肖明宏.
1:5万基础地理信息综合判调更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0): 1144-1148.
|
[3] |
杨勇, 李霖, 王红, 朱海红.
基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地图制图系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3): 261-264.
|
[4] |
杜清运, 刘涛.
户外增强现实地理信息系统原型设计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1): 1046-1049.
|
[5] |
胡圣武, 王新洲, 谢玉波, 陶本藻.
于粗集的GIS产品质量评价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 74-77.
|
[6] |
田智慧, 胡鹏, 武舫, 熊伟.
公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查询技术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4): 359-361.
|
[7] |
边馥苓, 涂建光.
从GIS工程到数字工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2): 95-99.
|
[8] |
张目.
基于DEA模型的GIS工程技术开发方法的综合评价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2): 100-104.
|
[9] |
张燕平, 张全德, 张江齐, 岳建利.
国家地理空间信息基准框架工程建设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S1): 91-93.
|
[10] |
王新洲, 柳宗伟, 陈顺清.
城市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模式探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3): 226-231.
|
[11] |
陈能成, 龚健雅, 鄂栋臣.
互联网南极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2): 132-136.
|
[12] |
袁相儒, 陈能成, 龚健雅.
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分布式超地图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4): 299-304.
|
[13] |
史文中.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中几何特征的误差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1): 18-20,25.
|
[14] |
朱国宾, 边馥苓, 刘玉贤.
基于Intranet机制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7, 22(4): 333-337.
|
[15] |
李清泉, 李德仁.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结构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2): 128-133.
|
[16] |
方国柱, 张正禄, 章传银.
工程高边坡稳定性评价的信息量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4): 344-349.
|
[17] |
杜清运.
微机地理信息系统上图形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1): 57-65.
|
[18] |
吴梦初.
光学系统价值工程综合评判及公差确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1): 42-50.
|
[19] |
蓝运超, 杨仁.
城市系统规划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1, 16(1): 85-91.
|
[20] |
蔡艳辉, 程鹏飞, 张莉, 徐彦田.
一种测绘地理信息质检抽样方案评价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0, 0(0): 0-0.
doi: 10.13203/j.whugis20200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