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丰, 牛继强, 林昊, 陈时雨, 张兵兵, 陈飞燕.
利用等距同构建立多尺度空间实体相似性度量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9): 1399-1406.
doi: 10.13203/j.whugis20170344
|
[2] |
郝大磊, 闻建光, 肖青, 游冬琴, 吴小丹, 林兴稳, 吴胜标.
利用能量因子进行DEM升尺度转换精度评价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4): 570-577.
doi: 10.13203/j.whugis20170126
|
[3] |
晏雄锋, 艾廷华, 张翔, 杨伟.
空间数据连续尺度表达的矢量金字塔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4): 502-508.
doi: 10.13203/j.whugis20150723
|
[4] |
于颖, 宋张亮, 范文义, 杨曦光.
植被冠层光谱和叶片光谱的尺度转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0): 1560-1565, 1573.
doi: 10.13203/j.whugis20160552
|
[5] |
张珣, 钟耳顺, 张小虎, 王少华, 李绍俊.
一种尺度效应指数修正的格网数据示意地图制图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8): 1100-1104.
doi: 10.13203/j.whugis20130370
|
[6] |
何培培, 万幼川, 高贤君, 秦家鑫.
基于彩色信息尺度不变特征的街景影像匹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7): 867-872.
|
[7] |
#石岩, 邓敏, 刘启亮, 唐建波.
融合尺度空间聚类思想的海温多尺度分区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2): 1484-1489.
|
[8] |
江淼, 张显峰, 孙权, 童庆禧.
不同分辨率影像反演植被覆盖度的参数确定与尺度效应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3): 311-315.
|
[9] |
艾廷华, 李精忠.
尺度空间中GIS数据表达的生命期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7): 757-762.
|
[10] |
张永红, 张继贤, 郭健, 曹银璇.
全球地图第一版中国土地覆盖产品的生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8): 914-918.
|
[11] |
刘学军, 王彦芳, 晋蓓.
利用点扩散函数进行DEM尺度转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2): 1458-1462.
|
[12] |
马亚明, 徐杨, 张江水.
空间索引与多尺度表达的一体化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2): 1237-1241.
|
[13] |
韩鹏, 龚健雅, 李志林.
基于信息熵的遥感分类最优空间尺度选择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7): 676-679.
|
[14] |
蔡剑红, 李德仁.
多尺度下的不确定性空间方向锥形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8): 735-739.
|
[15] |
汤国安, 刘学军, 房亮, 罗明良.
DEM及数字地形分析中尺度问题研究综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2): 1059-1066.
|
[16] |
李霖, 应申.
空间尺度基础性问题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3): 199-203.
|
[17] |
徐天河, 杨元喜.
坐标转换模型尺度参数的假设检验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1): 70-74.
|
[18] |
刘良明, 李德仁.
基于辅助数据的遥感干旱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4): 300-305.
|
[19] |
张景雄.
遥感影像的全模糊监督分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3): 211-214.
|
[20] |
张景雄, 杜道生.
基于模糊场的ε-误差带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7, 22(3): 212-215.
|