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37卷 第10期
2012, 37(10): 1135-1139.
摘要:
利用不同于Stokes、Molodensky等经典理论的新方法确定了30′×30′全球大地水准面。该方法充分利用了高精度地球重力场模型EGM2008、数字高程模型DTM2006.0以及全球地壳密度模型CRUST2.0。计算的30′×30′全球大地水准面与同分辨率的EGM2008大地水准面及美国、澳大利亚GPS水准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计算大地水准面与截断至360阶的30′×30′EGM2008大地水准面的精度相当,在全球范围,两者差值的标准差为2.9cm;在美国、澳大利亚区域,计算大地水准面的精度分别为28cm和14cm。
利用不同于Stokes、Molodensky等经典理论的新方法确定了30′×30′全球大地水准面。该方法充分利用了高精度地球重力场模型EGM2008、数字高程模型DTM2006.0以及全球地壳密度模型CRUST2.0。计算的30′×30′全球大地水准面与同分辨率的EGM2008大地水准面及美国、澳大利亚GPS水准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计算大地水准面与截断至360阶的30′×30′EGM2008大地水准面的精度相当,在全球范围,两者差值的标准差为2.9cm;在美国、澳大利亚区域,计算大地水准面的精度分别为28cm和14cm。
2012, 37(10): 1140-1144.
摘要:
基于赫尔默特方差分量估计公式,论证了附加权比联合反演目标函数的合理性,提出了联合反演的序贯算法,它继承赫尔默特方差分量估计公式的统计无偏性,可以避免其简化公式造成的方差可能为负的影响。该算法并不需要额外保留各类观测数据反演的历史数据,克服了原公式计算繁琐、占用内存巨大的缺点;而且线性公式利于程序计算。模拟算例联合位移观测数据与重力观测数据反演地下断层进一步说明,结合其他的非线性手段,本公式同样适用于非线性联合反演的解算。
基于赫尔默特方差分量估计公式,论证了附加权比联合反演目标函数的合理性,提出了联合反演的序贯算法,它继承赫尔默特方差分量估计公式的统计无偏性,可以避免其简化公式造成的方差可能为负的影响。该算法并不需要额外保留各类观测数据反演的历史数据,克服了原公式计算繁琐、占用内存巨大的缺点;而且线性公式利于程序计算。模拟算例联合位移观测数据与重力观测数据反演地下断层进一步说明,结合其他的非线性手段,本公式同样适用于非线性联合反演的解算。
2012, 37(10): 1145-1149.
摘要:
基于青藏高原GPS形变1991-1999年间的测量成果,通过对中尼(中国与尼泊尔)、中印(中国与印度)边界及中不(中国与不丹)边界附近GPS测站地壳水平运动速率的统计分析,运用平均速度法估算了近10a西部边境地区的形变面积。初步计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形变对我国西部边界存在影响,在1991-1999年之间西部边界的不均匀形变导致国土面积缩小0.37km2。
基于青藏高原GPS形变1991-1999年间的测量成果,通过对中尼(中国与尼泊尔)、中印(中国与印度)边界及中不(中国与不丹)边界附近GPS测站地壳水平运动速率的统计分析,运用平均速度法估算了近10a西部边境地区的形变面积。初步计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形变对我国西部边界存在影响,在1991-1999年之间西部边界的不均匀形变导致国土面积缩小0.37km2。
2012, 37(10): 1150-1154.
摘要:
针对海岸带多源重力数据和地形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和试算,对若干影响cm级似大地水准面确定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剖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我国海岸带Molodensky一阶项对高程异常的贡献在10~30cm,需在Molodensky框架中精化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精细处理地形影响是提升多源重力场数据处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地球外空间不同高度、任意类型重力场参数的地形影响、地形补偿和地形Helmert凝聚算法可以统一;重力场数据处理中大地测量基准不一致的影响会随数据处理算法的不同而变化,在多源重力数据处理时此类影响易变得不可预测和控制;将地形Helmert凝聚理论引入Molodensky框架,可以解决以其他重力场参数(如扰动重力、垂线偏差等)为边界条件的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问题。
针对海岸带多源重力数据和地形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和试算,对若干影响cm级似大地水准面确定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剖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我国海岸带Molodensky一阶项对高程异常的贡献在10~30cm,需在Molodensky框架中精化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精细处理地形影响是提升多源重力场数据处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地球外空间不同高度、任意类型重力场参数的地形影响、地形补偿和地形Helmert凝聚算法可以统一;重力场数据处理中大地测量基准不一致的影响会随数据处理算法的不同而变化,在多源重力数据处理时此类影响易变得不可预测和控制;将地形Helmert凝聚理论引入Molodensky框架,可以解决以其他重力场参数(如扰动重力、垂线偏差等)为边界条件的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问题。
2012, 37(10): 1155-1159.
摘要:
基于MQ-B方法的基本数学原理提出沿大地线度量距离构造核函数,得到一种适于大尺度范围速度场建模的MQ-B新模型,该速度场在参考椭球面上建立。将适于标量场的MQ-B方法推广到适于矢量场,拓宽了多面函数拟合方法的应用领域。实际算例表明,提出的基于大地线核函数的多面函数拟合模型与传统的通过经纬度坐标差构造核函数的多面函数拟合模型在中国区域内精度相当,但理论上更完善,可用于大尺度速度场建模。
基于MQ-B方法的基本数学原理提出沿大地线度量距离构造核函数,得到一种适于大尺度范围速度场建模的MQ-B新模型,该速度场在参考椭球面上建立。将适于标量场的MQ-B方法推广到适于矢量场,拓宽了多面函数拟合方法的应用领域。实际算例表明,提出的基于大地线核函数的多面函数拟合模型与传统的通过经纬度坐标差构造核函数的多面函数拟合模型在中国区域内精度相当,但理论上更完善,可用于大尺度速度场建模。
2012, 37(10): 1160-1163.
摘要:
基于移去计算恢复技术(RCR),结合中国近海区域Sandwell测高重力数据,分析了VK和FEO核函数不同阶数条件下,球冠半径大小对残余大地水准面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测试区域,当核函数阶数较大时(P=L=90和P=L=120),球冠半径的增加对残余大地水准面的影响不显著。综合低阶核函数和较高阶核函数的计算结果,球冠半径为3°是一个较优参数。利用GPS水准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核表明,采用改进的椭球核函数比球面核函数计算精度可以提高1.5cm。
基于移去计算恢复技术(RCR),结合中国近海区域Sandwell测高重力数据,分析了VK和FEO核函数不同阶数条件下,球冠半径大小对残余大地水准面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测试区域,当核函数阶数较大时(P=L=90和P=L=120),球冠半径的增加对残余大地水准面的影响不显著。综合低阶核函数和较高阶核函数的计算结果,球冠半径为3°是一个较优参数。利用GPS水准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核表明,采用改进的椭球核函数比球面核函数计算精度可以提高1.5cm。
2012, 37(10): 1164-1167.
摘要:
针对现有自协方差最小二乘噪声估计结果非正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克服数据长度不够以及先验信息不准的改进算法,保证噪声估计结果的正定性,从而提高自协方差最小二乘噪声估计的精度。数值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针对现有自协方差最小二乘噪声估计结果非正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克服数据长度不够以及先验信息不准的改进算法,保证噪声估计结果的正定性,从而提高自协方差最小二乘噪声估计的精度。数值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012, 37(10): 1168-1172.
摘要:
在分析已有的单位权方差假设检验法基础上,讨论了基于单位权方差比构造统计量的方法,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工程GPS网基准点兼容性分析的单位权方差假设检验模型,简称方差检验模型。利用算例验证了新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分析已有的单位权方差假设检验法基础上,讨论了基于单位权方差比构造统计量的方法,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工程GPS网基准点兼容性分析的单位权方差假设检验模型,简称方差检验模型。利用算例验证了新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2, 37(10): 1173-1176.
摘要:
将步进频率连续波技术、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和干涉测量技术相结合而构成的地面微波干涉雷达系统,可实现对地面目标的静动态高精度监测。介绍了利用该技术的IBIS系统在武汉阳逻长江公路大桥所开展的动态挠度测试情况,并与GPS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微波干涉雷达技术不仅可以精细地测量桥梁挠度的动态变化,且精度高,可以真实地反映结构物的动态变形特征。
将步进频率连续波技术、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和干涉测量技术相结合而构成的地面微波干涉雷达系统,可实现对地面目标的静动态高精度监测。介绍了利用该技术的IBIS系统在武汉阳逻长江公路大桥所开展的动态挠度测试情况,并与GPS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微波干涉雷达技术不仅可以精细地测量桥梁挠度的动态变化,且精度高,可以真实地反映结构物的动态变形特征。
2012, 37(10): 1177-1180.
摘要:
提出了一种估计星间单差宽巷载波相位FCB的新方法——区间均化法。利用2010年全球约120个IGS测站的数据,估计出所有星间单差宽巷载波相位的FCB,详细比较分析了星间单差宽巷FCB的估计精度。结果表明,使用区间均化法获得的卫星宽巷载波相位的FCB与法国CNES中心发布的FCB产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较差均小于0.1周,94%小于0.05周。不同测站数量和测站分布估计相同卫星组星间单差宽巷载波相位的FCB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测站数越多,FCB估值的可靠性越高。绝大部分星间单差宽巷载波相位的FCB在1a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时间序列的标准差小于0.01周。卫星工作状态的变化会使FCB重新赋值。
提出了一种估计星间单差宽巷载波相位FCB的新方法——区间均化法。利用2010年全球约120个IGS测站的数据,估计出所有星间单差宽巷载波相位的FCB,详细比较分析了星间单差宽巷FCB的估计精度。结果表明,使用区间均化法获得的卫星宽巷载波相位的FCB与法国CNES中心发布的FCB产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较差均小于0.1周,94%小于0.05周。不同测站数量和测站分布估计相同卫星组星间单差宽巷载波相位的FCB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测站数越多,FCB估值的可靠性越高。绝大部分星间单差宽巷载波相位的FCB在1a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时间序列的标准差小于0.01周。卫星工作状态的变化会使FCB重新赋值。
2012, 37(10): 1181-1185.
摘要:
利用多时相InSAR(multi-temporal InSAR,MTI)技术,以河北廊坊市城区为试验区,利用两个Track覆盖的SAR数据获取了该地区2007~2010年间的高精度地面沉降速率场。结果表明,廊坊市中心城区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沉降漏斗,其最大地面沉降速率为76.0mm/a。在此基础上,利用自由应力下的体积应变模型进行地下水体积变化反演,显示该地区的体积变化最大达到-1.15×10-4/a,整个研究区的地下水年抽取体积达554万m3。
利用多时相InSAR(multi-temporal InSAR,MTI)技术,以河北廊坊市城区为试验区,利用两个Track覆盖的SAR数据获取了该地区2007~2010年间的高精度地面沉降速率场。结果表明,廊坊市中心城区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沉降漏斗,其最大地面沉降速率为76.0mm/a。在此基础上,利用自由应力下的体积应变模型进行地下水体积变化反演,显示该地区的体积变化最大达到-1.15×10-4/a,整个研究区的地下水年抽取体积达554万m3。
2012, 37(10): 1186-1189.
摘要:
海量地基GPS双频观测为电离层延迟建模提供了高分辨率时空覆盖的数据源。尽管如此,穿刺点的数量及空间分布、观测精度影响着建模精度。GLONASS/GPS兼容接收机增加了可观测的卫星数,改善了穿刺点的几何分布。基于此,完整地给出了GLONASS/GPS联合全球电离层延迟建模的算法实现以及数据处理策略。实测数据表明,在当前IGS站网分布下,GLONASS数据改善了全球电离层延迟模型化效果;卫星的DCB稳定性优于接收机的DCB,但GLONASS卫星DCB稳定性差于GPS卫星。
海量地基GPS双频观测为电离层延迟建模提供了高分辨率时空覆盖的数据源。尽管如此,穿刺点的数量及空间分布、观测精度影响着建模精度。GLONASS/GPS兼容接收机增加了可观测的卫星数,改善了穿刺点的几何分布。基于此,完整地给出了GLONASS/GPS联合全球电离层延迟建模的算法实现以及数据处理策略。实测数据表明,在当前IGS站网分布下,GLONASS数据改善了全球电离层延迟模型化效果;卫星的DCB稳定性优于接收机的DCB,但GLONASS卫星DCB稳定性差于GPS卫星。
2012, 37(10): 1190-1193.
摘要: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广播星历和区域参考网的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的新算法——NAPPP(network augmented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采用可实时获取的广播星历,将用户站与附近的若干参考站一起联合处理,实时估计用户站位置参数以及导航卫星轨道和钟差改正数。实验结果表明,NAPPP算法静、动态实时定位精度分别为1~2cm和2~6cm,其定位精度和收敛速度明显优于基于IGS最终轨道和30s钟差的PPP定位结果,与基于CODE最终轨道和5s钟差的PPP定位结果相当。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广播星历和区域参考网的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的新算法——NAPPP(network augmented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采用可实时获取的广播星历,将用户站与附近的若干参考站一起联合处理,实时估计用户站位置参数以及导航卫星轨道和钟差改正数。实验结果表明,NAPPP算法静、动态实时定位精度分别为1~2cm和2~6cm,其定位精度和收敛速度明显优于基于IGS最终轨道和30s钟差的PPP定位结果,与基于CODE最终轨道和5s钟差的PPP定位结果相当。
2012, 37(10): 1194-1197.
摘要:
针对卫星测高数据确定平均海平面变化速度中可能存在的线性漂移问题,利用全球快速验潮站观测数据,在进行精细数据预处理中,为保证两种数据观测含相同时变海平面信号,改进了同步校正方法,解决了每个验潮站参考基准不同导致验潮站上两种数据海平面变化差值无法进行全球平均的问题,并以T/P卫星观测数据为例,确定了其平均海平面变化线性漂移,为获取真实海平面变化速度提供了保证。
针对卫星测高数据确定平均海平面变化速度中可能存在的线性漂移问题,利用全球快速验潮站观测数据,在进行精细数据预处理中,为保证两种数据观测含相同时变海平面信号,改进了同步校正方法,解决了每个验潮站参考基准不同导致验潮站上两种数据海平面变化差值无法进行全球平均的问题,并以T/P卫星观测数据为例,确定了其平均海平面变化线性漂移,为获取真实海平面变化速度提供了保证。
2012, 37(10): 1198-1202.
摘要:
根据卫星测高反演的重力异常和全球地磁异常格网,构造了西太平洋海域2′×2′重力异常和磁场异常数据作为基准信息,结合SITAN滤波算法在该海域上的两块特征区域上,对比了重力和地磁辅助导航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重力和地磁辅助导航的结果与潜艇航线上的重力和磁力信息丰富程度密切相关,两块区域上的两种辅助导航算法的精度都在2nmile左右。
根据卫星测高反演的重力异常和全球地磁异常格网,构造了西太平洋海域2′×2′重力异常和磁场异常数据作为基准信息,结合SITAN滤波算法在该海域上的两块特征区域上,对比了重力和地磁辅助导航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重力和地磁辅助导航的结果与潜艇航线上的重力和磁力信息丰富程度密切相关,两块区域上的两种辅助导航算法的精度都在2nmile左右。
2012, 37(10): 1203-1206.
摘要:
提出了在具有统一解析式连续背景场基础上实现迭代最近等值线的匹配算法,建立了局部连续背景场的最近点搜索模型,采用BFGS拟牛顿方法实现置信范围内最近等值点精确定位。分别对连续背景场的ICCP匹配算法和离散背景场的ICCP匹配算法进行了两组对比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连续背景场的IC-CP匹配算法在搜索最近等值点方面有了较大改进,匹配精度有了较大提高。
提出了在具有统一解析式连续背景场基础上实现迭代最近等值线的匹配算法,建立了局部连续背景场的最近点搜索模型,采用BFGS拟牛顿方法实现置信范围内最近等值点精确定位。分别对连续背景场的ICCP匹配算法和离散背景场的ICCP匹配算法进行了两组对比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连续背景场的IC-CP匹配算法在搜索最近等值点方面有了较大改进,匹配精度有了较大提高。
2012, 37(10): 1207-1211.
摘要:
2010-04-14我国青海玉树附近发生Mw 6.9级地震。具体研究了该地震的前震-主震-余震序列应力触发模式及主震对周边断层的应力扰动。结果表明,大部分余震分布在同震库仑应力正区且余震触发率达76.4%;Mw 4.9级前震对Mw 6.9级主震的触发作用不甚明显,而后者对Mw 6.1级余震有明显触发作用;甘孜-玉树断层几乎都处于同震库仑应力加载状态,该断层上的历史破裂段如1738年M7.5级地震的当江段、哈秀段以及1896年M 7.3级地震的邓柯段未来更倾向于再次错动,造成强烈地震。
2010-04-14我国青海玉树附近发生Mw 6.9级地震。具体研究了该地震的前震-主震-余震序列应力触发模式及主震对周边断层的应力扰动。结果表明,大部分余震分布在同震库仑应力正区且余震触发率达76.4%;Mw 4.9级前震对Mw 6.9级主震的触发作用不甚明显,而后者对Mw 6.1级余震有明显触发作用;甘孜-玉树断层几乎都处于同震库仑应力加载状态,该断层上的历史破裂段如1738年M7.5级地震的当江段、哈秀段以及1896年M 7.3级地震的邓柯段未来更倾向于再次错动,造成强烈地震。
2012, 37(10): 1212-1214.
摘要:
对Vondrak滤波的准则函数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标准,即用滤波值的均方根误差与平滑度的线性组合的平方根δ作为平滑因子质量好坏的评价标准。模拟算例证实了此评价标准的可行性。
对Vondrak滤波的准则函数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标准,即用滤波值的均方根误差与平滑度的线性组合的平方根δ作为平滑因子质量好坏的评价标准。模拟算例证实了此评价标准的可行性。
2012, 37(10): 1215-1220.
摘要:
论述了联合卫星轨道和重力梯度数据严密求解重力场的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案,研究了GOCE重力场反演中有色噪声的AR去相关滤波、病态法方程的Kaula正则化和观测值最优加权的方差分量估计等关键问题。模拟结果表明:①极空白问题会降低法方程求解的稳定性,导致低次位系数的求解精度较低,而Kaula正则化可有效用于GOCE病态法方程的求解,并得到合理稳定的解;②重力梯度有色噪声会降低GOCE重力场求解的整体精度,特别是对低阶位系数的影响最为明显,而AR去相关滤波法可有效处理有色噪声,但解算结果仍含有低频误差;③方差分量估计可有效确定SST和SGG两类观测值的最优权比,并且有色噪声造成的低频误差经过联合求解后得到了抑制;④利用30d、5s采样的GOCE模拟数据恢复200阶次的重力场模型,其大地水准面和重力异常精度在纬度±83°范围内分别为±3.81cm和±1.056mGal。
论述了联合卫星轨道和重力梯度数据严密求解重力场的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案,研究了GOCE重力场反演中有色噪声的AR去相关滤波、病态法方程的Kaula正则化和观测值最优加权的方差分量估计等关键问题。模拟结果表明:①极空白问题会降低法方程求解的稳定性,导致低次位系数的求解精度较低,而Kaula正则化可有效用于GOCE病态法方程的求解,并得到合理稳定的解;②重力梯度有色噪声会降低GOCE重力场求解的整体精度,特别是对低阶位系数的影响最为明显,而AR去相关滤波法可有效处理有色噪声,但解算结果仍含有低频误差;③方差分量估计可有效确定SST和SGG两类观测值的最优权比,并且有色噪声造成的低频误差经过联合求解后得到了抑制;④利用30d、5s采样的GOCE模拟数据恢复200阶次的重力场模型,其大地水准面和重力异常精度在纬度±83°范围内分别为±3.81cm和±1.056mGal。
2012, 37(10): 1221-1223.
摘要:
对比研究了Shepard方法和连续曲率张力样条法及Kriging法在高程观测值稀疏和空缺区域中的插值效果,然后基于精化的ICESat数据集,利用连续曲率张力样条法建立了两极冰盖的格网时间序列模型,给出了极地冰盖高程的变化速率分布,并与卫星交叉点差值方法得到的相应值进行了对比分析。
对比研究了Shepard方法和连续曲率张力样条法及Kriging法在高程观测值稀疏和空缺区域中的插值效果,然后基于精化的ICESat数据集,利用连续曲率张力样条法建立了两极冰盖的格网时间序列模型,给出了极地冰盖高程的变化速率分布,并与卫星交叉点差值方法得到的相应值进行了对比分析。
2012, 37(10): 1224-1228.
摘要:
应用化学反应优化技术(chemical reaction optimization,CRO)作了图像分割的尝试。介绍了CRO图像分割的原理与方法,同时对新分割方法的特点作了具体的分析和说明,并说明了新分割方法的具体作业过程。通过对3幅航空影像的分割实验,验证了对新方法特点分析的正确性,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应用化学反应优化技术(chemical reaction optimization,CRO)作了图像分割的尝试。介绍了CRO图像分割的原理与方法,同时对新分割方法的特点作了具体的分析和说明,并说明了新分割方法的具体作业过程。通过对3幅航空影像的分割实验,验证了对新方法特点分析的正确性,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2012, 37(10): 1229-1231.
摘要:
针对遥感影像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影像重定位和遍历检测的盲水印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抵抗压缩、滤波等常见的图像处理攻击,还能有效抵抗裁剪攻击。
针对遥感影像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影像重定位和遍历检测的盲水印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抵抗压缩、滤波等常见的图像处理攻击,还能有效抵抗裁剪攻击。
2012, 37(10): 1232-1236.
摘要:
针对双灭点条件下纠正大倾角近景影像算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灭点理论、空间直线几何补偿联合广义点(直线)摄影测量光束法平差的建筑物影像自动纠正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具有一定效果。
针对双灭点条件下纠正大倾角近景影像算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灭点理论、空间直线几何补偿联合广义点(直线)摄影测量光束法平差的建筑物影像自动纠正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具有一定效果。
2012, 37(10): 1236-1239.
摘要:
为了克服线性光谱混合分析模型的缺陷,兼顾Landsat ETM+和Quickbird遥感数据多源信息及Fuzzy ARTMAP神经网络自适应学习的优势,提出了利用Fuzzy ARTMAP方法来估算城市不透水面覆盖度(ISP)。以武汉市为例,结果表明,与线性光谱混合分析模型相比,基于Fuzzy ARTMAP神经网络方法估算结果精度较高,与实际城市不透水面覆盖度分布范围一致。
为了克服线性光谱混合分析模型的缺陷,兼顾Landsat ETM+和Quickbird遥感数据多源信息及Fuzzy ARTMAP神经网络自适应学习的优势,提出了利用Fuzzy ARTMAP方法来估算城市不透水面覆盖度(ISP)。以武汉市为例,结果表明,与线性光谱混合分析模型相比,基于Fuzzy ARTMAP神经网络方法估算结果精度较高,与实际城市不透水面覆盖度分布范围一致。
2012, 37(10): 1240-1243.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Joint Boost特征选择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信息可视化方法。实验选用了ESAR的德国某机场的极化干涉SAR数据,提取几乎所有极化干涉信息分量构成较为完备的特征信息集合,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提出了一种基于Joint Boost特征选择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信息可视化方法。实验选用了ESAR的德国某机场的极化干涉SAR数据,提取几乎所有极化干涉信息分量构成较为完备的特征信息集合,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2, 37(10): 1244-1247.
摘要:
基于地表径流的自然特性从DEM提取谷地线,使用的一个关键参量是汇水量阈值,目前该阈值的选择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机性,没有一个定量的确定模型。从谷地系统自身的相似性特征出发,研究了多尺度条件下汇水量阈值与谷地线平均分叉比的关系,基于自相似性和平均分叉比趋近常数的原理确定了有效的汇水量阈值区间。
基于地表径流的自然特性从DEM提取谷地线,使用的一个关键参量是汇水量阈值,目前该阈值的选择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机性,没有一个定量的确定模型。从谷地系统自身的相似性特征出发,研究了多尺度条件下汇水量阈值与谷地线平均分叉比的关系,基于自相似性和平均分叉比趋近常数的原理确定了有效的汇水量阈值区间。
2012, 37(10): 1248-1251.
摘要:
从地球空间信息学的角度概括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内涵及其和数字地球的区别,建立了智慧地球的体系结构和解决方案,提出了智慧地球物理和逻辑框架,分析了智慧地球的技术构成,给出了智慧地球的建设建议,为智慧地球的理论体系和实现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
从地球空间信息学的角度概括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内涵及其和数字地球的区别,建立了智慧地球的体系结构和解决方案,提出了智慧地球物理和逻辑框架,分析了智慧地球的技术构成,给出了智慧地球的建设建议,为智慧地球的理论体系和实现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
2012, 37(10): 1252-1255.
摘要:
在分析球冠、球带表面积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等面积四叉树全球离散格网建模方法,阐述了格网划分机理,制定了格网编号体系,给出了由编号确定格网中心地理坐标及由地理坐标确定格网编号的公式,分析了其实际应用方向。
在分析球冠、球带表面积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等面积四叉树全球离散格网建模方法,阐述了格网划分机理,制定了格网编号体系,给出了由编号确定格网中心地理坐标及由地理坐标确定格网编号的公式,分析了其实际应用方向。
2012, 37(10): 1256-1259.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视频GIS数据水印算法。该算法结合视频GIS数据特点,将视频流分割为时间轴上连续图像序列。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隐蔽性与鲁棒性,并能有效抵抗帧删除、重编码等攻击。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视频GIS数据水印算法。该算法结合视频GIS数据特点,将视频流分割为时间轴上连续图像序列。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隐蔽性与鲁棒性,并能有效抵抗帧删除、重编码等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