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海燕, 庞小平.
利用GIS和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南极考察站选址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2): 249-252+257.
|
[2] |
谢苏锐, 李斐, 赵杰臣, 张胜凯.
验潮与GPS联合监测南极中山站附近海冰厚度变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0): 1153-1157.
|
[3] |
李清泉, 李德仁.
大数据GIS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6): 641-644.
doi: 10.13203/j.whugis20140150
|
[4] |
陈萍, 王兴玲, 陈晓玲.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壤侵蚀脆弱性评价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6): 750-755.
|
[5] |
鄂栋臣, 张辛, 王泽民, 周春霞.
利用卫星影像进行南极格罗夫山蓝冰变化监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9): 1009-1011.
|
[6] |
鄂栋臣, 赵珞成, 王泽民, 罗志才.
南极拉斯曼丘陵重力基准的建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2): 1466-1469.
|
[7] |
朱广彬, 李建成, 文汉江, 王正涛.
利用GRACE时变位模型研究南极冰盖质量变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0): 1185-1189.
|
[8] |
杜清运, 熊岚, 任福, 胡洪良.
基于空间数据库的城市管理网格体系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2): 138-141.
|
[9] |
沈强, 鄂栋臣.
基于辐射传输模型的南极中山站影像大气校正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 85-88.
|
[10] |
鄂栋臣, 何志堂, 王泽民, 张胜凯.
中国南极长城站绝对重力基准的建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8): 688-691.
|
[11] |
梅琨, 边馥苓.
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地理信息元数据框架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4): 356-359.
|
[12] |
龚建华, 林珲.
面向地理环境主体GIS初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8): 704-708.
|
[13] |
余洁, 边馥苓, 胡炳清.
基于GIS和SD方法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响应动态模拟预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1): 18-24.
|
[14] |
陈能成, 龚健雅, 鄂栋臣.
互联网南极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2): 132-136.
|
[15] |
毋河海.
GIS环境下城市平面图形的自动综合问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3): 196-202.
|
[16] |
陈兆玉, 周婕, 贺文(龙夭).
衡水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技术问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1): 76-80,91.
|
[17] |
孟令奎, 边馥苓, 刘玉贤.
GIS环境下污水管网设计流量的快速计算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7, 22(1): 16-20.
|
[18] |
詹庆明, 周婕, 肖映辉.
用GIS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2): 167-171.
|
[19] |
黄波.
GIS与ES的结合及其在控制性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1): 35-39.
|
[20] |
程朋根, 岳琛, 朱欣焰.
多源数据支持下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价及其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0, 0(0): 0-0.
doi: 10.13203/j.whugis202003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