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 第10卷 第4期
1985, 10(4): 1-7.
摘要:
通过地面网与卫星网的联合平差,以改善网的精度和建立高精度的地心坐标系统,是当前大地测量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讨论了以两网单独平差的结果为基础,在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统中施行联合平差的不同方法;并推荐了相应的转换模型。
通过地面网与卫星网的联合平差,以改善网的精度和建立高精度的地心坐标系统,是当前大地测量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讨论了以两网单独平差的结果为基础,在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统中施行联合平差的不同方法;并推荐了相应的转换模型。
1985, 10(4): 8-17.
摘要:
本文着重阐述动态大地网的参考基准问题。包括它和自由网平差法的联系、自由网任何参考基准坐标参数一般公式的导出以及从参考基准理论直观地导出坐标参数及其协因数阵的变换公式。本文还提出了一个位移分析程序,演算了实例,阐明不同参考基准对位移结果的影响。
本文着重阐述动态大地网的参考基准问题。包括它和自由网平差法的联系、自由网任何参考基准坐标参数一般公式的导出以及从参考基准理论直观地导出坐标参数及其协因数阵的变换公式。本文还提出了一个位移分析程序,演算了实例,阐明不同参考基准对位移结果的影响。
1985, 10(4): 18-29.
摘要:
作者采用多种方案对特级导线进行精度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综合分析了三种提高特级导线精度的方法,从而提出了在我国布设特级导线的两种最佳方案。
作者采用多种方案对特级导线进行精度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综合分析了三种提高特级导线精度的方法,从而提出了在我国布设特级导线的两种最佳方案。
1985, 10(4): 30-38.
摘要:
对于测量中的问题,卡尔曼滤波法和逐次平差法是一致的。卫星多普勒半短弧法定位网是亏秩自由网,卫星位置初值的误差有正有负,无同向误差,用合极小法对此种网进行逐次平差的数学模型是可控的,可测的,其解是稳定的,即虽然各测站坐标的初值有较大的误差,但测站坐标的平差值收敛于其最优估值。
对于测量中的问题,卡尔曼滤波法和逐次平差法是一致的。卫星多普勒半短弧法定位网是亏秩自由网,卫星位置初值的误差有正有负,无同向误差,用合极小法对此种网进行逐次平差的数学模型是可控的,可测的,其解是稳定的,即虽然各测站坐标的初值有较大的误差,但测站坐标的平差值收敛于其最优估值。
1985, 10(4): 39-49.
摘要:
本文讨论了两个问题:1)控制网的精度评定中,顾及起始数据误差影响的必要性。并提供了五个算例,它们都说明了上述问题的重要,并且否定了建立控制同时,传统上要求起始数据误差影响较多地小于测量误差影响的要求。2)当高级控制网精度较低时,是否需要"重建"?本文提出了以低级控制网的高精度来抵偿高级网的低精度,以及改变低级网布网形式配以相应观测精度等两个措施,从而认为"重建"不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讨论了两个问题:1)控制网的精度评定中,顾及起始数据误差影响的必要性。并提供了五个算例,它们都说明了上述问题的重要,并且否定了建立控制同时,传统上要求起始数据误差影响较多地小于测量误差影响的要求。2)当高级控制网精度较低时,是否需要"重建"?本文提出了以低级控制网的高精度来抵偿高级网的低精度,以及改变低级网布网形式配以相应观测精度等两个措施,从而认为"重建"不是不可避免的。
1985, 10(4): 50-56.
摘要:
本文主要运用泛函分析中Hilbert空间的对偶空间和对偶算子理论来剖析平差计算的数学结构。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平差计算中一些空间和算子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部分讲关于平差数学模型的分类问题,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讨论如何利用交换图直接写出平差计算中的基本公式,前二个部分是为这部分服务的,最后一部分是补充说明几个有关问题。
本文主要运用泛函分析中Hilbert空间的对偶空间和对偶算子理论来剖析平差计算的数学结构。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平差计算中一些空间和算子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部分讲关于平差数学模型的分类问题,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讨论如何利用交换图直接写出平差计算中的基本公式,前二个部分是为这部分服务的,最后一部分是补充说明几个有关问题。
1985, 10(4): 57-62.
摘要: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经纬仪竖盘自动归零指标同时进行照准部旋转正确性和水准器格值检验的方法。这个方法也适合于一般具有竖盘符合水准器的经纬仪。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经纬仪竖盘自动归零指标同时进行照准部旋转正确性和水准器格值检验的方法。这个方法也适合于一般具有竖盘符合水准器的经纬仪。
1985, 10(4): 63-70.
摘要:
为了获得一个较理想的物镜或光学系统,从光学设计理论和实践角度来说,设计结果体现使用要求的成象质量评价问题极为重要。本文以笔者从1978年以来设计并加工了的物镜和光学系统为例讨论了光学系统的象质与接受器相适应的问题;象差平衡方案问题和对单项象差进行综合考虑的原则问题。最后列出了上述物镜和光学系统的结果及其评价。
为了获得一个较理想的物镜或光学系统,从光学设计理论和实践角度来说,设计结果体现使用要求的成象质量评价问题极为重要。本文以笔者从1978年以来设计并加工了的物镜和光学系统为例讨论了光学系统的象质与接受器相适应的问题;象差平衡方案问题和对单项象差进行综合考虑的原则问题。最后列出了上述物镜和光学系统的结果及其评价。
1985, 10(4): 71-78.
摘要:
本文从理论上推算和分析了G171人卫激光测距仪的跟踪随动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并分析了系统的线性及死区。通过分析指出,系统的动态品质指标的理论值与实测值符合得比较好,系统的稳定性与快速性也比较好。
本文从理论上推算和分析了G171人卫激光测距仪的跟踪随动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并分析了系统的线性及死区。通过分析指出,系统的动态品质指标的理论值与实测值符合得比较好,系统的稳定性与快速性也比较好。
1985, 10(4): 79-88.
摘要:
本文在介绍应用概率分布函数中最基本的正态分布来评价地图内容分级方案合理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正态布原理设计地图内容分级的方法。结合具体实例,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两个控制域的方法,並对不等分级间隔采用假设等分级间隔处理,使之更适合普遍应用。最后,以x2分布函数为例,进一步提出了应用其它分布函数设计分级方案的方法,使之符合某些特殊的分级要求。
本文在介绍应用概率分布函数中最基本的正态分布来评价地图内容分级方案合理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正态布原理设计地图内容分级的方法。结合具体实例,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两个控制域的方法,並对不等分级间隔采用假设等分级间隔处理,使之更适合普遍应用。最后,以x2分布函数为例,进一步提出了应用其它分布函数设计分级方案的方法,使之符合某些特殊的分级要求。
1985, 10(4): 89-96.
摘要:
本文通过对居民地信息量的测度试验,说明利用测度地图上的信息量,可以对评价地图及改进地图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通过对居民地信息量的测度试验,说明利用测度地图上的信息量,可以对评价地图及改进地图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985, 10(4): 97-103.
摘要:
大气中云的分布状况是气象预报的重要依据。本文探讨了利用卫星云图对云的分布作定量分析的可能性。并提出了一种通过红外云图获取云顶高度等值线的快速算法,最后给出了一些实验结果。
大气中云的分布状况是气象预报的重要依据。本文探讨了利用卫星云图对云的分布作定量分析的可能性。并提出了一种通过红外云图获取云顶高度等值线的快速算法,最后给出了一些实验结果。
1985, 10(4): 104-108.
摘要:
本文给出了函数f(x,y)由已知点构违的向前、中间和向后变换差分公式。指出一元等距差分公式是变换差分公式的特例,通过变换把一元插值公式推广就可得到相应的变换差分公式。利用本文给出的公式可解决f(x,y)在平面斜线上点的函数值的近似计算问题。
本文给出了函数f(x,y)由已知点构违的向前、中间和向后变换差分公式。指出一元等距差分公式是变换差分公式的特例,通过变换把一元插值公式推广就可得到相应的变换差分公式。利用本文给出的公式可解决f(x,y)在平面斜线上点的函数值的近似计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