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健平.
多源数据融合的低空无人机激光扫描平台自主定位定姿关键技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3): 481-481.
doi: 10.13203/j.whugis20210680
|
[2] |
姚永祥, 段平, 李佳, 王云川.
联合对数极坐标描述与位置尺度特征的无人机影像匹配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8): 1271-1278.
doi: 10.13203/j.whugis20200362
|
[3] |
孙梦婷, 魏海平, 李星滢, 徐立.
利用CART分类树分类检测交通拥堵点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5): 683-692.
doi: 10.13203/j.whugis20190288
|
[4] |
卢笑, 竺一薇, 阳牡花, 周炫余, 王耀南.
联合图像与单目深度特征的强化学习端到端自动驾驶决策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12): 1862-1871.
doi: 10.13203/j.whugis20210409
|
[5] |
张瑞倩, 邵振峰, Aleksei Portnov, 汪家明.
多尺度空洞卷积的无人机影像目标检测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6): 895-903.
doi: 10.13203/j.whugis20200253
|
[6] |
叶语同, 李必军, 付黎明.
智能驾驶中点云目标快速检测与跟踪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1): 139-144, 152.
doi: 10.13203/j.whugis20170146
|
[7] |
闫利, 周建彤.
单张无人机影像水体高光自动检测与补偿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0): 1511-1517, 1602.
doi: 10.13203/j.whugis20170011
|
[8] |
徐亚明, 石娟, 安动动, 马旭东.
利用影像分割和匹配特征进行无人机影像变化检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0): 1286-1291.
doi: 10.13203/j.whugis20140873
|
[9] |
李迎松, 郑顺义, 夏远鑫, 王政.
自然环境下圆形禁令交通标志检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2): 1619-1625.
doi: 10.13203/j.whugis20140638
|
[10] |
刘操, 郑宏, 黎曦, 余典.
基于多通道融合HOG特征的全天候运动车辆检测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8): 1048-1053.
doi: 10.13203/j.whugis20130341
|
[11] |
陈龙, 潘志敏, 李清泉, 萧世伦.
利用ASIFT算法实现多视角静态交通标志识别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5): 553-556.
|
[12] |
李清泉, 曹晶, 乐阳, 李志恒.
短时交通流量模式提取及时变特征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2): 1392-1396.
|
[13] |
宋莺, 李清泉.
实时交通信息与移动导航电子地图融合表达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9): 1108-1111.
|
[14] |
刘晋苏, 任沁源, 韩波, 李平.
基于微型无人机平台的航拍动态阴影检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11): 1275-1278.
|
[15] |
雷波, 李清泉.
复杂交通场景中车辆视频检测的背景提取与更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8): 906-909.
|
[16] |
张永军.
无人驾驶飞艇低空遥感影像的几何处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3): 284-288.
|
[17] |
张卡, 盛业华, 叶春.
针对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的交通标志自动检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2): 1448-1453.
|
[18] |
张剑清, 佘琼, 潘励.
基于LBP/C纹理的遥感影像居民地变化检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 7-11.
|
[19] |
徐迪红, 唐炉亮.
基于颜色和标志边缘特征的交通标志检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4): 433-436.
|
[20] |
施品浩.
GPS接收机天线装置定向标志线及平均相位中心参数的检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0, 15(1): 2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