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任加新, 刘万增, 李志林, 李然, 翟曦.
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问题地图”智能检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4): 570-577.
doi: 10.13203/j.whugis20190259
|
[2] |
许珊, 邹滨, 王敏, 刘宁.
PM2.5浓度空间估算的神经网络与克里格方法对比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10): 1642-1650.
doi: 10.13203/j.whugis20180482
|
[3] |
李平湘, 刘致曲, 杨杰, 孙维东, 黎旻懿, 任烨仙.
利用随机森林回归进行极化SAR土壤水分反演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3): 405-412.
doi: 10.13203/j.whugis20160531
|
[4] |
梁勇, 杨磊, 吴秋兰, 洪学宝, 汉牟田, 杨东凯.
地表粗糙度影响下的GNSS-R土壤湿度反演仿真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0): 1546-1552.
doi: 10.13203/j.whugis20160557
|
[5] |
黎曦, 郑宏, 刘操.
利用HSI色彩空间的PCNN人脸识别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2): 1499-1503.
|
[6] |
邓兴升, 王新洲.
动态神经网络在变形预报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 93-96.
|
[7] |
严勇, 李清泉, 孙久运.
投影寻踪学习网络的遥感影像分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0): 876-879.
|
[8] |
赵秀萍, PhilGreen.
彩色印刷复制中色差公式加权系数的计算和可接受阈值的评价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9): 814-817.
|
[9] |
王新洲, 邓兴升.
大坝变形预报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7): 588-591.
|
[10] |
马洪超, 郭丽艳.
人工神经网络信息融合及其在机场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8): 682-684.
|
[11] |
邵黎霞, 何宗宜, 艾自兴, 宋晓东.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河系自动综合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6): 555-557.
|
[12] |
朱元泓, 孔令罔, K. Muenger, 张旭亮.
扫描输入数据的颜色校正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9): 836-939.
|
[13] |
胡耀垓, 李伟, 胡继明.
一种改进激活函数的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0): 916-919.
|
[14] |
肖平, 李德仁.
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技术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探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6): 586-590.
|
[15] |
张力, 沈未名, 张祖勋, 张剑清.
基于空间约束的神经网络影像匹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1): 55-59.
|
[16] |
张力, 沈未名, 张祖勋, 张剑清.
基于约束满足神经网络的整体影像匹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3): 216-219.
|
[17] |
邓跃进, 王葆元, 张正禄.
边坡变形分析与预报的模糊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1): 26-31.
|
[18] |
沈未名, 张祖勋, 张剑清.
基于神经网络的影像匹配概率松弛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3): 247-251.
|
[19] |
刘少创, 林宗坚.
基于神经网络的地图数字注记识别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4, 19(3): 194-198.
|
[20] |
张良培.
色度变换的理论推导及程序设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0, 15(3): 52-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