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 第18卷 第S1期
1993, 18(S1): 1-5.
摘要:
本文论述了在地图数据库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地形图智能综合系统的设计。地形图的自动综合是一个困难的大课题,本文只是就全要素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作了较详细的研究,同时提出了有关其它方面的策略。
本文论述了在地图数据库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地形图智能综合系统的设计。地形图的自动综合是一个困难的大课题,本文只是就全要素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作了较详细的研究,同时提出了有关其它方面的策略。
1993, 18(S1): 6-22.
摘要:
本文在讨论制图自动综合一般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两种等高线自动综合的技术路线存在的优缺点。笔者提出,采用模拟人类专家智能的方法,从二维的等高线输入数据出发,提取地貌结构信息,从而对等高线进行成组的综合,直接形成经综合的二维等高线输出数据,有可能获得较为简捷,效果良好的综合结果。在对这条技术路线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工智能问题,主要包括:对无序数字化等高线数据的整理、等高线上重要特征点的识别、正负向地貌特征的确定、谷地点的选出、谷底线的自动跟踪、谷地重要性的计算、谷间距的自动量算、对称谷地的寻找、综合后图形的生成等。
本文在讨论制图自动综合一般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两种等高线自动综合的技术路线存在的优缺点。笔者提出,采用模拟人类专家智能的方法,从二维的等高线输入数据出发,提取地貌结构信息,从而对等高线进行成组的综合,直接形成经综合的二维等高线输出数据,有可能获得较为简捷,效果良好的综合结果。在对这条技术路线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工智能问题,主要包括:对无序数字化等高线数据的整理、等高线上重要特征点的识别、正负向地貌特征的确定、谷地点的选出、谷底线的自动跟踪、谷地重要性的计算、谷间距的自动量算、对称谷地的寻找、综合后图形的生成等。
1993, 18(S1): 23-26.
摘要:
地形图综合必须以数字景观模型为基础,因此,数字化时必须保证目标的景观特征的完整性。本文在分析地形图自动综合的规律基础上讨论了在数字化地形图时应遵循的原则。
地形图综合必须以数字景观模型为基础,因此,数字化时必须保证目标的景观特征的完整性。本文在分析地形图自动综合的规律基础上讨论了在数字化地形图时应遵循的原则。
1993, 18(S1): 27-31.
摘要:
本文在分析河网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河流的结构化的河网自动建立方法,建立了两个结构索引即线索树结构索引及层次结构索引,并根据包含以上索引的结构化河网,对河流的自动综合的一系列技术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本文在分析河网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河流的结构化的河网自动建立方法,建立了两个结构索引即线索树结构索引及层次结构索引,并根据包含以上索引的结构化河网,对河流的自动综合的一系列技术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993, 18(S1): 32-39.
摘要:
本文根据常规制图方法中居民地注记的定位原则,讨论了注记位置自动查找的方法,将定位中的关键问题——何为最佳注记位置,模型化,使之便于计算机处理,并用实验数据验证此算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本文根据常规制图方法中居民地注记的定位原则,讨论了注记位置自动查找的方法,将定位中的关键问题——何为最佳注记位置,模型化,使之便于计算机处理,并用实验数据验证此算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1993, 18(S1): 40-43.
摘要:
本文以地形图自动综合为目的,讨论了如何利用数据库技术建立地形图综合知识库,这种方法能提高知识库中规则的匹配速度。
本文以地形图自动综合为目的,讨论了如何利用数据库技术建立地形图综合知识库,这种方法能提高知识库中规则的匹配速度。
1993, 18(S1): 44-46.
摘要:
地形图综合中地貌综合是一大难题,只是以单根等高线的综合来实现地貌综合是不行的。为了等高线综合的方便,必须对等高线进行结构化处理,本文探讨了等高线的树结构建立。
地形图综合中地貌综合是一大难题,只是以单根等高线的综合来实现地貌综合是不行的。为了等高线综合的方便,必须对等高线进行结构化处理,本文探讨了等高线的树结构建立。
1993, 18(S1): 47-58.
摘要:
本文在提出了一种在较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将街区式居民地划分成行政区层、街道层、街区层和建筑物层,然后以自上而下的方法逐层独立进行综合的数据及算法模型,并通过一个典型的试验区完成了该模型的机上实现。
本文在提出了一种在较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将街区式居民地划分成行政区层、街道层、街区层和建筑物层,然后以自上而下的方法逐层独立进行综合的数据及算法模型,并通过一个典型的试验区完成了该模型的机上实现。
1993, 18(S1): 59-62.
摘要:
地形图综合中为了体现景观特征,必须考虑到要素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地形图的自动综合中更是如此。本文在地图数据库的基础上,探讨了复合目标的建立问题。
地形图综合中为了体现景观特征,必须考虑到要素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地形图的自动综合中更是如此。本文在地图数据库的基础上,探讨了复合目标的建立问题。
1993, 18(S1): 63-67.
摘要:
本文阐述了采用地图代数的理论自动地处理各类地学信息系统编绘地图中点、线符号相关问题的技术方法——交会运算。
本文阐述了采用地图代数的理论自动地处理各类地学信息系统编绘地图中点、线符号相关问题的技术方法——交会运算。
1993, 18(S1): 68-71.
摘要:
要素关系的处理是地形图综合中必须考虑的因素,本文讨论了基于矢量数据的点状要素与线状要素,点状要素与面状要素的关系处理。研究关系的分类、关系的判别和综合中关系的保持和应用。
要素关系的处理是地形图综合中必须考虑的因素,本文讨论了基于矢量数据的点状要素与线状要素,点状要素与面状要素的关系处理。研究关系的分类、关系的判别和综合中关系的保持和应用。
1993, 18(S1): 72-74.
摘要:
线状要素与面状要素的关系在地图制图综合中是必须处理的。它们的关系在制图综合和景观模型向制图模型的转换中都是必须考虑的。本文主要讨论线状要素与面状要素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在数据处理中的保持。
线状要素与面状要素的关系在地图制图综合中是必须处理的。它们的关系在制图综合和景观模型向制图模型的转换中都是必须考虑的。本文主要讨论线状要素与面状要素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在数据处理中的保持。
1993, 18(S1): 75-77.
摘要:
地形图中符号可分为点状符号、面状符号和线状符号,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其符号的构造规律是一致的,只是符号的结构与尺寸不同。本文在于探索这些符号的构造规律,并进行有机组织。
地形图中符号可分为点状符号、面状符号和线状符号,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其符号的构造规律是一致的,只是符号的结构与尺寸不同。本文在于探索这些符号的构造规律,并进行有机组织。
1993, 18(S1): 78-82.
摘要:
线状符号是地图上常用的符号,本文在分析其构造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规则线状符号的逻辑构造函数。同时为了能够满足地图的视觉效果需要,讨论了在机助实现过程中的一些算法。
线状符号是地图上常用的符号,本文在分析其构造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规则线状符号的逻辑构造函数。同时为了能够满足地图的视觉效果需要,讨论了在机助实现过程中的一些算法。
1993, 18(S1): 83-90.
摘要:
制图综合常要求将地形图要素从其正确的图面位置偏移一点。本文就线状要素的移位问题进行讨论。首先提出移位场的概念,这对于由于移位所产生的"连锁反应"能较好地解决;然后,提出一种栅格探测——矢量计算方祛,加快移位计算的速度。
制图综合常要求将地形图要素从其正确的图面位置偏移一点。本文就线状要素的移位问题进行讨论。首先提出移位场的概念,这对于由于移位所产生的"连锁反应"能较好地解决;然后,提出一种栅格探测——矢量计算方祛,加快移位计算的速度。
1993, 18(S1): 91-95.
摘要:
专题制图中有很多决策问题,如何建立一个专题制图决策支持系统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本文对下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介绍;专题制图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设计、子系统间的信息交换、地图表达手段、数据处理方法等。
专题制图中有很多决策问题,如何建立一个专题制图决策支持系统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本文对下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介绍;专题制图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设计、子系统间的信息交换、地图表达手段、数据处理方法等。
1993, 18(S1): 96-103.
摘要:
本地理底图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小型的数据库系统,它具备了地图数据库的基本功能,适应同一底图服务多种专题图编制的要求,提供多种检索途径;运用大量的位操作,使得数据库结构具有动态性、灵活性。将频繁交换的数据纳入内存,加快了系统运进速度;通过多边形组织,可自行建立专题要素与底图要素的图形关系,建立区域间层次关系,减小数据采集工作量。
本地理底图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小型的数据库系统,它具备了地图数据库的基本功能,适应同一底图服务多种专题图编制的要求,提供多种检索途径;运用大量的位操作,使得数据库结构具有动态性、灵活性。将频繁交换的数据纳入内存,加快了系统运进速度;通过多边形组织,可自行建立专题要素与底图要素的图形关系,建立区域间层次关系,减小数据采集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