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第31卷 第9期
2006, 31(9): 753-756.
摘要:
针对光学遥感获取的影像存在一幅影像内部以及区域范围内多幅影像之间的色彩不平衡现象,提出了自动匀光处理方法和处理流程,通过影像匀光软件GeoDodging 4.0对原理和流程进行了实现,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针对光学遥感获取的影像存在一幅影像内部以及区域范围内多幅影像之间的色彩不平衡现象,提出了自动匀光处理方法和处理流程,通过影像匀光软件GeoDodging 4.0对原理和流程进行了实现,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6, 31(9): 757-760.
摘要:
根据图像的噪声掩蔽性设计了一种小波域可见水印算法,并根据水印图像的纹理特征对算法作了进一步改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内容保持的嵌入策略及改进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证水印具有较好可见性的同时,载体图像内容得到了保持。
根据图像的噪声掩蔽性设计了一种小波域可见水印算法,并根据水印图像的纹理特征对算法作了进一步改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内容保持的嵌入策略及改进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证水印具有较好可见性的同时,载体图像内容得到了保持。
2006, 31(9): 761-764.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图像灰度共生矩阵的图像检索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原图像作平滑处理得到平滑图像,然后将原图像和平滑图像组合得到广义图像灰度共生矩阵,提取该矩阵的统计特征量,最后将该统计量组成归一化向量用以检索。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效果要优于单纯的灰度共生矩阵法。
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图像灰度共生矩阵的图像检索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原图像作平滑处理得到平滑图像,然后将原图像和平滑图像组合得到广义图像灰度共生矩阵,提取该矩阵的统计特征量,最后将该统计量组成归一化向量用以检索。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效果要优于单纯的灰度共生矩阵法。
2006, 31(9): 765-768.
摘要:
根据各种数字加网的特性提出了各自最优的评价方法,并针对原始图像和加网图像在视觉上的不同,利用差别图像的统计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加网算法和算法适应性的半色调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根据各种数字加网的特性提出了各自最优的评价方法,并针对原始图像和加网图像在视觉上的不同,利用差别图像的统计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加网算法和算法适应性的半色调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2006, 31(9): 769-772.
摘要:
采用查找网点中心的方法,计算出任意加网图像的网点网格,按网格中网点的面积率来转换成灰度值,改变二值图属性,从而达到去网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去网效果与加网图像的分辨率、加网线数、加网角度等因素有关。使用此算法可以得到较满意的去网效果,可以合成出满足打样要求的彩色图像,用于RIP后图像的数字打样。
采用查找网点中心的方法,计算出任意加网图像的网点网格,按网格中网点的面积率来转换成灰度值,改变二值图属性,从而达到去网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去网效果与加网图像的分辨率、加网线数、加网角度等因素有关。使用此算法可以得到较满意的去网效果,可以合成出满足打样要求的彩色图像,用于RIP后图像的数字打样。
2006, 31(9): 773-776.
摘要:
主要研究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MDCS中对于交通标志信息自动识别的应用,通过多级图像提取和多种特征识别和匹配算法,提高交通标志识别的准确率,从而大大提高交通标志数据的采集和更新周期。
主要研究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MDCS中对于交通标志信息自动识别的应用,通过多级图像提取和多种特征识别和匹配算法,提高交通标志识别的准确率,从而大大提高交通标志数据的采集和更新周期。
2006, 31(9): 777-780.
摘要:
提出了基于曲率变化的畸变差检校方法。首先对影像上提取的直线进行二分,根据重新匹配出的直线可确定实际物方直线在影像上的投影因镜头畸变而产生弯曲的程度,以此可对镜头的畸变进行检校。但对于镜头畸变较大的情况二分直线无法检测出实际曲线的弯曲程度,因此,需要对所有共线的直线进行分组,由每组直线来确定实际曲线的弯曲程度,检校镜头畸变,从而消除其对影像的影响。实验证明,通过这种方法对镜头畸变进行检校,能够得到较好的结果。
提出了基于曲率变化的畸变差检校方法。首先对影像上提取的直线进行二分,根据重新匹配出的直线可确定实际物方直线在影像上的投影因镜头畸变而产生弯曲的程度,以此可对镜头的畸变进行检校。但对于镜头畸变较大的情况二分直线无法检测出实际曲线的弯曲程度,因此,需要对所有共线的直线进行分组,由每组直线来确定实际曲线的弯曲程度,检校镜头畸变,从而消除其对影像的影响。实验证明,通过这种方法对镜头畸变进行检校,能够得到较好的结果。
2006, 31(9): 781-784.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图像内容纹理分割的加网方法。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图像输出精度较低的情况下更有效地再现原稿的层次和细节。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图像内容纹理分割的加网方法。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图像输出精度较低的情况下更有效地再现原稿的层次和细节。
2006, 31(9): 785-787.
摘要:
针对复杂背景及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车牌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RGB色度空间的车牌定位及校正的新方法,建立了基于RGB色度空间的牌照检测模型。通过大量含车牌的彩色图片实验结果表明,利用RGB色度空间的牌照信息来进行牌照定位及矫正可以提高牌照识别系统的整体性能。
针对复杂背景及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车牌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RGB色度空间的车牌定位及校正的新方法,建立了基于RGB色度空间的牌照检测模型。通过大量含车牌的彩色图片实验结果表明,利用RGB色度空间的牌照信息来进行牌照定位及矫正可以提高牌照识别系统的整体性能。
2006, 31(9): 788-791.
摘要:
对整个原始光谱集进行基于自组织映射的聚类分析,以集群内光谱的平均值分布代替该集群,从而实现在对光谱分布的尖峰值平滑的同时实现原始光谱集的第一次压缩,并对压缩后的光谱集进行主成分分析,以提取的光谱主成分分量作为基张成宽带多光谱空间。
对整个原始光谱集进行基于自组织映射的聚类分析,以集群内光谱的平均值分布代替该集群,从而实现在对光谱分布的尖峰值平滑的同时实现原始光谱集的第一次压缩,并对压缩后的光谱集进行主成分分析,以提取的光谱主成分分量作为基张成宽带多光谱空间。
2006, 31(9): 792-794.
摘要:
通过分析MQUAD算法的一些缺陷,提出通过点坐标漂移重置在二维矢量地图中嵌入水印的方法,并通过DXF格式地图予以实现。
通过分析MQUAD算法的一些缺陷,提出通过点坐标漂移重置在二维矢量地图中嵌入水印的方法,并通过DXF格式地图予以实现。
2006, 31(9): 795-798.
摘要:
基于3D GIS技术,结合一个具体的滑坡变形监测工程实例,采用不规则三角网和等高线构建了滑坡体三维模型;对于mm级的变形,通过放大和橡皮筋动画技术,在三维空间再现了滑坡的微观变形过程。
基于3D GIS技术,结合一个具体的滑坡变形监测工程实例,采用不规则三角网和等高线构建了滑坡体三维模型;对于mm级的变形,通过放大和橡皮筋动画技术,在三维空间再现了滑坡的微观变形过程。
2006, 31(9): 799-801.
摘要:
给出了一种针对数字彩色硬拷贝的输出设备,建立了由CIE色度值到设备控制值色彩变换的神经网络方法。基于蒙版方程的颜色传递机理,由色度密度变量实现色彩变换。结果表明,该色彩变换对各种色调均有较明显的校正作用,且保持了高饱和色的饱和度。
给出了一种针对数字彩色硬拷贝的输出设备,建立了由CIE色度值到设备控制值色彩变换的神经网络方法。基于蒙版方程的颜色传递机理,由色度密度变量实现色彩变换。结果表明,该色彩变换对各种色调均有较明显的校正作用,且保持了高饱和色的饱和度。
2006, 31(9): 802-805.
摘要:
通过分析压缩过程中图像失真的产生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掩盖效应的自适应压缩算法。由于图像是一种非平稳信源,算法采用分块小波变换,并根据图像块的纹理复杂度进行自适应分解,以适应图像不同区域的统计特性。与JPEG2000的对比实验表明,该算法在高倍率压缩时可有效地提高解压图像的视觉质量,较好地保留了图像中的细节及微弱信息。
通过分析压缩过程中图像失真的产生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掩盖效应的自适应压缩算法。由于图像是一种非平稳信源,算法采用分块小波变换,并根据图像块的纹理复杂度进行自适应分解,以适应图像不同区域的统计特性。与JPEG2000的对比实验表明,该算法在高倍率压缩时可有效地提高解压图像的视觉质量,较好地保留了图像中的细节及微弱信息。
2006, 31(9): 806-808.
摘要:
提出了一种科学、准确地定量分析数字原稿色域的方法,通过相关实验比较了各种成像环境对数字原稿色域的影响,并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提出了一种科学、准确地定量分析数字原稿色域的方法,通过相关实验比较了各种成像环境对数字原稿色域的影响,并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2006, 31(9): 809-813.
摘要:
采用绢云母逐步取代进口硅土,由五组涂料配方,从0%到20%比例进行,并使用这些涂料与原纸以涂布机完成新型数字影像输出用纸。最后由喷墨打印机输出,利用分光光谱仪进行色彩数据量测。
采用绢云母逐步取代进口硅土,由五组涂料配方,从0%到20%比例进行,并使用这些涂料与原纸以涂布机完成新型数字影像输出用纸。最后由喷墨打印机输出,利用分光光谱仪进行色彩数据量测。
2006, 31(9): 814-817.
摘要:
对印在有光泽的铜版纸上的9个颜色中心、共216种颜色色样进行了视觉评价和客观测量,得出了每种颜色中心的色差的可接受阈值;然后,应用视觉评价标准确定了可用于CIE94、CMC和CIE2000中的最佳l∶c加权系数,并将ΔE94(l∶c)、ΔEcmc(l∶c)、DE2000(l∶c)与ΔEab进行了比较。
对印在有光泽的铜版纸上的9个颜色中心、共216种颜色色样进行了视觉评价和客观测量,得出了每种颜色中心的色差的可接受阈值;然后,应用视觉评价标准确定了可用于CIE94、CMC和CIE2000中的最佳l∶c加权系数,并将ΔE94(l∶c)、ΔEcmc(l∶c)、DE2000(l∶c)与ΔEab进行了比较。
2006, 31(9): 818-821.
摘要:
从柔版印刷传递过程入手,分析印刷压力、加网线数、印版硬度等影响网点增大的几个主要因素,通过实验得到它们之间的影响曲线,最终提出控制柔版网点增大的控制方法,有利于实际生产中提高柔性版印刷品的质量。
从柔版印刷传递过程入手,分析印刷压力、加网线数、印版硬度等影响网点增大的几个主要因素,通过实验得到它们之间的影响曲线,最终提出控制柔版网点增大的控制方法,有利于实际生产中提高柔性版印刷品的质量。
2006, 31(9): 822-825.
摘要:
采用插值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平面呈色模型建立方法,实现喷墨印刷中L*a*b*与cmy颜色空间之间的转换,并对转换精度进行了检验分析。本研究通过比较喷墨打印和胶印的平面呈色模型,为在各种印刷方式中建立平面模型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和切实可行的方法。
采用插值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平面呈色模型建立方法,实现喷墨印刷中L*a*b*与cmy颜色空间之间的转换,并对转换精度进行了检验分析。本研究通过比较喷墨打印和胶印的平面呈色模型,为在各种印刷方式中建立平面模型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和切实可行的方法。
2006, 31(9): 826-828.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打印机模型和视觉模型的阶调误差扩散算法。这种基于模型的半色调方法是利用打印机的特征和人类的视觉特性使打印图像的质量达到最佳。为了保证根据阶调不同获得最优矩阵,使用基于人眼视觉模型的误差算法对半色调结果进行评价。
提出了一种基于打印机模型和视觉模型的阶调误差扩散算法。这种基于模型的半色调方法是利用打印机的特征和人类的视觉特性使打印图像的质量达到最佳。为了保证根据阶调不同获得最优矩阵,使用基于人眼视觉模型的误差算法对半色调结果进行评价。
2006, 31(9): 829-831.
摘要:
基于纸张毛细管气孔的容积和纸张毛细管对液体的吸收等,提出了研究纸张毛细管分布的一种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油墨的渗透现象和渗透深度。
基于纸张毛细管气孔的容积和纸张毛细管对液体的吸收等,提出了研究纸张毛细管分布的一种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油墨的渗透现象和渗透深度。
2006, 31(9): 832-834.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系统的图像脆弱性水印(易损水印)算法。经过验证,此算法设计较为合理,具有良好的性能,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系统的图像脆弱性水印(易损水印)算法。经过验证,此算法设计较为合理,具有良好的性能,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2006, 31(9): 835-838.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单调链的Red/Blue平面扫描线算法。该算法针对GIS中线段之间具有连接关系的特性,将平面连接线段集分解为一组单调链,通过对单调链的粗扫描过滤和对线段的精扫描求交,减少了扫描过程中的冗余计算,提高了线段集求交点的效率。实验证明,该算法对于处理具有连接关系的线段集的求交点问题具有很高的效率。
提出了一种基于单调链的Red/Blue平面扫描线算法。该算法针对GIS中线段之间具有连接关系的特性,将平面连接线段集分解为一组单调链,通过对单调链的粗扫描过滤和对线段的精扫描求交,减少了扫描过程中的冗余计算,提高了线段集求交点的效率。实验证明,该算法对于处理具有连接关系的线段集的求交点问题具有很高的效率。
2006, 31(9): 839-841.
摘要:
对VOD集群中的负载均衡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变换遗传算法LTGA的负载均衡方法。实验结果表明,LTGA算法优于普通GA和WLCA算法。
对VOD集群中的负载均衡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变换遗传算法LTGA的负载均衡方法。实验结果表明,LTGA算法优于普通GA和WLCA算法。
2006, 31(9): 842-845.
摘要:
根据高效三步法的特点,提出了有效的数据流和相应的VLSI结构。该数据流充分利用参考帧搜索点之间数据重叠的特征,以减少数据存储器访问的次数,从而减少了运动估计中功率消耗最大部分的操作。通过对各种测试序列的仿真证明,该VLSI结构有效地实现了高效三步法,适合MPEG-4和HDTV应用。
根据高效三步法的特点,提出了有效的数据流和相应的VLSI结构。该数据流充分利用参考帧搜索点之间数据重叠的特征,以减少数据存储器访问的次数,从而减少了运动估计中功率消耗最大部分的操作。通过对各种测试序列的仿真证明,该VLSI结构有效地实现了高效三步法,适合MPEG-4和HDTV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