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 第10卷 第2期
1985, 10(2): 1-9.
摘要:
本文对隧道洞外、洞内控制网设计的一般法则进行了简略的论述,采用S-变换通过模拟数据计算验证了这些法则。应用两期变形测量原理将数理统计检验方法用于隧道测量。指出在隧道设计和施工阶段的测量和平差方法。
本文对隧道洞外、洞内控制网设计的一般法则进行了简略的论述,采用S-变换通过模拟数据计算验证了这些法则。应用两期变形测量原理将数理统计检验方法用于隧道测量。指出在隧道设计和施工阶段的测量和平差方法。
1985, 10(2): 10-20.
摘要:
水准折光改正公式,迄今已不下二十余种。本文根据折光基本理论和大气物理学中,关于大气底层热平衡的已有成果。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改正公式,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就我国高程控制网的布设中,如何顾及折光影响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水准折光改正公式,迄今已不下二十余种。本文根据折光基本理论和大气物理学中,关于大气底层热平衡的已有成果。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改正公式,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就我国高程控制网的布设中,如何顾及折光影响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1985, 10(2): 21-29.
摘要:
本文在简要分析现有的二维有序聚类方法的基础上,对地理区划问题进行了一般性分析,将其归纳为三种类型,进而给出了对三种类型普遍适用的二维有序聚类分析的一个新定义及其相应算法,并以实例说明了二维有序聚类方法在编制区划地图中的应用。
本文在简要分析现有的二维有序聚类方法的基础上,对地理区划问题进行了一般性分析,将其归纳为三种类型,进而给出了对三种类型普遍适用的二维有序聚类分析的一个新定义及其相应算法,并以实例说明了二维有序聚类方法在编制区划地图中的应用。
1985, 10(2): 30-39.
摘要:
对平面复测网作间接平差时,除坐标未知数外还设速率未知数,甚至还设加速率未知数。这样就可将不同期数,同一期内不同时间的观测值一并平差,解出上述各种未知数。在控制点位移较明显时,本方法能较客观地反映点的位移。本文包括公式推导、电算实例、假设检验。本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对比分析等内容。
对平面复测网作间接平差时,除坐标未知数外还设速率未知数,甚至还设加速率未知数。这样就可将不同期数,同一期内不同时间的观测值一并平差,解出上述各种未知数。在控制点位移较明显时,本方法能较客观地反映点的位移。本文包括公式推导、电算实例、假设检验。本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对比分析等内容。
1985, 10(2): 40-47.
摘要:
本文从数学的角度对阵列代数理论进行初步探讨,引进了阵列空间,定义了阵列空间到向量空间的同构映射(称之为拉直变换)及同构逆变换(称之为拉直逆变换),并研究了这种变换的性质。
本文从数学的角度对阵列代数理论进行初步探讨,引进了阵列空间,定义了阵列空间到向量空间的同构映射(称之为拉直变换)及同构逆变换(称之为拉直逆变换),并研究了这种变换的性质。
1985, 10(2): 48-56.
摘要:
本文专论大地线的临界点与赤交点,给出用嵌套系数精确求定其位置的方法。并以算例结果表明其精度。
本文专论大地线的临界点与赤交点,给出用嵌套系数精确求定其位置的方法。并以算例结果表明其精度。
1985, 10(2): 57-69.
摘要:
本文讨论了在平面监测网中初步分析网点稳定性的四种方法,为选择适宜的平差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
本文讨论了在平面监测网中初步分析网点稳定性的四种方法,为选择适宜的平差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
1985, 10(2): 70-81.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运用统计决策法和句法结构法识别手写体汉字的方法。该识别方法基于下列事实:汉字可以用汉字语法树表示。对每个汉字模式可通过字根分离和字根识别生成语法树来描述。识别过程如下:首先,搜索汉字中的"结构缝隙"分离字根,然后,根据模糊数学的理论对分离出的字根进行模糊聚类、比较、识别,生成汉字语法树,最后,中序遍历语法树组装汉字,查找汉字字典,输出识别结果。该识别方法在APPLEⅡ微型机上作了模拟试验,得到了初步验证。
本文介绍了一种运用统计决策法和句法结构法识别手写体汉字的方法。该识别方法基于下列事实:汉字可以用汉字语法树表示。对每个汉字模式可通过字根分离和字根识别生成语法树来描述。识别过程如下:首先,搜索汉字中的"结构缝隙"分离字根,然后,根据模糊数学的理论对分离出的字根进行模糊聚类、比较、识别,生成汉字语法树,最后,中序遍历语法树组装汉字,查找汉字字典,输出识别结果。该识别方法在APPLEⅡ微型机上作了模拟试验,得到了初步验证。
1985, 10(2): 82-91.
摘要:
本文应用正交相似变换法解算秩亏网平差,它融合了"广义逆法"、"假观测值法"及"附加条件法"的特点。由此,在论证平差的各项基本理论问题时,应用此法能很简捷地获得结果。
本文应用正交相似变换法解算秩亏网平差,它融合了"广义逆法"、"假观测值法"及"附加条件法"的特点。由此,在论证平差的各项基本理论问题时,应用此法能很简捷地获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