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博, 张猛, 王非, 范红超.
VGI数据与地形图数据的自动融合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11): 1708-1714.
doi: 10.13203/j.whugis20180023
|
[2] |
应申, 李霖, 刘万增, 王红.
版本数据库中基于目标匹配的变化信息提取与数据更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6): 752-755.
|
[3] |
章莉萍, 郭庆胜, 孙艳.
相邻比例尺地形图之间居民地要素匹配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6): 604-607.
|
[4] |
艾廷华, 郭宝辰, 黄亚峰.
1∶5万地图数据库的计算机综合缩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4): 297-300.
|
[5] |
张保钢, 袁燕岩.
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库中地物变化的自动发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7): 640-642.
|
[6] |
蔡忠亮, 杜清运, 毋河海, 邬国锋.
大比例尺地形图交互式综合系统数据库平台的建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3): 289-295,305.
|
[7] |
徐爱功, 刘经南.
面向自动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的数字地图数据库系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2): 158-162,174.
|
[8] |
李德仁.
关于地理信息理论的若干思考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7, 22(2): 93-95,110.
|
[9] |
张保钢.
图形编辑软件的优化设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2): 135-140.
|
[10] |
李霖.
复合目标的赋值——聚合操作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3): 214-218.
|
[11] |
林宗坚, 傅仲良.
地形图线状目标与点状符号的自动分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4, 19(4): 328-331.
|
[12] |
费立凡.
地形图等高线成组综合的试验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3, 18(S1): 6-22.
|
[13] |
杜清运, 毋河海.
微机地图图形工作站上地图数字化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3, 18(4): 20-28.
|
[14] |
王桥.
一种新的地图数据检索方法及其应用软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3, 18(4): 13-19.
|
[15] |
张新长, 艾廷华.
专题地图地理底图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3, 18(S1): 96-103.
|
[16] |
费立凡, 郭庆胜.
地形图智能综合系统的设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3, 18(S1): 1-5.
|
[17] |
郭庆胜.
地形图自动综合知识库的建立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3, 18(S1): 40-43.
|
[18] |
李德仁, 龚健雅.
面向目标数据模型在地理属性数据库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1, 16(4): 1-8.
|
[19] |
杜清运.
地图数据库中的结构化河网及其自动建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8, 13(2): 70-77.
|
[20] |
胡继才.
模糊综合评判及地形图质量的评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6, 11(3): 114-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