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37卷 第11期
2012, 37(11): 1261-1265.
摘要:
对海岛礁及周边包括海浪、潮汐、潮流、温度等在内的复杂环境要素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针对海洋复杂要素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海洋高动态的面向可细分对象的时空数据模型,能够有效地对高动态及交互性较强的对象进行建模。以舟山群岛附近海域为例,对海岛礁及周边复杂环境进行了动态三维建模,并在Geoglobe等平台上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该模型对海岛礁及周边复杂环境建模有较好的实用性。
对海岛礁及周边包括海浪、潮汐、潮流、温度等在内的复杂环境要素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针对海洋复杂要素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海洋高动态的面向可细分对象的时空数据模型,能够有效地对高动态及交互性较强的对象进行建模。以舟山群岛附近海域为例,对海岛礁及周边复杂环境进行了动态三维建模,并在Geoglobe等平台上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该模型对海岛礁及周边复杂环境建模有较好的实用性。
2012, 37(11): 1266-1270.
摘要:
为克服依赖常识人工归纳总结的局限性,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自动构建空间关系词汇与地理要素类型的语义约束关系。首先,以《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版)》空间关系标注语料库为基础数据,采用Overlap语义相关度计量方法,挖掘空间关系词汇与地理要素类型约束关系的先验知识;然后以地理要素分类体系提供的概念语义相关性对先验知识进行扩展;最后采用本体工具Protégé建立相关知识库。
为克服依赖常识人工归纳总结的局限性,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自动构建空间关系词汇与地理要素类型的语义约束关系。首先,以《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版)》空间关系标注语料库为基础数据,采用Overlap语义相关度计量方法,挖掘空间关系词汇与地理要素类型约束关系的先验知识;然后以地理要素分类体系提供的概念语义相关性对先验知识进行扩展;最后采用本体工具Protégé建立相关知识库。
2012, 37(11): 1271-1275.
摘要:
针对空间认知导向下模型驱动型路径规划和人们认知偏好多样性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强化学习的交互学习型路径规划方法。该方法将最优路径标准转换为路口处转向决策的瞬时奖励值,并通过预学习和实时学习两个阶段实现高效地发现总奖励值最大的最优路径策略。其中,预学习阶段自动发现子目标节点,并构建包含局部最优策略的子任务;实时学习阶段利用预定义策略实现高效的Q值更新,并根据Q值追溯最优路径。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足够好的实时性和最优性。
针对空间认知导向下模型驱动型路径规划和人们认知偏好多样性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强化学习的交互学习型路径规划方法。该方法将最优路径标准转换为路口处转向决策的瞬时奖励值,并通过预学习和实时学习两个阶段实现高效地发现总奖励值最大的最优路径策略。其中,预学习阶段自动发现子目标节点,并构建包含局部最优策略的子任务;实时学习阶段利用预定义策略实现高效的Q值更新,并根据Q值追溯最优路径。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足够好的实时性和最优性。
2012, 37(11): 1276-1280.
摘要:
提出了一种融合图论与密度思想的空间聚类方法——HGDSC。该方法首先借助附加约束的Delau-nay三角网来建立空间实体之间的邻接关系,然后对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进行改进,顾及空间邻近与非空间属性相似性进行聚类。特别地,该方法只需要一个输入参数。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验证表明,HGDSC方法能够发现任意形状和密度变化的空间簇,并且可以很好地识别噪声点。
提出了一种融合图论与密度思想的空间聚类方法——HGDSC。该方法首先借助附加约束的Delau-nay三角网来建立空间实体之间的邻接关系,然后对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进行改进,顾及空间邻近与非空间属性相似性进行聚类。特别地,该方法只需要一个输入参数。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验证表明,HGDSC方法能够发现任意形状和密度变化的空间簇,并且可以很好地识别噪声点。
2012, 37(11): 1281-1284.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的关联矩阵——角度矩阵来表达关联图,分别采用邻接矩阵、拉普拉斯矩阵、距离矩阵和角度矩阵来数字化表达关联图。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图的谱方法是一种有效表达空间目标形状信息的方法,其中选择角度矩阵作为关联矩阵的效果最好。
提出了一种新的关联矩阵——角度矩阵来表达关联图,分别采用邻接矩阵、拉普拉斯矩阵、距离矩阵和角度矩阵来数字化表达关联图。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图的谱方法是一种有效表达空间目标形状信息的方法,其中选择角度矩阵作为关联矩阵的效果最好。
2012, 37(11): 1285-1288.
摘要:
针对现有空间插值方法局部保形性差、边界处理困难等问题,利用Voronoi空间剖分的结构特性,提出了一种多维统一的局部保形空间插值算法。利用随机模拟数据及中国城市平均气温数据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显示,本插值算法可支撑不规则边界数据,在兼顾精度的同时,具有很好的局部保形性。
针对现有空间插值方法局部保形性差、边界处理困难等问题,利用Voronoi空间剖分的结构特性,提出了一种多维统一的局部保形空间插值算法。利用随机模拟数据及中国城市平均气温数据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显示,本插值算法可支撑不规则边界数据,在兼顾精度的同时,具有很好的局部保形性。
2012, 37(11): 1289-1293.
摘要:
介绍了自行研发的GPS辅助轻型飞机低空航摄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通过对宜城测区10cm GSD航摄影像的地形测图试验表明,在106km2测区的四角布设4个平高地面控制点,其GPS辅助光束法区域网平差与密周边布点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的结果完全一致。利用该加密成果测绘地形图,地物点的实际精度平面优于±20cm,高程优于±15cm,完全满足平地1∶500航测地形测图的精度要求。但与常规航测成图方法相比,摄影测量加密可节省90%以上的像片控制测量工作量,测图周期缩短了1/3,而且突破了大比例尺航测地形测图必须全野外布点的现行航空摄影测量规范限制。这充分说明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应用于低空航测大比例尺地形测图是可行的,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介绍了自行研发的GPS辅助轻型飞机低空航摄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通过对宜城测区10cm GSD航摄影像的地形测图试验表明,在106km2测区的四角布设4个平高地面控制点,其GPS辅助光束法区域网平差与密周边布点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的结果完全一致。利用该加密成果测绘地形图,地物点的实际精度平面优于±20cm,高程优于±15cm,完全满足平地1∶500航测地形测图的精度要求。但与常规航测成图方法相比,摄影测量加密可节省90%以上的像片控制测量工作量,测图周期缩短了1/3,而且突破了大比例尺航测地形测图必须全野外布点的现行航空摄影测量规范限制。这充分说明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应用于低空航测大比例尺地形测图是可行的,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2012, 37(11): 1294-1298.
摘要:
在分析目前采矿工程物理模型变形测量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普通数码相机,采用多重交向摄影方式拍摄工况物理模型的影像,按摄影测量严密的光束法平差模型计算工况模型上布置的为数众多的变形监测点坐标,进而统计各点的累积位移量,并绘制累计位移矢量图。测量结果表明,变形监测点的坐标测定精度高于±0.20mm,所测位移场与实际变形情况一致,满足采矿工程相似性材料物理模型变形观测的要求。
在分析目前采矿工程物理模型变形测量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普通数码相机,采用多重交向摄影方式拍摄工况物理模型的影像,按摄影测量严密的光束法平差模型计算工况模型上布置的为数众多的变形监测点坐标,进而统计各点的累积位移量,并绘制累计位移矢量图。测量结果表明,变形监测点的坐标测定精度高于±0.20mm,所测位移场与实际变形情况一致,满足采矿工程相似性材料物理模型变形观测的要求。
2012, 37(11): 1299-1302.
摘要:
通过对阴影特性进行分析,选取能够有效检测阴影的特征组合,改进了Otsu阈值算法,可以自动获取各特征的合适阈值,实现阴影的自动检测;同时提出了改进的Wallis滤波阴影补偿策略,突出阴影区域的地物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算法阴影补偿效果明显,真实再现了被阴影遮蔽的地物细节。
通过对阴影特性进行分析,选取能够有效检测阴影的特征组合,改进了Otsu阈值算法,可以自动获取各特征的合适阈值,实现阴影的自动检测;同时提出了改进的Wallis滤波阴影补偿策略,突出阴影区域的地物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算法阴影补偿效果明显,真实再现了被阴影遮蔽的地物细节。
2012, 37(11): 1303-1306.
摘要:
提出了一种利用流形学习方法进行多影像匹配的算法。通过两组宽基线序列影像的匹配实验,并与LE-SIFT方法、SVD-SIFT方法和基于局部线性映射的LLE-SVD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获得多幅影像的共同匹配结果和利用多幅影像之间的约束实现两幅影像匹配的结果上都优于现有方法。
提出了一种利用流形学习方法进行多影像匹配的算法。通过两组宽基线序列影像的匹配实验,并与LE-SIFT方法、SVD-SIFT方法和基于局部线性映射的LLE-SVD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获得多幅影像的共同匹配结果和利用多幅影像之间的约束实现两幅影像匹配的结果上都优于现有方法。
2012, 37(11): 1307-1310.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地面激光扫描数据建筑物立面提取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区分沿街LiDAR扫描景观数据中建筑物立面和位于其前方的树木、街灯、行人、停靠车辆等遮挡物。三组真实的地面激光点云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有效地提取建筑物立面点云数据。
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地面激光扫描数据建筑物立面提取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区分沿街LiDAR扫描景观数据中建筑物立面和位于其前方的树木、街灯、行人、停靠车辆等遮挡物。三组真实的地面激光点云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有效地提取建筑物立面点云数据。
2012, 37(11): 1311-1315.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点云特征图像和特征值分析的车载LiDAR点云建筑物立面位置边界的自动提取方法。首先利用车载LiDAR点云数据生成扫描区域的点云特征图像,并通过图像处理手段提取可能的建筑物目标点云;然后对提取的目标点云进行剖面分析和特征值分析,识别建筑物目标;最后对建筑物点云进行平面分割,提取建筑物立面,并对立面点云进行特征值分析,得到建筑物立面与地面交接的三维位置边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地提取车载LiDAR点云数据中的建筑物目标,同时提取的建筑物立面位置边界与原始点云能准确符合。
提出了一种基于点云特征图像和特征值分析的车载LiDAR点云建筑物立面位置边界的自动提取方法。首先利用车载LiDAR点云数据生成扫描区域的点云特征图像,并通过图像处理手段提取可能的建筑物目标点云;然后对提取的目标点云进行剖面分析和特征值分析,识别建筑物目标;最后对建筑物点云进行平面分割,提取建筑物立面,并对立面点云进行特征值分析,得到建筑物立面与地面交接的三维位置边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地提取车载LiDAR点云数据中的建筑物目标,同时提取的建筑物立面位置边界与原始点云能准确符合。
2012, 37(11): 1316-1320.
摘要:
针对SVR融合算法光谱失真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低通滤波和直方图匹配的改进SVR算法,即SVRFM算法。以IKONOS影像为实验数据,从光谱保真度和高频信息融入度两个方面将SVRFM与小波变换、SVR、Pansharp、Ehlers和Gram-Schmidt等算法的融合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对比。结果表明,SVRFM算法的融合影像光谱信息失真小,高频信息融入度高。
针对SVR融合算法光谱失真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低通滤波和直方图匹配的改进SVR算法,即SVRFM算法。以IKONOS影像为实验数据,从光谱保真度和高频信息融入度两个方面将SVRFM与小波变换、SVR、Pansharp、Ehlers和Gram-Schmidt等算法的融合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对比。结果表明,SVRFM算法的融合影像光谱信息失真小,高频信息融入度高。
2012, 37(11): 1321-1324.
摘要:
对比分析了MODIS传感器和HJ-IRS传感器的差异,在MODIS火点探测V4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对云和水体掩膜方法的改进及算法中各阈值的调整,提出了一种适于HJ-IRS的林火火点自动检测算法。以我国黑龙江地区及俄罗斯远东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与采用V4算法生产的相同区域内同时相的MODIS火点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IRS火点产品在空间分布上与MODIS火点产品基本一致,并没有出现漏检现象;而在低温小火点的探测及火点的几何定位方面,HJ-IRS更具优势。
对比分析了MODIS传感器和HJ-IRS传感器的差异,在MODIS火点探测V4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对云和水体掩膜方法的改进及算法中各阈值的调整,提出了一种适于HJ-IRS的林火火点自动检测算法。以我国黑龙江地区及俄罗斯远东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与采用V4算法生产的相同区域内同时相的MODIS火点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IRS火点产品在空间分布上与MODIS火点产品基本一致,并没有出现漏检现象;而在低温小火点的探测及火点的几何定位方面,HJ-IRS更具优势。
2012, 37(11): 1325-1328.
摘要:
针对SAR数字立体测图,提出了一种SAR理想立体模型的构建方法。利用西部横断山脉地区的机载SAR影像制作立体模型,进行数字测图试验。试验证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立体视觉效果,同时能够用于高精度三维坐标的实时量测和地形图要素采集。
针对SAR数字立体测图,提出了一种SAR理想立体模型的构建方法。利用西部横断山脉地区的机载SAR影像制作立体模型,进行数字测图试验。试验证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立体视觉效果,同时能够用于高精度三维坐标的实时量测和地形图要素采集。
2012, 37(11): 1329-1332.
摘要:
针对传统的SAR影像地理编码方法在处理效率和定位精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三维网格插值的地理编码方法。采用ENVISAT ASAR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原始的三维网格插值方法,该方法能够以有限增加计算时间开销为代价,大幅提高几何定位精度,可以有效地用于实现SAR影像的快速高精度地理编码。
针对传统的SAR影像地理编码方法在处理效率和定位精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三维网格插值的地理编码方法。采用ENVISAT ASAR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原始的三维网格插值方法,该方法能够以有限增加计算时间开销为代价,大幅提高几何定位精度,可以有效地用于实现SAR影像的快速高精度地理编码。
2012, 37(11): 1333-1336.
摘要:
对比分析了CSRS-PPP、APPS、GAPS、magicGNSS 4款在线PPP服务系统对钟跳数据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CSRS-PPP的稳健性最好,能够有效处理三类ms级钟跳的数据;APPS能够有效解决第一类ms级钟跳对定位的不利影响,但其对第二类ms级钟跳缺乏必要的控制;GAPS则完全没有顾及钟跳的影响,当发生第一、二类钟跳时,定位结果反复重新初始化,严重影响了PPP的定位精度;magicGNSS的稳健性最差,即便是对于许多不存在钟跳的数据,其定位结果也相对较差,甚至经常出现解算失败的现象。此外,还对计划升级为在线PPP服务系统的TriP 3.0的钟跳处理能力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该软件能够有效处理各类钟跳数据,定位精度较高。
对比分析了CSRS-PPP、APPS、GAPS、magicGNSS 4款在线PPP服务系统对钟跳数据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CSRS-PPP的稳健性最好,能够有效处理三类ms级钟跳的数据;APPS能够有效解决第一类ms级钟跳对定位的不利影响,但其对第二类ms级钟跳缺乏必要的控制;GAPS则完全没有顾及钟跳的影响,当发生第一、二类钟跳时,定位结果反复重新初始化,严重影响了PPP的定位精度;magicGNSS的稳健性最差,即便是对于许多不存在钟跳的数据,其定位结果也相对较差,甚至经常出现解算失败的现象。此外,还对计划升级为在线PPP服务系统的TriP 3.0的钟跳处理能力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该软件能够有效处理各类钟跳数据,定位精度较高。
2012, 37(11): 1337-1340.
摘要:
分析了2005~2010年的6期GPS观测数据,获取了冰川表面监测标杆的年均运动速度。结果表明,两条冰川物质平衡当前均处于负平衡状态。结合该地区1936年测量的冰面高程数据,对73a以来冰川总体物质平衡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两条冰川当前处于加速消融的状态。
分析了2005~2010年的6期GPS观测数据,获取了冰川表面监测标杆的年均运动速度。结果表明,两条冰川物质平衡当前均处于负平衡状态。结合该地区1936年测量的冰面高程数据,对73a以来冰川总体物质平衡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两条冰川当前处于加速消融的状态。
2012, 37(11): 1341-1344.
摘要:
分析了相位绕转误差对Melbourne-Wubbena(MW)和Geometry-Free(GF)组合观测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相位绕转误差对MW组合观测值没有影响,但会影响GF组合观测值,可能会导致GF组合周跳探测发生误判。因此提出在实时动态PPP数据预处理时,采用星间单差GF组合来辅助非差GF组合探测周跳。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消除相位绕转误差对周跳探测的影响。
分析了相位绕转误差对Melbourne-Wubbena(MW)和Geometry-Free(GF)组合观测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相位绕转误差对MW组合观测值没有影响,但会影响GF组合观测值,可能会导致GF组合周跳探测发生误判。因此提出在实时动态PPP数据预处理时,采用星间单差GF组合来辅助非差GF组合探测周跳。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消除相位绕转误差对周跳探测的影响。
2012, 37(11): 1345-1347.
摘要:
通过对高频GPS观测数据的单历元PPP进行解算,并对定位结果进行恒星日滤波,详细分析了日本Mw9.0地震引起的我国东部沿海的同震地表形变过程。结果显示,震时我国东部沿海基准站发生了显著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瞬时形变,幅度约为10cm,震后没有产生大于1cm的永久性位移,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PPP技术用于同震地表形变分析的有效性。
通过对高频GPS观测数据的单历元PPP进行解算,并对定位结果进行恒星日滤波,详细分析了日本Mw9.0地震引起的我国东部沿海的同震地表形变过程。结果显示,震时我国东部沿海基准站发生了显著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瞬时形变,幅度约为10cm,震后没有产生大于1cm的永久性位移,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PPP技术用于同震地表形变分析的有效性。
2012, 37(11): 1348-1351.
摘要:
对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Mw9.0级地震前后的观测重力资料进行了同震响应信号分析,给出了gPhone重力仪在大地震后的长周期地震面波和自由振荡的观测结果。震后12h数据经带通滤波后可以分辨出7个环绕地球传播的瑞雷波记录,在低频范围内(5mHz以下)检测到43个地球自由振荡基频振型及52个谐频振型,其分布与理论模型吻合较好。其中,在1mHz以下的低频段内观测到4个振型的谱峰分裂现象。
对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Mw9.0级地震前后的观测重力资料进行了同震响应信号分析,给出了gPhone重力仪在大地震后的长周期地震面波和自由振荡的观测结果。震后12h数据经带通滤波后可以分辨出7个环绕地球传播的瑞雷波记录,在低频范围内(5mHz以下)检测到43个地球自由振荡基频振型及52个谐频振型,其分布与理论模型吻合较好。其中,在1mHz以下的低频段内观测到4个振型的谱峰分裂现象。
2012, 37(11): 1352-1355.
摘要:
针对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试运行服务,给出了系统覆盖区、服务精度、服务连续性、服务可用性的测试方法及计算公式。测试结果表明,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够为覆盖区内用户提供20m(95%)左右的定位精度,且其服务连续性指标优于0.92/h,可用性指标优于90%。随着系统研制建设的全面完成,有望全面达到系统设计的指标要求。
针对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试运行服务,给出了系统覆盖区、服务精度、服务连续性、服务可用性的测试方法及计算公式。测试结果表明,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够为覆盖区内用户提供20m(95%)左右的定位精度,且其服务连续性指标优于0.92/h,可用性指标优于90%。随着系统研制建设的全面完成,有望全面达到系统设计的指标要求。
2012, 37(11): 1356-1359.
摘要:
根据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星座结构的特点,针对GEO星、IGSO星存在的轨道机动问题,以及星座建设阶段存在可用导航卫星少于4颗的情况,给出了一种综合利用接收机自主完好性故障检测排除算法、三星定位方法、病态数据处理方法的解决策略,可以提高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在一般导航应用中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实际算例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根据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星座结构的特点,针对GEO星、IGSO星存在的轨道机动问题,以及星座建设阶段存在可用导航卫星少于4颗的情况,给出了一种综合利用接收机自主完好性故障检测排除算法、三星定位方法、病态数据处理方法的解决策略,可以提高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在一般导航应用中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实际算例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2012, 37(11): 1360-1363.
摘要:
利用地统计方法研究了全球VTEC时空分区特征,提出了IONEX单天产品发布的改进策略和VTEC时空分区建模方法,包括组合函数与IRI2007模型背景场建模方法。纬度10°~70°、经度60°~180°范围内单天VTEC分区建模与结果分析表明,分区建模极大地降低了模型的复杂性。上述两种方法均可得中低纬分区B13约为高纬分区A23中误差(2~3TECU)的2倍,验证了顾及VTEC时空特征分区建模的有效性。
利用地统计方法研究了全球VTEC时空分区特征,提出了IONEX单天产品发布的改进策略和VTEC时空分区建模方法,包括组合函数与IRI2007模型背景场建模方法。纬度10°~70°、经度60°~180°范围内单天VTEC分区建模与结果分析表明,分区建模极大地降低了模型的复杂性。上述两种方法均可得中低纬分区B13约为高纬分区A23中误差(2~3TECU)的2倍,验证了顾及VTEC时空特征分区建模的有效性。
2012, 37(11): 1364-1368.
摘要:
假定在地球南极中国长城科学考察站建立跟踪站,模拟计算月球南极月球车和该跟踪站之间通信的可达性,并和国内跟踪站与南极月球车之间的通信条件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①在长城站所建立的跟踪站与月球南极的月球车通信受地形的影响比与我国境内的跟踪站的影响要小;②中国南极长城站和我国境内的跟踪站经度相差180°,综合长城站和我国境内的跟踪站,可以减少由于地球自转而造成的测站背离月球的影响,使观测时段更长。南极长城站建立深空探测跟踪站的通信可达性模拟计算可为我国深空探测网建站的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提供参考。
假定在地球南极中国长城科学考察站建立跟踪站,模拟计算月球南极月球车和该跟踪站之间通信的可达性,并和国内跟踪站与南极月球车之间的通信条件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①在长城站所建立的跟踪站与月球南极的月球车通信受地形的影响比与我国境内的跟踪站的影响要小;②中国南极长城站和我国境内的跟踪站经度相差180°,综合长城站和我国境内的跟踪站,可以减少由于地球自转而造成的测站背离月球的影响,使观测时段更长。南极长城站建立深空探测跟踪站的通信可达性模拟计算可为我国深空探测网建站的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提供参考。
2012, 37(11): 1369-1373.
摘要:
从物理意义角度出发,尝试给出了合理的月球重力异常的计算方法,并且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最后得到物理意义明确的月球全球布格重力异常,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地质解释。
从物理意义角度出发,尝试给出了合理的月球重力异常的计算方法,并且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最后得到物理意义明确的月球全球布格重力异常,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地质解释。
2012, 37(11): 1374-1377.
摘要:
引入评价时序数据去噪效果的均方根变化量、互相关系数、信噪比及平滑度4项指标,分析了不同小波策略的去噪效果与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于小波分解重构阶段,小波策略阶段的去噪均方根误差与4项指标存在正相关趋势,且归一化后的综合指标与去噪均方根误差归一化值存在0.95的正相关性,在实测时序数据分析中,可用归一化后的综合指标代替未知的去噪均方根误差来评价去噪效果,并以去噪残差分布作为去噪可靠性定性指标。
引入评价时序数据去噪效果的均方根变化量、互相关系数、信噪比及平滑度4项指标,分析了不同小波策略的去噪效果与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于小波分解重构阶段,小波策略阶段的去噪均方根误差与4项指标存在正相关趋势,且归一化后的综合指标与去噪均方根误差归一化值存在0.95的正相关性,在实测时序数据分析中,可用归一化后的综合指标代替未知的去噪均方根误差来评价去噪效果,并以去噪残差分布作为去噪可靠性定性指标。
2012, 37(11): 1378-1381.
摘要:
为适应地下立体交通工程箱涵顶进置换管幕施工的新方法,研究开发了一套以自动全站仪为主的智能导向系统。介绍了该智能导向系统的原理及关键技术,并结合该系统在上海金山既有铁路下顶进公路箱涵工程的顺利完成和成功应用,表明了该系统在实际施工中的优越性与实用性,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强、测量精度高的特点,可以为纠偏提供实时偏差信息,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标。
为适应地下立体交通工程箱涵顶进置换管幕施工的新方法,研究开发了一套以自动全站仪为主的智能导向系统。介绍了该智能导向系统的原理及关键技术,并结合该系统在上海金山既有铁路下顶进公路箱涵工程的顺利完成和成功应用,表明了该系统在实际施工中的优越性与实用性,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强、测量精度高的特点,可以为纠偏提供实时偏差信息,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标。
2012, 37(11): 1382-1385.
摘要:
借助复变函数理论讨论了拉格朗日投影与常用等角投影间的解析变换问题,导出了拉格朗日投影正反解的复变函数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建立了该投影与高斯投影、墨卡托投影和等角圆锥投影间解析变换的复变函数表示模型。这些复数变换公式是含参考椭球第一偏心率的符号形式,可解决不同参考椭球下的投影变换问题,与传统的实数变换公式相比,其结构更为简单,理论更为严密,便于实际使用。
借助复变函数理论讨论了拉格朗日投影与常用等角投影间的解析变换问题,导出了拉格朗日投影正反解的复变函数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建立了该投影与高斯投影、墨卡托投影和等角圆锥投影间解析变换的复变函数表示模型。这些复数变换公式是含参考椭球第一偏心率的符号形式,可解决不同参考椭球下的投影变换问题,与传统的实数变换公式相比,其结构更为简单,理论更为严密,便于实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