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邓凯亮, 暴景阳, 许军, 章传银.
用强制改正法建立中国近海平均海平面高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2): 1283-1287.
|
[2] |
朱元泓.
一种新的网目印刷光谱预测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7): 654-657.
|
[3] |
詹总谦, 张祖勋, 张剑清.
基于LCD平面格网和有限元内插模型的相机标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5): 394-397.
|
[4] |
汤仲安, 史文中.
矢量GIS平面一般曲线等概率密度误差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 85-89.
|
[5] |
汤仲安, 史文中.
矢量GIS平面随机线元等概率密度误差模型的概率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8): 736-739.
|
[6] |
许军, 暴景阳, 刘雁春.
潮汐模型对利用卫星测高数据研究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6): 503-507.
|
[7] |
陈忠辉, 杨凯乔.
台湾产绢云母取代传统材料对彩色喷墨用纸印刷适性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9): 809-813.
|
[8] |
王利婕, 朱元泓, 张旭亮.
四色印刷实地色标准及其允差范围的测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0): 936-939.
|
[9] |
汤仲安, 王新洲, 纪现华.
矢量GIS平面随机线元误差模型建模机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1): 968-972.
|
[10] |
汤仲安, 王新洲, 周儒夫.
平面相似变换之模型可靠性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5): 411-415.
doi: 10.13203/j.whugis2004.05.009
|
[11] |
刘经南, 施闯, 姚宜斌, 陶本藻.
多面函数拟合法及其在建立中国地壳平面运动速度场模型中的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6): 500-503,508.
|
[12] |
翟国君, 欧阳永忠, 黄谟涛, 王瑞.
测高数据在计算海平面时的取权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2): 103-106.
|
[13] |
朱元泓.
从屏幕色到印刷的转换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2): 182-187.
|
[14] |
王金岭.
平面控制网网点优化排序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3, 18(2): 77-83.
|
[15] |
周忠谟, 晁定波, 刘乃苓.
卫星网与地面网在高斯平面坐标系统中的转换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1, 16(1): 92-96.
|
[16] |
徐晖.
平面监测网的动态滤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0, 15(1): 1-11.
|
[17] |
蒋济民.
确定透镜主平面位置的作图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6, 11(1): 98-103.
|
[18] |
周慎杰, 王建国.
平面监测网点位稳定性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5, 10(2): 57-69.
|
[19] |
丁怀日.
平面控制网动态平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5, 10(2): 30-39.
|
[20] |
顾天襄.
合成孔径侧视雷达影象平面加密精度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3, 8(2): 7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