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33卷 第11期
2008, 33(11): 1101-1105.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型拖曳浮体进行水下目标卫星导航的原理模型,给出了模型的基本体系架构。为了从水面导航定位结果推算水下目标高精度位置信息,推导了两种定位修正算法,并基于数据融合技术提高了水下目标卫星定位修正的精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可以较好地满足水下导航的精度要求。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型拖曳浮体进行水下目标卫星导航的原理模型,给出了模型的基本体系架构。为了从水面导航定位结果推算水下目标高精度位置信息,推导了两种定位修正算法,并基于数据融合技术提高了水下目标卫星定位修正的精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可以较好地满足水下导航的精度要求。
2008, 33(11): 1106-1109.
摘要:
介绍了与大气相关的最新的4种模型,通过分析中国及周边地区不同类型、大尺度的GPS网,研究了这4种模型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给出了模型的使用方法。
介绍了与大气相关的最新的4种模型,通过分析中国及周边地区不同类型、大尺度的GPS网,研究了这4种模型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给出了模型的使用方法。
2008, 33(11): 1110-1113.
摘要:
针对观测序列的异方差和时相关特性相互影响但又难以并行建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迭代、序贯处理异方差和时相关问题的随机模型建模方案。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异方差和时相关特性无法并行建模的难题,极大地消除了多路径及系统残余误差对GPS定位成果的影响,增加了基线数据处理的可靠性。
针对观测序列的异方差和时相关特性相互影响但又难以并行建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迭代、序贯处理异方差和时相关问题的随机模型建模方案。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异方差和时相关特性无法并行建模的难题,极大地消除了多路径及系统残余误差对GPS定位成果的影响,增加了基线数据处理的可靠性。
2008, 33(11): 1114-1117.
摘要:
分别分析Brussels台站的观测记录,首先扣除数据序列中的合成潮得到重力残差,接着用小波带通滤波器将残差滤波,得到256~512 d时间尺度上的序列,然后运用最小二乘法估算Chandler和周年项的潮汐因子。由于小波滤波器能更有效地消除仪器漂移,计算结果具有更小的均方差,更加可靠。
分别分析Brussels台站的观测记录,首先扣除数据序列中的合成潮得到重力残差,接着用小波带通滤波器将残差滤波,得到256~512 d时间尺度上的序列,然后运用最小二乘法估算Chandler和周年项的潮汐因子。由于小波滤波器能更有效地消除仪器漂移,计算结果具有更小的均方差,更加可靠。
2008, 33(11): 1118-1121.
摘要:
采取了两步措施简化三维坐标转换非线性模型:①旋转矩阵的3个旋转角用一个反对称矩阵的3个独立元素代替,将旋转矩阵由反对称矩阵构成Lodrigues矩阵;②将坐标转换7参数模型变换成基线向量模型,消去平移3参数。然后,采用遗传算法与模式搜索法相结合的一种直接搜索法求解参数。算例表明,该算法是可行的。最后,从坐标转换精度的角度对基线向量模型原点与公共点的选取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原点选取的点的精度相对较高时坐标转换精度相对较高,公共点的选取以3~5个精度高的点为宜。
采取了两步措施简化三维坐标转换非线性模型:①旋转矩阵的3个旋转角用一个反对称矩阵的3个独立元素代替,将旋转矩阵由反对称矩阵构成Lodrigues矩阵;②将坐标转换7参数模型变换成基线向量模型,消去平移3参数。然后,采用遗传算法与模式搜索法相结合的一种直接搜索法求解参数。算例表明,该算法是可行的。最后,从坐标转换精度的角度对基线向量模型原点与公共点的选取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原点选取的点的精度相对较高时坐标转换精度相对较高,公共点的选取以3~5个精度高的点为宜。
2008, 33(11): 1122-1125.
摘要:
针对大样本集的训练问题和动态训练样本的模型更新问题,提出了动态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学习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已建好的模型,逐渐加入新样本,并可删除位于任何位置的非支持向量,避免了矩阵求逆运算,保证了算法的高效率。大坝变形及电离层延迟两个时间序列的预报实例表明,该算法具有计算时间短、预报精度高的特点。
针对大样本集的训练问题和动态训练样本的模型更新问题,提出了动态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学习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已建好的模型,逐渐加入新样本,并可删除位于任何位置的非支持向量,避免了矩阵求逆运算,保证了算法的高效率。大坝变形及电离层延迟两个时间序列的预报实例表明,该算法具有计算时间短、预报精度高的特点。
2008, 33(11): 1126-1129.
摘要:
运用最大熵原理从理论上推导了大坝监测数据的熵概率密度函数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大坝安全监控指标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直接根据样本的数字特征值进行推断,而不是先假设呈经典的概率分布,包含最少的主观假定,具有更充分的数学和物理意义,并且算法简单、便于应用。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行性。
运用最大熵原理从理论上推导了大坝监测数据的熵概率密度函数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大坝安全监控指标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直接根据样本的数字特征值进行推断,而不是先假设呈经典的概率分布,包含最少的主观假定,具有更充分的数学和物理意义,并且算法简单、便于应用。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行性。
2008, 33(11): 1130-1133.
摘要:
在使用最小二乘法解算卫星遥感影像的RPC参数时,如果控制点非均匀分布或模型过度参数化,其法方程系数矩阵很容易产生病态,获得的解将偏离真值,甚至得到错误的解。使用岭估计可改善法方程的状态,保证解稳定。采用岭估计方法,通过所获取的不同岭参数对SPOT和QuickBird影像进行实验,证实L曲线法是一种稳定的、有效的岭参数确定方法,可显著提高RPC参数的解算精度。
在使用最小二乘法解算卫星遥感影像的RPC参数时,如果控制点非均匀分布或模型过度参数化,其法方程系数矩阵很容易产生病态,获得的解将偏离真值,甚至得到错误的解。使用岭估计可改善法方程的状态,保证解稳定。采用岭估计方法,通过所获取的不同岭参数对SPOT和QuickBird影像进行实验,证实L曲线法是一种稳定的、有效的岭参数确定方法,可显著提高RPC参数的解算精度。
2008, 33(11): 1134-1137.
摘要:
针对匀光处理只能消除影像的不均匀光照现象、而不能提高色彩真实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定标点拟合校正曲面的色彩处理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评价方法。用实际数据进行了实验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影像匀光后色彩的真实性。
针对匀光处理只能消除影像的不均匀光照现象、而不能提高色彩真实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定标点拟合校正曲面的色彩处理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评价方法。用实际数据进行了实验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影像匀光后色彩的真实性。
2008, 33(11): 1138-1141.
摘要:
阐述了IMU/DGPS辅助ADS40影像直接定位的基本方法,针对不同ADS40扫描条带采用不同的局部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现状,推导了航带间外方位元素的统一化处理算法。试验结果表明,ADS40影像直接定位的误差是系统性的,因此在生产作业中引入少量控制点参与平差仍是必需的。
阐述了IMU/DGPS辅助ADS40影像直接定位的基本方法,针对不同ADS40扫描条带采用不同的局部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现状,推导了航带间外方位元素的统一化处理算法。试验结果表明,ADS40影像直接定位的误差是系统性的,因此在生产作业中引入少量控制点参与平差仍是必需的。
2008, 33(11): 1142-1145.
摘要:
针对纯平液晶显示器(LCD)自身尺寸较小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标定影像拍摄方法。实验结果说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另外,通过多组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分析说明,LCD相机的标定结果存在明显的系统误差,而借助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则验证了这种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LCD自身的不平性,并且得出了定性和定量的结果。
针对纯平液晶显示器(LCD)自身尺寸较小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标定影像拍摄方法。实验结果说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另外,通过多组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分析说明,LCD相机的标定结果存在明显的系统误差,而借助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则验证了这种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LCD自身的不平性,并且得出了定性和定量的结果。
2008, 33(11): 1146-1149.
摘要:
针对H.264的参考模型JM中P帧差错隐藏算法的不足,设计了改进的P帧差错隐藏方案。介绍了该方案中算法的理论基础及实现原理,并基于JM86平台对改进方案和原方案进行了对比测试,验证了改进方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针对H.264的参考模型JM中P帧差错隐藏算法的不足,设计了改进的P帧差错隐藏方案。介绍了该方案中算法的理论基础及实现原理,并基于JM86平台对改进方案和原方案进行了对比测试,验证了改进方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2008, 33(11): 1150-1153.
摘要:
首次采用复合波段的形式创建了归一化差值不透水面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impervious surfaceindex,NDISI)。它可以用于大区域范围内快速、自动地提取不透水面信息。通过Landsat ETM+和ASTER两种影像的实验证明,新的指数能够有效地增强不透水面信息,并具有较高的提取精度。
首次采用复合波段的形式创建了归一化差值不透水面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impervious surfaceindex,NDISI)。它可以用于大区域范围内快速、自动地提取不透水面信息。通过Landsat ETM+和ASTER两种影像的实验证明,新的指数能够有效地增强不透水面信息,并具有较高的提取精度。
2008, 33(11): 1154-1157.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案例(CASE)推理的多时相SAR影像分类方法。选用北京地区2000年(4景)和2004年(3景)的多时相Radarsat-1 SAR影像及相应地理基础分类图作为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得到较好的SAR影像分类结果,分类总体精度可望达到85%。
提出了一种基于案例(CASE)推理的多时相SAR影像分类方法。选用北京地区2000年(4景)和2004年(3景)的多时相Radarsat-1 SAR影像及相应地理基础分类图作为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得到较好的SAR影像分类结果,分类总体精度可望达到85%。
2008, 33(11): 1158-1161.
摘要:
通过形态重构开闭算子构造了一个多尺度的目标提取和分割算法。首先用结构元素nB对影像分别作基于重构的Top-Hat和Bottom-Hat变换,得到所有不能放入nB的亮和暗的目标;然后再用结构元素(n-1)B对影像作开运算,消除所有不能放入该结构元素的目标。那么结果影像中就只剩下能同时放入nB和(n-1)B的目标。对不同尺度的结果影像进行处理,就可以得到不同尺度下的目标分割结果。重构是一个连通区域算子,连通区域是运算的基本单位,所以不会改变影像中边缘的位置,同时不会有新的边缘和虚假的极值出现。
通过形态重构开闭算子构造了一个多尺度的目标提取和分割算法。首先用结构元素nB对影像分别作基于重构的Top-Hat和Bottom-Hat变换,得到所有不能放入nB的亮和暗的目标;然后再用结构元素(n-1)B对影像作开运算,消除所有不能放入该结构元素的目标。那么结果影像中就只剩下能同时放入nB和(n-1)B的目标。对不同尺度的结果影像进行处理,就可以得到不同尺度下的目标分割结果。重构是一个连通区域算子,连通区域是运算的基本单位,所以不会改变影像中边缘的位置,同时不会有新的边缘和虚假的极值出现。
2008, 33(11): 1162-1165.
摘要:
在分析现有遥感影像融合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多源遥感影像之间的地物差异,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差异加权的融合方法(local difference powering fusion,LDPF)。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在提高空间分辨率和保持光谱特征的同时,较好地解决空间信息差异的问题。
在分析现有遥感影像融合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多源遥感影像之间的地物差异,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差异加权的融合方法(local difference powering fusion,LDPF)。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在提高空间分辨率和保持光谱特征的同时,较好地解决空间信息差异的问题。
2008, 33(11): 1166-1169.
摘要:
探讨了一种利用多项Logit模型分层提取土地覆盖专题信息的方法。考虑客观存在的异物同谱现象,构建分层分类体系,针对不同层的地物类别选取不同的预测变量构建多项Logit模型,分步骤地提取各地物类专题信息。将此方法应用于美国蒙大拿州中部地区的土地覆盖专题信息提取,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常规的使用同一组特征变量构建单一模型一次性地划分所有地物类的方法在总体分类精度上有了明显改善。
探讨了一种利用多项Logit模型分层提取土地覆盖专题信息的方法。考虑客观存在的异物同谱现象,构建分层分类体系,针对不同层的地物类别选取不同的预测变量构建多项Logit模型,分步骤地提取各地物类专题信息。将此方法应用于美国蒙大拿州中部地区的土地覆盖专题信息提取,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常规的使用同一组特征变量构建单一模型一次性地划分所有地物类的方法在总体分类精度上有了明显改善。
2008, 33(11): 1170-1173.
摘要:
根据合肥站4 a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整层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与地面水汽压(surface vapor pressure,SVP)之间的几种经验关系。统计结果表明,PWV与SVP的对数关系、线性关系和二次曲线关系回归方程的年决定系数普遍大于0.820;二次曲线关系的经验系数随年度变化较明显;线性关系的经验系数则相对具有年度稳定性;二次曲线关系更符合合肥地区的实际情况。
根据合肥站4 a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整层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与地面水汽压(surface vapor pressure,SVP)之间的几种经验关系。统计结果表明,PWV与SVP的对数关系、线性关系和二次曲线关系回归方程的年决定系数普遍大于0.820;二次曲线关系的经验系数随年度变化较明显;线性关系的经验系数则相对具有年度稳定性;二次曲线关系更符合合肥地区的实际情况。
2008, 33(11): 1174-1177.
摘要:
建立了南极无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GIS模型,基于此模型,实现了南极典型无冰区———菲尔德斯半岛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定量化评价。从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单元的确定、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综合评价等4个方面展开讨论。
建立了南极无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GIS模型,基于此模型,实现了南极典型无冰区———菲尔德斯半岛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定量化评价。从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单元的确定、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综合评价等4个方面展开讨论。
2008, 33(11): 1178-1181.
摘要:
提出了地理信息广义尺度的三重概念体系,解释了它们各自的涵义及其笛卡儿积的意义,讨论了广义尺度变换问题。
提出了地理信息广义尺度的三重概念体系,解释了它们各自的涵义及其笛卡儿积的意义,讨论了广义尺度变换问题。
2008, 33(11): 1182-1185.
摘要:
分析了导航地图数据增量更新过程的时态特征,通过应用时态GIS实现了增量更新过程的建模,提出了基于历史跨度的时空数据模型(history span based temporal-spatial model,HSBTM)。在此模型的支持下,推导了增量数据的计算公式,论述了历史跨度时空数据模型的简化表达和实现方法。
分析了导航地图数据增量更新过程的时态特征,通过应用时态GIS实现了增量更新过程的建模,提出了基于历史跨度的时空数据模型(history span based temporal-spatial model,HSBTM)。在此模型的支持下,推导了增量数据的计算公式,论述了历史跨度时空数据模型的简化表达和实现方法。
2008, 33(11): 1186-1189.
摘要:
基于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采用自下而上的基于智能体的建模分析方法,模拟了自然环境与钉螺生长相互作用导致的钉螺生长的主要行为特征、生命状态和数量变化,开发实现了模拟模型,同时输入实测数据进行实例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作为血吸虫病防控工作中钉螺数量估测的一种辅助实验方法和工具。
基于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采用自下而上的基于智能体的建模分析方法,模拟了自然环境与钉螺生长相互作用导致的钉螺生长的主要行为特征、生命状态和数量变化,开发实现了模拟模型,同时输入实测数据进行实例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作为血吸虫病防控工作中钉螺数量估测的一种辅助实验方法和工具。
2008, 33(11): 1190-1193.
摘要:
以地图自动综合为目的,定义了空间目标的几种基本空间关系。总结了道路、水系、居民地等要素之间存在的典型空间关系,着重讨论了它们之间空间关系抽象的规则,为地图自动综合中有效保持空间关系的一致性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以地图自动综合为目的,定义了空间目标的几种基本空间关系。总结了道路、水系、居民地等要素之间存在的典型空间关系,着重讨论了它们之间空间关系抽象的规则,为地图自动综合中有效保持空间关系的一致性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2008, 33(11): 1194-1197.
摘要:
讨论了Voronoi图的首最邻近递归收敛特性,即从任一伪最邻近对象开始,递归查找其首最邻近对象,最后必然收敛于最邻近对象。利用该特性,初步实现了移动目标直接邻近对象的连续查询。
讨论了Voronoi图的首最邻近递归收敛特性,即从任一伪最邻近对象开始,递归查找其首最邻近对象,最后必然收敛于最邻近对象。利用该特性,初步实现了移动目标直接邻近对象的连续查询。
2008, 33(11): 1198-1201.
摘要:
在分析我国农村土地征收市场现状和农村土地征收价格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天津市环城3个近郊区为例,收集市场案例256宗,选择影响因素13个,采用SPSS12.0进行多元回归,构建了两种形式的特征价格模型,重点分析了影响因素对价格的作用机制。
在分析我国农村土地征收市场现状和农村土地征收价格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天津市环城3个近郊区为例,收集市场案例256宗,选择影响因素13个,采用SPSS12.0进行多元回归,构建了两种形式的特征价格模型,重点分析了影响因素对价格的作用机制。
2008, 33(11): 1202-1205.
摘要:
介绍了一种新的基于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检索模式,并以深圳市国土房产管理信息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及其服务系统。实践表明,该模式有效地提高了信息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介绍了一种新的基于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检索模式,并以深圳市国土房产管理信息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及其服务系统。实践表明,该模式有效地提高了信息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2008, 33(11): 1206-1209.
摘要:
总结了BitTorrent(BT)系统的发展状况与结点选择策略,找出了现行BT系统给骨干网络造成运营压力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网络拓扑聚集性的结点选择策略。同时进行了相关的仿真实验,证明了提出的新算法可以取代BT系统中的现有算法,且可以有效降低该系统在骨干网络中造成的冗余流量。
总结了BitTorrent(BT)系统的发展状况与结点选择策略,找出了现行BT系统给骨干网络造成运营压力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网络拓扑聚集性的结点选择策略。同时进行了相关的仿真实验,证明了提出的新算法可以取代BT系统中的现有算法,且可以有效降低该系统在骨干网络中造成的冗余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