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罗志才, 钟波, 周浩, 吴云龙.
利用卫星重力测量确定地球重力场模型的进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10): 1713-1727.
doi: 10.13203/j.whugis20220537
|
[2] |
刘山洪, 鄢建国, 叶茂, 李斐.
中国VLBI观测网对木星低阶重力场解算的贡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6): 862-869.
doi: 10.13203/j.whugis20190385
|
[3] |
昌胜骐, 黄勇, 李培佳, 胡小工.
利用不同月球重力场模型分析嫦娥三号定轨精度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1): 1427-1432, 1439.
doi: 10.13203/j.whugis20140332
|
[4] |
叶茂, 李斐, 鄢建国, 郝卫峰, 邵先远.
GRAIL月球重力场模型定轨性能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 93-99.
doi: 10.13203/j.whugis20150008
|
[5] |
蒋涛, 王正涛, 金涛勇, 陈明.
GRACE时变重力场位系数相关误差的滤波消除技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2): 1407-1409.
|
[6] |
徐新禹, 李建成, 姜卫平, 邹贤才.
由重力场模型快速计算沿轨重力梯度观测值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2): 226-230.
|
[7] |
王兴涛, 李晓燕.
低低卫卫跟踪恢复地球重力场的误差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7): 770-773.
|
[8] |
宁津生, 钟波, 罗志才, 罗佳.
基于能量守恒的星间距离变率与地球重力场频谱关系的建立与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3): 221-225.
|
[9] |
祝意青, 梁伟锋, 李辉, 孙和平.
中国大陆重力场变化及其引起的地球动力学特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3): 246-250.
|
[10] |
徐天河, 居向明.
基于方差分量估计的CHAMP重力场恢复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3): 242-245.
|
[11] |
章传银, 丁剑, 晁定波.
局部重力场最小二乘配置通用表示技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5): 431-434.
|
[12] |
王解先.
工业测量中一种二次曲面的拟合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 47-50.
|
[13] |
徐新, 王雁, 陈嘉宇, 孙洪.
基于小波系数统计特征的SAR图像恢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0): 855-857.
|
[14] |
邹贤才, 李建成, 徐新禹, 王正涛.
利用能量法由沿轨扰动位数据恢复位系数精度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1): 1011-1014.
|
[15] |
郭金来, 赵齐乐, 郭道玉.
低轨卫星精密定轨中重力场模型误差的补偿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4): 293-296.
|
[16] |
田晋, 暴景阳, 刘雁春.
全球位系数模型构建高精度局部重力场的Clenshaw求和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0): 905-908.
|
[17] |
朱耀仲.
重力场长周期变化的观测与理论结果比较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6): 539-543.
|
[18] |
宁津生.
跟踪世界发展动态致力地球重力场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6): 471-474,486.
|
[19] |
王东明, 朱灼文.
重力场的内蕴特性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1): 40-44.
|
[20] |
王新洲, 刘经南, 陶本藻.
稳健最优不变二次无偏估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3): 240-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