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利, 许豪, 舒宝, 义琛, 田云青.
利用互信息和IPSO-LSTM进行滑坡监测多源数据融合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10): 1478-1488.
doi: 10.13203/j.whugis20210131
|
[2] |
李清泉, 王欢, 邹勤.
一种基于稀疏表示模型的壁画修复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2): 1847-1853.
doi: 10.13203/j.whugis20180217
|
[3] |
朱庆, 李世明, 胡翰, 钟若飞, 吴波, 谢林甫.
面向三维城市建模的多点云数据融合方法综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2): 1962-1971.
doi: 10.13203/j.whugis20180109
|
[4] |
张兵.
遥感大数据时代与智能信息提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2): 1861-1871.
doi: 10.13203/j.whugis20180172
|
[5] |
周跃寅, 潘国荣, 吴廷, 汪大超.
数据融合模型选取对工业测量整体平差结果的影响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2): 1840-1846.
doi: 10.13203/j.whugis20150450
|
[6] |
张景雄, 刘凤珠, 梅莹莹, 唐韵玮.
空间数据融合的研究进展:从经典方法到扩展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1): 1616-1628.
doi: 10.13203/j.whugis20150213
|
[7] |
彭晓琳, 沈焕锋, 曾超, 张良培, 何宗宜.
一种Aura卫星遥感臭氧产品的修复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6): 789-796.
doi: 10.13203/j.whugis20150390
|
[8] |
张宇, 何楚, 石博, 徐新.
逐层特征选择的多层部件模型用于遥感图像飞机目标检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2): 1406-1411.
|
[9] |
杨元喜, 曾安敏, 景一帆.
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双约束的GNSS数据融合及其性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2): 127-131.
doi: 10.13203/j.whugis20130378
|
[10] |
徐涵秋, 张铁军, 李春华.
ASTER与Landsat ETM~+热红外传感器数据的比较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8): 936-940.
|
[11] |
陈仁喜, 李鑫慧, 李盛阳.
基于MRF的各向异性图像修复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10): 1231-1235.
|
[12] |
李连营, 许小兰, 吴中恒, 周祖浩.
多源导航电子地图数据融合更新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4): 409-412.
|
[13] |
杨元喜, 曾安敏.
大地测量数据融合模式及其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8): 771-774.
|
[14] |
郭东美, 李军, 熊熊, 刁法启.
地壳运动速度场的数据融合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2): 212-215.
|
[15] |
林宗坚, 张永红.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信息量及不确定性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7): 569-572.
|
[16] |
王文, 芮国胜, 邢福成.
基于数据融合的多尺度图像去噪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4): 329-331.
|
[17] |
张永军.
基于数据融合的行树与篱笆三维信息自动提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1): 970-974.
|
[18] |
许才军, 王华, 黄劲松.
GPS与INSAR数据融合研究展望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S1): 58-61,78.
|
[19] |
马飞.
数学形态学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与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2): 187-187.
|
[20] |
方涛, 龚健雅, 李德仁.
影像数据库建立中的若干关键技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7, 22(3): 266-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