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健, 魏子卿.
利用Molodensky理论求解第二大地边值问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10): 1478-1483.
doi: 10.13203/j.whugis20170420
|
[2] |
谢建, 龙四春, 李黎, 李博超.
不等式约束加权整体最小二乘的凝聚函数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0): 1526-1530.
doi: 10.13203/j.whugis20160507
|
[3] |
郭东美, 鲍李峰, 许厚泽.
中国大陆厘米级大地水准面的地形影响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3): 342-348.
doi: 10.13203/j.whugis20130494
|
[4] |
万晓云, 于锦海.
移去恢复法在逆Stokes公式计算中的精度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 77-80.
|
[5] |
杨元喜, 曾安敏.
大地测量数据融合模式及其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8): 771-774.
|
[6] |
魏二虎, 刘经南, 李征航, 施闯.
空间VLBI观测量估计大地测量参数的模拟计算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0): 875-878.
|
[7] |
申文斌.
引力位虚拟压缩恢复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8): 720-724.
|
[8] |
罗志才, 陈永奇, 宁津生.
地形对确定高精度局部大地水准面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3): 340-344.
|
[9] |
魏子卿.
论我国大地测量基础建设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S1): 23-26.
|
[10] |
许才军, 李志才.
轮回搜索-贝叶斯法及其在大地测量反演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6): 658-662.
|
[11] |
刘大杰, 冯延明.
动态大地测量的平差基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S1): 69-72,109.
|
[12] |
陈俊勇.
中国大地测量的数据处理要科学界定潮汐改正计算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6): 633-635.
|
[13] |
陈俊勇.
建设我国现代大地测量基准的思考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S1): 1-6.
|
[14] |
赵建虎, 刘经南, 张红梅.
顾及非格网数据考虑地形改正的GPS水准高程拟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4): 346-350.
|
[15] |
陈俊勇, 李建成.
推算我国高精度和高分辨率似大地水准面的若干技术问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2): 95-99,110.
|
[16] |
金标仁, 申文斌.
相对论大地测量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4, 19(3): 227-231.
|
[17] |
晁定波, 宁津生, 邱卫根.
整体大地测量的虚拟点质量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2): 1-7.
|
[18] |
单杰, 李德仁.
摄影测量与大地测量观测值联合平差的质量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0, 15(4): 6-15.
|
[19] |
徐绍铨.
弦线法解算大地测量主题精密公式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0, 15(1): 19-27.
|
[20] |
黄永强.
FFT实现物理大地测量边值问题类型转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9, 14(4): 86-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