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33卷 第5期
2008, 33(5): 441-445.
摘要:
介绍了有关地统计学(geostatistics)的基本理论,论述了顾及样本点位之间空间依赖性的空间采样方案的设计。基于总体上极大限度地降低克里金方差的思想,阐述了一个快速确立采样点位的序贯算法和块段克里金方法。由于野外作业的计算环境所限,数值方法和启发式搜索相结合的策略才是开发实用系统的明智选择。以假想数据为例,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介绍了有关地统计学(geostatistics)的基本理论,论述了顾及样本点位之间空间依赖性的空间采样方案的设计。基于总体上极大限度地降低克里金方差的思想,阐述了一个快速确立采样点位的序贯算法和块段克里金方法。由于野外作业的计算环境所限,数值方法和启发式搜索相结合的策略才是开发实用系统的明智选择。以假想数据为例,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2008, 33(5): 446-449.
摘要:
针对复杂物体的三维重建,提出了利用非量测相机进行复杂物体的三维表面几何信息的获取和几何建模。为了便于获取影像,设计了一个旋转平台,可以利用旋转平台上的平面控制格网板方便地进行相机标定;对于获取的重建影像,采用多基线影像匹配自动获取影像间的同名特征,随后利用区域网光束法平差进行相关的解算,得到物体表面密集的点云;最后利用基于特征点在影像上的可见性信息构建物体的表面模型。实际数据的试验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针对复杂物体的三维重建,提出了利用非量测相机进行复杂物体的三维表面几何信息的获取和几何建模。为了便于获取影像,设计了一个旋转平台,可以利用旋转平台上的平面控制格网板方便地进行相机标定;对于获取的重建影像,采用多基线影像匹配自动获取影像间的同名特征,随后利用区域网光束法平差进行相关的解算,得到物体表面密集的点云;最后利用基于特征点在影像上的可见性信息构建物体的表面模型。实际数据的试验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2008, 33(5): 450-453.
摘要:
介绍了利用外视场拼接技术生成虚拟影像的主要过程和原理,包括相机检校、影像纠正、内部相对定向、虚拟影像生成。实验结果表明,SWDC-4数字航摄仪的高程精度指标达到同类产品的国际领先水平,平面精度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测图精度检测结果表明,使用SWDC-4数码航空相机影像资料测制的1∶500、1∶1000、1∶2000、1∶5000比例尺地形图满足精度要求,优于规范规定的限差。
介绍了利用外视场拼接技术生成虚拟影像的主要过程和原理,包括相机检校、影像纠正、内部相对定向、虚拟影像生成。实验结果表明,SWDC-4数字航摄仪的高程精度指标达到同类产品的国际领先水平,平面精度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测图精度检测结果表明,使用SWDC-4数码航空相机影像资料测制的1∶500、1∶1000、1∶2000、1∶5000比例尺地形图满足精度要求,优于规范规定的限差。
2008, 33(5): 454-456.
摘要:
基于SAR图像的杂波统计特性,采用信息论中的交叉熵给出了一种提取多时相SAR图像差异的方法。采用瑞利分布函数作为SAR图像的分布模型,基于交叉熵导出了计算两幅SAR图像的差异因子;并采用恒虚警率(CFAR)的方法自动分割变化区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基于SAR图像的杂波统计特性,采用信息论中的交叉熵给出了一种提取多时相SAR图像差异的方法。采用瑞利分布函数作为SAR图像的分布模型,基于交叉熵导出了计算两幅SAR图像的差异因子;并采用恒虚警率(CFAR)的方法自动分割变化区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2008, 33(5): 457-460.
摘要:
根据总体最小二乘(total least squares,TLS)模型理论,提出了一种影像端元光谱可受噪声污染的混合光谱线性扩展模型,并实现了该模型的端元光谱自动迭代提取以及混合像元的限定性分解。实验结果表明,扩展的混合像元分解模型明显优于传统的最小二乘分解模型,总体精度大约提高了10%~20%。
根据总体最小二乘(total least squares,TLS)模型理论,提出了一种影像端元光谱可受噪声污染的混合光谱线性扩展模型,并实现了该模型的端元光谱自动迭代提取以及混合像元的限定性分解。实验结果表明,扩展的混合像元分解模型明显优于传统的最小二乘分解模型,总体精度大约提高了10%~20%。
2008, 33(5): 461-464.
摘要:
针对遥感影像上的“缺失”区域现象,阐明了数字图像修复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遥感影像缺失区域恢复的特点和难点,并提出了基于GIS辅助信息的缺失数据恢复思想,提高了图像修复的质量。
针对遥感影像上的“缺失”区域现象,阐明了数字图像修复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遥感影像缺失区域恢复的特点和难点,并提出了基于GIS辅助信息的缺失数据恢复思想,提高了图像修复的质量。
2008, 33(5): 465-468.
摘要:
对如何客观评价静止灰度图像的置乱度问题,提出了置乱度Ds可用距离置乱因子和灰度置乱因子表示,给出了置乱度的具体计算公式,并计算了几种常用置乱方法的置乱度值。实验表明,所提置乱度参数能较好地描述图像的置乱程度。
对如何客观评价静止灰度图像的置乱度问题,提出了置乱度Ds可用距离置乱因子和灰度置乱因子表示,给出了置乱度的具体计算公式,并计算了几种常用置乱方法的置乱度值。实验表明,所提置乱度参数能较好地描述图像的置乱程度。
2008, 33(5): 469-471.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的大坝变形预测方法。通过小波变换把变形时间序列分解成具有不同频率特征的分量,根据各分量的特点构造不同的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预测,然后把各分量的预测结果进行重构,作为最终的变形预测结果。实例证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强的泛化能力。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的大坝变形预测方法。通过小波变换把变形时间序列分解成具有不同频率特征的分量,根据各分量的特点构造不同的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预测,然后把各分量的预测结果进行重构,作为最终的变形预测结果。实例证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强的泛化能力。
2008, 33(5): 472-474.
摘要:
提出了用GPS卫星星历来近似模拟计算载波多普勒频率和卫星信号延迟,进而用计算机模拟GPS接收机的中频数字信号,为软件GPS接收机的模型算法提供数据源。与实际接收的卫星中频数字信号的频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计算机模拟GPS IF信号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提出了用GPS卫星星历来近似模拟计算载波多普勒频率和卫星信号延迟,进而用计算机模拟GPS接收机的中频数字信号,为软件GPS接收机的模型算法提供数据源。与实际接收的卫星中频数字信号的频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计算机模拟GPS IF信号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2008, 33(5): 475-478.
摘要:
分析了利用GNSS-R观测资料反演海浪波高的原理,讨论了干涉复数场及其相关时间。对Oceanpal观测数据滤波,计算其自相关函数,用三次多项式插值法估计相关时间,得到了新的海浪波高反演经验公式。反演结果与声学波浪仪观测数据比对,两者是比较一致的。
分析了利用GNSS-R观测资料反演海浪波高的原理,讨论了干涉复数场及其相关时间。对Oceanpal观测数据滤波,计算其自相关函数,用三次多项式插值法估计相关时间,得到了新的海浪波高反演经验公式。反演结果与声学波浪仪观测数据比对,两者是比较一致的。
2008, 33(5): 479-483.
摘要:
利用GPS实测资料实现了中国区域电离层电子含量建模,比较和评估了多项式模型、三角级数模型和低阶球函数模型的监测精度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在平静电离层的条件下,多项式模型和低阶球函数模型拟合的精度较好,但前者存在明显的边际效应;三角级数模型在用于大区域拟合时精度较差;高纬度地区模型拟合的精度要优于低纬度地区。根据这些模型参数设置的特点以及电离层本身的变化分布规律,分析了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
利用GPS实测资料实现了中国区域电离层电子含量建模,比较和评估了多项式模型、三角级数模型和低阶球函数模型的监测精度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在平静电离层的条件下,多项式模型和低阶球函数模型拟合的精度较好,但前者存在明显的边际效应;三角级数模型在用于大区域拟合时精度较差;高纬度地区模型拟合的精度要优于低纬度地区。根据这些模型参数设置的特点以及电离层本身的变化分布规律,分析了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
2008, 33(5): 484-487.
摘要:
为利用GPS对太阳耀斑进行监测和预报研究,从IGS网站上下载了全球分布的60多个GPS跟踪站的观测数据,对两起X级的太阳耀斑爆发时所引起的TEC变化进行了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中低纬度的GPS跟踪站在太阳耀斑发生期间均监测到了总电子含量的突增现象,并且与X射线辐射通量图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差分TEC可以获得更精细的总电子含量的变化情况,更加适合于对太阳耀斑的细致研究;通过对相邻日绝对总电子含量的研究发现,在耀斑爆发前期,相邻日绝对总电子含量会出现大幅度的跳跃现象。
为利用GPS对太阳耀斑进行监测和预报研究,从IGS网站上下载了全球分布的60多个GPS跟踪站的观测数据,对两起X级的太阳耀斑爆发时所引起的TEC变化进行了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中低纬度的GPS跟踪站在太阳耀斑发生期间均监测到了总电子含量的突增现象,并且与X射线辐射通量图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差分TEC可以获得更精细的总电子含量的变化情况,更加适合于对太阳耀斑的细致研究;通过对相邻日绝对总电子含量的研究发现,在耀斑爆发前期,相邻日绝对总电子含量会出现大幅度的跳跃现象。
2008, 33(5): 488-491.
摘要:
从卫星的运动方程出发,提出了基于Helmert变换的动力学轨道平滑的方法。首先基于卫星运动方程得出在给定初始状态下的动力学积分轨道,然后在精密星历采样时刻建立动力学积分轨道与精密星历之间的Helmert变换模型,从而实现动力学轨道平滑。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得到的动力学平滑轨道具有与IGS精密星历相当的精度。
从卫星的运动方程出发,提出了基于Helmert变换的动力学轨道平滑的方法。首先基于卫星运动方程得出在给定初始状态下的动力学积分轨道,然后在精密星历采样时刻建立动力学积分轨道与精密星历之间的Helmert变换模型,从而实现动力学轨道平滑。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得到的动力学平滑轨道具有与IGS精密星历相当的精度。
2008, 33(5): 492-495.
摘要: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卫星钟差进行预报研究,论述了灰色GM(1,1)模型的建立,讨论了原始序列的预处理和模型优化方法,建立了相应的算法,并结合实例给出了一种通过参数优化模型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卫星钟差预报的精度。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卫星钟差进行预报研究,论述了灰色GM(1,1)模型的建立,讨论了原始序列的预处理和模型优化方法,建立了相应的算法,并结合实例给出了一种通过参数优化模型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卫星钟差预报的精度。
2008, 33(5): 496-499.
摘要:
采用频谱分析法,对IGS精密星历中各卫星的钟差精度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的卫星钟钟差存在精度差异;通过与卫星钟差的标称精度相比较,发现部分IGS精密星历钟差还存在量级偏差。
采用频谱分析法,对IGS精密星历中各卫星的钟差精度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的卫星钟钟差存在精度差异;通过与卫星钟差的标称精度相比较,发现部分IGS精密星历钟差还存在量级偏差。
2008, 33(5): 500-503.
摘要:
给出了利用EKF(extended Kalman)滤波和UKF(unscented Kalman)滤波提高神经网络泛化能力的方法。针对UKF参数选取随意性的问题,采用移动开窗估计法对状态噪声和观测噪声协方差矩阵进行自适应估计,提出了一种新的提高神经网络泛化能力的自适应UKF算法。利用检测样本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EKF、UKF和自适应UKF算法训练神经网络都能提高其泛化能力,其中自适应UKF算法优于其他几种算法。
给出了利用EKF(extended Kalman)滤波和UKF(unscented Kalman)滤波提高神经网络泛化能力的方法。针对UKF参数选取随意性的问题,采用移动开窗估计法对状态噪声和观测噪声协方差矩阵进行自适应估计,提出了一种新的提高神经网络泛化能力的自适应UKF算法。利用检测样本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EKF、UKF和自适应UKF算法训练神经网络都能提高其泛化能力,其中自适应UKF算法优于其他几种算法。
2008, 33(5): 504-507.
摘要:
对基于自变量和因变量误差的回归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证明了两种方法的实质并未解决同时考虑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误差问题,其解算结果和不考虑自变量误差的解算结果完全相同。给出了能同时顾及自变量和因变量误差的新的回归模型,并推导了具体的解算方法。算例结果和基于矩阵分解的整体最小二乘法解算方法的结果相同,说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对基于自变量和因变量误差的回归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证明了两种方法的实质并未解决同时考虑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误差问题,其解算结果和不考虑自变量误差的解算结果完全相同。给出了能同时顾及自变量和因变量误差的新的回归模型,并推导了具体的解算方法。算例结果和基于矩阵分解的整体最小二乘法解算方法的结果相同,说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2008, 33(5): 508-511.
摘要:
在拟合推估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残差进行再拟合,从而较有效地遏制了系统误差的影响,提高了空间数据的质量。通过对实例的计算与分析,证明了该方法在提高空间数据质量的有效性。
在拟合推估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残差进行再拟合,从而较有效地遏制了系统误差的影响,提高了空间数据的质量。通过对实例的计算与分析,证明了该方法在提高空间数据质量的有效性。
2008, 33(5): 512-515.
摘要:
介绍了卫星导航系统导航电文的内容组成与结构特点,在考虑导航电文结构设计中影响导航电文性能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导航电文结构性能评估的一般准则与方法。作为应用实例,对GPS和GLO-NASS导航电文结构的性能作了初步分析和评估。
介绍了卫星导航系统导航电文的内容组成与结构特点,在考虑导航电文结构设计中影响导航电文性能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导航电文结构性能评估的一般准则与方法。作为应用实例,对GPS和GLO-NASS导航电文结构的性能作了初步分析和评估。
2008, 33(5): 516-519.
摘要:
结合伽师强震区板块的非连续性变形运动特征,应用球面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以大范围板块GPS监测数据为约束条件,对伽师地区强震前后的位移场、应力场的数值模拟与运动预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断裂后的再次位移约束,全程模拟了伽师强震群地区从孕震到地震发生,直到再次聚集能量的过程,揭示了伽师强震群地区的地震活动规律。
结合伽师强震区板块的非连续性变形运动特征,应用球面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以大范围板块GPS监测数据为约束条件,对伽师地区强震前后的位移场、应力场的数值模拟与运动预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断裂后的再次位移约束,全程模拟了伽师强震群地区从孕震到地震发生,直到再次聚集能量的过程,揭示了伽师强震群地区的地震活动规律。
2008, 33(5): 520-523.
摘要:
以局域基本拓扑关系的抽象为基础,着重阐述了线与线之间局域拓扑关系抽象的规则,并研究了相邻两类局域基本空间拓扑关系合并的规律,提出了在空间抽象过程中渐进式删除局域拓扑关系的方法。
以局域基本拓扑关系的抽象为基础,着重阐述了线与线之间局域拓扑关系抽象的规则,并研究了相邻两类局域基本空间拓扑关系合并的规律,提出了在空间抽象过程中渐进式删除局域拓扑关系的方法。
2008, 33(5): 524-527.
摘要:
分析了以等高线、高程点和地形突变线为基础建立的约束Delaunay三角网(Delaunay triangulation,DT)的特征,为了识别这些约束目标之间的邻近关系,对约束DT的边进行了详细分类,并按照相关的规则提出了构建等高线层次结构的方法。在此层次结构的基础上,研究了调整等高线走向的方法。
分析了以等高线、高程点和地形突变线为基础建立的约束Delaunay三角网(Delaunay triangulation,DT)的特征,为了识别这些约束目标之间的邻近关系,对约束DT的边进行了详细分类,并按照相关的规则提出了构建等高线层次结构的方法。在此层次结构的基础上,研究了调整等高线走向的方法。
2008, 33(5): 528-532.
摘要: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市珞喻路129号430079;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武汉市珞喻路129号430079;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市珞喻路129号430079;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市珞喻路129号430079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市珞喻路129号430079;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武汉市珞喻路129号430079;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市珞喻路129号430079;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市珞喻路129号430079
2008, 33(5): 533-536.
摘要:
提出了一种构建空间信息服务注册中心的方案,该方案以OGSA、WSRF及OpenGIS系列规范为基础,依托GT4提供的中间件与开发框架,在保证标准遵循性的同时,很好地解决了网格环境下空间信息服务的共享难题。
提出了一种构建空间信息服务注册中心的方案,该方案以OGSA、WSRF及OpenGIS系列规范为基础,依托GT4提供的中间件与开发框架,在保证标准遵循性的同时,很好地解决了网格环境下空间信息服务的共享难题。
2008, 33(5): 537-541.
摘要:
提出了一种Web服务语义匹配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语义匹配和基于QoS(服务质量)的服务选择策略,以及面向独立服务和组合服务的服务选择方法,并给出了结合语义匹配和QoS指标值的Web服务混合选择策略及算法。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混合选择策略能针对不同的服务需求作相应的处理,增加了服务选择的正确性,提高了服务组合效率。
提出了一种Web服务语义匹配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语义匹配和基于QoS(服务质量)的服务选择策略,以及面向独立服务和组合服务的服务选择方法,并给出了结合语义匹配和QoS指标值的Web服务混合选择策略及算法。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混合选择策略能针对不同的服务需求作相应的处理,增加了服务选择的正确性,提高了服务组合效率。
2008, 33(5): 542-545.
摘要:
根据应急平台的特点和需求,建立了一维洪水演进数学模型。利用简便易行的基于特征线法的库朗格式求解方程,应用Matlab编制了洪水演进计算程序,并利用其强大的绘图功能实现了计算结果的可视化显示和分析。通过对长江某河段实测资料的建模分析和应用研究,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根据应急平台的特点和需求,建立了一维洪水演进数学模型。利用简便易行的基于特征线法的库朗格式求解方程,应用Matlab编制了洪水演进计算程序,并利用其强大的绘图功能实现了计算结果的可视化显示和分析。通过对长江某河段实测资料的建模分析和应用研究,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2008, 33(5): 546-549.
摘要:
根据低码率实时应用领域的特点,对H.264的新编码特性进行了分析选择,提出了一套合适的编码方案,在编码性能和编码复杂度之间平衡;利用BSP-15 DSP芯片硬件的特点,设计了H.264编码器,并在DSP上实现。实验结果表明,H.264编码器对CIF大小的图像实现了实时编码。
根据低码率实时应用领域的特点,对H.264的新编码特性进行了分析选择,提出了一套合适的编码方案,在编码性能和编码复杂度之间平衡;利用BSP-15 DSP芯片硬件的特点,设计了H.264编码器,并在DSP上实现。实验结果表明,H.264编码器对CIF大小的图像实现了实时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