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付兵杰, 赵双明, 喻国荣, 赵帅华.
一种无需控制信息的智能手机自检校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2): 268-275, 282.
doi: 10.13203/j.whugis20160432
|
[2] |
李永江, 艾力·玉苏甫, 张正禄, 艾力·伊沙木丁.
天线轨道变形精密测量与指向偏差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2): 176-180.
|
[3] |
周拥军, 邓才华.
利用HGA和单位四元数的相对定向解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6): 670-673.
|
[4] |
李宗春, 邓勇, 张冠宇, 杨晓晖.
变形测量异常数据处理中小波变换最佳级数的确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3): 285-288.
|
[5] |
冯其强, 李宗春, 陈新, 李广云.
基于核面约束的近景摄影测量影像人工标志点匹配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8): 979-982.
|
[6] |
郑顺义, 邓德彦.
基于三角网无缝拼接的三维重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 15-18.
|
[7] |
柯涛, 张祖勋, 张剑清.
旋转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 44-47.
|
[8] |
余加勇, 邹峥嵘, 朱建军, 张坤.
积木式工业测量系统在桥梁模型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 32-35.
|
[9] |
张祖勋, 张剑清.
广义点摄影测量及其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 1-5.
|
[10] |
李浩, 张友静, 华锡生.
硐室摄影地质编录原理及其精度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6): 578-581,590.
|
[11] |
徐芳, 于承新, 黄桂兰, 刘友光.
利用数字摄影测量进行钢结构挠度的变形监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3): 256-260.
|
[12] |
冯文灏.
近景摄影测量限差的特殊性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6): 542-547.
|
[13] |
冯文灏.
近景摄影测量的控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5): 453-458.
|
[14] |
刘凤德, 郏卫萍, 邱峰, 刘先林.
JX-4A数字摄影测量系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3): 269-272,276.
|
[15] |
冯文灏, 李欣梅, 雪良, 洪光祥.
用于缺乏纹理目标的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3): 237-241.
|
[16] |
张苏芬.
机助法近景摄影测量网形设计系统SNOD-C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0, 15(3): 1-10.
|
[17] |
黄永强.
FFT实现物理大地测量边值问题类型转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9, 14(4): 86-91.
|
[18] |
张永生.
近景光束法自由网联合平差的实际精度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9, 14(2): 100-108.
|
[19] |
李德仁, 程家瑜, 许妙忠, 王树根.
SPOT影象的解析摄影测量处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8, 13(4): 28-36.
|
[20] |
王有年.
用于近景摄影测量的联合平差程序系统CAS-C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7, 12(2): 64-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