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38卷 第2期
2013, 38(2): 127-130,243.
摘要:
应用GRACE产品说明书中的宏模参数,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加速度计在径向与法向的非保守力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吻合性。通过改变卫星侧面的镜面反射以及漫反射系数,观察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之间的吻合度变化情况,发现宏模给出的反射系数可能较真实情况偏大。直接使用宏模参数并将其应用于动力学定轨试验,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光照辐射压力模型满足动力学定轨的精度需要,且较传统Knocke地球反照辐射模型在效果上有了较大的改进。
应用GRACE产品说明书中的宏模参数,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加速度计在径向与法向的非保守力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吻合性。通过改变卫星侧面的镜面反射以及漫反射系数,观察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之间的吻合度变化情况,发现宏模给出的反射系数可能较真实情况偏大。直接使用宏模参数并将其应用于动力学定轨试验,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光照辐射压力模型满足动力学定轨的精度需要,且较传统Knocke地球反照辐射模型在效果上有了较大的改进。
2013, 38(2): 131-135.
摘要:
通过对汶川地震后震区附近的GPS连续站资料的高精度数据处理,获得各测站的时间序列。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求得震后松弛时间约为38d,并获得各测站的震后位移。基于粘弹性松弛模型,对震后位移进行了模拟,反演出龙门山地区地壳的弹性层厚度的最佳估值为45km,粘弹性层的粘滞系数的最佳估值为1.8×1019 Pa.s,该结果与地震学以及地球物理学等给出的结果基本一致。
通过对汶川地震后震区附近的GPS连续站资料的高精度数据处理,获得各测站的时间序列。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求得震后松弛时间约为38d,并获得各测站的震后位移。基于粘弹性松弛模型,对震后位移进行了模拟,反演出龙门山地区地壳的弹性层厚度的最佳估值为45km,粘弹性层的粘滞系数的最佳估值为1.8×1019 Pa.s,该结果与地震学以及地球物理学等给出的结果基本一致。
2013, 38(2): 136-139.
摘要:
在抗差多因子自适应滤波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粒子群优化智能算法进一步搜索自适应因子的优化值,提高自适应因子的可靠性。在基于状态不符值构造的自适应因子的基础上,构造适应性函数,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搜索更有效的自适应多因子。利用动态导航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多因子自适应滤波能更有效地控制异常影响,提高动态导航精度。
在抗差多因子自适应滤波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粒子群优化智能算法进一步搜索自适应因子的优化值,提高自适应因子的可靠性。在基于状态不符值构造的自适应因子的基础上,构造适应性函数,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搜索更有效的自适应多因子。利用动态导航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多因子自适应滤波能更有效地控制异常影响,提高动态导航精度。
2013, 38(2): 140-143.
摘要:
研究了GPS接口文件中规定的高精度历书和中等精度历书两种不同格式历书对接收机捕获卫星信号的影响,比较两种历书与广播星历数据计算的卫星位置和速度之差,分析两种历书带来的码相位和多普勒频移搜索的不确定度,进而估计两种历书对于首次定位时间的影响。利用实际的历书数据在多城市进行一周时间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历书数据龄期为一周时,高精度历书的精度无明显变化,能够较为有效地压缩码相位搜索空间,改善首次定位时间;而中等精度历书精度逐渐变差,其首次定位时间逐渐增大。
研究了GPS接口文件中规定的高精度历书和中等精度历书两种不同格式历书对接收机捕获卫星信号的影响,比较两种历书与广播星历数据计算的卫星位置和速度之差,分析两种历书带来的码相位和多普勒频移搜索的不确定度,进而估计两种历书对于首次定位时间的影响。利用实际的历书数据在多城市进行一周时间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历书数据龄期为一周时,高精度历书的精度无明显变化,能够较为有效地压缩码相位搜索空间,改善首次定位时间;而中等精度历书精度逐渐变差,其首次定位时间逐渐增大。
2013, 38(2): 144-147.
摘要:
针对附加约束条件的地基GPS层析水汽算法中存在的异类观测值定权问题,以及低高度角GPS信号受底层大气折射影响误差偏大等问题,对顾及抗差方差分量的地基GPS层析水汽算法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分析。实验结果证实,该算法用于地基GPS层析水汽中调整异类观测值权重和抵制粗差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
针对附加约束条件的地基GPS层析水汽算法中存在的异类观测值定权问题,以及低高度角GPS信号受底层大气折射影响误差偏大等问题,对顾及抗差方差分量的地基GPS层析水汽算法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分析。实验结果证实,该算法用于地基GPS层析水汽中调整异类观测值权重和抵制粗差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
2013, 38(2): 148-152,161.
摘要:
利用核主成分分析法对滑坡位移影响因子进行特征提取,以获得的主成分作为支持向量机的特征向量建立支持向量机模型,其中模型参数通过粒子群算法进行选择优化,构建出核主成分分析和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协同模型,对滑坡相对位移进行预测。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分别为0.760和7.563%,与其他预测模型相比,其拟合和泛化能力最优,表明核主成分分析和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协同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监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利用核主成分分析法对滑坡位移影响因子进行特征提取,以获得的主成分作为支持向量机的特征向量建立支持向量机模型,其中模型参数通过粒子群算法进行选择优化,构建出核主成分分析和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协同模型,对滑坡相对位移进行预测。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分别为0.760和7.563%,与其他预测模型相比,其拟合和泛化能力最优,表明核主成分分析和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协同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监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2013, 38(2): 153-156,247.
摘要:
通过复合分析方法建立煤矿底板突水模型,对突水模型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衡量复合分析中各因素对底板突水危险性分区结果的影响,并通过灵敏度分析对引起分区面积变化的因素进行排序,实验得出等效厚度的计算是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可以为矿山水害防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通过复合分析方法建立煤矿底板突水模型,对突水模型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衡量复合分析中各因素对底板突水危险性分区结果的影响,并通过灵敏度分析对引起分区面积变化的因素进行排序,实验得出等效厚度的计算是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可以为矿山水害防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013, 38(2): 157-161.
摘要:
研究了重力固体潮汐观测数据的预处理方法,给出了对原始观测数据降采样的平均滤波和小波滤波处理方法以及处理中断数据的线性插值和三次样条插值方法,研制了重力固体潮汐观测数据自动化预处理软件APTsoft,实现了异常数据(包括尖峰、台阶、中断等)的自动标定与改正功能。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预处理方法及APTsoft软件的有效性,APTsoft可应用于重力固体潮观测数据的自动化预处理。
研究了重力固体潮汐观测数据的预处理方法,给出了对原始观测数据降采样的平均滤波和小波滤波处理方法以及处理中断数据的线性插值和三次样条插值方法,研制了重力固体潮汐观测数据自动化预处理软件APTsoft,实现了异常数据(包括尖峰、台阶、中断等)的自动标定与改正功能。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预处理方法及APTsoft软件的有效性,APTsoft可应用于重力固体潮观测数据的自动化预处理。
2013, 38(2): 162-166.
摘要:
在粗差定位一致的前提下,证明了拟准检定法与部分最小二乘法的粗差估值具有等价性;LEGE法粗差估值与部分最小二乘法粗差估值具有等价性,其条件为未受污染观测值等权独立,且与受污染观测值相互独立。仿真算例证明,当未受粗差污染观测值不等权时,拟准检定法与部分最小二乘法得到的粗差估值结果相同,均比LEGE法粗差估值结果更准确、精度更高。
在粗差定位一致的前提下,证明了拟准检定法与部分最小二乘法的粗差估值具有等价性;LEGE法粗差估值与部分最小二乘法粗差估值具有等价性,其条件为未受污染观测值等权独立,且与受污染观测值相互独立。仿真算例证明,当未受粗差污染观测值不等权时,拟准检定法与部分最小二乘法得到的粗差估值结果相同,均比LEGE法粗差估值结果更准确、精度更高。
2013, 38(2): 167-170.
摘要:
提出了一种分带K-均值聚类的平面标靶定位方法。根据标靶与测站距离的限制条件,推导了较大噪声点的剔除公式,在整体最小二乘拟合平面的基础上增加了噪声点二次剔除的方法,对经过噪声点剔除的点云数据进行分带、聚类处理。同时,对每一带的聚类中心进行均值化处理,得到每一带的中心点,通过求取不同带中心的均值来确定标靶中心点。实验结果表明,分带K-均值聚类的平面标靶定位模型较适合于平面标靶同名点确定。
提出了一种分带K-均值聚类的平面标靶定位方法。根据标靶与测站距离的限制条件,推导了较大噪声点的剔除公式,在整体最小二乘拟合平面的基础上增加了噪声点二次剔除的方法,对经过噪声点剔除的点云数据进行分带、聚类处理。同时,对每一带的聚类中心进行均值化处理,得到每一带的中心点,通过求取不同带中心的均值来确定标靶中心点。实验结果表明,分带K-均值聚类的平面标靶定位模型较适合于平面标靶同名点确定。
2013, 38(2): 171-175,185.
摘要:
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变形监测的基于三维激光点云的隧道断面连续截取方法。该方法分为点云拼接、中轴线提取和断面截取。隧道中轴线的提取通过随机采样一致性算法和最小二乘平差算法完成;断面截取过程先基于隧道轴线信息调整隧道姿态,再对隧道数据采取局部曲面拟合进行,其中引用了限制最小二乘算法和随机采样一致性算法。采用RIEGL VE-400获取的地铁隧道点云数据进行了验证。实验证明了本文方法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变形监测的基于三维激光点云的隧道断面连续截取方法。该方法分为点云拼接、中轴线提取和断面截取。隧道中轴线的提取通过随机采样一致性算法和最小二乘平差算法完成;断面截取过程先基于隧道轴线信息调整隧道姿态,再对隧道数据采取局部曲面拟合进行,其中引用了限制最小二乘算法和随机采样一致性算法。采用RIEGL VE-400获取的地铁隧道点云数据进行了验证。实验证明了本文方法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2013, 38(2): 176-180.
摘要:
为获取乌鲁木齐25m天线轨道的变形状况以及轨道变形对天线指向的影响,采用精密水准测量和水平测量方法,精确测量了轨道面高程与指向偏差,分析了两种数据的相关性,并给出了天线指向偏差模型。从模型对实测数据的拟合情况来看,所建模型很好地反映了天线指向偏差。
为获取乌鲁木齐25m天线轨道的变形状况以及轨道变形对天线指向的影响,采用精密水准测量和水平测量方法,精确测量了轨道面高程与指向偏差,分析了两种数据的相关性,并给出了天线指向偏差模型。从模型对实测数据的拟合情况来看,所建模型很好地反映了天线指向偏差。
2013, 38(2): 181-185.
摘要:
推导了POS系统视准轴误差检校的数学模型,提出将POS系统的同步差作为一项检校内容,并给出了严格的同步差估算方法。试验表明,顾及同步差的视准轴误差检校精度与转换所得的角元素精度均有明显提高。
推导了POS系统视准轴误差检校的数学模型,提出将POS系统的同步差作为一项检校内容,并给出了严格的同步差估算方法。试验表明,顾及同步差的视准轴误差检校精度与转换所得的角元素精度均有明显提高。
2013, 38(2): 186-190.
摘要:
嫦娥二号是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月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先导星,经过为期半年多的科学探测,CCD立体相机获取了空间分辨率7m的全月球影像数据,对于后续月球探测和月球科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CCD立体相机的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数据格式和数据质量情况,有助于月球科学家了解数据产品情况,挖掘数据中更多的科学信息,开展月球科学研究。
嫦娥二号是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月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先导星,经过为期半年多的科学探测,CCD立体相机获取了空间分辨率7m的全月球影像数据,对于后续月球探测和月球科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CCD立体相机的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数据格式和数据质量情况,有助于月球科学家了解数据产品情况,挖掘数据中更多的科学信息,开展月球科学研究。
2013, 38(2): 191-194.
摘要:
针对禁令交通标志牌提出了一种基于HOG-LBP自适应融合特征的交通标志检测方法,将标志图片等分为多个不重叠的块,每块内将加权后的HOG和LBP特征进行串行融合作为最终特征,其中每类特征权值由块内梯度幅值决定,融合后的特征采用SVM进行分类器训练,并将训练结果用于交通标志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HOG-LBP自适应融合特征的效果优于基于单独HOG、LBP特征和简单HOG-LBP融合特征的效果。
针对禁令交通标志牌提出了一种基于HOG-LBP自适应融合特征的交通标志检测方法,将标志图片等分为多个不重叠的块,每块内将加权后的HOG和LBP特征进行串行融合作为最终特征,其中每类特征权值由块内梯度幅值决定,融合后的特征采用SVM进行分类器训练,并将训练结果用于交通标志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HOG-LBP自适应融合特征的效果优于基于单独HOG、LBP特征和简单HOG-LBP融合特征的效果。
2013, 38(2): 195-199.
摘要:
采用SVM方法估计似然概率,克服了混合高斯模型对观测场建模不准确的问题;通过改进的多尺度MRF模型,在标记场建模时充分考虑了各尺度之间和同一尺度内的相关性,进一步准确描述了标记场的统计特性。最后利用改进的建模方法,在序贯最大后验概率估计算法框架下进行影像分割。通过对人工合成影像和实际遥感影像的分割实验结果分析,证明了本文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分割效果。
采用SVM方法估计似然概率,克服了混合高斯模型对观测场建模不准确的问题;通过改进的多尺度MRF模型,在标记场建模时充分考虑了各尺度之间和同一尺度内的相关性,进一步准确描述了标记场的统计特性。最后利用改进的建模方法,在序贯最大后验概率估计算法框架下进行影像分割。通过对人工合成影像和实际遥感影像的分割实验结果分析,证明了本文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分割效果。
2013, 38(2): 200-203,239.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局域信息的核化正交子空间投影的目标探测方法(KLOSP)。模拟数据实验证明,KLOSP方法比其他子空间目标探测方法具有更优的接受者操纵特征曲线;真实影像数据实验证明,该方法比传统子空间目标探测方法具有更大的目标与背景的可分度,能够准确地对高光谱影像数据进行目标探测。
提出了一种基于局域信息的核化正交子空间投影的目标探测方法(KLOSP)。模拟数据实验证明,KLOSP方法比其他子空间目标探测方法具有更优的接受者操纵特征曲线;真实影像数据实验证明,该方法比传统子空间目标探测方法具有更大的目标与背景的可分度,能够准确地对高光谱影像数据进行目标探测。
2013, 38(2): 204-207.
摘要:
首先提出图像粒的概念,然后将所提出的概念应用于QaR树进行图像分解,最后对基于QaR树分解的结果和其他算法进行评估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冗余度和精度两个指标上,基于QaR树的图像粒分解结果均优于已有方法,能够提供更为贴近图像数据和图像空间的图像局部区域。
首先提出图像粒的概念,然后将所提出的概念应用于QaR树进行图像分解,最后对基于QaR树分解的结果和其他算法进行评估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冗余度和精度两个指标上,基于QaR树的图像粒分解结果均优于已有方法,能够提供更为贴近图像数据和图像空间的图像局部区域。
2013, 38(2): 208-211,216.
摘要:
为提高三维屋顶模型重建的准确性与定位精度,本文集成机载LiDAR数据与正射影像,以"屋顶面片提取-屋脊线生成-三维屋顶重建"为框架,提出了三角形簇和三角形动态传播相结合的屋顶面片提取策略。基于LiDAR数据和影像的屋脊线精确提取算法,有效挖掘影像高分辨率特性和LiDAR数据高程点云特性的互补优势,实验证明了算法的优越性。
为提高三维屋顶模型重建的准确性与定位精度,本文集成机载LiDAR数据与正射影像,以"屋顶面片提取-屋脊线生成-三维屋顶重建"为框架,提出了三角形簇和三角形动态传播相结合的屋顶面片提取策略。基于LiDAR数据和影像的屋脊线精确提取算法,有效挖掘影像高分辨率特性和LiDAR数据高程点云特性的互补优势,实验证明了算法的优越性。
2013, 38(2): 212-216.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ICA算法的全极化SAR的滤波方法。首先对全极化SAR的四通道dB强度影像进行ICA变换,分离出信号及噪声分量,将噪声设为极小值,然后利用混合矩阵混合得到滤除噪声后的强度影像,结合原始相位信息,计算滤波后的散射矩阵。采用Foulum地物的EMISAR数据进行试验,并采用相干斑指数、均方差指数、边缘保持系数以及极化相关系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能有效滤除影像的噪声,在边缘等细节信息保持上也具有较大优势。此外,滤波后影像虽散射特性发生改变,但维持了地物间的差异,在基于统计特性的精细分类、边缘信息及小目标检测方面仍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提出了一种基于ICA算法的全极化SAR的滤波方法。首先对全极化SAR的四通道dB强度影像进行ICA变换,分离出信号及噪声分量,将噪声设为极小值,然后利用混合矩阵混合得到滤除噪声后的强度影像,结合原始相位信息,计算滤波后的散射矩阵。采用Foulum地物的EMISAR数据进行试验,并采用相干斑指数、均方差指数、边缘保持系数以及极化相关系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能有效滤除影像的噪声,在边缘等细节信息保持上也具有较大优势。此外,滤波后影像虽散射特性发生改变,但维持了地物间的差异,在基于统计特性的精细分类、边缘信息及小目标检测方面仍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2013, 38(2): 217-220.
摘要:
利用等距离纬度、等角纬度和等面积纬度这三种纬度和大地纬度间的正反解展开式,全面导出了它们之间变换的直接展开式,并将式中系数统一表示为椭球偏心率e的幂级数形式并展至e10,解决了不同参考椭球下的变换问题。算例分析表明,直接展开式的计算精度优于10-8″,满足地图投影精密计算的需要。
利用等距离纬度、等角纬度和等面积纬度这三种纬度和大地纬度间的正反解展开式,全面导出了它们之间变换的直接展开式,并将式中系数统一表示为椭球偏心率e的幂级数形式并展至e10,解决了不同参考椭球下的变换问题。算例分析表明,直接展开式的计算精度优于10-8″,满足地图投影精密计算的需要。
2013, 38(2): 221-224.
摘要:
基于傅立叶级数提取等高线的特征向量,并提出了一种等高线多尺度表达的数据模型。对开等高线采用以首尾点连线作镜像处理的方式将其拓展成闭合曲线,进而将闭合曲线描述成弧长的周期函数,并将其表示为傅立叶级数。以一定阶次的傅立叶级数展开曲线与原始曲线形成的缝隙面积为依据,计算当前展开曲线的比例尺,建立傅立叶级数展开项数与等高线比例尺的对应关系。不同于传统的通过对曲线上点和弯曲的取舍来实现尺度变化的方法,通过控制傅立叶特征向量的长度来实现不同尺度的等高线表达。
基于傅立叶级数提取等高线的特征向量,并提出了一种等高线多尺度表达的数据模型。对开等高线采用以首尾点连线作镜像处理的方式将其拓展成闭合曲线,进而将闭合曲线描述成弧长的周期函数,并将其表示为傅立叶级数。以一定阶次的傅立叶级数展开曲线与原始曲线形成的缝隙面积为依据,计算当前展开曲线的比例尺,建立傅立叶级数展开项数与等高线比例尺的对应关系。不同于传统的通过对曲线上点和弯曲的取舍来实现尺度变化的方法,通过控制傅立叶特征向量的长度来实现不同尺度的等高线表达。
2013, 38(2): 225-229.
摘要:
提出了一种适合复杂三维建筑物模型高效网络传输的线性几何编码方法。首先对建筑物模型进行体元化,构建原始模型的八叉树索引,然后依据索引结构的层间扩展模式和各模式的经验概率对其几何信息进行线性压缩编码,最后通过构建空间密度场,采用改进的MC算法对线性码流进行解码重构。实验表明,该方法不受原始模型表面拓扑连接关系的约束,能够在保持模型外观的前提下有效减少复杂三维建筑物模型网络传输的数据量和等待时间。
提出了一种适合复杂三维建筑物模型高效网络传输的线性几何编码方法。首先对建筑物模型进行体元化,构建原始模型的八叉树索引,然后依据索引结构的层间扩展模式和各模式的经验概率对其几何信息进行线性压缩编码,最后通过构建空间密度场,采用改进的MC算法对线性码流进行解码重构。实验表明,该方法不受原始模型表面拓扑连接关系的约束,能够在保持模型外观的前提下有效减少复杂三维建筑物模型网络传输的数据量和等待时间。
2013, 38(2): 230-234.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然语言的线/面目标空间关系集成表达方法。首先,将线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得到n个特征点和n-1条特征线,根据自然语言的描述习惯分别针对每个特征点和特征线建立线与面目标之间的空间关系,然后按照自然语言以线目标的走向为顺序对线面间空间关系进行描述的规则,对拓扑、方向、度量关系进行集成描述。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然语言的线/面目标空间关系集成表达方法。首先,将线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得到n个特征点和n-1条特征线,根据自然语言的描述习惯分别针对每个特征点和特征线建立线与面目标之间的空间关系,然后按照自然语言以线目标的走向为顺序对线面间空间关系进行描述的规则,对拓扑、方向、度量关系进行集成描述。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2013, 38(2): 235-239.
摘要:
构建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河道水流漫延模型,在该模型中针对河道地形特点处理边界问题,基于水力学中的曼宁公式构建模型局部转换规则,并利用元胞自动机的模拟空间复杂系统动态演变能力的特点,模拟了水流由上断面向下断面流动的动态过程,形成符合上下断面水位的水面,进而计算河道槽蓄量。实验结果表明,把元胞自动机模型引入水文领域计算河道槽蓄量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构建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河道水流漫延模型,在该模型中针对河道地形特点处理边界问题,基于水力学中的曼宁公式构建模型局部转换规则,并利用元胞自动机的模拟空间复杂系统动态演变能力的特点,模拟了水流由上断面向下断面流动的动态过程,形成符合上下断面水位的水面,进而计算河道槽蓄量。实验结果表明,把元胞自动机模型引入水文领域计算河道槽蓄量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2013, 38(2): 240-243.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反现实分析和情景模拟的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框架,基于约束元胞自动机建立了耕地保护政策情景模拟模型,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空间显示地模拟耕地保护政策对减少耕地资源流失与控制城市无序扩张的影响。
提出了一种基于反现实分析和情景模拟的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框架,基于约束元胞自动机建立了耕地保护政策情景模拟模型,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空间显示地模拟耕地保护政策对减少耕地资源流失与控制城市无序扩张的影响。
2013, 38(2): 244-247.
摘要:
在现有的离线地图匹配算法基础上,采用两次栅格化的思想设计改进算法,大幅度减少了原有地图匹配算法中点到线段距离的计算次数。试验结果显示,本文算法提升地图匹配效率的同时保持了较高的匹配精度,可快速处理大规模的、数据发送间隔在10~60s之间的探测车历史数据。
在现有的离线地图匹配算法基础上,采用两次栅格化的思想设计改进算法,大幅度减少了原有地图匹配算法中点到线段距离的计算次数。试验结果显示,本文算法提升地图匹配效率的同时保持了较高的匹配精度,可快速处理大规模的、数据发送间隔在10~60s之间的探测车历史数据。
2013, 38(2): 248-251.
摘要:
针对无线Mesh网络信道分配过程中的抖动问题,提出了基于拓扑优化和干扰避免的无线Mesh网络信道分配启发式算法。首先利用最大流最小割原理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简化,获得不影响网络性能而相对简单的拓扑结构,然后根据接口数限制、可用信道数限制以及链路利用率对链路进行信道分配。本文算法可以避免局部信道调整引起的整体抖动问题,提高系统效率和吞吐量。
针对无线Mesh网络信道分配过程中的抖动问题,提出了基于拓扑优化和干扰避免的无线Mesh网络信道分配启发式算法。首先利用最大流最小割原理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简化,获得不影响网络性能而相对简单的拓扑结构,然后根据接口数限制、可用信道数限制以及链路利用率对链路进行信道分配。本文算法可以避免局部信道调整引起的整体抖动问题,提高系统效率和吞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