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38卷 第7期
2013, 38(7): 757-760.
摘要:
现有"像素级"的真正射影像纠正方法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地物特征和影像像素间的关联关系,导致对DSM分辨率十分敏感,难以保持地物轮廓边缘特征的准确性和纹理结构的完整性,遮挡恢复和阴影补偿难以自动化处理,需要大量人工干预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真正射影像纠正方法,主要内容包括:①物方和像方对象的定义及语义描述;②像方对象的全局可见性索引;③面向对象的真正射纠正和纹理优化采样。选择广东阳江地区多角度航摄影像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面向对象的真正射纠正方法既能保持准确的几何特征和完整的纹理结构,还能自适应地处理遮挡和阴影,为多角度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的自动化、智能化真正射纠正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途径。
现有"像素级"的真正射影像纠正方法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地物特征和影像像素间的关联关系,导致对DSM分辨率十分敏感,难以保持地物轮廓边缘特征的准确性和纹理结构的完整性,遮挡恢复和阴影补偿难以自动化处理,需要大量人工干预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真正射影像纠正方法,主要内容包括:①物方和像方对象的定义及语义描述;②像方对象的全局可见性索引;③面向对象的真正射纠正和纹理优化采样。选择广东阳江地区多角度航摄影像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面向对象的真正射纠正方法既能保持准确的几何特征和完整的纹理结构,还能自适应地处理遮挡和阴影,为多角度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的自动化、智能化真正射纠正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途径。
2013, 38(7): 761-764.
摘要:
针对基于像素道路提取方法存在的道路特征利用不够充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道路基元的面向对象的道路提取方法。首先根据道路特征定义道路基元,然后在利用区域生长分割出道路的基础上进行道路基元的搜寻与构建、跟踪与连接,初步得到道路与中心线网络,再通过后续处理得到最终的道路与中心线网络。利用GeoEye卫星影像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较有效地提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的道路。
针对基于像素道路提取方法存在的道路特征利用不够充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道路基元的面向对象的道路提取方法。首先根据道路特征定义道路基元,然后在利用区域生长分割出道路的基础上进行道路基元的搜寻与构建、跟踪与连接,初步得到道路与中心线网络,再通过后续处理得到最终的道路与中心线网络。利用GeoEye卫星影像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较有效地提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的道路。
2013, 38(7): 765-769.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物方定位一致性的卫星多光谱影像自动配准方法。首先采用类似于相对定向的方式恢复各波段影像间精确的相对几何成像关系;然后基于同名像元物方定位一致性的约束条件,在无需影像匹配的情况下实现子像素级的多光谱影像自动配准。该方法是一种真正几何意义上的配准,波段间的纠正模型为严密几何成像模型,不仅在理论上具有严密性,而且配准结果与影像质量无关。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对资源三号卫星的多光谱影像进行了实验。目前该方法已应用于卫星影像预处理软件中。
提出了一种基于物方定位一致性的卫星多光谱影像自动配准方法。首先采用类似于相对定向的方式恢复各波段影像间精确的相对几何成像关系;然后基于同名像元物方定位一致性的约束条件,在无需影像匹配的情况下实现子像素级的多光谱影像自动配准。该方法是一种真正几何意义上的配准,波段间的纠正模型为严密几何成像模型,不仅在理论上具有严密性,而且配准结果与影像质量无关。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对资源三号卫星的多光谱影像进行了实验。目前该方法已应用于卫星影像预处理软件中。
2013, 38(7): 770-773.
摘要:
从构造特征描述子入手,结合Haar-like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SURF特征描述符,并将其应用到遥感影像匹配中,新的描述符增加了对边和对角特征的描述。SURF匹配算法利用了积分图技术,匹配速度快,但是其特征的区分能力相对较弱。实验结果证明,此描述符的区分力优于原SURF描述子。
从构造特征描述子入手,结合Haar-like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SURF特征描述符,并将其应用到遥感影像匹配中,新的描述符增加了对边和对角特征的描述。SURF匹配算法利用了积分图技术,匹配速度快,但是其特征的区分能力相对较弱。实验结果证明,此描述符的区分力优于原SURF描述子。
2013, 38(7): 774-777.
摘要:
针对模糊C均值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比较敏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空间加权模糊C均值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BP神经网络训练已知样本,得出初始隶属矩阵,从而提高了初始聚类中心的可靠性。鉴于空间数据具有自相关的特点,在算法中考虑邻域像元对中心像元的影响,并赋予不同的权重,使算法具有更强的抗噪能力。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将改进的方法用于SPOT 2.5m遥感影像数据的分割,并与FCM、SFCM等算法的分割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针对模糊C均值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比较敏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空间加权模糊C均值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BP神经网络训练已知样本,得出初始隶属矩阵,从而提高了初始聚类中心的可靠性。鉴于空间数据具有自相关的特点,在算法中考虑邻域像元对中心像元的影响,并赋予不同的权重,使算法具有更强的抗噪能力。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将改进的方法用于SPOT 2.5m遥感影像数据的分割,并与FCM、SFCM等算法的分割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3, 38(7): 778-782.
摘要:
为有效去除含噪图像中的噪声,提出了一种基于非抽样剪切波域高斯比例混合模型的图像去噪方法。首先建立含噪图像非抽样剪切波系数的局部高斯比例混合模型,然后应用贝叶斯最小二乘法对无噪图像的非抽样剪切波系数进行估计,最后通过非抽样剪切波逆变换得到去噪后的图像。该方法充分利用了非抽样剪切波变换的平移不变性、对图像边缘纹理等细节的高效表示能力以及高斯比例混合模型对非抽样剪切波变换系数局部相关性的概括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小波域高斯比例混合模型的图像去噪方法、曲波域多变量阈值去噪方法以及非抽样剪切波域的硬阈值法相比,该方法不仅能更有效地去除含噪图像中的噪声,提高其信噪比以及与原始无噪图像的平均结构相似度,...
为有效去除含噪图像中的噪声,提出了一种基于非抽样剪切波域高斯比例混合模型的图像去噪方法。首先建立含噪图像非抽样剪切波系数的局部高斯比例混合模型,然后应用贝叶斯最小二乘法对无噪图像的非抽样剪切波系数进行估计,最后通过非抽样剪切波逆变换得到去噪后的图像。该方法充分利用了非抽样剪切波变换的平移不变性、对图像边缘纹理等细节的高效表示能力以及高斯比例混合模型对非抽样剪切波变换系数局部相关性的概括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小波域高斯比例混合模型的图像去噪方法、曲波域多变量阈值去噪方法以及非抽样剪切波域的硬阈值法相比,该方法不仅能更有效地去除含噪图像中的噪声,提高其信噪比以及与原始无噪图像的平均结构相似度,...
2013, 38(7): 783-788.
摘要:
分析了传统形态滤波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建立在图像连通分量的延展度度量上、基于轮廓结构元素的新型CS形态滤波器。定义了一个基于轮廓结构元素的形态学击中运算,CS形态滤波器使用这一运算来提取噪声区域,一次性地将噪声区域内的噪声全部去除。实验结果表明,该滤波算法不仅具有很好的抗噪性,而且在保护图像细节方面的能力尤为突出。
分析了传统形态滤波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建立在图像连通分量的延展度度量上、基于轮廓结构元素的新型CS形态滤波器。定义了一个基于轮廓结构元素的形态学击中运算,CS形态滤波器使用这一运算来提取噪声区域,一次性地将噪声区域内的噪声全部去除。实验结果表明,该滤波算法不仅具有很好的抗噪性,而且在保护图像细节方面的能力尤为突出。
2013, 38(7): 789-793.
摘要:
通过250m分辨率的MODIS时序数据,监测自2000年以来长江中游的鄱阳湖和洞庭湖地区的洪水淹没范围及其动态变化。基于同期TM数据对MODIS监测结果进行验证,精度为94.6%,达到了理想的洪灾淹没范围提取结果。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鄱阳湖的淹没面积相对较大,而东洞庭湖和西南洞庭湖在2002年的淹没面积相对较大。三湖在一次淹没波动持续时间上最长可达5~6个月;洪涝灾害发生时间大多集中在4~11月份,其中以6~8月份最为频繁,夏季是该地区洪涝灾害的高发期。
通过250m分辨率的MODIS时序数据,监测自2000年以来长江中游的鄱阳湖和洞庭湖地区的洪水淹没范围及其动态变化。基于同期TM数据对MODIS监测结果进行验证,精度为94.6%,达到了理想的洪灾淹没范围提取结果。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鄱阳湖的淹没面积相对较大,而东洞庭湖和西南洞庭湖在2002年的淹没面积相对较大。三湖在一次淹没波动持续时间上最长可达5~6个月;洪涝灾害发生时间大多集中在4~11月份,其中以6~8月份最为频繁,夏季是该地区洪涝灾害的高发期。
2013, 38(7): 794-798.
摘要:
提出了一种流数据算法进行Delaunay三角网构网,用来处理上十亿的LiDAR点云数据。该算法基于并行多核处理器架构,将三角网构网的分治算法与流数据处理相结合。一种四叉树结构用来自适应地划分点云数据文件,并将分割构网和合并子网工作动态调度分布到不同处理器,以提高负载均衡。算法通过并行计算,充分利用多核处理器平台的计算能力,取得了高运行效率和低内存占用。
提出了一种流数据算法进行Delaunay三角网构网,用来处理上十亿的LiDAR点云数据。该算法基于并行多核处理器架构,将三角网构网的分治算法与流数据处理相结合。一种四叉树结构用来自适应地划分点云数据文件,并将分割构网和合并子网工作动态调度分布到不同处理器,以提高负载均衡。算法通过并行计算,充分利用多核处理器平台的计算能力,取得了高运行效率和低内存占用。
2013, 38(7): 799-804.
摘要:
通过对自动化样本选择方法进行研究,实现了局部区域内面向对象的土地覆被自动分类。首先通过模糊聚类获得影像中的候选对象样本,分别提取影像特征和先验知识中的地类特征,通过预设阈值完成样本初步筛选,然后根据先验知识进行半监督距离度量学习,完成样本的自动选择,并为最终的监督分类提供度量依据。应用舟曲泥石流灾区影像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与基于人工选择样本的分类结果精度非常接近,同时在多次实验中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相对人工方法更加客观,适合批量自动化处理。
通过对自动化样本选择方法进行研究,实现了局部区域内面向对象的土地覆被自动分类。首先通过模糊聚类获得影像中的候选对象样本,分别提取影像特征和先验知识中的地类特征,通过预设阈值完成样本初步筛选,然后根据先验知识进行半监督距离度量学习,完成样本的自动选择,并为最终的监督分类提供度量依据。应用舟曲泥石流灾区影像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与基于人工选择样本的分类结果精度非常接近,同时在多次实验中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相对人工方法更加客观,适合批量自动化处理。
2013, 38(7): 805-808.
摘要:
针对精度差、频率低的浮动车数据特点,给出了空间和拓扑约束下的最短路径浮动车数据地图匹配算法,基于不同采样频率的匹配结果证明算法准确度高。基于武汉市浮动车数据的匹配结果表明,算法具有高可靠性,可以用于浮动车数据的交通信息提取与特征挖掘。
针对精度差、频率低的浮动车数据特点,给出了空间和拓扑约束下的最短路径浮动车数据地图匹配算法,基于不同采样频率的匹配结果证明算法准确度高。基于武汉市浮动车数据的匹配结果表明,算法具有高可靠性,可以用于浮动车数据的交通信息提取与特征挖掘。
2013, 38(7): 809-812.
摘要:
仿真是车用自组网研究中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仿真结果通常受不同参数的影响。分析了移动模型对车用自组网路由协议性能仿真的影响;利用浮动车数据构建了城市出租车自组网模型(UT-Vanet),分析了各种移动模型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移动模型对车用自组网路由协议性能的影响。采用的移动模型有随机移动模型(RWP)、IDM_IM和IDM_LC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移动模型对车用自组网路由协议的仿真具有很大的影响。
仿真是车用自组网研究中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仿真结果通常受不同参数的影响。分析了移动模型对车用自组网路由协议性能仿真的影响;利用浮动车数据构建了城市出租车自组网模型(UT-Vanet),分析了各种移动模型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移动模型对车用自组网路由协议性能的影响。采用的移动模型有随机移动模型(RWP)、IDM_IM和IDM_LC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移动模型对车用自组网路由协议的仿真具有很大的影响。
2013, 38(7): 813-817.
摘要:
为解决DUFCOM方法单历元解算GPS双差整周模糊度因观测卫星数多导致解算效率低而影响GPS高频数据实时动态解算这一问题,同时考虑到DC算法解算效率高的优点,对观测卫星进行筛选分级处理,提出了一种快速确定算法。算例表明,该算法可避免在应用DUFCOM方法中二级卫星对一级卫星双差整周模糊度解算效率的影响,使得GPS单历元确定双差整周模糊度的效率显著提高,达到了GPS高频数据实时动态解算的目的。
为解决DUFCOM方法单历元解算GPS双差整周模糊度因观测卫星数多导致解算效率低而影响GPS高频数据实时动态解算这一问题,同时考虑到DC算法解算效率高的优点,对观测卫星进行筛选分级处理,提出了一种快速确定算法。算例表明,该算法可避免在应用DUFCOM方法中二级卫星对一级卫星双差整周模糊度解算效率的影响,使得GPS单历元确定双差整周模糊度的效率显著提高,达到了GPS高频数据实时动态解算的目的。
2013, 38(7): 818-821.
摘要:
介绍了利用GPS解算地球自转参数的理论与方法,选取80个左右的IGS参考站以8h观测弧段进行GPS数据处理,分析解算了2h时间间隔地球自转参数序列值。对以上基于GPS观测解算的高频时间序列值进行小波降噪,并利用FFT频谱分析的结果获得了地球自转参数的周日项、半周日项。
介绍了利用GPS解算地球自转参数的理论与方法,选取80个左右的IGS参考站以8h观测弧段进行GPS数据处理,分析解算了2h时间间隔地球自转参数序列值。对以上基于GPS观测解算的高频时间序列值进行小波降噪,并利用FFT频谱分析的结果获得了地球自转参数的周日项、半周日项。
2013, 38(7): 822-827.
摘要:
以川滇地区上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8~2004年间的GPS观测成果为约束,基于地质学给出了块体划分模型,分别利用刚体运动模型、块体运动和形变模型反演了川滇地区内各活动块体的现今地壳运动和变形参数,并进一步对上述两种模型进行了辨识。结果表明,川滇地区的各块体用块体运动和形变模型来描述更为合适。通过对活动块体及断层运动进行讨论分析,认为川滇地区的地壳运动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渐减弱,且有顺时针旋转的特征,而地壳变形模式以连续和渐变的剪切为主要特征。
以川滇地区上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8~2004年间的GPS观测成果为约束,基于地质学给出了块体划分模型,分别利用刚体运动模型、块体运动和形变模型反演了川滇地区内各活动块体的现今地壳运动和变形参数,并进一步对上述两种模型进行了辨识。结果表明,川滇地区的各块体用块体运动和形变模型来描述更为合适。通过对活动块体及断层运动进行讨论分析,认为川滇地区的地壳运动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渐减弱,且有顺时针旋转的特征,而地壳变形模式以连续和渐变的剪切为主要特征。
2013, 38(7): 828-831.
摘要:
基于近年来我国发展迅速的CORS系统和cm级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进行了GPS高程应用研究,从理论上分析并推导了采用低等级GPS高程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同时利用工程实践进行了应用验证。
基于近年来我国发展迅速的CORS系统和cm级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进行了GPS高程应用研究,从理论上分析并推导了采用低等级GPS高程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同时利用工程实践进行了应用验证。
2013, 38(7): 832-836.
摘要:
对北斗观测值进行了质量分析,包括观测值的信噪比、多路径和解算的单差残差时间序列随高度角的变化情况。北斗载波相位单差残差随高度角的统计可为高度角加权和信噪比加权进行模型精化,从而获得适合北斗卫星载波观测的随机模型。实验分析表明,北斗系统的观测值质量要稍优于GPS观测值质量,尤其是在卫星高度角较小时表现明显。同时北斗观测值的残差分析为北斗定位中随机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
对北斗观测值进行了质量分析,包括观测值的信噪比、多路径和解算的单差残差时间序列随高度角的变化情况。北斗载波相位单差残差随高度角的统计可为高度角加权和信噪比加权进行模型精化,从而获得适合北斗卫星载波观测的随机模型。实验分析表明,北斗系统的观测值质量要稍优于GPS观测值质量,尤其是在卫星高度角较小时表现明显。同时北斗观测值的残差分析为北斗定位中随机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
2013, 38(7): 837-841.
摘要:
由于没有精密钟差数据,目前北斗和Galileo系统的一般用户很难获得精确的星载钟短期稳定度参数。在分析利用单个监测站观测数据实现星载钟短稳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平滑广播星历的简单评估方法,给出了该方法的实现原理,并对其中的误差修正方法进行了讨论。利用GPS数据进行了有效性验证,与IGS的结果比较表明,该方法对800s平滑间隔内的短稳评估相对误差小于10%;与利用精密星历(PE法)和广播星历(BE法)两种方法的结果比较表明,本文方法与PE法获得的结果一致,优于BE法的评估性能。利用该方法对目前北斗所有11颗卫星(截至2012-08)的星载钟短稳进行了评估,其结果为6×10-12(τ=1...
由于没有精密钟差数据,目前北斗和Galileo系统的一般用户很难获得精确的星载钟短期稳定度参数。在分析利用单个监测站观测数据实现星载钟短稳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平滑广播星历的简单评估方法,给出了该方法的实现原理,并对其中的误差修正方法进行了讨论。利用GPS数据进行了有效性验证,与IGS的结果比较表明,该方法对800s平滑间隔内的短稳评估相对误差小于10%;与利用精密星历(PE法)和广播星历(BE法)两种方法的结果比较表明,本文方法与PE法获得的结果一致,优于BE法的评估性能。利用该方法对目前北斗所有11颗卫星(截至2012-08)的星载钟短稳进行了评估,其结果为6×10-12(τ=1...
2013, 38(7): 842-844.
摘要:
讨论了星地双向时间同步的基本原理,推导了其数学模型和误差模型,分析了星地双向时间同步精度的误差因素,理论论证了时间同步精度可达0.9ns。进一步研制了星地双向时间同步软件,并应用于COM-PASS在轨试验阶段时间同步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COMPASS试验阶段,星地时间同步精度达到1.0ns。
讨论了星地双向时间同步的基本原理,推导了其数学模型和误差模型,分析了星地双向时间同步精度的误差因素,理论论证了时间同步精度可达0.9ns。进一步研制了星地双向时间同步软件,并应用于COM-PASS在轨试验阶段时间同步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COMPASS试验阶段,星地时间同步精度达到1.0ns。
2013, 38(7): 845-849.
摘要:
简述了地基干涉雷达系统用于动态形变监测的基本原理,提出了针对地基干涉雷达监测数据特点的桥身局部相对形变分析方法。结合桥梁静载试验形变过程进行分析,说明了该方法在实际桥梁结构安全监测中的可行性。
简述了地基干涉雷达系统用于动态形变监测的基本原理,提出了针对地基干涉雷达监测数据特点的桥身局部相对形变分析方法。结合桥梁静载试验形变过程进行分析,说明了该方法在实际桥梁结构安全监测中的可行性。
2013, 38(7): 850-856.
摘要:
综述了总体最小二乘解的性质、算法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最新进展,特别是总体最小二乘方法在测量数据处理领域的应用及相关算法,展望了总体最小二乘方法在大地测量反演等数据处理领域的算法及应用等问题。
综述了总体最小二乘解的性质、算法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最新进展,特别是总体最小二乘方法在测量数据处理领域的应用及相关算法,展望了总体最小二乘方法在大地测量反演等数据处理领域的算法及应用等问题。
2013, 38(7): 857-861.
摘要:
针对从单一层面对地理实体增量信息表达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变化类型、动态更新操作和图形数据差的居民地要素增量信息表达模型。通过对居民地空间变化进行分类,建立了空间变化类型、动态更新操作和图形数据差之间的关联,最终建立了居民地增量信息表达模型,并利用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针对从单一层面对地理实体增量信息表达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变化类型、动态更新操作和图形数据差的居民地要素增量信息表达模型。通过对居民地空间变化进行分类,建立了空间变化类型、动态更新操作和图形数据差之间的关联,最终建立了居民地增量信息表达模型,并利用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3, 38(7): 862-868.
摘要:
针对多约束变容量条件下的应急物资调度问题,构建了基于几何代数的条件约束最大流分析模型。基于几何基编码法和几何积运算进行网络图表达、网络连通性判定与路径搜索,进而建立了基于贪心算法思想的几何代数最大流分析方法。利用几何代数运算的独立性及其与布尔逻辑运算间的内蕴联系,探讨了基于约束矩阵的多约束集成方法,实现了外部约束及权重变化条件下的网络最大流的快速计算与更新。污染物扩散条件下最大流分析的案例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几何代数的网络分析算法在网络表达、算法构造以及权重更新等方面表现出较好的优势,可有效支撑多约束下的物资调度分析。
针对多约束变容量条件下的应急物资调度问题,构建了基于几何代数的条件约束最大流分析模型。基于几何基编码法和几何积运算进行网络图表达、网络连通性判定与路径搜索,进而建立了基于贪心算法思想的几何代数最大流分析方法。利用几何代数运算的独立性及其与布尔逻辑运算间的内蕴联系,探讨了基于约束矩阵的多约束集成方法,实现了外部约束及权重变化条件下的网络最大流的快速计算与更新。污染物扩散条件下最大流分析的案例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几何代数的网络分析算法在网络表达、算法构造以及权重更新等方面表现出较好的优势,可有效支撑多约束下的物资调度分析。
2013, 38(7): 869-874.
摘要:
为深入了解区域气溶胶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地统计学中的Moran’s I系数、Moran散点图、LISA聚集图、双变量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湖北省2003~2008年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空间自相关性、自相关尺度、局部聚集特征以及气溶胶光学厚度与其部分影响因子的空间耦合规律。结果发现,湖北省气溶胶光学厚度具有很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其自相关性尺度约为400km;全省具有高-高、低-低两类及多个聚集区,其中高值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武汉城市圈和江汉平原地区,低值聚集区主要位于鄂西山区,并且空间自相关程度与格局在时序上表现较为稳定,未发现巨大差异;高程和森林覆盖率与气溶胶光学厚度具有负空间自相关性,并且其空间...
为深入了解区域气溶胶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地统计学中的Moran’s I系数、Moran散点图、LISA聚集图、双变量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湖北省2003~2008年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空间自相关性、自相关尺度、局部聚集特征以及气溶胶光学厚度与其部分影响因子的空间耦合规律。结果发现,湖北省气溶胶光学厚度具有很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其自相关性尺度约为400km;全省具有高-高、低-低两类及多个聚集区,其中高值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武汉城市圈和江汉平原地区,低值聚集区主要位于鄂西山区,并且空间自相关程度与格局在时序上表现较为稳定,未发现巨大差异;高程和森林覆盖率与气溶胶光学厚度具有负空间自相关性,并且其空间...
2013, 38(7): 875-878.
摘要:
在充分认识体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几种常见的体素模型,主要讨论了体素在虚拟地理环境构建中三维地形和自然现象的模拟、地理过程的表达、基于地理环境的空间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并对建立基于体模型的虚拟地理环境进行了探讨。
在充分认识体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几种常见的体素模型,主要讨论了体素在虚拟地理环境构建中三维地形和自然现象的模拟、地理过程的表达、基于地理环境的空间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并对建立基于体模型的虚拟地理环境进行了探讨。
2013, 38(7): 879-882.
摘要:
目前已有的空间关系模型(拓扑关系、方向关系以及度量关系)基本上是相对独立的,同时这些模型(度量关系除外)主要是定性的形式化描述,其表达精度还有待提高,因此有必要研究定量化的、组合表达的空间关系模型。提出了一种定量化表达的空间关系直方图模型,它能同时表征两个面目标之间的拓扑关系、方向关系以及度量关系,并可以定量化地分类(概率表征)空间关系类型。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目前已有的空间关系模型(拓扑关系、方向关系以及度量关系)基本上是相对独立的,同时这些模型(度量关系除外)主要是定性的形式化描述,其表达精度还有待提高,因此有必要研究定量化的、组合表达的空间关系模型。提出了一种定量化表达的空间关系直方图模型,它能同时表征两个面目标之间的拓扑关系、方向关系以及度量关系,并可以定量化地分类(概率表征)空间关系类型。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